细说家常烧带鱼
对于河北、北京这边的老百姓来说,除了常见的河鱼之外,带鱼、黄花鱼可能是最方便吃到的沾点儿海味儿的鱼了,尤其是再早些年的时候。河鱼常常泛着一股腥气,带鱼就不同了,经家里老人或妈妈不管怎么一收拾,往往都是一盘香喷喷的大菜,尤其带鱼肉还整齐成块,吃着方便,所以只要一出现在餐桌上,往往比别的菜受欢迎。
我记得小时候吃带鱼好像都是件比较奢侈的事,多是在冬天吃,过年吃,切成段都炸好了放着,临做菜时,下锅炖烧,或醋溜,算是个大菜。吃的时候,把鱼段两边的刺一咬,立马就干干净净,可劲儿吃鱼身的肉,几口过后,就只剩下光溜溜那排大骨头的刺了,看谁最贪吃,数数碗边儿的鱼刺就知道,也挺有意思。
现在电视上也经常介绍怎么做带鱼,还很怀旧这个带鱼的菜,说是“妈妈的味道”,说句题外的,我听着有点儿别扭,怎么也应该是“妈妈做菜的味道”,或者“老家的味道”吧……?话说回来,带鱼怎么做都上电视了,说明很多人还是一直喜欢吃的,还说明大概很多人做不好它。至少,前几年我还做不好,一炸就散,不炸吧,下锅炖还散,特别郁闷。后来琢磨琢磨,逐渐会做了,味道也还挺好,到底怎么弄呢,下面咱就说道说道。
说做法之前,先说说怎么挑选吧。
市场上卖的带鱼常见有冰冻的、冰鲜的,还有号称没有经过冰冻,而是冷藏新鲜的,我不太了解其中奥秘,但后者真的比前者看着好,颜色和肉质都好,当然,价格最高。冰冻的甚至在马路边儿都常有卖的,我从来不买,便宜,但肯定不好吃,最起码,常见的冰鲜的还是可以的。
商户一般都按大小宽窄分类卖,挑选时,我喜欢宽窄个头适中的,太大的肉老,不容易进味儿,太小的吃着没意思,找个头适中的,看看表面光泽是不是鲜亮,用指头按按鱼身,肉是不是弹性好,如果按下去是个小坑就不好了。另外,有的带鱼常吃到里面有小圆球似的硬骨头,这个在挑选的时候,仔细看应该可以发现的,表面能摸到突起,这样的可能是比较老了,肉质也不好。还有说进口的,我不感兴趣。不要轻信产地,关键看新鲜度。
用料:带鱼,姜蒜,白糖,酱油,料酒,醋。
用剪刀剪去带鱼头尾,从尾部开始,往头部方向剪去背鳍,有的为了吃着方便刺少,就把这儿撕下来,能带出里面的刺,但这样肉就显得不好看了,我没试过这个办法。
用剪刀剪开腹部,将黑膜和腹部的血污清理干净,这个很重要,否则鱼很腥。
表面银色的“鳞”去不去掉看个人习惯,我总是留下一块儿吃了。
快刀剁成约食指长的段,每侧划两刀,不要太深,放在碗中,用料酒、生抽、盐、拍松的姜块抓匀,腌好。
蒜切片,
备一碗汁,约3小匙白糖、1小匙淀粉、4小匙醋、适量的料酒、生抽、少许老抽、少许水,把糖和淀粉化开和匀,
根据个人口味,还可以准备2、3个干辣椒,3、4根蒜薹,切段备用。
带鱼不论怎么做,几乎都要经过油炸,尤其是北方的家常吃法。要说特别新鲜的,大概直接炖可能也会好吃,但我估计肉可能会散。
炸带鱼。准备一盘面粉(是面粉不是淀粉),锅中倒入大量油,烧至约7成热,将带鱼逐片蘸一层薄面,两端也要蘸上,下锅炸,
腹部的肉,里面也要蘸上,
大火油炸,
炸至金黄色,
都炸好后,将油烧热,把鱼段一起下油,迅速走一下,即倒出控油备用。
这就完成了很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时的鱼段甚至就已经可以吃了,里面也有滋味儿。下面怎么做就看家里习惯了。如果家常炖,那就葱姜蒜炝锅,烹入调料,加少许水,下鱼段,不要动,烧开,收汁,淋香油,就好了。我喜欢醋溜着吃,这样做,烹制时间很短,保留了炸鱼段表面的酥脆,还能最好的保持肉的鲜嫩和完整,鱼段的表面是一层香滑的黏汁,醋香比较明显,还有一丝甜口儿,要下去,却还有酥皮在呢!不过,想比前面说的家常炖,这个要求手法比较熟练了,下面说说这个做法。
将锅洗净,烧热,下油,在锅里面转匀。下1/3的蒜片、干辣椒、蒜薹,迅速翻炒两下,倒入碗汁,中火,用勺炒匀,颜色变深、起大泡、比较黏稠时,
倒入鱼段和剩下的蒜片,
迅速翻匀,见鱼段都裹上汁时,在沿锅淋入少许香醋,翻两下即成,出锅装盘。
这次做的,汁稍微欠了点儿,否则把米饭泡上带鱼的糖醋汁和蒜片,那才下饭。
注意的地方:
1、鱼一定要清理干净。
2、如果做溜的,一定要腌入味。
3、蘸一层薄薄的干面,要蘸满蘸薄。
4、油炸时,大火,一锅下六七块就好,多了翻不过来,太少也不好,油容易糊。变色即夹出来。
5、烹制时,带鱼下锅尽量少翻动,否则容易散,破坏表面的酥脆。如果有点儿手艺的,左手持锅把翻勺最好。
以前还做过“秘制干烧带鱼”,其实就是加了比如蚝油等调料,稍微多焖一会儿,再收汁。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082175999/
相册里还有一张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174108629/如果不用碗汁,就炝锅后,下鱼段,再分别下调料也行,但要注意火候。
我记得小时候吃带鱼好像都是件比较奢侈的事,多是在冬天吃,过年吃,切成段都炸好了放着,临做菜时,下锅炖烧,或醋溜,算是个大菜。吃的时候,把鱼段两边的刺一咬,立马就干干净净,可劲儿吃鱼身的肉,几口过后,就只剩下光溜溜那排大骨头的刺了,看谁最贪吃,数数碗边儿的鱼刺就知道,也挺有意思。
现在电视上也经常介绍怎么做带鱼,还很怀旧这个带鱼的菜,说是“妈妈的味道”,说句题外的,我听着有点儿别扭,怎么也应该是“妈妈做菜的味道”,或者“老家的味道”吧……?话说回来,带鱼怎么做都上电视了,说明很多人还是一直喜欢吃的,还说明大概很多人做不好它。至少,前几年我还做不好,一炸就散,不炸吧,下锅炖还散,特别郁闷。后来琢磨琢磨,逐渐会做了,味道也还挺好,到底怎么弄呢,下面咱就说道说道。
说做法之前,先说说怎么挑选吧。
市场上卖的带鱼常见有冰冻的、冰鲜的,还有号称没有经过冰冻,而是冷藏新鲜的,我不太了解其中奥秘,但后者真的比前者看着好,颜色和肉质都好,当然,价格最高。冰冻的甚至在马路边儿都常有卖的,我从来不买,便宜,但肯定不好吃,最起码,常见的冰鲜的还是可以的。
商户一般都按大小宽窄分类卖,挑选时,我喜欢宽窄个头适中的,太大的肉老,不容易进味儿,太小的吃着没意思,找个头适中的,看看表面光泽是不是鲜亮,用指头按按鱼身,肉是不是弹性好,如果按下去是个小坑就不好了。另外,有的带鱼常吃到里面有小圆球似的硬骨头,这个在挑选的时候,仔细看应该可以发现的,表面能摸到突起,这样的可能是比较老了,肉质也不好。还有说进口的,我不感兴趣。不要轻信产地,关键看新鲜度。
![]() |
用料:带鱼,姜蒜,白糖,酱油,料酒,醋。
用剪刀剪去带鱼头尾,从尾部开始,往头部方向剪去背鳍,有的为了吃着方便刺少,就把这儿撕下来,能带出里面的刺,但这样肉就显得不好看了,我没试过这个办法。
![]() |
用剪刀剪开腹部,将黑膜和腹部的血污清理干净,这个很重要,否则鱼很腥。
![]() |
表面银色的“鳞”去不去掉看个人习惯,我总是留下一块儿吃了。
快刀剁成约食指长的段,每侧划两刀,不要太深,放在碗中,用料酒、生抽、盐、拍松的姜块抓匀,腌好。
![]() |
蒜切片,
备一碗汁,约3小匙白糖、1小匙淀粉、4小匙醋、适量的料酒、生抽、少许老抽、少许水,把糖和淀粉化开和匀,
根据个人口味,还可以准备2、3个干辣椒,3、4根蒜薹,切段备用。
![]() |
带鱼不论怎么做,几乎都要经过油炸,尤其是北方的家常吃法。要说特别新鲜的,大概直接炖可能也会好吃,但我估计肉可能会散。
炸带鱼。准备一盘面粉(是面粉不是淀粉),锅中倒入大量油,烧至约7成热,将带鱼逐片蘸一层薄面,两端也要蘸上,下锅炸,
![]() |
腹部的肉,里面也要蘸上,
![]() |
大火油炸,
![]() |
炸至金黄色,
![]() |
都炸好后,将油烧热,把鱼段一起下油,迅速走一下,即倒出控油备用。
![]() |
这就完成了很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时的鱼段甚至就已经可以吃了,里面也有滋味儿。下面怎么做就看家里习惯了。如果家常炖,那就葱姜蒜炝锅,烹入调料,加少许水,下鱼段,不要动,烧开,收汁,淋香油,就好了。我喜欢醋溜着吃,这样做,烹制时间很短,保留了炸鱼段表面的酥脆,还能最好的保持肉的鲜嫩和完整,鱼段的表面是一层香滑的黏汁,醋香比较明显,还有一丝甜口儿,要下去,却还有酥皮在呢!不过,想比前面说的家常炖,这个要求手法比较熟练了,下面说说这个做法。
将锅洗净,烧热,下油,在锅里面转匀。下1/3的蒜片、干辣椒、蒜薹,迅速翻炒两下,倒入碗汁,中火,用勺炒匀,颜色变深、起大泡、比较黏稠时,
![]() |
倒入鱼段和剩下的蒜片,
![]() |
迅速翻匀,见鱼段都裹上汁时,在沿锅淋入少许香醋,翻两下即成,出锅装盘。
![]() |
这次做的,汁稍微欠了点儿,否则把米饭泡上带鱼的糖醋汁和蒜片,那才下饭。
![]() |
注意的地方:
1、鱼一定要清理干净。
2、如果做溜的,一定要腌入味。
3、蘸一层薄薄的干面,要蘸满蘸薄。
4、油炸时,大火,一锅下六七块就好,多了翻不过来,太少也不好,油容易糊。变色即夹出来。
5、烹制时,带鱼下锅尽量少翻动,否则容易散,破坏表面的酥脆。如果有点儿手艺的,左手持锅把翻勺最好。
![]() |
以前还做过“秘制干烧带鱼”,其实就是加了比如蚝油等调料,稍微多焖一会儿,再收汁。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082175999/
相册里还有一张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174108629/如果不用碗汁,就炝锅后,下鱼段,再分别下调料也行,但要注意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