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城市生活史事三则
禁男娼
北宋极盛时,东京城繁荣的城市商业经济,带动了庞大的消费潜力,进而激发了社会日益充满骄奢淫逸的习气。当时的汴梁城内,妓馆多似食店,触目皆是远近遍地,许多酒楼长年召集数百名浓妆妓女,“聚于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用来招揽食客活跃气氛,遍地的“天上人间”真应了先圣人“食色,性也”的古训。
受如斯享乐风潮的影响,汴梁城中出现许多靠出卖色相换取衣食的“无赖男子”,即男娼开始流行,史载是时近万人从事这一皮肉生意,“举体自贷进退怡然”。由于政府的默许态度,“未尝正名禁止”,京城男风愈演愈烈终于招致卫道者的大力批评,舆论压力迫使北宋政府在政和(徽宗年号,1111年-1118年)年间,开始立法告捕,凡男子为娼者,杖责一百,告发者赏钱五十贯。
及至南宋,“吴俗此风尤盛,”临安城的新门外竟然出现了专门的男娼红灯区。从业男子个个“皆傅脂粉,盛装饰,善针指,呼谓亦如妇人,以之求食。”这些男娼都有自己的地盘,为首者号称“师巫”、“行头”。“凡官府有不男之讼,则呼使验之。”【《周礼》有不男之讼。注谓天阉不能御女者。意即天生阳痿不能正常性生活者,女方诉讼离婚。一说不男亦即不以男人为男人,不男之讼即男同性恋之间的纠纷。】时人认为败坏风俗莫甚于此,但官府却没“举旧条以禁止之”,使得偏安一隅的赵宋小朝廷南风愈盛兔子满地日益萎靡下去。【南风今又盛。。】
元宵扫街
元初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临安元宵节时,妇人盛装佩戴,往往珠玉满身歌叫喧阗至半夜。“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遣钿坠珥,往往得之。亦东都(东京汴梁)遗风也。”吴氏《梦粱录》亦载:“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犹未已。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笔记如实描述了两宋元宵节灯收人散后,汴梁、临安持灯照路扫街拾宝的习俗,而巡捡的宝贝,就是游玩的妇女筒子们遗失掉落的贵重首饰,多有“无赖少年”一不小心就发了大财。
翻阅宋诗也可见如是记录,如方孝能《福唐元夕》诗曰:“少年心绪如飞絮,争逐遗香拾坠钿。”姜夔《观灯口号》,“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由此可知宋时元宵灯会的热闹,喧杂的灯市上好不容易出门露回脸的女人们满头配饰在人群中拥来挤去花枝招展笑靥缤纷,同时无数的“风流”或“无赖”少年早已把她们当做露水天仙或散财玉女色眼盯盯虎视眈眈,想着借机揩揩油发发财甚或能寻个无人处探讨一下人生理想和人体生理卫生寒假作业那就更好不过了。可惜盛世一去不复返,现在能在开封鼓楼或者杭州武林路泡个妹子的机会还是有,但能捡到贵重首饰的可能就很小了。
元宵野合
伊永文《行走在宋代的城市》中有《狂欢上元》一节,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更使人惊讶的,是上元之夜青年男女的活跃。只要彼此钟情,就可以成其好事,有男女双方一识便意浓,在巷陌又不能驻足调笑,便到市桥下面“野合”寻欢,然后便道别分手……这种就像喝一杯水一样随便的异性相交,在整个古代城市上元历史上也是鲜见的,它标示着宋代城市上元狂欢,已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这个“野合”的故事本自《夷坚志》庚卷第八“王上舍”条,大致是说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建康城王上舍【舍,宋元时对年青男子的敬称】在政和六年的元宵节,与朋友外出观灯。在灯市上看见一个“衣不华,妆不艳,而淡静可喜”的美女,对王微笑留情,王晓意尾随,与其会于僻巷。两人言语勾搭迅速入港,于是“携手将与绸缪,四顾巷陌,灯烛车马,略无可驻之地。”大庭广众之下不能当衢奋战,欲火却又难耐,只好“念市桥下甃石处,差可偷期,乃野合而别。”故事往后发展却非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老套喜剧结尾,这个敢在石头上寻欢的美女原来是个缠人的女鬼,王上舍虽百般躲避,最终还是染病身亡。故事的立意旨在劝说士人洁身自好拒绝色诱,有人却只将其中“野合”的一段单独摘出,以证明宋代民间的性开放程度之高,几有上古《诗经》中描述的率性野合的遗风。其实上述故事只能作为宋代男女关系中的一个特例来使用,并不能因为一则“野合”的记录就认为宋人元宵时有“野合”的风气存在,否则有以偏概全之嫌。【有豆友回复“元宵节野合,感冒的风险比较大。”查查气象史,北宋气温和现在差不多,南宋时气候急剧转冷。可见所谓的元宵“野合”风习最多是女鬼和充血上头不怕冷的富二代才敢做的户外活动\(▔▽▔)/】
当然,宋代元宵节男女之间的幽会情爱之盛,确系古代中国中的特例,前朝后世无能企及。尤其北宋徽宗年间,天下承盛民风尚奢,每逢元宵节令,平时不能随意外出的妇女们,可以在深宵长夜红衢紫陌中尽心游览,是时“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其间就有私期密约,鼠窃狗盗,弄出许多话柄来。”男女调情幽会,几乎毫无顾忌,自皇帝至于黎民,无不纵情逸乐,只汴梁端门一处的男女,“游赏之际,肩儿厮挨,手儿厮把,少也是有五千来对儿!”“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不消说起。”及至南宋,理宗朝的元夕节,还有“西湖妓”被宦者带入宫中供官家把玩。情爱的风气亦表现在时人的诗歌中,如欧阳公的《生查子》,亦在“花市灯如昼”后,笔转峰回,把一对佳节思会的男女推向幕前,“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经典“情”景。
宋人话本传奇《张生彩鸾灯传》中还记有专供元宵夜与小娘子们调情的富二代郎秀们适用的《调光经》法,堪称宋版的泡妞心得。其词曰:
冷笑佯言,妆痴倚醉。
屈身下气,俯就承迎。
陪一面之虚情,做许多之假意。
先称他容貌无只,次答应殷勤第一。
常时节将无做有,几回价送暖偷寒。
施恩于未会之前,设计在交关之际。
意密致令相见少,情深番使寄书难。
少不得潘驴邓耍,离不得雪月风花。
往往的仓忙多误事,遭遭为大胆却成非。
久玩狎乘机便稔,初相见撞下方题。
得了时寻常看待,不得后老大嗟吁。
日日缠望梅止渴,朝朝晃画饼充饥。
呑了钓,不愁你身子正纳降罢,且放个脚儿稀。
调光经于中蕴奥,爱女论就里玄微。决烈妇闻呼即肯,相思病随手能医。
情当好极,防更变,认不真时,莫强为。
锦香囊乃偷之本,绣罗帕乃暗手之书。
撇情的中心泛滥,卖乖的外貌威仪。
才待相交,情便十分之切,未曾执手,泪先两道而垂。
搂一会,抱一会,温存软款,笑一回,耍一回,性格痴迷。
点头会意,咳嗽知心。
讪语时,口要紧,刮涎处,脸须皮。
以言词为说客,凭色眼作梯媒。
小丫头易惑,歪老婆难期。
紧提苍,慢调雏,凡宜斟酌,济其危,怜他困,务尽扶持。
入不觑,出不顾,预防物议,擦不羞,诟不答,提防猜疑。
赴幽会,多酬使婢,递消息,厚赆鸿鱼。露些子不传妙用,令儿辈没世皈依。
见人时佯佯不采,没人处款款言词。如何他风情惯熟。这舜美是谑浪勤儿。
真个是:
情多转面语,妒极定晴看。
这一调情口诀,寥寥数语,便将平日里羞羞答答不敢言明的男女之间的秘密私意,放言喊将出来,并伴以登徒子放浪风流的色彩,一番蜜语甜言的攻势下来,平日身处深闺少听云雨的女娘们,往往被撩弄的“禁持不住,眼也花了,心也乱了,腿也苏了,脚也麻了,痴呆了半晌,四目相睃,面面有情。”不经意间就被泡到了手哄上了床,至于后事如何,我也不曾知晓。【唉,似俺这般腼腆的读书郎,却难入如许女流氓的法眼,奈何奈何,古今同慨】
北宋极盛时,东京城繁荣的城市商业经济,带动了庞大的消费潜力,进而激发了社会日益充满骄奢淫逸的习气。当时的汴梁城内,妓馆多似食店,触目皆是远近遍地,许多酒楼长年召集数百名浓妆妓女,“聚于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用来招揽食客活跃气氛,遍地的“天上人间”真应了先圣人“食色,性也”的古训。
受如斯享乐风潮的影响,汴梁城中出现许多靠出卖色相换取衣食的“无赖男子”,即男娼开始流行,史载是时近万人从事这一皮肉生意,“举体自贷进退怡然”。由于政府的默许态度,“未尝正名禁止”,京城男风愈演愈烈终于招致卫道者的大力批评,舆论压力迫使北宋政府在政和(徽宗年号,1111年-1118年)年间,开始立法告捕,凡男子为娼者,杖责一百,告发者赏钱五十贯。
及至南宋,“吴俗此风尤盛,”临安城的新门外竟然出现了专门的男娼红灯区。从业男子个个“皆傅脂粉,盛装饰,善针指,呼谓亦如妇人,以之求食。”这些男娼都有自己的地盘,为首者号称“师巫”、“行头”。“凡官府有不男之讼,则呼使验之。”【《周礼》有不男之讼。注谓天阉不能御女者。意即天生阳痿不能正常性生活者,女方诉讼离婚。一说不男亦即不以男人为男人,不男之讼即男同性恋之间的纠纷。】时人认为败坏风俗莫甚于此,但官府却没“举旧条以禁止之”,使得偏安一隅的赵宋小朝廷南风愈盛兔子满地日益萎靡下去。【南风今又盛。。】
![]() |
清明上河图【局部】 |
元宵扫街
元初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临安元宵节时,妇人盛装佩戴,往往珠玉满身歌叫喧阗至半夜。“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遣钿坠珥,往往得之。亦东都(东京汴梁)遗风也。”吴氏《梦粱录》亦载:“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犹未已。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笔记如实描述了两宋元宵节灯收人散后,汴梁、临安持灯照路扫街拾宝的习俗,而巡捡的宝贝,就是游玩的妇女筒子们遗失掉落的贵重首饰,多有“无赖少年”一不小心就发了大财。
翻阅宋诗也可见如是记录,如方孝能《福唐元夕》诗曰:“少年心绪如飞絮,争逐遗香拾坠钿。”姜夔《观灯口号》,“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由此可知宋时元宵灯会的热闹,喧杂的灯市上好不容易出门露回脸的女人们满头配饰在人群中拥来挤去花枝招展笑靥缤纷,同时无数的“风流”或“无赖”少年早已把她们当做露水天仙或散财玉女色眼盯盯虎视眈眈,想着借机揩揩油发发财甚或能寻个无人处探讨一下人生理想和人体生理卫生寒假作业那就更好不过了。可惜盛世一去不复返,现在能在开封鼓楼或者杭州武林路泡个妹子的机会还是有,但能捡到贵重首饰的可能就很小了。
![]() |
这是个啥元宵图? |
元宵野合
伊永文《行走在宋代的城市》中有《狂欢上元》一节,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更使人惊讶的,是上元之夜青年男女的活跃。只要彼此钟情,就可以成其好事,有男女双方一识便意浓,在巷陌又不能驻足调笑,便到市桥下面“野合”寻欢,然后便道别分手……这种就像喝一杯水一样随便的异性相交,在整个古代城市上元历史上也是鲜见的,它标示着宋代城市上元狂欢,已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这个“野合”的故事本自《夷坚志》庚卷第八“王上舍”条,大致是说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建康城王上舍【舍,宋元时对年青男子的敬称】在政和六年的元宵节,与朋友外出观灯。在灯市上看见一个“衣不华,妆不艳,而淡静可喜”的美女,对王微笑留情,王晓意尾随,与其会于僻巷。两人言语勾搭迅速入港,于是“携手将与绸缪,四顾巷陌,灯烛车马,略无可驻之地。”大庭广众之下不能当衢奋战,欲火却又难耐,只好“念市桥下甃石处,差可偷期,乃野合而别。”故事往后发展却非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老套喜剧结尾,这个敢在石头上寻欢的美女原来是个缠人的女鬼,王上舍虽百般躲避,最终还是染病身亡。故事的立意旨在劝说士人洁身自好拒绝色诱,有人却只将其中“野合”的一段单独摘出,以证明宋代民间的性开放程度之高,几有上古《诗经》中描述的率性野合的遗风。其实上述故事只能作为宋代男女关系中的一个特例来使用,并不能因为一则“野合”的记录就认为宋人元宵时有“野合”的风气存在,否则有以偏概全之嫌。【有豆友回复“元宵节野合,感冒的风险比较大。”查查气象史,北宋气温和现在差不多,南宋时气候急剧转冷。可见所谓的元宵“野合”风习最多是女鬼和充血上头不怕冷的富二代才敢做的户外活动\(▔▽▔)/】
当然,宋代元宵节男女之间的幽会情爱之盛,确系古代中国中的特例,前朝后世无能企及。尤其北宋徽宗年间,天下承盛民风尚奢,每逢元宵节令,平时不能随意外出的妇女们,可以在深宵长夜红衢紫陌中尽心游览,是时“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其间就有私期密约,鼠窃狗盗,弄出许多话柄来。”男女调情幽会,几乎毫无顾忌,自皇帝至于黎民,无不纵情逸乐,只汴梁端门一处的男女,“游赏之际,肩儿厮挨,手儿厮把,少也是有五千来对儿!”“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不消说起。”及至南宋,理宗朝的元夕节,还有“西湖妓”被宦者带入宫中供官家把玩。情爱的风气亦表现在时人的诗歌中,如欧阳公的《生查子》,亦在“花市灯如昼”后,笔转峰回,把一对佳节思会的男女推向幕前,“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经典“情”景。
宋人话本传奇《张生彩鸾灯传》中还记有专供元宵夜与小娘子们调情的富二代郎秀们适用的《调光经》法,堪称宋版的泡妞心得。其词曰:
冷笑佯言,妆痴倚醉。
屈身下气,俯就承迎。
陪一面之虚情,做许多之假意。
先称他容貌无只,次答应殷勤第一。
常时节将无做有,几回价送暖偷寒。
施恩于未会之前,设计在交关之际。
意密致令相见少,情深番使寄书难。
少不得潘驴邓耍,离不得雪月风花。
往往的仓忙多误事,遭遭为大胆却成非。
久玩狎乘机便稔,初相见撞下方题。
得了时寻常看待,不得后老大嗟吁。
日日缠望梅止渴,朝朝晃画饼充饥。
呑了钓,不愁你身子正纳降罢,且放个脚儿稀。
调光经于中蕴奥,爱女论就里玄微。决烈妇闻呼即肯,相思病随手能医。
情当好极,防更变,认不真时,莫强为。
锦香囊乃偷之本,绣罗帕乃暗手之书。
撇情的中心泛滥,卖乖的外貌威仪。
才待相交,情便十分之切,未曾执手,泪先两道而垂。
搂一会,抱一会,温存软款,笑一回,耍一回,性格痴迷。
点头会意,咳嗽知心。
讪语时,口要紧,刮涎处,脸须皮。
以言词为说客,凭色眼作梯媒。
小丫头易惑,歪老婆难期。
紧提苍,慢调雏,凡宜斟酌,济其危,怜他困,务尽扶持。
入不觑,出不顾,预防物议,擦不羞,诟不答,提防猜疑。
赴幽会,多酬使婢,递消息,厚赆鸿鱼。露些子不传妙用,令儿辈没世皈依。
见人时佯佯不采,没人处款款言词。如何他风情惯熟。这舜美是谑浪勤儿。
真个是:
情多转面语,妒极定晴看。
这一调情口诀,寥寥数语,便将平日里羞羞答答不敢言明的男女之间的秘密私意,放言喊将出来,并伴以登徒子放浪风流的色彩,一番蜜语甜言的攻势下来,平日身处深闺少听云雨的女娘们,往往被撩弄的“禁持不住,眼也花了,心也乱了,腿也苏了,脚也麻了,痴呆了半晌,四目相睃,面面有情。”不经意间就被泡到了手哄上了床,至于后事如何,我也不曾知晓。【唉,似俺这般腼腆的读书郎,却难入如许女流氓的法眼,奈何奈何,古今同慨】
![]() |
元人《消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