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兰德娄的话
因为偶然发现了勃留索夫的缘故,昨天夜里,索性就搬出几十本老的《外国文艺》一篇一篇地检查过去,也许还有自己所不熟悉的大师级人物藏在里面。一无所获。在1999年第4期上,有一篇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写皮兰德娄的文章,这个英国人似乎有点像写了《金蔷薇》的巴乌斯托夫斯基,写了很多作家评论,认识不认识的都写,但也一样的不算特别高明。
里面引用了一些皮兰德娄的话,值得一抄:
“无论是谁,只要他知道了这个把戏,就再也不会欺骗自己了,但是如果你没法欺骗自己的话,你就再也不能从人生之中获得任何的乐趣和欢娱。”
“事情就是这样。我的艺术充满了对所有那些欺骗自己的人的苦涩的同情。但这种同情随后只能化为对命运的刻骨铭心的嘲讽,正是这种命运迫使人堕落到欺骗的境地。简而言之,我的艺术,我的人生之所以会如此苦涩,其原因就在于此。”
“你最后发觉自己毫无理想,因为当你观察人生时,发现它就像一出巨大的傀儡戏,既没有一点联系,也无法作出任何说明……你会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一个没有窝的鸟儿。”(19岁的时候写的)
“我对现代戏剧的革新之一便在于把智力转化为激情。”
“有另一个人过着我的生活,对这个人我一无所知。”
“现代艺术的成就,就在于它不再承认悲剧和喜剧的不同范畴,或者把戏剧简单地划分为‘悲剧’和‘喜剧’,而是把生活视作是一出悲喜剧。”
“我戏剧是战争的戏剧,……是世界大战使我看清了戏剧的本质。当激情迸发之时,我让我笔下的角色在舞台上大悲大喜。”
妻子的疯病使他穷于应付。他后来说,这时他变成了两个人——一个是他认识的自己,另一个是他妻子眼中的自己,“一个可怜的影子,他的每个眼光、每个笑容、每个手势,他说话的声音,他说出的每一个词,都在她的心里变了样。在她眼中出现了另一个人,他本人对她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了。”
妻子被两个儿子和他送进了精神病院,“她对我就像噩梦一样,但至少房子里还算有个人……我感到自己的生活毫无意义,我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和每一句话都已经不存在任何理由。使我觉得奇怪的是,其他的人能够在我这个噩梦之外活动着,他们能做事,能说话。”
“从今以后,我生活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旅馆就是我的家,我在尘世所有的财产中有有一台打字机……我作为自己一个家庭之家长的美梦已经化成了一缕轻烟。”
真如皮兰德娄自己所说的,当一个人活着的时候,他并没有看到在生活的过程中的自己。要是他看到了的话,他会对自己的样子大为吃惊,或者会对自己的形象啐上一口唾沫:“简而言之这就会产生一个危机,这个危机就是我的戏剧。”
“反省就是感情的一种形式,几乎是一面镜子,感情在其中观察着自己。……但那是一面由冰冷的水构成的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感情的烈火不仅观察自己,而且投身其中,把自己熄灭。”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我看成一个悲观主义者,但这是一种误会。那种悲观的情绪使我在生活中失去了信心,但在我的艺术中是找不到它的痕迹的。我甚至连虚无主义者都不是,因为在折磨我并在我的作品中注满了活力的精神活动中,有一种永不停息的创造欲望。”
——此外,曾有人问萨特,谁是最重要的现代派剧作家,他回答说:“当然是皮兰德娄。”
。
在1986年第1期上,就刊登了叶廷芳、黎奇翻译的《卡夫卡日记书信选译》,“狄更斯的《科波菲尔》。(《司炉》就是对狄更斯的不加掩饰的模仿;已计划的长篇小说更是如此。……我现在看清楚了,我原来的打算是写一部狄更斯式的长篇小说,只是用我取自时代的更强的烛照和我自身较弱的微光来丰富它。”——“用我取自时代的更强的烛照和我自身较弱的微光来丰富它”……说得太好了。
里面引用了一些皮兰德娄的话,值得一抄:
“无论是谁,只要他知道了这个把戏,就再也不会欺骗自己了,但是如果你没法欺骗自己的话,你就再也不能从人生之中获得任何的乐趣和欢娱。”
“事情就是这样。我的艺术充满了对所有那些欺骗自己的人的苦涩的同情。但这种同情随后只能化为对命运的刻骨铭心的嘲讽,正是这种命运迫使人堕落到欺骗的境地。简而言之,我的艺术,我的人生之所以会如此苦涩,其原因就在于此。”
“你最后发觉自己毫无理想,因为当你观察人生时,发现它就像一出巨大的傀儡戏,既没有一点联系,也无法作出任何说明……你会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一个没有窝的鸟儿。”(19岁的时候写的)
“我对现代戏剧的革新之一便在于把智力转化为激情。”
“有另一个人过着我的生活,对这个人我一无所知。”
“现代艺术的成就,就在于它不再承认悲剧和喜剧的不同范畴,或者把戏剧简单地划分为‘悲剧’和‘喜剧’,而是把生活视作是一出悲喜剧。”
“我戏剧是战争的戏剧,……是世界大战使我看清了戏剧的本质。当激情迸发之时,我让我笔下的角色在舞台上大悲大喜。”
妻子的疯病使他穷于应付。他后来说,这时他变成了两个人——一个是他认识的自己,另一个是他妻子眼中的自己,“一个可怜的影子,他的每个眼光、每个笑容、每个手势,他说话的声音,他说出的每一个词,都在她的心里变了样。在她眼中出现了另一个人,他本人对她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了。”
妻子被两个儿子和他送进了精神病院,“她对我就像噩梦一样,但至少房子里还算有个人……我感到自己的生活毫无意义,我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和每一句话都已经不存在任何理由。使我觉得奇怪的是,其他的人能够在我这个噩梦之外活动着,他们能做事,能说话。”
“从今以后,我生活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旅馆就是我的家,我在尘世所有的财产中有有一台打字机……我作为自己一个家庭之家长的美梦已经化成了一缕轻烟。”
真如皮兰德娄自己所说的,当一个人活着的时候,他并没有看到在生活的过程中的自己。要是他看到了的话,他会对自己的样子大为吃惊,或者会对自己的形象啐上一口唾沫:“简而言之这就会产生一个危机,这个危机就是我的戏剧。”
“反省就是感情的一种形式,几乎是一面镜子,感情在其中观察着自己。……但那是一面由冰冷的水构成的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感情的烈火不仅观察自己,而且投身其中,把自己熄灭。”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我看成一个悲观主义者,但这是一种误会。那种悲观的情绪使我在生活中失去了信心,但在我的艺术中是找不到它的痕迹的。我甚至连虚无主义者都不是,因为在折磨我并在我的作品中注满了活力的精神活动中,有一种永不停息的创造欲望。”
——此外,曾有人问萨特,谁是最重要的现代派剧作家,他回答说:“当然是皮兰德娄。”
。
在1986年第1期上,就刊登了叶廷芳、黎奇翻译的《卡夫卡日记书信选译》,“狄更斯的《科波菲尔》。(《司炉》就是对狄更斯的不加掩饰的模仿;已计划的长篇小说更是如此。……我现在看清楚了,我原来的打算是写一部狄更斯式的长篇小说,只是用我取自时代的更强的烛照和我自身较弱的微光来丰富它。”——“用我取自时代的更强的烛照和我自身较弱的微光来丰富它”……说得太好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