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公益放映行动经验分享
(一)
在选择一个公益项目之前,应该考虑这个项目的可行性,社会效应。
可行性包括是否有社会资源可以利用,如政府支持、社会公益组织协助等;还包括一个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否可以得到保证。其中物力应该还是从财力中来,实际上在社会中的物资很少可以利用。财力可以选择寻找赞助或者自行筹款。拉赞助的过程中,赞助商更加偏重的是广告效益,其次是赞助形象,再次是赞助形式,所以一份策划书至少应该为赞助商考虑好这三个问题。在和赞助商面谈的过程中,广告效益依然是最重要的,公益效益有时几乎是一笔带过,所以应该珍惜时间向渲染广告的效益,口才很重要。
社会效应就是公益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了。目前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公益活动依然停留在扶贫助学那一阶段,也就是社会上更注重这种实质性的、效果可观可测的活动,而不是文化艺术类的活动。
本次选择的公益形式是露天电影,当初我们并不懂这些社会上的现实情况,也不知道放映电影涉及的问题。这里大概提一下:电影放映,按照文化局的说法,应该取得一块放映执照,如果是盈利性的还应该有营业执照。国家对文化宣传活动的管制非常严格,按照文化局的说法,电影有关政治,大学生不应该涉及这个领域,更别说向政府申请公共场地或者人力物力支持之类的。另外,中国的电影盗版现象十分严重,电影片源的法律规定也比较模糊,对于上映时间、使用性质方面的规定不够细致,导致影片的选择十分被动。接着就是公益电影的社会效应。一部电影本身的内容不会包含很多方面,但是要在放映现场做公益宣传的话又需要想出一些新的形式,不是大学校园的形式,是普通百姓也会参与其中的形式。然后电影放映的设备(投影仪、幕布、音响),幕墙的设计、现场的灯光、观众的座位、天气情况,这些比较零碎但是非常实际的问题也需要发挥工作人员的创造力。
(二)
观察一下现场的观众,才知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一些被妈妈抱着的小孩看到变2一些比较暴利的画面被吓得直哭,妈妈只好转过身去,不让小孩再被吓到。原来这个社会上还有这么弱小的群体,他们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也从不知道前方是否有什么危险。
一些老人坐在地上,看着这久违的露天电影,或许会怀念起自己年轻时的生活。当看到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派发矿泉水的时候,他们也会伸手去要,但是工作人员一转身,水已经派完了。他们认为这理所当然,但是不知道我们的矿泉水其实不多,不知道这些矿泉水是我们自己买的。他们会开始想这个社会索取东西,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工作了一辈子,是时候拿到一些回报了,他们开始以自己为中心了,随之而来的应该就是抱怨。
一些外来女青年牵着自己男友的手坐在地上看电影,看到一些幽默的画面会爽朗地发出笑声。她看得出电影中的这些幽默,但是旁边有一些相同年龄的外来女青年却不知道。她们生活中接触的东西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就不同。要找出她们的共同点,除了年龄、性别和工作之外,成本很大。
本地人中很多都觉得地板太烫了不能坐,而很多外来工却不介意这个。他们坐在我们提供的报纸上,然后就津津有味地看起电影,他们的要求好低,幸福点好低,这让人心情复杂。
或许一开始真的应该只考虑外来工的情况,他们才是真正需要这种东西的群体。他们来这里工作,养家糊口,只求生活平稳,家人健康,辛苦一点也愿意。而本地人出生在这片土地,生活在这片土地,或者变得麻木,或者奢求太多。如果做一份社会调查,外来工家庭的幸福感应该不会比本地人的幸福感低,除非本地人虚荣到会回答问卷的时候装出一副幸福的摸样。
所以有时候会觉得要在社会上推行某一种观念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太多的不同生活经历的人,有太多不同年龄的人,他们有各自的需求,各自的思维方式,而且这些思维方式不是那么容易改变。
或许真的需要换一代人才能够改变社会的主流。
在选择一个公益项目之前,应该考虑这个项目的可行性,社会效应。
可行性包括是否有社会资源可以利用,如政府支持、社会公益组织协助等;还包括一个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否可以得到保证。其中物力应该还是从财力中来,实际上在社会中的物资很少可以利用。财力可以选择寻找赞助或者自行筹款。拉赞助的过程中,赞助商更加偏重的是广告效益,其次是赞助形象,再次是赞助形式,所以一份策划书至少应该为赞助商考虑好这三个问题。在和赞助商面谈的过程中,广告效益依然是最重要的,公益效益有时几乎是一笔带过,所以应该珍惜时间向渲染广告的效益,口才很重要。
社会效应就是公益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了。目前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公益活动依然停留在扶贫助学那一阶段,也就是社会上更注重这种实质性的、效果可观可测的活动,而不是文化艺术类的活动。
本次选择的公益形式是露天电影,当初我们并不懂这些社会上的现实情况,也不知道放映电影涉及的问题。这里大概提一下:电影放映,按照文化局的说法,应该取得一块放映执照,如果是盈利性的还应该有营业执照。国家对文化宣传活动的管制非常严格,按照文化局的说法,电影有关政治,大学生不应该涉及这个领域,更别说向政府申请公共场地或者人力物力支持之类的。另外,中国的电影盗版现象十分严重,电影片源的法律规定也比较模糊,对于上映时间、使用性质方面的规定不够细致,导致影片的选择十分被动。接着就是公益电影的社会效应。一部电影本身的内容不会包含很多方面,但是要在放映现场做公益宣传的话又需要想出一些新的形式,不是大学校园的形式,是普通百姓也会参与其中的形式。然后电影放映的设备(投影仪、幕布、音响),幕墙的设计、现场的灯光、观众的座位、天气情况,这些比较零碎但是非常实际的问题也需要发挥工作人员的创造力。
(二)
观察一下现场的观众,才知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一些被妈妈抱着的小孩看到变2一些比较暴利的画面被吓得直哭,妈妈只好转过身去,不让小孩再被吓到。原来这个社会上还有这么弱小的群体,他们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也从不知道前方是否有什么危险。
一些老人坐在地上,看着这久违的露天电影,或许会怀念起自己年轻时的生活。当看到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派发矿泉水的时候,他们也会伸手去要,但是工作人员一转身,水已经派完了。他们认为这理所当然,但是不知道我们的矿泉水其实不多,不知道这些矿泉水是我们自己买的。他们会开始想这个社会索取东西,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工作了一辈子,是时候拿到一些回报了,他们开始以自己为中心了,随之而来的应该就是抱怨。
一些外来女青年牵着自己男友的手坐在地上看电影,看到一些幽默的画面会爽朗地发出笑声。她看得出电影中的这些幽默,但是旁边有一些相同年龄的外来女青年却不知道。她们生活中接触的东西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就不同。要找出她们的共同点,除了年龄、性别和工作之外,成本很大。
本地人中很多都觉得地板太烫了不能坐,而很多外来工却不介意这个。他们坐在我们提供的报纸上,然后就津津有味地看起电影,他们的要求好低,幸福点好低,这让人心情复杂。
或许一开始真的应该只考虑外来工的情况,他们才是真正需要这种东西的群体。他们来这里工作,养家糊口,只求生活平稳,家人健康,辛苦一点也愿意。而本地人出生在这片土地,生活在这片土地,或者变得麻木,或者奢求太多。如果做一份社会调查,外来工家庭的幸福感应该不会比本地人的幸福感低,除非本地人虚荣到会回答问卷的时候装出一副幸福的摸样。
所以有时候会觉得要在社会上推行某一种观念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太多的不同生活经历的人,有太多不同年龄的人,他们有各自的需求,各自的思维方式,而且这些思维方式不是那么容易改变。
或许真的需要换一代人才能够改变社会的主流。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