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这个可以有
曾经有一期《非诚勿扰》的开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孟非做了开场白后,话锋一转道:“今天台下面来了一位咱们的忠实观众,重点是,他是个大学教授。”大家开始鼓掌,教授站起来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实验室里做研究,神经高度集中,但是他非常喜欢看《非诚勿扰》,因为他觉得看这个节目可以完全不用脑子,可以完全放松神经开怀大笑。下一秒,乐嘉淡定地接了一句:“原来我们的节目是没脑子的节目啊!”全场爆笑。
我看着摄像机的镜头又一次聚焦回那名教授身上时,不由得想起了我爸。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又倚在客厅的那张漆红长木椅上,手里握着遥控器调出直播《非诚勿扰》的江苏卫视,边听边看屏幕上方人的一言一行,然后时不时地被他们逗得捧腹大笑。
每逢周末晚上,我都会跟我妈通电话,所以当我问及我爸在干嘛时,我妈总是会在电话那头悠悠地说:“还用问嘛,那肯定是在看《非诚勿扰》啊!”我在电话这头笑道:“我猜也是,只不过还是想问问确认一下嘛,果然还是不出我所料。”我妈老笑我爸,都一个快50岁的人了,还看这些什么年轻人恋爱的东西,像个小孩似的。我爸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干嘛,我才不管他们什么恋不恋爱,反正我就是喜欢看,我看得开心,我看得欢乐,我就看。
对的,我爸看《非诚勿扰》,不为婚外恋,不为搞小三,他纵然也是为了寻点“乐子”,只不过这乐子,是一个普通人在褪下职场外衣后,回归本性的一种自我救赎。
我说自我救赎,并非是在危言耸听。人的本性本该包含喜怒哀乐,无奈这个社会,自己rush也就算了,还时刻不忘push一下身边的你,也难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多人已经忘却上一次没心没肺的笑容是在何时何地应何之景了。今天一份保单,明天一张报表,后天一门培训,大后天一次会议,大大后天一场讲座,一周就这么过去了。好不容易来到了周末,可好多人就像是一个在无阻力有动力的环境中加速前进的离弦之箭,完全丧失了刹车的可能。他们直奔那个名叫“成功”的正点红心,他们把每一天都当做工作日,吃饭计算着时间,喝水计算着时间,就连睡觉也要掐点计时不得含糊。我猜,他们神经紧绷的程度,丝毫不逊于开头所提到的那名教授。
没错,我们是要工作,是要赚钱,是要努力去寻找自身价值与社会需求价值相匹配的契合点,从而最大程度地完成自我实现。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每天都要伏案电脑十几个小时,我们每天都要把自己逼到不到撑不下去绝不上床睡觉的地步?是不是在世界上,除了工作本身,其他的东西都是一个负能量磁场,会完完全全吸收掉自己工作中的正能量廖以中和,留给自己的就只是一个负性黑洞?我想关于这个问题,在毒理学的历史发展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毒理学上的代表人物Paracelsus指出:“所有物质都是毒物,没有绝对的非毒物,剂量是决定一种物质是不是毒物的关键。”所以说,任何脱离了“量”而单纯对“质”的讨论都是在耍流氓。举个不雅的类比,男生看AV,就如同女生看韩剧一样,少则称为怡情,多则便是玩物丧志。努力奋斗是生活的常态,但绝非生活的全部,因为在成语字典中还有一个词叫“物极必反”,我们不该剑走偏锋,赌上本来生活就赋予我们不多的轻松一刻,还妄想着用这稀薄的时光去博取一份升职,又或是一次加薪。
这样分析下来,我爸虽然不是“最”会赚钱的男人,但却是一个“比较”会生活,会疼爱自己的男人。也许他今天因没准备好会议资料而遭上头指责,也许他今天因手下办事不利索而劳神费心,也许他今天因看到下季度的工作安排而压力倍增,但我知道,一旦他回到家,倚在客厅的那张漆红长木椅上,手握遥控器调出《非诚勿扰》,察言观色,开怀一笑,那么他今天所遇到的所有不开心,百分之八九十就会消失殆尽。然后再去冲个凉,美美地睡上一觉,把所有的不愉快留在今天,一觉醒来,又是阳光与希望的一天。
如此智慧,我的启蒙导师,非我爸莫属。
孟非做了开场白后,话锋一转道:“今天台下面来了一位咱们的忠实观众,重点是,他是个大学教授。”大家开始鼓掌,教授站起来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实验室里做研究,神经高度集中,但是他非常喜欢看《非诚勿扰》,因为他觉得看这个节目可以完全不用脑子,可以完全放松神经开怀大笑。下一秒,乐嘉淡定地接了一句:“原来我们的节目是没脑子的节目啊!”全场爆笑。
我看着摄像机的镜头又一次聚焦回那名教授身上时,不由得想起了我爸。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又倚在客厅的那张漆红长木椅上,手里握着遥控器调出直播《非诚勿扰》的江苏卫视,边听边看屏幕上方人的一言一行,然后时不时地被他们逗得捧腹大笑。
每逢周末晚上,我都会跟我妈通电话,所以当我问及我爸在干嘛时,我妈总是会在电话那头悠悠地说:“还用问嘛,那肯定是在看《非诚勿扰》啊!”我在电话这头笑道:“我猜也是,只不过还是想问问确认一下嘛,果然还是不出我所料。”我妈老笑我爸,都一个快50岁的人了,还看这些什么年轻人恋爱的东西,像个小孩似的。我爸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干嘛,我才不管他们什么恋不恋爱,反正我就是喜欢看,我看得开心,我看得欢乐,我就看。
对的,我爸看《非诚勿扰》,不为婚外恋,不为搞小三,他纵然也是为了寻点“乐子”,只不过这乐子,是一个普通人在褪下职场外衣后,回归本性的一种自我救赎。
我说自我救赎,并非是在危言耸听。人的本性本该包含喜怒哀乐,无奈这个社会,自己rush也就算了,还时刻不忘push一下身边的你,也难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多人已经忘却上一次没心没肺的笑容是在何时何地应何之景了。今天一份保单,明天一张报表,后天一门培训,大后天一次会议,大大后天一场讲座,一周就这么过去了。好不容易来到了周末,可好多人就像是一个在无阻力有动力的环境中加速前进的离弦之箭,完全丧失了刹车的可能。他们直奔那个名叫“成功”的正点红心,他们把每一天都当做工作日,吃饭计算着时间,喝水计算着时间,就连睡觉也要掐点计时不得含糊。我猜,他们神经紧绷的程度,丝毫不逊于开头所提到的那名教授。
没错,我们是要工作,是要赚钱,是要努力去寻找自身价值与社会需求价值相匹配的契合点,从而最大程度地完成自我实现。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每天都要伏案电脑十几个小时,我们每天都要把自己逼到不到撑不下去绝不上床睡觉的地步?是不是在世界上,除了工作本身,其他的东西都是一个负能量磁场,会完完全全吸收掉自己工作中的正能量廖以中和,留给自己的就只是一个负性黑洞?我想关于这个问题,在毒理学的历史发展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毒理学上的代表人物Paracelsus指出:“所有物质都是毒物,没有绝对的非毒物,剂量是决定一种物质是不是毒物的关键。”所以说,任何脱离了“量”而单纯对“质”的讨论都是在耍流氓。举个不雅的类比,男生看AV,就如同女生看韩剧一样,少则称为怡情,多则便是玩物丧志。努力奋斗是生活的常态,但绝非生活的全部,因为在成语字典中还有一个词叫“物极必反”,我们不该剑走偏锋,赌上本来生活就赋予我们不多的轻松一刻,还妄想着用这稀薄的时光去博取一份升职,又或是一次加薪。
这样分析下来,我爸虽然不是“最”会赚钱的男人,但却是一个“比较”会生活,会疼爱自己的男人。也许他今天因没准备好会议资料而遭上头指责,也许他今天因手下办事不利索而劳神费心,也许他今天因看到下季度的工作安排而压力倍增,但我知道,一旦他回到家,倚在客厅的那张漆红长木椅上,手握遥控器调出《非诚勿扰》,察言观色,开怀一笑,那么他今天所遇到的所有不开心,百分之八九十就会消失殆尽。然后再去冲个凉,美美地睡上一觉,把所有的不愉快留在今天,一觉醒来,又是阳光与希望的一天。
如此智慧,我的启蒙导师,非我爸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