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和人生
从1988年到2011年,前些年只是偶尔玩玩到后几年一周要在麻将桌上泡上20个小时,打了20多年的麻将终于在2011年11月金盆洗手了。这两天,老婆来到我老家和因过年聚在一起的婆婆、姑子和妯娌打麻将,在一旁的我闲着无聊就想要总结一下自己多年来感受到的麻将游戏。
差不多任何一种游戏都包括体能、技能、心态三部分内容。麻将游戏需要的体力无非就是坐功。如果你还没有坐两小时就不停地要扭腰甚至想站起来走上两圈,那么,你的坐功就不过关;如果你站在一旁看的时候脑子蛮清楚的,坐下来手一抓牌脑子就发晕,那也是坐功不行。
读牌、记忆、计算、观察、判断都是打麻将时一直要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都围绕着有效完成进攻/防守目标(赢钱)而展开的。读牌、记牌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都是麻将游戏必需的技能之一。例如,在没有任何其它信息的条件下总喜欢选择听对倒而不是两头甩,就说明你计算能力有缺陷。人家万一色都快听了你却要缺万,这是判断力有问题。技能之二是对特定麻将规则的理解。有些麻将规则可能有明显偏向,例如,规则鼓励做小牌而你没有领会非要一味地做大牌导致最后输钱,就属于理解游戏规则能力差。第三是调节适应能力,除了针对规则作出调整之外,还需要根据在座的对手作出调整。第四是体力分配。即便你体力再好精力再旺盛,也有耗竭的时候,因此,合理地分配体力和精力都是必要的。
就游戏技能而言,麻将并没有很多内容。与桥牌相比,麻将游戏实在太简单了。不过,麻将本质上并不是斗技巧的游戏而是斗心态的游戏。斗心态的游戏尽管在技术层面不很复杂,却不乏吸引力。那么,麻将是如何斗心态的呢?
经常打麻将的人知道,四个人坐到一起首先要确定一个尺码,也即输赢的大小。如果输赢太小甚至没有输赢大家都会觉得没有意思而不肯动手;如果输赢过大有人不能承受也玩不起来,所以确定尺码很有讲究。确定尺码的大小关键在于游戏者在意却觉得能承受,否则都是不合适的。
“在意”不是一个很能稳得住的心态。游戏开始之后,原先的在意就会逐渐演变成焦急、不安甚至气愤,类似体会打过麻将的人应该都有。当一个人被不安、焦急、气愤等情绪主宰之后,大脑就工作不很正常了,相应地,技能就被削弱。技能下降,打牌的失误率就会上升,而失误会与不良情绪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你完全失去准心被彻底打败。这是“在意”滑向焦急紧张的情况。还有在意滑向相反的方向也即散漫的情况,例如,你觉得输赢太小或者自己赢得太多了,所以就胡打一气属此类。从“在意”的变化,你可以领会心态的含义。
牌类游戏都与运气有关,所谓牌好牌坏。但是,当麻将次数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参与者总成绩单的运气成分就会相互抵消而被滤去。理论上讲,四个体力、技能相当且心态稳定的人打麻将,只要时间过长或者次数足够就没有输赢。当然,四个这样的人总是坐在一起打麻将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那没有任何意思。
事实上,打麻将时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心态的变化不仅影响游戏者的智力技巧的运用而且会透露其它信息。例如,听了大牌手就会有点颤抖,你的肢体语言就已经告诉了对手别的东西,这通常不会好事。基本游戏技巧是可以学会的,只要你能够学习。但是,情绪和心态却不是通过通常的学习能够控制的。人的情绪、心态和人的智力有着不一样的运作过程。很多游戏智力问题,时间长一点就能解决,能算出来或者想清楚,但是,情绪不稳定却不是计算或者思考能够解决的。不仅如此,有时算得越清楚越是后悔,情绪受影响越大。为此,那些不能过这一情绪关的人是很难一直把麻将玩下去的。留在麻将圈子里的,是那些具备一定的基本技巧而且情绪较为稳定心态不容易起变化的人。在技巧的提升空间都填满之后,剩下来的只有情绪和心态。如何在心态上考验对方并接受对方的考验,也即斗心态,就是麻将游戏的核心。
撇开体力、技能不谈,为了在这种斗心态的游戏中获胜,就需要游戏者持有一种既在意却不在乎既认真却不紧张既放松却不散漫有目标却不痴迷既进取却不执着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也正是人生所需要的心态。
差不多任何一种游戏都包括体能、技能、心态三部分内容。麻将游戏需要的体力无非就是坐功。如果你还没有坐两小时就不停地要扭腰甚至想站起来走上两圈,那么,你的坐功就不过关;如果你站在一旁看的时候脑子蛮清楚的,坐下来手一抓牌脑子就发晕,那也是坐功不行。
读牌、记忆、计算、观察、判断都是打麻将时一直要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都围绕着有效完成进攻/防守目标(赢钱)而展开的。读牌、记牌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都是麻将游戏必需的技能之一。例如,在没有任何其它信息的条件下总喜欢选择听对倒而不是两头甩,就说明你计算能力有缺陷。人家万一色都快听了你却要缺万,这是判断力有问题。技能之二是对特定麻将规则的理解。有些麻将规则可能有明显偏向,例如,规则鼓励做小牌而你没有领会非要一味地做大牌导致最后输钱,就属于理解游戏规则能力差。第三是调节适应能力,除了针对规则作出调整之外,还需要根据在座的对手作出调整。第四是体力分配。即便你体力再好精力再旺盛,也有耗竭的时候,因此,合理地分配体力和精力都是必要的。
就游戏技能而言,麻将并没有很多内容。与桥牌相比,麻将游戏实在太简单了。不过,麻将本质上并不是斗技巧的游戏而是斗心态的游戏。斗心态的游戏尽管在技术层面不很复杂,却不乏吸引力。那么,麻将是如何斗心态的呢?
经常打麻将的人知道,四个人坐到一起首先要确定一个尺码,也即输赢的大小。如果输赢太小甚至没有输赢大家都会觉得没有意思而不肯动手;如果输赢过大有人不能承受也玩不起来,所以确定尺码很有讲究。确定尺码的大小关键在于游戏者在意却觉得能承受,否则都是不合适的。
“在意”不是一个很能稳得住的心态。游戏开始之后,原先的在意就会逐渐演变成焦急、不安甚至气愤,类似体会打过麻将的人应该都有。当一个人被不安、焦急、气愤等情绪主宰之后,大脑就工作不很正常了,相应地,技能就被削弱。技能下降,打牌的失误率就会上升,而失误会与不良情绪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你完全失去准心被彻底打败。这是“在意”滑向焦急紧张的情况。还有在意滑向相反的方向也即散漫的情况,例如,你觉得输赢太小或者自己赢得太多了,所以就胡打一气属此类。从“在意”的变化,你可以领会心态的含义。
牌类游戏都与运气有关,所谓牌好牌坏。但是,当麻将次数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参与者总成绩单的运气成分就会相互抵消而被滤去。理论上讲,四个体力、技能相当且心态稳定的人打麻将,只要时间过长或者次数足够就没有输赢。当然,四个这样的人总是坐在一起打麻将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那没有任何意思。
事实上,打麻将时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心态的变化不仅影响游戏者的智力技巧的运用而且会透露其它信息。例如,听了大牌手就会有点颤抖,你的肢体语言就已经告诉了对手别的东西,这通常不会好事。基本游戏技巧是可以学会的,只要你能够学习。但是,情绪和心态却不是通过通常的学习能够控制的。人的情绪、心态和人的智力有着不一样的运作过程。很多游戏智力问题,时间长一点就能解决,能算出来或者想清楚,但是,情绪不稳定却不是计算或者思考能够解决的。不仅如此,有时算得越清楚越是后悔,情绪受影响越大。为此,那些不能过这一情绪关的人是很难一直把麻将玩下去的。留在麻将圈子里的,是那些具备一定的基本技巧而且情绪较为稳定心态不容易起变化的人。在技巧的提升空间都填满之后,剩下来的只有情绪和心态。如何在心态上考验对方并接受对方的考验,也即斗心态,就是麻将游戏的核心。
撇开体力、技能不谈,为了在这种斗心态的游戏中获胜,就需要游戏者持有一种既在意却不在乎既认真却不紧张既放松却不散漫有目标却不痴迷既进取却不执着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也正是人生所需要的心态。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