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与清醒
奶奶最近神志越来越不清晰了,变得越来越古怪了,老年痴呆开始恶化了,心里有点难过。
今晚爷爷和奶奶突然在房间里大吵,我跑去,原来是为了那盏长明灯。
为了方便他们起夜,他们的卧室和走道,都一直亮着盏长明灯,今晚爷爷开了另外一盏,奶奶就变得很不安,非要换过来,但她已经不知道如何使用开关了,没法子关掉这一盏,然后打开想要的那盏。于是她开始焦躁不肯睡觉,傻傻地站在那儿,不知道如何开关,居然拔掉了插座上左右的插头。其实这两盏灯开哪一盏都是一样的。
爷爷的性情也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生活上一点小小的不顺心就会发脾气,没有以前豁达想得开了,医生姑妈说这也是老年痴呆的先兆。所以遇到奶奶这种不太能理喻的行为,爷爷自然在那里大发脾气。
我去了把灯换了过来,奶奶就像小孩子一样,乖乖地回去睡觉了。
那天我还在洗屁屁奶奶就闯进来嘞(我们家上厕所从来不锁门),现在随便开门已经成了习惯了,说了也没用,从小没被人看过洗屁屁,自然有点恼火,发了点小脾气,奶奶就有点不高兴了,虽然现在她神志不太清楚了,但对人的态度倒越来越敏感了。
现在想来挺后悔,不该发脾气的,奶奶病了,或者现在我更愿意把她理解为回到了生命来的时候的状态。
小时候的我也和奶奶现在一样,任性不听话,奶奶只是回到了她来时的样子,小时候神志清楚的她来照顾、体谅不懂事的我,现在需要我、我爸还有所有神志清楚的家人来照顾体谅她了。
生活有时觉得很累,很迷茫,有时看到他们这个样子,也觉得挺悲哀。很多时候是在批判他们,觉得人活了一辈子,落到这个样子,该是白活了,当然后辈应该对前人的许多缺点有清醒的认识,这是为了以后自己能做得更好,当自己老了,虽然身体开始衰弱,但精神却要更显尊严,生命的意志得依然张扬,否则在我看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肉体上精神上都重新回到了人婴儿时,生命刚来的样子。正像那本书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追求生命本质的进步,这是一种理想。
对于爷爷奶奶的晚年,我一直是持批判的态度的,我看不到过往岁月的经历留在他们精神世界中的沉淀,仅存不多的岁月感觉已是需要被尽快吃完的残羹冷炙。种种欲望(情欲、肉欲、占有的欲望、甚至食欲,终有一天丧失兴趣)、角色责任(社会的、家庭的)也渐渐远去,人还能剩下什么,自身以外的东西渐渐都远离了我们的生命,剩下了纯粹的人的本质了。结果发现本质还是如此空虚,一如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更令人悲哀的是,所谓的尊严意志,那些或许曾经拥有的可贵的品质也随着这些自身以外的东西的离去也一同消失了。真所谓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在我的概念里,老年性痴呆的原因,一种是药物。精神类药品对人的大脑神经的有着严重的摧残,我奶奶就是长期服用安眠药。我奶奶性格敏感,时常忧郁,晚上经常失眠,在这里也建议,同样性格敏感,容易失眠的朋友,慎用安眠药之类的精神类药品,长期服用肯定会损伤神经系统。而心里的坎需要真正地跨过它,而不是通过麻痹神经。坚强是永远需要的品质,思考是唯一走出抑郁的途径。
有一种病叫迷失,抑郁,但却已经无法理解这种情绪从何而来,迷失就是精神上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白自己的痛苦,并能够理解自己的痛苦来自何处,这算是一种健康吧。
另一个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原因,我一直觉得是人缺乏灵魂,缺乏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当然老年性痴呆是种老年性疾病,更容易从肉体的衰老的角度去寻找答案,但我更愿意从人的内心世界去寻找原因。从人曾经的生活状态去寻找原因。因为肉体的衰老是我们无法抵抗的宿命,我们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内心。而且有句话说得好,人心惟危!
前人的缺点、教训该是后人的财富,毕竟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爷爷奶奶是成长在那个如此困苦贫瘠的年代。他们的生活状态让我感觉到文化对于人生活的意义,这文化不仅是能够阅读书写,而是走向这个世界,然后最后回归自己的内心。
我从小是个叛逆的孩子,那时居然当着老人的面,说他有钱但没文化。缺乏生命的意志和尊严。现在想来自己太无知、还有残酷,明知有些话说了除了伤害而没有任何一点帮助,(当然我的本意是想让他们振作)。
现在爷爷奶奶的神志都已经越来越不清晰了,而且老年痴呆是无法逆转的,对于他们的生活我会有自己的观点,但更多的应该去理解,而不是去要求。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有自身的局限。
有时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该多一点耐心,爸爸是个孝子,但偶尔也能感觉到他的厌烦,自由支配的生活谁不想拥有呢。而我呢,现实有时会让我觉得挺迷茫失落,他们“无理取闹”有时会让我心烦意乱,其实人更多地在期待外部环境应该更好的时候,其实说明自己的内心还真的不够美好强大,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任何事上。生活可以摧残人,也一样可以被人当做明镜,作为试金石,历练人。哪怕是些小事。
所以静下心来想想,从对待老人的态度中,能够感觉到此刻的生活的状态,不是嘛,所以耐心一些,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要求,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些。
当然更重要的就是,心中要有爱和感恩,想着爷爷奶奶从小对我的疼爱,小时候他们忍受迁就我的任性无知。现在他们老了,神志也变得像婴儿那样混沌,现在该是清醒健康的我们为他们尽些责任了。
哪怕是一次小脾气,哪怕神志不清的他们不一定记得我的脾气,也不该那样。生活有时蛮不容易的,但还是永远不能迷失了做人的根本。
抱怨环境、发脾气、抑郁、自哀自怜,失去了坚持、失去了信念,被生活和境遇推着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痴呆,清醒是挺不容易的,任何时候都别太自信,说自己就是清醒的。
今晚爷爷和奶奶突然在房间里大吵,我跑去,原来是为了那盏长明灯。
为了方便他们起夜,他们的卧室和走道,都一直亮着盏长明灯,今晚爷爷开了另外一盏,奶奶就变得很不安,非要换过来,但她已经不知道如何使用开关了,没法子关掉这一盏,然后打开想要的那盏。于是她开始焦躁不肯睡觉,傻傻地站在那儿,不知道如何开关,居然拔掉了插座上左右的插头。其实这两盏灯开哪一盏都是一样的。
爷爷的性情也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生活上一点小小的不顺心就会发脾气,没有以前豁达想得开了,医生姑妈说这也是老年痴呆的先兆。所以遇到奶奶这种不太能理喻的行为,爷爷自然在那里大发脾气。
我去了把灯换了过来,奶奶就像小孩子一样,乖乖地回去睡觉了。
那天我还在洗屁屁奶奶就闯进来嘞(我们家上厕所从来不锁门),现在随便开门已经成了习惯了,说了也没用,从小没被人看过洗屁屁,自然有点恼火,发了点小脾气,奶奶就有点不高兴了,虽然现在她神志不太清楚了,但对人的态度倒越来越敏感了。
现在想来挺后悔,不该发脾气的,奶奶病了,或者现在我更愿意把她理解为回到了生命来的时候的状态。
小时候的我也和奶奶现在一样,任性不听话,奶奶只是回到了她来时的样子,小时候神志清楚的她来照顾、体谅不懂事的我,现在需要我、我爸还有所有神志清楚的家人来照顾体谅她了。
生活有时觉得很累,很迷茫,有时看到他们这个样子,也觉得挺悲哀。很多时候是在批判他们,觉得人活了一辈子,落到这个样子,该是白活了,当然后辈应该对前人的许多缺点有清醒的认识,这是为了以后自己能做得更好,当自己老了,虽然身体开始衰弱,但精神却要更显尊严,生命的意志得依然张扬,否则在我看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肉体上精神上都重新回到了人婴儿时,生命刚来的样子。正像那本书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追求生命本质的进步,这是一种理想。
对于爷爷奶奶的晚年,我一直是持批判的态度的,我看不到过往岁月的经历留在他们精神世界中的沉淀,仅存不多的岁月感觉已是需要被尽快吃完的残羹冷炙。种种欲望(情欲、肉欲、占有的欲望、甚至食欲,终有一天丧失兴趣)、角色责任(社会的、家庭的)也渐渐远去,人还能剩下什么,自身以外的东西渐渐都远离了我们的生命,剩下了纯粹的人的本质了。结果发现本质还是如此空虚,一如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更令人悲哀的是,所谓的尊严意志,那些或许曾经拥有的可贵的品质也随着这些自身以外的东西的离去也一同消失了。真所谓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在我的概念里,老年性痴呆的原因,一种是药物。精神类药品对人的大脑神经的有着严重的摧残,我奶奶就是长期服用安眠药。我奶奶性格敏感,时常忧郁,晚上经常失眠,在这里也建议,同样性格敏感,容易失眠的朋友,慎用安眠药之类的精神类药品,长期服用肯定会损伤神经系统。而心里的坎需要真正地跨过它,而不是通过麻痹神经。坚强是永远需要的品质,思考是唯一走出抑郁的途径。
有一种病叫迷失,抑郁,但却已经无法理解这种情绪从何而来,迷失就是精神上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白自己的痛苦,并能够理解自己的痛苦来自何处,这算是一种健康吧。
另一个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原因,我一直觉得是人缺乏灵魂,缺乏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当然老年性痴呆是种老年性疾病,更容易从肉体的衰老的角度去寻找答案,但我更愿意从人的内心世界去寻找原因。从人曾经的生活状态去寻找原因。因为肉体的衰老是我们无法抵抗的宿命,我们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内心。而且有句话说得好,人心惟危!
前人的缺点、教训该是后人的财富,毕竟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爷爷奶奶是成长在那个如此困苦贫瘠的年代。他们的生活状态让我感觉到文化对于人生活的意义,这文化不仅是能够阅读书写,而是走向这个世界,然后最后回归自己的内心。
我从小是个叛逆的孩子,那时居然当着老人的面,说他有钱但没文化。缺乏生命的意志和尊严。现在想来自己太无知、还有残酷,明知有些话说了除了伤害而没有任何一点帮助,(当然我的本意是想让他们振作)。
现在爷爷奶奶的神志都已经越来越不清晰了,而且老年痴呆是无法逆转的,对于他们的生活我会有自己的观点,但更多的应该去理解,而不是去要求。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有自身的局限。
有时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该多一点耐心,爸爸是个孝子,但偶尔也能感觉到他的厌烦,自由支配的生活谁不想拥有呢。而我呢,现实有时会让我觉得挺迷茫失落,他们“无理取闹”有时会让我心烦意乱,其实人更多地在期待外部环境应该更好的时候,其实说明自己的内心还真的不够美好强大,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任何事上。生活可以摧残人,也一样可以被人当做明镜,作为试金石,历练人。哪怕是些小事。
所以静下心来想想,从对待老人的态度中,能够感觉到此刻的生活的状态,不是嘛,所以耐心一些,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要求,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些。
当然更重要的就是,心中要有爱和感恩,想着爷爷奶奶从小对我的疼爱,小时候他们忍受迁就我的任性无知。现在他们老了,神志也变得像婴儿那样混沌,现在该是清醒健康的我们为他们尽些责任了。
哪怕是一次小脾气,哪怕神志不清的他们不一定记得我的脾气,也不该那样。生活有时蛮不容易的,但还是永远不能迷失了做人的根本。
抱怨环境、发脾气、抑郁、自哀自怜,失去了坚持、失去了信念,被生活和境遇推着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痴呆,清醒是挺不容易的,任何时候都别太自信,说自己就是清醒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