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三年
刚刚,继续了柴静《看见》。
第二章——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第一次,看不是言情爱情类小说流泪。原来,一篇新闻纪实报道也能让人潸然泪下。柴静的文字并不华丽,可是,它们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字一句地将我引入书中,自拔不了。
第二章讲的内容是2003年中国的那场大灾难:非典。自己那时才小学,只隐约记得家里多了好多包板蓝根冲剂,爸妈单位发了很多瓶消毒水,连用来漂白白布鞋的消毒片妈妈也买回来好多。北京是病菌高发地,南宁偏远,便也没有如首都一样暂时关闭学校。只是那会儿电视里报道非典的新闻满天飞,全国人民恐慌,所以每天必须在家量好体温填好体温表才可背起书包去上学。这样的事情,重复做了好几周,所有人像同时约好了似的,不厌其烦。
柴静就是当时报道非典的那个记者,我是至刚刚才晓得。谈不上伟大,但的确敬佩。她是名记者,身体里流淌着探求新闻真相的欲望。她说她不怕感染病毒,因为真正让她害怕的还有其他。
字里行间,我被感动了。那一双双仅没被隔离服隔离的眼睛,那么清澈而无畏。“看人的眼睛便知道这人真不真诚”,“医生想要治好病人,就已经做了牺牲的准备”,“我们是看着精神在抗争着”……不自觉地眼泪就这么流下,把头仰起也只是徒然。真的情感,就算再平淡生硬的文字也能被表达出来,何况柴静只是纪实。
一场非典,带走了中国大部分元气。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兄弟与姊妹,因为非典,天人永隔。许愿星星纸鹤叠得再多,他们也不会回来了。
二零零三年的初夏,结束了许多人。它,也结束了。
第二章——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第一次,看不是言情爱情类小说流泪。原来,一篇新闻纪实报道也能让人潸然泪下。柴静的文字并不华丽,可是,它们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字一句地将我引入书中,自拔不了。
第二章讲的内容是2003年中国的那场大灾难:非典。自己那时才小学,只隐约记得家里多了好多包板蓝根冲剂,爸妈单位发了很多瓶消毒水,连用来漂白白布鞋的消毒片妈妈也买回来好多。北京是病菌高发地,南宁偏远,便也没有如首都一样暂时关闭学校。只是那会儿电视里报道非典的新闻满天飞,全国人民恐慌,所以每天必须在家量好体温填好体温表才可背起书包去上学。这样的事情,重复做了好几周,所有人像同时约好了似的,不厌其烦。
柴静就是当时报道非典的那个记者,我是至刚刚才晓得。谈不上伟大,但的确敬佩。她是名记者,身体里流淌着探求新闻真相的欲望。她说她不怕感染病毒,因为真正让她害怕的还有其他。
字里行间,我被感动了。那一双双仅没被隔离服隔离的眼睛,那么清澈而无畏。“看人的眼睛便知道这人真不真诚”,“医生想要治好病人,就已经做了牺牲的准备”,“我们是看着精神在抗争着”……不自觉地眼泪就这么流下,把头仰起也只是徒然。真的情感,就算再平淡生硬的文字也能被表达出来,何况柴静只是纪实。
一场非典,带走了中国大部分元气。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兄弟与姊妹,因为非典,天人永隔。许愿星星纸鹤叠得再多,他们也不会回来了。
二零零三年的初夏,结束了许多人。它,也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