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三百年前登门拜访的礼节
(《华语官话语法》,该文写于1682年)
如果一个教士要前去拜访官员和重要人物,那他在交往时注意自己外交礼仪上的表现就很有必要。中国人把这种礼仪叫做“礼貌”。我们在这里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最常用的礼仪。
在南方各省,“作揖”时右边是最尊贵的一边。因此人们应该总是让客人站在右边,以便他好作揖。但是应该指出,如果主人自己和客人同时作揖,他就不能站在同样的位置上,而应该后退一步。
在北方诸省,客人应该站在左边。但请注意,在中华帝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一同行走时靠左边都被认为是最尊贵的。因此,如果我想对一个人表示敬意,那就要让他走在左边。这就好比在我们欧洲人当中,为了同样的目的,我会让他走右边一样。当我跟他一起走时,那我一定要稍微落后他一点,以便别人能看出宾主有先后之分。当一个重要的客人来访时,按照南方省份的习惯,我就让他站在右边,以便他好作揖,他会对我说“北礼”,而我则回答说:“南礼”。如果我要拜访某人,那我也会同样这么说。这被认为是好的礼数。假如客人作揖时没有站在右边,在他行礼之后我就应该说:“回礼”;如果在这之后,他还不想走到另外一边,那我就以同样的方式再次向他作揖。这样做,就好像我接受了他的一次作揖一样。
客人一到,主人就必须出来迎接。如果主人到了门口,他就应该站在客人的右边,说:“请”,但要走在客人的左边。在经过一道门的时候,主人不能先进去,应该停下并对客人说:“请”。到了“厅”里,主人就应让客人站在右边,从客人前面走过去,却不背对着他,然后就作揖,并问答如仪。
如果宾主是初次见面,又是在一方为另一方做过事情以后,或是有所关照,或者是送来礼物,那么,受益的一方在作揖时就应该说:“谢”,或“多蒙”。即使受益是很久以前的事,也还得这么说。
如果我送给某人一个礼物,他当面或者以后谢谢我时,我就会回答:礼轻情意重。意思是:礼物虽小,但我的这份心意是很大的。或者我也可以回答说:“薄意”,即小小的礼物,一点小意思。
如果一个官员来访问我,那我在门口迎接他时就说:“多蒙光降”,或“多蒙赐顾”。如果我去拜访一个官员,并从他那里打听某事,那我就说:远人九万里孤旅,外无所靠,如今老爷照顾远人,必是老爷的功德。然后我就告诉他我想要问的或者求他做的事情。
在作揖之后,主人便把右边的上座拂净。如果他是官员,或来宾是一个重要人物,他会把椅子放在“厅”的中央,再作揖让座。客人也会作揖,并说:“岂敢”,或“免劳”。这时客人也要拂拭一下左边的椅子。当宾主双方落座以后,再次作揖,然后开始交谈。但是,客人决不能首先提出他想要谈的话题。
上茶的时候,要用双手捧上(只用一只手接受或奉上某物都是不礼貌的),这时客人再次作揖,而主人则说:“岂敢”。喝茶时一次只能喝一小口;当对方喝茶时,千万不要说话。双方都饮完茶之后,应双手把茶杯放到茶盘里。
如果是炎热的季节,主人就会拿出扇子,在打开之前对客人说:“请扇”。然后主人和客人便都一点一点地展开扇子,轻轻地摇扇。快速摇动扇子是不礼貌的做法;翘二郎腿也不礼貌。因此,坐着的时候两腿应该平直地并在一起,而双肩也不要挨靠椅背。当对方说话时,手动来动去是不礼貌的。另外,说话时不可粗声大气或节奏太快,而应该有所停顿,沉稳严肃。
在第二轮上茶时,不必再作揖,但应该颔首致意。需要提醒的是,主人不能在客人之先喝茶或者把茶杯放回茶盘。当客人起立时,主人亦应随之而起。他站起来走到客人的左边,并保持一步的距离。每过一道门,他都应该让客人先行,一直到了路上,才对客人说:“请”,并让客人先走。而客人则回答说:“不敢”。当他们走到朝街的大门口时,主人便站在客人的对面,说:“请了”。如果客人是坐轿子或骑马来的,并且是进到院里的天井,那主人就一定要请客人进去并伴随其后,看着他进轿或者上马。告别时,宾主双方都应说:“请了”。然后我们就结束了这一出戏,可以歇息了。
举报
如果一个教士要前去拜访官员和重要人物,那他在交往时注意自己外交礼仪上的表现就很有必要。中国人把这种礼仪叫做“礼貌”。我们在这里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最常用的礼仪。
在南方各省,“作揖”时右边是最尊贵的一边。因此人们应该总是让客人站在右边,以便他好作揖。但是应该指出,如果主人自己和客人同时作揖,他就不能站在同样的位置上,而应该后退一步。
在北方诸省,客人应该站在左边。但请注意,在中华帝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一同行走时靠左边都被认为是最尊贵的。因此,如果我想对一个人表示敬意,那就要让他走在左边。这就好比在我们欧洲人当中,为了同样的目的,我会让他走右边一样。当我跟他一起走时,那我一定要稍微落后他一点,以便别人能看出宾主有先后之分。当一个重要的客人来访时,按照南方省份的习惯,我就让他站在右边,以便他好作揖,他会对我说“北礼”,而我则回答说:“南礼”。如果我要拜访某人,那我也会同样这么说。这被认为是好的礼数。假如客人作揖时没有站在右边,在他行礼之后我就应该说:“回礼”;如果在这之后,他还不想走到另外一边,那我就以同样的方式再次向他作揖。这样做,就好像我接受了他的一次作揖一样。
客人一到,主人就必须出来迎接。如果主人到了门口,他就应该站在客人的右边,说:“请”,但要走在客人的左边。在经过一道门的时候,主人不能先进去,应该停下并对客人说:“请”。到了“厅”里,主人就应让客人站在右边,从客人前面走过去,却不背对着他,然后就作揖,并问答如仪。
如果宾主是初次见面,又是在一方为另一方做过事情以后,或是有所关照,或者是送来礼物,那么,受益的一方在作揖时就应该说:“谢”,或“多蒙”。即使受益是很久以前的事,也还得这么说。
如果我送给某人一个礼物,他当面或者以后谢谢我时,我就会回答:礼轻情意重。意思是:礼物虽小,但我的这份心意是很大的。或者我也可以回答说:“薄意”,即小小的礼物,一点小意思。
如果一个官员来访问我,那我在门口迎接他时就说:“多蒙光降”,或“多蒙赐顾”。如果我去拜访一个官员,并从他那里打听某事,那我就说:远人九万里孤旅,外无所靠,如今老爷照顾远人,必是老爷的功德。然后我就告诉他我想要问的或者求他做的事情。
在作揖之后,主人便把右边的上座拂净。如果他是官员,或来宾是一个重要人物,他会把椅子放在“厅”的中央,再作揖让座。客人也会作揖,并说:“岂敢”,或“免劳”。这时客人也要拂拭一下左边的椅子。当宾主双方落座以后,再次作揖,然后开始交谈。但是,客人决不能首先提出他想要谈的话题。
上茶的时候,要用双手捧上(只用一只手接受或奉上某物都是不礼貌的),这时客人再次作揖,而主人则说:“岂敢”。喝茶时一次只能喝一小口;当对方喝茶时,千万不要说话。双方都饮完茶之后,应双手把茶杯放到茶盘里。
如果是炎热的季节,主人就会拿出扇子,在打开之前对客人说:“请扇”。然后主人和客人便都一点一点地展开扇子,轻轻地摇扇。快速摇动扇子是不礼貌的做法;翘二郎腿也不礼貌。因此,坐着的时候两腿应该平直地并在一起,而双肩也不要挨靠椅背。当对方说话时,手动来动去是不礼貌的。另外,说话时不可粗声大气或节奏太快,而应该有所停顿,沉稳严肃。
在第二轮上茶时,不必再作揖,但应该颔首致意。需要提醒的是,主人不能在客人之先喝茶或者把茶杯放回茶盘。当客人起立时,主人亦应随之而起。他站起来走到客人的左边,并保持一步的距离。每过一道门,他都应该让客人先行,一直到了路上,才对客人说:“请”,并让客人先走。而客人则回答说:“不敢”。当他们走到朝街的大门口时,主人便站在客人的对面,说:“请了”。如果客人是坐轿子或骑马来的,并且是进到院里的天井,那主人就一定要请客人进去并伴随其后,看着他进轿或者上马。告别时,宾主双方都应说:“请了”。然后我们就结束了这一出戏,可以歇息了。
举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