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听音乐
最后一点的补充
因为身边的碟片有限,不知为何,在放下对李云迪弹奏贝多芬作品的一点执着后一个多月,又重新翻了出来听了几遍。这次我的耳朵没有再局限在热情第三乐章上面,才又发现许多新的东西。
J购买的是这张专辑: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1637108/
里面录制了三首贝多芬经典的奏鸣曲作品:悲怆、月光和热情
对于悲怆中李云迪的演绎实在说不上喜欢就是,原样搬抄一位听者的评价“很黏”,不过第三乐章还是挺有新意的,手指非常的灵巧连带着声音很轻灵,可能是刚好戳中J的软肋,让我听后敬仰羡慕不已。
看了下小册子中他对自己演奏贝多芬的一个描述:
“I am 30 this year , my musical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is growing . Of course everybody knows I love the Romantic era in music but this recording shows this other kind of Romanticism in music.”
是的,我们总是为一位作曲家安上“某某”大师的演绎者的称号,李云迪是肖邦的一个小小的代言人,于是当我知道他开始弹奏贝多芬的作品的时候我惊异了,我立马开始带着批判的耳朵去聆听他的这章专辑。
李云迪也在渴求着观众的理解,当一个音乐家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见解而不招待见的时候无疑是痛苦的,他希望能将他热爱的浪漫融于贝多芬的作品中,而这,谁又规定不可以了呢?很多新的东西出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持以拒绝的态度,当它的主人逝世后又开始称赞其的勇敢,这些却已经弥补不了伤害了。
确实,他的演绎与其他众多贝多芬的完美诠释者不同了,他的某些处理不招人喜欢了,里面也包括我,太romantic,可能确实缺少了一些古典主义的韵味,可是这些也不影响我去喜欢他的悲怆的某些片段,月光,和热情的第二乐章,而当我不在纠结于我不喜欢的第三乐章时,我甚至开始觉得与他的第二乐章衔接起来听,那样的起速很有新意,还不错~
当然,在这里不是想作为李云迪的捍卫者,只是希望人们在音乐上能有更多的宽容性。30岁不是个多么年长的年纪,在那些七八十仍然活跃在乐坛顶峰的人看来他也还只是孩子,而我们这些业余的渣渣,时不时还被自己的猛然按出的一个音感动一下呢
J一直认为音乐打动人并不需要太多,有时候一小节足以,一个和弦足以。而很多东西在不同的心境听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你只是抱着好奇李云迪如何演绎贝多芬,来草草的听完然后写下一段评论的话,你无疑错过了许多。
因为身边的碟片有限,不知为何,在放下对李云迪弹奏贝多芬作品的一点执着后一个多月,又重新翻了出来听了几遍。这次我的耳朵没有再局限在热情第三乐章上面,才又发现许多新的东西。
J购买的是这张专辑: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1637108/
里面录制了三首贝多芬经典的奏鸣曲作品:悲怆、月光和热情
对于悲怆中李云迪的演绎实在说不上喜欢就是,原样搬抄一位听者的评价“很黏”,不过第三乐章还是挺有新意的,手指非常的灵巧连带着声音很轻灵,可能是刚好戳中J的软肋,让我听后敬仰羡慕不已。
看了下小册子中他对自己演奏贝多芬的一个描述:
“I am 30 this year , my musical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is growing . Of course everybody knows I love the Romantic era in music but this recording shows this other kind of Romanticism in music.”
是的,我们总是为一位作曲家安上“某某”大师的演绎者的称号,李云迪是肖邦的一个小小的代言人,于是当我知道他开始弹奏贝多芬的作品的时候我惊异了,我立马开始带着批判的耳朵去聆听他的这章专辑。
李云迪也在渴求着观众的理解,当一个音乐家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见解而不招待见的时候无疑是痛苦的,他希望能将他热爱的浪漫融于贝多芬的作品中,而这,谁又规定不可以了呢?很多新的东西出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持以拒绝的态度,当它的主人逝世后又开始称赞其的勇敢,这些却已经弥补不了伤害了。
确实,他的演绎与其他众多贝多芬的完美诠释者不同了,他的某些处理不招人喜欢了,里面也包括我,太romantic,可能确实缺少了一些古典主义的韵味,可是这些也不影响我去喜欢他的悲怆的某些片段,月光,和热情的第二乐章,而当我不在纠结于我不喜欢的第三乐章时,我甚至开始觉得与他的第二乐章衔接起来听,那样的起速很有新意,还不错~
当然,在这里不是想作为李云迪的捍卫者,只是希望人们在音乐上能有更多的宽容性。30岁不是个多么年长的年纪,在那些七八十仍然活跃在乐坛顶峰的人看来他也还只是孩子,而我们这些业余的渣渣,时不时还被自己的猛然按出的一个音感动一下呢
J一直认为音乐打动人并不需要太多,有时候一小节足以,一个和弦足以。而很多东西在不同的心境听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你只是抱着好奇李云迪如何演绎贝多芬,来草草的听完然后写下一段评论的话,你无疑错过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