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八景-ZZ
昆明“八景”
滇 池 夜 月
揽尽昆池胜,登临壮大观,
楼台秋瑟瑟,烟水夜漫漫。
山转帆千片,波灯月一丸。
凭栏思汉武,豪饮酒杯宽。
云 津 夜 市
云津桥上望,灯火万千家。
问夜人沽酒,寻店客系搓。
城遥更漏尽,月圆市声哗,
破晓阑游兴,疏钟传太华。
螺 峰 叠 翠
好山负城郭,螺髻拥千重,
青霭松崖合,绿云芝径封。
鹤来寻大隐,蝶走剩仙踪,
凉翠侵依袂,登高一倚筇。
商 山 樵 唱
担荷月黄昏,商山古寺门;
唱残樵父曲,惊起玉人魂。
旧路回头认,新腔信口翻;
莫嗤嘲哳调,渔笛又孤村。
龙 泉 古 梅
阅世一千载,开花三两枝,
山空孤鹤泪,潭古老龙痴。
黑水欣留记,唐贤惜少诗,
漫谈天宝事,玉笛且横吹。
官 渡 渔 灯
朝泛昆池艇,夜归官渡村,
鱼穿杨柳叶,灯隐荻花根。
浦远星沈影,江空月吐痕,
闲邀邻父饮,篝火醉清樽。
坝 桥 烟 柳
古道坝桥柳,阴深过往多,
烟萦增妩媚,风动舞婆娑。
碧乱离人意,丝牵游子哦,
眉愁心有愧,为听唱骊歌。
蛇 山 倒 影
滇池五百里,北靠蛇山边,
日丽壁沉水,岚浮镜里天。
只须风雨静,曾见琪瑶鲜,
成趣辉相映,图画无此妍。
昆明的八景不太出名,小时候听老人说“金碧交辉”是昆明的第一奇观,但那两座牌坊早已被拆掉了。大了以后到处旅游,看了不少名扬中外的八景,诸如“燕京八景”、“西湖八景”等等,发现“天下无处不八景”,小到县城、村镇,远到日本、朝鲜都有八景,日本有一个“近江八景”到今天还是著名的风景区。那么,“昆明八景”今何在?
中国的八景文化始于北宋,画家宋迪以湖南一带风光为素材作“潇湘八景”图,为文人雅士大加赞赏,于是各地置八景风起云涌。到了元朝,昆明成为云南行省的首府,自然就有附庸风雅者作“昆明八景”,词人王升的《滇池赋》中“碧鸡峭拔而岌岳,金马逶迤而玲珑;玉案峨峨而耸翠,商山隐隐而攒穹;五华钟造化之秀,三市当闾阎之中;双塔挺擎天之势,一桥横贯日之虹。”算是最早的“昆明八景”。除了“一桥”——大德桥不存外,其它的依然为昆明人所熟知,连名字都没有什么改变。大德桥的所在处,今天是德胜桥,只是比起元代的“巨木为阁……,复以层宇,翼以栏循,列为九楹,……,观其壮丽,实百代之奇工,一方之伟业也”就差许多了。
清代咸丰年间,张士廉作“昆明八景”图:滇池夜月、云津夜市、螺峰叠翠、商山樵唱、龙泉古梅、官渡渔灯、坝桥烟柳、虫山倒影。八景中保存至今的只有“螺峰叠翠”和“龙泉古梅”,螺峰山就是圆通山,“好山负城郭,螺髻拥千重”,站在山下仰观,一层层树木一层层绿,每年三月,繁花似锦,染红了半个昆明城;黑龙潭的唐梅,“阅世一千载,开花三两枝”,岁岁年年傲放,不掩其姿色,古得苍劲,古得浓郁。
大理有洱海月,昆明也有滇池月。看滇池月要在明月夜登大观楼,“山转帆千片,波灯月一丸”。但今天登上大观楼,明月仍在,却不见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1969年12月28日,数十万人奔赴滇池,围海造田,一个荒唐年代的荒唐事使“滇池夜月”不复存在。100多年前的滇池比现在大得多,“滇池五百里,北靠虫山边”,方苏雅先生的照片中还有长虫山脚下的码头,登岸入山,林木苍翠中,虚凝庵、铁峰庵、涌峰寺、涌泉寺,红墙碧瓦,分外妖娆。那时的长虫山,倒影于滇池之中,可以想见一番江山如画的景色。不见的还有“官渡渔灯”,站在官渡镇最高的孔子楼上,也看不见滇池的水面,更不用说一星点的渔灯,只有金刚塔还在讲述着昔日的故事。
商山是现在的民族学院所在,曾经有一座宏大的寺庙——商山寺,山后有陈圆圆自尽的莲花池。山中浓荫蔽日,树木丛生,每天黄昏时分,樵夫担着柴,唱着山歌走过古寺,踏着夕阳归去,别有一番风情。如今的商山,不闻樵唱,只有“朗朗读书声,惊起玉人魂”。
云津桥(德胜桥)一带,曾经是昆明最为繁华的地方。南来北往的羁旅,乘船的,徒步的,乘火车、汽车的,最终汇集到这里,住进昆明最好的旅店“昆明旅馆”,或是那些小小的客栈,在夜市里吃一碗米线,烤几块豆腐,喝上二两老酒;酒酣耳热后,步上桥头,凉爽的晚风轻轻地吹过,看着映在江中的万家灯火,那是何等的意境,何等的景致。
昆明的八景还有许多,民间相传的金碧交辉、玉案晴岚(筇竹寺)、鹦鹉春深,鸣凤山茶(金殿)、五华鹰绕、双塔烟雨、翠堤春晓(翠湖)、龙池跃金(莲花池),绿埂晴沙(海埂)……,数不胜数,近年来又开发了众多的新景点,等待新的命名。其实八景只是一个泛指,就象北京或者杭州,难道只有8个景点吗?
“逝者如斯夫”,岁月的灵息如飘絮一般尘起尘落,对于昆明来说,逝去的是美丽,留下的依旧是美丽。大地赐予昆明的是无所不在的山川灵气,是花雨纷飞的梦幻天籁。
滇 池 夜 月
揽尽昆池胜,登临壮大观,
楼台秋瑟瑟,烟水夜漫漫。
山转帆千片,波灯月一丸。
凭栏思汉武,豪饮酒杯宽。
云 津 夜 市
云津桥上望,灯火万千家。
问夜人沽酒,寻店客系搓。
城遥更漏尽,月圆市声哗,
破晓阑游兴,疏钟传太华。
螺 峰 叠 翠
好山负城郭,螺髻拥千重,
青霭松崖合,绿云芝径封。
鹤来寻大隐,蝶走剩仙踪,
凉翠侵依袂,登高一倚筇。
商 山 樵 唱
担荷月黄昏,商山古寺门;
唱残樵父曲,惊起玉人魂。
旧路回头认,新腔信口翻;
莫嗤嘲哳调,渔笛又孤村。
龙 泉 古 梅
阅世一千载,开花三两枝,
山空孤鹤泪,潭古老龙痴。
黑水欣留记,唐贤惜少诗,
漫谈天宝事,玉笛且横吹。
官 渡 渔 灯
朝泛昆池艇,夜归官渡村,
鱼穿杨柳叶,灯隐荻花根。
浦远星沈影,江空月吐痕,
闲邀邻父饮,篝火醉清樽。
坝 桥 烟 柳
古道坝桥柳,阴深过往多,
烟萦增妩媚,风动舞婆娑。
碧乱离人意,丝牵游子哦,
眉愁心有愧,为听唱骊歌。
蛇 山 倒 影
滇池五百里,北靠蛇山边,
日丽壁沉水,岚浮镜里天。
只须风雨静,曾见琪瑶鲜,
成趣辉相映,图画无此妍。
昆明的八景不太出名,小时候听老人说“金碧交辉”是昆明的第一奇观,但那两座牌坊早已被拆掉了。大了以后到处旅游,看了不少名扬中外的八景,诸如“燕京八景”、“西湖八景”等等,发现“天下无处不八景”,小到县城、村镇,远到日本、朝鲜都有八景,日本有一个“近江八景”到今天还是著名的风景区。那么,“昆明八景”今何在?
中国的八景文化始于北宋,画家宋迪以湖南一带风光为素材作“潇湘八景”图,为文人雅士大加赞赏,于是各地置八景风起云涌。到了元朝,昆明成为云南行省的首府,自然就有附庸风雅者作“昆明八景”,词人王升的《滇池赋》中“碧鸡峭拔而岌岳,金马逶迤而玲珑;玉案峨峨而耸翠,商山隐隐而攒穹;五华钟造化之秀,三市当闾阎之中;双塔挺擎天之势,一桥横贯日之虹。”算是最早的“昆明八景”。除了“一桥”——大德桥不存外,其它的依然为昆明人所熟知,连名字都没有什么改变。大德桥的所在处,今天是德胜桥,只是比起元代的“巨木为阁……,复以层宇,翼以栏循,列为九楹,……,观其壮丽,实百代之奇工,一方之伟业也”就差许多了。
清代咸丰年间,张士廉作“昆明八景”图:滇池夜月、云津夜市、螺峰叠翠、商山樵唱、龙泉古梅、官渡渔灯、坝桥烟柳、虫山倒影。八景中保存至今的只有“螺峰叠翠”和“龙泉古梅”,螺峰山就是圆通山,“好山负城郭,螺髻拥千重”,站在山下仰观,一层层树木一层层绿,每年三月,繁花似锦,染红了半个昆明城;黑龙潭的唐梅,“阅世一千载,开花三两枝”,岁岁年年傲放,不掩其姿色,古得苍劲,古得浓郁。
大理有洱海月,昆明也有滇池月。看滇池月要在明月夜登大观楼,“山转帆千片,波灯月一丸”。但今天登上大观楼,明月仍在,却不见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1969年12月28日,数十万人奔赴滇池,围海造田,一个荒唐年代的荒唐事使“滇池夜月”不复存在。100多年前的滇池比现在大得多,“滇池五百里,北靠虫山边”,方苏雅先生的照片中还有长虫山脚下的码头,登岸入山,林木苍翠中,虚凝庵、铁峰庵、涌峰寺、涌泉寺,红墙碧瓦,分外妖娆。那时的长虫山,倒影于滇池之中,可以想见一番江山如画的景色。不见的还有“官渡渔灯”,站在官渡镇最高的孔子楼上,也看不见滇池的水面,更不用说一星点的渔灯,只有金刚塔还在讲述着昔日的故事。
商山是现在的民族学院所在,曾经有一座宏大的寺庙——商山寺,山后有陈圆圆自尽的莲花池。山中浓荫蔽日,树木丛生,每天黄昏时分,樵夫担着柴,唱着山歌走过古寺,踏着夕阳归去,别有一番风情。如今的商山,不闻樵唱,只有“朗朗读书声,惊起玉人魂”。
云津桥(德胜桥)一带,曾经是昆明最为繁华的地方。南来北往的羁旅,乘船的,徒步的,乘火车、汽车的,最终汇集到这里,住进昆明最好的旅店“昆明旅馆”,或是那些小小的客栈,在夜市里吃一碗米线,烤几块豆腐,喝上二两老酒;酒酣耳热后,步上桥头,凉爽的晚风轻轻地吹过,看着映在江中的万家灯火,那是何等的意境,何等的景致。
昆明的八景还有许多,民间相传的金碧交辉、玉案晴岚(筇竹寺)、鹦鹉春深,鸣凤山茶(金殿)、五华鹰绕、双塔烟雨、翠堤春晓(翠湖)、龙池跃金(莲花池),绿埂晴沙(海埂)……,数不胜数,近年来又开发了众多的新景点,等待新的命名。其实八景只是一个泛指,就象北京或者杭州,难道只有8个景点吗?
“逝者如斯夫”,岁月的灵息如飘絮一般尘起尘落,对于昆明来说,逝去的是美丽,留下的依旧是美丽。大地赐予昆明的是无所不在的山川灵气,是花雨纷飞的梦幻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