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手机屏幕知识普及
我以前在百度贴吧发过 在发豆瓣一份吧
现在手机主流显示屏分为lcd和oled两种,lcd大家都知道吧,即是液晶显示屏,oled,即是有机发光二极管,简要地说,就是可以自发光的屏幕,一种新型的屏幕技术,特点是省电,不像lcd那样需要背光版,还有由于可以控制每个像素自发光,显示黑色时像素则基本不会发光(注意 似乎由于屏幕电流的缘故 还会发出极其微弱的光 不过不到一般lcd黑色的1/100),而lcd屏幕无论怎么降低背光显示黑色时还是会发光,所以oled就有了对比度极高,黑色几乎如同关闭屏幕那样纯正。 至于我们常说的tft, 便是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和oled都能使用,并不是什么屏幕技术,现在几乎所有的lcd都是tft,什么五花八门的种类,ips,asv之类的,本质上都是tft,具体的不介绍了。现在大部分的手机采用的都是lcd屏幕,而oled这种新兴的技术几乎只有三星在大规模生产,即amoled系列,现在发展最成熟的是super amoled。
接下来,我来说说现在常见的lcd屏幕的种类。首先是ips屏幕,苹果和很多使用lcd的厂商都喜欢使用的一种屏幕,ips,即in plane switch ,板内切换技术,在tft基础上的一种屏幕技术,液晶分子的排列形式不同,耐压能力更强,按压不会出现水波纹。直观上的主要优点是可视角度高达178°。所以ips并不是什么高级的技术,采购价格也不比普通tft高多少。现在理论上效果最好的ips是lg的ah ips 当然 还是那句话 得看批次。至于htc常用的slcd,不过就是索尼和三星合资的公司s-lcd生产的一种可视角度较高,比较高级的tft,后来似乎s-lcd公司全部归三星了。slcd2同理。这里要注意,g14所谓的slcd,其实是sharp lcd,夏普的一种液晶屏,而不是g7,g11,g12的索尼slcd,sharp lcd可视角度和色彩和索尼slcd都有一定差距,这里你可能要感慨htc的坑爹了。顺便说一下,g10,也就是desire hd,使用的是普通的lcd,厂商未知,显示效果不怎么样。 注意,索尼的slcd没有4寸以上的型号。然后,再说说asv,asv是夏普的一种屏幕增强技术,更深的了解不多,不过根据小米m1和魅族mx的asv效果来看,至少它们所用的屏幕批次不怎么样。接下来到oled了,三星的代表作super amoled具有黑色显示完美,色域极高(接下来会讲解色域的概念),厚度极薄等优点,但是也有一个相当大的缺点,就是颗粒感严重,这是由于sa屏采用了pentile rgbw排列,即两个像素中红,蓝子像素共用一个绿色的子像素,这样就会导致横向的子像素减少1/3,加上红蓝子像素体积大得多,这便会导致颗粒感比正常的rgb排列(几乎所有的lcd屏都是rgb排列)严重很多,经常被调侃为大果粒,针眼屏之类的。作为大规模生产oled的先行者,super amoled实际效果无法秒杀lcd,不过oled未来趋势肯定的了。由于sa屏幕部分非常薄,很多厂商为了做薄也用很高的价格采购。这个颗粒感严重的问题在三星第三代的super amoled plus上解决了,sap是标准rgb排列,不过还有一个新的优点,就是容易烧屏,就是部分像素受损无法发光,导致显示同种颜色不均匀。三星的i9000,i9300是sa,i9100是sap
然后就该说三个重要的屏幕参数了,这是我们评判屏幕最直观的标准。ppi 亮度 色域
ppi 即pixels per inch 对角线每英寸像素数,表示屏幕的像素密度,ppi越高,清晰度越高(pentile rgbw排列除外) ppi公式 因为手机不方便打那些符号 便以文字表示吧 横向像素数的平方 加上纵向像素数平方 开平方跟 除以屏幕英寸数 和勾股定理一个原理
例如iphone4的ppi (960²+640²)开跟÷3.5≈326
列举几个主流手机的ppi
i9100 ppi217(不过同ppi下sap显示效果肯定更好
htc g12 252ppi
htc g14 256ppi
htc one x 312ppi
小米m1 234ppi
小米m2 342ppi
oppo find5 441ppi)
亮度 现在屏幕亮度普遍用nit或者cd/m²表示,1nit= 1cd/m²
这个概念就不多说了,给几个数值,仅供参考,一般桌面显示器的亮度在250nit,iphone4约500nit,iphone4s约550nit,one x约550nit g7 g11 g12约250nit lg p880约700nit i9300约260nit i9100约190nit(oled的通病,亮度较低)
接下来,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亮度高,ppi高的屏幕效果就很好吧,这可不一定。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色域。色域,便是指屏幕的成色范围,可以用一种坐标来表示,再次就不赘述,有兴趣的自行百度。色域主要分为srgb和ntsc两种表示方法,72%ntsc=100%srgb,所以以后看到完全覆盖srgb之类字眼就可以自行理解为72%ntsc色域
以下是我收集的很多手机ntsc色域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tieba.baidu.com/p/1931128508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4的色域仅有50%左右,这可能和很多人对于iphone4的印象不符,不过是真实数据,iphone4屏幕看起来很好得益于高亮度以及ios系统对屏幕颜色的校准(顺带说一句,很多安卓手机被指屏幕偏色也是屏幕的调色不好。) iphone5的色域有所提升,达到srgb范围,也就是72%ntsc。还有,索尼lt29i的ntsc色域在100%,这在lcd中是罕见的。
还有,oled的屏幕色域普遍在100%以上,这是由于其自发光的特性 不需要lcd复杂的背光板
不过,色域越高不代表显示图片效果越好,因为现在大部分图片都是针对srgb即72%ntsc色域优化的,所以超过这个色域反而会觉得图片过于鲜艳,偏色。
现在手机主流显示屏分为lcd和oled两种,lcd大家都知道吧,即是液晶显示屏,oled,即是有机发光二极管,简要地说,就是可以自发光的屏幕,一种新型的屏幕技术,特点是省电,不像lcd那样需要背光版,还有由于可以控制每个像素自发光,显示黑色时像素则基本不会发光(注意 似乎由于屏幕电流的缘故 还会发出极其微弱的光 不过不到一般lcd黑色的1/100),而lcd屏幕无论怎么降低背光显示黑色时还是会发光,所以oled就有了对比度极高,黑色几乎如同关闭屏幕那样纯正。 至于我们常说的tft, 便是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和oled都能使用,并不是什么屏幕技术,现在几乎所有的lcd都是tft,什么五花八门的种类,ips,asv之类的,本质上都是tft,具体的不介绍了。现在大部分的手机采用的都是lcd屏幕,而oled这种新兴的技术几乎只有三星在大规模生产,即amoled系列,现在发展最成熟的是super amoled。
接下来,我来说说现在常见的lcd屏幕的种类。首先是ips屏幕,苹果和很多使用lcd的厂商都喜欢使用的一种屏幕,ips,即in plane switch ,板内切换技术,在tft基础上的一种屏幕技术,液晶分子的排列形式不同,耐压能力更强,按压不会出现水波纹。直观上的主要优点是可视角度高达178°。所以ips并不是什么高级的技术,采购价格也不比普通tft高多少。现在理论上效果最好的ips是lg的ah ips 当然 还是那句话 得看批次。至于htc常用的slcd,不过就是索尼和三星合资的公司s-lcd生产的一种可视角度较高,比较高级的tft,后来似乎s-lcd公司全部归三星了。slcd2同理。这里要注意,g14所谓的slcd,其实是sharp lcd,夏普的一种液晶屏,而不是g7,g11,g12的索尼slcd,sharp lcd可视角度和色彩和索尼slcd都有一定差距,这里你可能要感慨htc的坑爹了。顺便说一下,g10,也就是desire hd,使用的是普通的lcd,厂商未知,显示效果不怎么样。 注意,索尼的slcd没有4寸以上的型号。然后,再说说asv,asv是夏普的一种屏幕增强技术,更深的了解不多,不过根据小米m1和魅族mx的asv效果来看,至少它们所用的屏幕批次不怎么样。接下来到oled了,三星的代表作super amoled具有黑色显示完美,色域极高(接下来会讲解色域的概念),厚度极薄等优点,但是也有一个相当大的缺点,就是颗粒感严重,这是由于sa屏采用了pentile rgbw排列,即两个像素中红,蓝子像素共用一个绿色的子像素,这样就会导致横向的子像素减少1/3,加上红蓝子像素体积大得多,这便会导致颗粒感比正常的rgb排列(几乎所有的lcd屏都是rgb排列)严重很多,经常被调侃为大果粒,针眼屏之类的。作为大规模生产oled的先行者,super amoled实际效果无法秒杀lcd,不过oled未来趋势肯定的了。由于sa屏幕部分非常薄,很多厂商为了做薄也用很高的价格采购。这个颗粒感严重的问题在三星第三代的super amoled plus上解决了,sap是标准rgb排列,不过还有一个新的优点,就是容易烧屏,就是部分像素受损无法发光,导致显示同种颜色不均匀。三星的i9000,i9300是sa,i9100是sap
然后就该说三个重要的屏幕参数了,这是我们评判屏幕最直观的标准。ppi 亮度 色域
ppi 即pixels per inch 对角线每英寸像素数,表示屏幕的像素密度,ppi越高,清晰度越高(pentile rgbw排列除外) ppi公式 因为手机不方便打那些符号 便以文字表示吧 横向像素数的平方 加上纵向像素数平方 开平方跟 除以屏幕英寸数 和勾股定理一个原理
例如iphone4的ppi (960²+640²)开跟÷3.5≈326
列举几个主流手机的ppi
i9100 ppi217(不过同ppi下sap显示效果肯定更好
htc g12 252ppi
htc g14 256ppi
htc one x 312ppi
小米m1 234ppi
小米m2 342ppi
oppo find5 441ppi)
亮度 现在屏幕亮度普遍用nit或者cd/m²表示,1nit= 1cd/m²
这个概念就不多说了,给几个数值,仅供参考,一般桌面显示器的亮度在250nit,iphone4约500nit,iphone4s约550nit,one x约550nit g7 g11 g12约250nit lg p880约700nit i9300约260nit i9100约190nit(oled的通病,亮度较低)
接下来,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亮度高,ppi高的屏幕效果就很好吧,这可不一定。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色域。色域,便是指屏幕的成色范围,可以用一种坐标来表示,再次就不赘述,有兴趣的自行百度。色域主要分为srgb和ntsc两种表示方法,72%ntsc=100%srgb,所以以后看到完全覆盖srgb之类字眼就可以自行理解为72%ntsc色域
以下是我收集的很多手机ntsc色域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tieba.baidu.com/p/1931128508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4的色域仅有50%左右,这可能和很多人对于iphone4的印象不符,不过是真实数据,iphone4屏幕看起来很好得益于高亮度以及ios系统对屏幕颜色的校准(顺带说一句,很多安卓手机被指屏幕偏色也是屏幕的调色不好。) iphone5的色域有所提升,达到srgb范围,也就是72%ntsc。还有,索尼lt29i的ntsc色域在100%,这在lcd中是罕见的。
还有,oled的屏幕色域普遍在100%以上,这是由于其自发光的特性 不需要lcd复杂的背光板
不过,色域越高不代表显示图片效果越好,因为现在大部分图片都是针对srgb即72%ntsc色域优化的,所以超过这个色域反而会觉得图片过于鲜艳,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