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纪录片的毒
最早是在看《话说长江》,陈铎老人的解说苍劲浑厚和长江奔腾而来又拍浪而去的波澜壮阔结合的浑然天成。后来看《再说长江》的时候,一个情节特别让人惆怅也不是、伤怀也不是,有点小触动?就算是吧。当年《话说长江》里记录了一个十多岁的小学生天天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晨跑,镜头一闪二十年后的《再说长江》里提到了当年的小男孩已经三张儿往四十奔了,还依然坚持在长江大桥上晨跑!蒙太奇的剪辑效果,让这一切就在转瞬间完成了,当年那个戴着红领巾根正苗红的小处男已经成了孩子他爹,我当时就意识到了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之处。
现如今的电影拍的越来越像纪录片,尽可能的把一些虚构的故事和剧本拍的还原真实。而纪录片却拍得越来越像电影,剪辑、音效、场景都采用了电影中表现的那种手法,典型代表就是以中央十套科学揭秘以及中央十二套法制节目。配乐的不寒而栗、光影的欲盖弥彰、解说的闪烁其词,在调动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后,千呼万唤屎出来一个看似堂而皇之的结局,让观者无不啐之,就这么点破事儿,也至于搞的这么五迷三道的?呸!
也就是那么几个为了点收视率就搞噱头的频道,总的来说“嘻嘻体位”真有不少好的纪录片,前面提到了20年前的《话说长江》以其20年后的《再说长江》。前一阵还有不少有关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系列纪录片作品。这种以用记录时间来展现社会变革国家发展的方式,是一种凝固时间的表现手法,就如同把早先年月里的一些影像资料放冰柜里冷冻,到了看的时候拿出来解冻除霜看着依然历历在目,和在眼前的一样鲜活。让我们这些貌似经历不少但大事一个没捱着的年轻人,重新审视和了解了那段与我们基本同龄的年代,那段和我们一起成长起来的岁月。跟看书不一样,影像的强大在于直观,看着片中介绍到“198X”年有什么大事件的时候,那滚滚的车轮沸腾的钢水和沉甸甸的麦穗,让我猛抽了一口烟连忙算计了一下时间,如释重负的对自己说:那年应该断奶,不尿炕了吧?
再往前说,也就没我们什么事了。比如《世界遗产在中国》、《大国崛起》、《台北故宫》这种要追溯几百上千年历史的纪录片,它们的强大在于图文并茂又可以延伸观者的无尽想象。通过一处古迹一座城池一片地貌一副书画一件瓷器就能讲述一段金戈铁马的历史,一篇江山社稷的岁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又或者是一通源远流长的传说,让人犹如身临其境深陷历史长河中不能自拔,在如同时空隧道的漩涡中尽情饕餮那些古老朝代发生的那些久远的事儿,好吧,我必须承认我有机器猫的时光机器和任意门情结。在没有发明出这些动画片里的机器之前,你我都是飘渺浩瀚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没有瓜子仁儿的敝眼儿。韩国当年有部电影叫做《2009失去的记忆》,把朝鲜人安重根1909年在哈尔滨火车站刺杀日本的第一任朝鲜总督伊藤博文的行动描写成了失败,于是未来的2009年的汉城只是日本殖民地的第三大城市。如果你能改变历史,想从哪个朝代着手?说跑题儿了……蝴蝶效应,蝴蝶效应。
刚才说到在关于人文、历史、传记这方面的纪录片“嘻嘻体位”的确用其深厚的底蕴和积淀完成了许多不可多得优秀作品。但作为自然风貌以及动物植被方面的纪录片,还是要看西方。在美国真人秀节目鼻祖《幸存者》的第15季中,选择的比赛地点是中国江西九江的柘林湖。那里自然风貌的秀丽超乎常人的想象,而在这之前又有几个包括喜欢旅游的中国人听说过柘林湖这个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山都透露着未被开化的淳朴和天然。究竟是哥伦比亚电视台的摄像机发现了柘林湖的美?还是西方人那种特有发掘美的角度和标准发现了那里的美?同样是用西方人使用的摄像机,英国BBC在中国的土地上用他们特有的理解方式用摄像机记录了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确切的说的风景纪录片《秀美中国》。那种记录的方式如同一个学了几年书法的二半吊子老外挥毫泼墨的一副山水写意中国画,尽管没有展现出太多的大气磅礴,却细致有加的抓住了很多的神形兼备小细节。我想这就是东西方在拍摄手法上的一些差异吧,至少能证明与技术和设备没有关系,最好的例子就是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没有只言片语的作品《鸟的迁徙》以及同是法国人吕克.雅克特嘘嘘叨嘘嘘叨的作品《帝企鹅日记》。我们做不到《鸟的迁徙》导演那么细致辗转那么多地方耗时那么多的时间;我们也做不到《帝企鹅日记》导演那么温情,冰天雪地中从头到尾用话唠的表达方式记述了一家三口的其乐融融。而就算我们都能做到也掌握不住里面的分寸,细致多的会显得做作,温情多的会显得泛滥,而且记录的对象也不屑选择那群迁徙的候鸟和走路滑稽的帝企鹅。
好吧,最后再说一部,《话说青岛》。我认识一个父亲,他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让他每天看《青岛晚报》。大声朗读孩子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位父亲的出发点就是既然孩子生活在这个城市中,就要热爱自己的城市,关心自己的城市,参与到自己的城市当中去,我很赞赏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春节期间,青岛一套在播《话说青岛》,一部记录青岛历史人文的记录片。浮山所、幸福楼、大小鲍岛……等等只有在老一辈青岛人身上才能了解的故事和历史被搬上了荧幕,青岛是个历史很短的城市,考证研究记录起来不会太难,难能可贵的是那份亲和和平实。作为一个青岛土著,我喜欢在我们身边的那些熟悉路段、院落曾经发生的柴米油盐、鸡零狗碎、家长里短,那一张张生张熟魏的面孔传承和记录的是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故事。
所以,我为这座城市而着迷,而且一直爱着它。
现如今的电影拍的越来越像纪录片,尽可能的把一些虚构的故事和剧本拍的还原真实。而纪录片却拍得越来越像电影,剪辑、音效、场景都采用了电影中表现的那种手法,典型代表就是以中央十套科学揭秘以及中央十二套法制节目。配乐的不寒而栗、光影的欲盖弥彰、解说的闪烁其词,在调动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后,千呼万唤屎出来一个看似堂而皇之的结局,让观者无不啐之,就这么点破事儿,也至于搞的这么五迷三道的?呸!
也就是那么几个为了点收视率就搞噱头的频道,总的来说“嘻嘻体位”真有不少好的纪录片,前面提到了20年前的《话说长江》以其20年后的《再说长江》。前一阵还有不少有关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系列纪录片作品。这种以用记录时间来展现社会变革国家发展的方式,是一种凝固时间的表现手法,就如同把早先年月里的一些影像资料放冰柜里冷冻,到了看的时候拿出来解冻除霜看着依然历历在目,和在眼前的一样鲜活。让我们这些貌似经历不少但大事一个没捱着的年轻人,重新审视和了解了那段与我们基本同龄的年代,那段和我们一起成长起来的岁月。跟看书不一样,影像的强大在于直观,看着片中介绍到“198X”年有什么大事件的时候,那滚滚的车轮沸腾的钢水和沉甸甸的麦穗,让我猛抽了一口烟连忙算计了一下时间,如释重负的对自己说:那年应该断奶,不尿炕了吧?
再往前说,也就没我们什么事了。比如《世界遗产在中国》、《大国崛起》、《台北故宫》这种要追溯几百上千年历史的纪录片,它们的强大在于图文并茂又可以延伸观者的无尽想象。通过一处古迹一座城池一片地貌一副书画一件瓷器就能讲述一段金戈铁马的历史,一篇江山社稷的岁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又或者是一通源远流长的传说,让人犹如身临其境深陷历史长河中不能自拔,在如同时空隧道的漩涡中尽情饕餮那些古老朝代发生的那些久远的事儿,好吧,我必须承认我有机器猫的时光机器和任意门情结。在没有发明出这些动画片里的机器之前,你我都是飘渺浩瀚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没有瓜子仁儿的敝眼儿。韩国当年有部电影叫做《2009失去的记忆》,把朝鲜人安重根1909年在哈尔滨火车站刺杀日本的第一任朝鲜总督伊藤博文的行动描写成了失败,于是未来的2009年的汉城只是日本殖民地的第三大城市。如果你能改变历史,想从哪个朝代着手?说跑题儿了……蝴蝶效应,蝴蝶效应。
刚才说到在关于人文、历史、传记这方面的纪录片“嘻嘻体位”的确用其深厚的底蕴和积淀完成了许多不可多得优秀作品。但作为自然风貌以及动物植被方面的纪录片,还是要看西方。在美国真人秀节目鼻祖《幸存者》的第15季中,选择的比赛地点是中国江西九江的柘林湖。那里自然风貌的秀丽超乎常人的想象,而在这之前又有几个包括喜欢旅游的中国人听说过柘林湖这个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山都透露着未被开化的淳朴和天然。究竟是哥伦比亚电视台的摄像机发现了柘林湖的美?还是西方人那种特有发掘美的角度和标准发现了那里的美?同样是用西方人使用的摄像机,英国BBC在中国的土地上用他们特有的理解方式用摄像机记录了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确切的说的风景纪录片《秀美中国》。那种记录的方式如同一个学了几年书法的二半吊子老外挥毫泼墨的一副山水写意中国画,尽管没有展现出太多的大气磅礴,却细致有加的抓住了很多的神形兼备小细节。我想这就是东西方在拍摄手法上的一些差异吧,至少能证明与技术和设备没有关系,最好的例子就是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没有只言片语的作品《鸟的迁徙》以及同是法国人吕克.雅克特嘘嘘叨嘘嘘叨的作品《帝企鹅日记》。我们做不到《鸟的迁徙》导演那么细致辗转那么多地方耗时那么多的时间;我们也做不到《帝企鹅日记》导演那么温情,冰天雪地中从头到尾用话唠的表达方式记述了一家三口的其乐融融。而就算我们都能做到也掌握不住里面的分寸,细致多的会显得做作,温情多的会显得泛滥,而且记录的对象也不屑选择那群迁徙的候鸟和走路滑稽的帝企鹅。
好吧,最后再说一部,《话说青岛》。我认识一个父亲,他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让他每天看《青岛晚报》。大声朗读孩子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位父亲的出发点就是既然孩子生活在这个城市中,就要热爱自己的城市,关心自己的城市,参与到自己的城市当中去,我很赞赏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春节期间,青岛一套在播《话说青岛》,一部记录青岛历史人文的记录片。浮山所、幸福楼、大小鲍岛……等等只有在老一辈青岛人身上才能了解的故事和历史被搬上了荧幕,青岛是个历史很短的城市,考证研究记录起来不会太难,难能可贵的是那份亲和和平实。作为一个青岛土著,我喜欢在我们身边的那些熟悉路段、院落曾经发生的柴米油盐、鸡零狗碎、家长里短,那一张张生张熟魏的面孔传承和记录的是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故事。
所以,我为这座城市而着迷,而且一直爱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