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闻餐厅
在上海市杨浦区政民路上,有一家闻闻餐厅。闻闻餐厅旁边是一家名叫夏朵的西餐厅,环境优雅,气氛小资,绝大多数复旦的情侣应该都去过。而它东边一墙之隔的闻闻餐厅,是绝少为人记得的,甚至诸多版本的复旦(五角场)周边美食地图都毫不留情地将这家店遗忘。
闻闻餐厅的店面不大,临街店面不过四五米宽,一块浅蓝色的招牌“闻闻餐厅”已然屹立了十几年,斑驳处处。走进去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一共大小各异六张方桌,一张圆桌,一个没窗户的阴暗包间,还有一个关二爷的像,前面竖着两根长明的红灯。
经营闻闻的似乎是一家人,老板娘,一个厨师师傅,一个摆摆碗筷的老阿姨,一个送外卖的师傅,还有一个跟老板娘长得巨像的小朋友,看样子应该是刚上初中。在2012年7月末之前,我虽然在复旦呆了三年,几百次途经政民路,却从没有吃过闻闻。
直到有一天一个吃货朋友向我推荐闻闻,“好吃!真好吃!”他说闻闻做上海菜,很甜,很好吃,很便宜。我已经忘了我第一次是和谁去的闻闻,也忘了那天是什么日子,但我记得在7月燥热的中午,或者暴雨倾盆的傍晚,闻闻餐厅里的菜,都能让我想起家乡,想起我母亲的手艺。
闻闻餐厅那本薄薄的菜谱里我已经几乎吃过一半,闻闻的川菜、砂锅都做得很一般,真正好的还是上海菜。蛤蜊炖蛋、土豆烧刀豆、酱鸭、糖醋排骨、红烧肉、四喜烤麸、咸蛋黄豆腐、板栗鸡肉煲,这些都是我的心头好,在这半夜时候,把这些菜名写下来就已经让我觉得嘴中生津,食指大动了,而肚子还凑热闹地响了一声。
我妈曾告诫过我,入冬之后土豆要少吃,她说这时候土豆放得久了,多半是出芽了的,口感变差,还会有些“毒素”。但无奈我每次在闻闻吃饭,总是会点土豆烧刀豆,即使冬日刀豆只有寥寥几根,但包裹其上的酸甜酱汁总让我着迷。闻闻的红烧肉是配上百叶结烧的,多油多糖,甜味较重;糖醋排骨裹着一层糖衣,糖衣上洒了些芝麻;蛤蜊炖蛋则是最“下饭”的菜,一大盆炖蛋上洒些酱油,香甜之中也能有点点咸味,恰到好处!
我曾经在寒冷的冬日晚上九点,带着从异国他乡回来的朋友吃闻闻,点了闻闻的特色炒饭和一个板栗鸡肉煲。她告诉我,滚烫的舌尖几乎一下子消解了她在异国受到的所有委屈。最初来闻闻的时候,我总会想着喝一点酒,但现在,我总是踏踏实实地让老板娘上两碗饭,大汗淋漓地埋头吃完。我觉得,这是我表达对闻闻爱意的最好方式。最近饭吃多了,就想着换点花样,尝尝闻闻的炒饭、炒面和各种点心。吃过之后发现,闻闻的炒面很一般,而炒饭还是馅料很足,味道不错的,就是油略重了一点。
闻闻做的是熟客的生意,我曾经多次在闻闻看到过一个老外和他的中国妻子,每次来都会点大盘鸡,再要上一大盘米饭。还经常有住在附近的老阿姨拿着一个保温锅来闻闻,点一个荤菜带回家去。晚上六点,也是闻闻的外卖生意最好的时候,有时候在寝室里懒得出门,也想过点闻闻的外卖,但一想到将要吃装在外卖盒里送过来的蛤蜊炖蛋,就立刻打消了这个主意——寝室里没有像样的碗碟,而这么好吃的东西放在外卖盒里实在有点暴殄天物了。
在闻闻聚餐的人数上限是八个,也就是能坐满闻闻的那张小圆桌,吃完饭靠在破皮了的椅子上,看满眼杯盘狼藉,也是挺有意思的。闻闻有一个包间,没有窗户,通风全靠一个老旧的排气扇,用到的时候也不多,因此有点闷,灯光也太暗,坐在里面,总让我有种被束缚住了手脚的感觉,似乎都没办法大口扒饭了。
我曾经想过,为什么就这样深深地爱上了闻闻餐厅?我觉得答案其实很简单,闻闻的家常菜像我妈做的,是为“吃饭”而做的菜。我常看见几个男人在闻闻吃川菜、吃砂锅、喝点小酒,我觉得这种行为是很奇怪的,一家上海菜做得如此之好的小店怎么可能还做得好川菜呢?这也就难怪大众点评网上全是在闻闻吃川菜的人给出的差评了。
从2012年年末的某天开始,我就一直在考虑,如果要给闻闻餐厅写诗,到底该写成什么样呢?应该得写组诗,把那些我热爱的菜名搬来做诗名,但又该怎样写出这些菜给我的不同感受呢?这一系列的问题苦恼了我许久,而我想给闻闻餐厅写诗的想法却越来越强烈。食色性也,对于我这个馋嘴的人而言,闻闻餐厅是我在愁云惨淡的大四收获的永恒阳光,是再怎么褒奖也不为过的。况且,写吃的东西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而有趣,多难啊!
闻闻餐厅的店面不大,临街店面不过四五米宽,一块浅蓝色的招牌“闻闻餐厅”已然屹立了十几年,斑驳处处。走进去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一共大小各异六张方桌,一张圆桌,一个没窗户的阴暗包间,还有一个关二爷的像,前面竖着两根长明的红灯。
经营闻闻的似乎是一家人,老板娘,一个厨师师傅,一个摆摆碗筷的老阿姨,一个送外卖的师傅,还有一个跟老板娘长得巨像的小朋友,看样子应该是刚上初中。在2012年7月末之前,我虽然在复旦呆了三年,几百次途经政民路,却从没有吃过闻闻。
直到有一天一个吃货朋友向我推荐闻闻,“好吃!真好吃!”他说闻闻做上海菜,很甜,很好吃,很便宜。我已经忘了我第一次是和谁去的闻闻,也忘了那天是什么日子,但我记得在7月燥热的中午,或者暴雨倾盆的傍晚,闻闻餐厅里的菜,都能让我想起家乡,想起我母亲的手艺。
闻闻餐厅那本薄薄的菜谱里我已经几乎吃过一半,闻闻的川菜、砂锅都做得很一般,真正好的还是上海菜。蛤蜊炖蛋、土豆烧刀豆、酱鸭、糖醋排骨、红烧肉、四喜烤麸、咸蛋黄豆腐、板栗鸡肉煲,这些都是我的心头好,在这半夜时候,把这些菜名写下来就已经让我觉得嘴中生津,食指大动了,而肚子还凑热闹地响了一声。
我妈曾告诫过我,入冬之后土豆要少吃,她说这时候土豆放得久了,多半是出芽了的,口感变差,还会有些“毒素”。但无奈我每次在闻闻吃饭,总是会点土豆烧刀豆,即使冬日刀豆只有寥寥几根,但包裹其上的酸甜酱汁总让我着迷。闻闻的红烧肉是配上百叶结烧的,多油多糖,甜味较重;糖醋排骨裹着一层糖衣,糖衣上洒了些芝麻;蛤蜊炖蛋则是最“下饭”的菜,一大盆炖蛋上洒些酱油,香甜之中也能有点点咸味,恰到好处!
我曾经在寒冷的冬日晚上九点,带着从异国他乡回来的朋友吃闻闻,点了闻闻的特色炒饭和一个板栗鸡肉煲。她告诉我,滚烫的舌尖几乎一下子消解了她在异国受到的所有委屈。最初来闻闻的时候,我总会想着喝一点酒,但现在,我总是踏踏实实地让老板娘上两碗饭,大汗淋漓地埋头吃完。我觉得,这是我表达对闻闻爱意的最好方式。最近饭吃多了,就想着换点花样,尝尝闻闻的炒饭、炒面和各种点心。吃过之后发现,闻闻的炒面很一般,而炒饭还是馅料很足,味道不错的,就是油略重了一点。
闻闻做的是熟客的生意,我曾经多次在闻闻看到过一个老外和他的中国妻子,每次来都会点大盘鸡,再要上一大盘米饭。还经常有住在附近的老阿姨拿着一个保温锅来闻闻,点一个荤菜带回家去。晚上六点,也是闻闻的外卖生意最好的时候,有时候在寝室里懒得出门,也想过点闻闻的外卖,但一想到将要吃装在外卖盒里送过来的蛤蜊炖蛋,就立刻打消了这个主意——寝室里没有像样的碗碟,而这么好吃的东西放在外卖盒里实在有点暴殄天物了。
在闻闻聚餐的人数上限是八个,也就是能坐满闻闻的那张小圆桌,吃完饭靠在破皮了的椅子上,看满眼杯盘狼藉,也是挺有意思的。闻闻有一个包间,没有窗户,通风全靠一个老旧的排气扇,用到的时候也不多,因此有点闷,灯光也太暗,坐在里面,总让我有种被束缚住了手脚的感觉,似乎都没办法大口扒饭了。
我曾经想过,为什么就这样深深地爱上了闻闻餐厅?我觉得答案其实很简单,闻闻的家常菜像我妈做的,是为“吃饭”而做的菜。我常看见几个男人在闻闻吃川菜、吃砂锅、喝点小酒,我觉得这种行为是很奇怪的,一家上海菜做得如此之好的小店怎么可能还做得好川菜呢?这也就难怪大众点评网上全是在闻闻吃川菜的人给出的差评了。
从2012年年末的某天开始,我就一直在考虑,如果要给闻闻餐厅写诗,到底该写成什么样呢?应该得写组诗,把那些我热爱的菜名搬来做诗名,但又该怎样写出这些菜给我的不同感受呢?这一系列的问题苦恼了我许久,而我想给闻闻餐厅写诗的想法却越来越强烈。食色性也,对于我这个馋嘴的人而言,闻闻餐厅是我在愁云惨淡的大四收获的永恒阳光,是再怎么褒奖也不为过的。况且,写吃的东西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而有趣,多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