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大湾骑行记
这是一篇迟到的文字,因为当时所拍的相片被毁而失去贴上来的兴致。最近整理稿纸发现它居然还躺在那里,于是转移到这里。
上一次远距离骑行仍不敢脱离市区太远,是环天兴洲,主要是想测试下坐骑的性能。当时由于左变速器失灵,在某些地段不得不以手上提变速线,还切实发生过掉链子之事。除此之外,还发现坐骑一毛病:后轮外胎没上好使得外径不是一标准圆,凸起的部分压住地面的瞬间车子会起颠。一圈圈下来如同车震,在高速下坡时刺激非常,菊花有福利咯(咳咳,口味有些重)。市区做这类测试是很必要的,因为随时可以找到修车点。而本次的目的地是70余公里外的乡村,经过上次拉练的修正,提前一天给车打足气,周日一大早吃过早饭便上路了。
话说林家大湾,是毛泽东前亲密战友林彪的老家。选择这个靠近他客死蒙古的忌日去,并不是想纪念什么。而是上次骑行没有做防护,裸露在外的手臂和大腿给晒糊了,大腿看起来像穿了黑丝一样,局部地方还出现如蛇蜕一般的死皮,有些慎人。自那后几周天气不作美,如今气温可穿长衣裤出行,遮挡太阳。另外,该村所属的回龙山镇,也是知名哲学家殷海光的故乡,早就想谒拜 。
天气不错,打开老虎地图,沿着老武黄高速前行。新武黄高速开通后,这路转为国道,某些路段没有人行道,在货车夹缝中求生存,这有些危险,得注意来往的大车。庆幸的是司机都比较文明,在错车的时候,不论是前面还是后面的司机,都大多会轻按声喇叭打招呼,提醒不要变道。
途中的葛店开发区,是我10年前去过的地方。当年林立的厂房,现在被沿街发展成的城镇所取代。一字长蛇的街道布局,看起来省掉了城市街道的重建,但它的城区物流成本应该不低。想想看,如果住在城东而在城西上班,这花在路上的时间可不少。那时牛逼哄哄的葛电集团,如今厂房墙体剥落,裸露的管道锈迹斑斑,恍然让人回到了50年代。而它大门对面崭新的楼盘和一大片完成平整的空地,显然是准备盖楼的。
各地的招商引资模式不都这样吗!征地先做工厂,围绕工厂再做居民配套。工业地产搭台,房地产唱戏。以大项目大公司征地建厂,带动就业。有就业就有生活,挣到钱就“安居”,落地生根,政府趁机卖地建房套现。想起如今各大楼盘卖楼的套路就明白了:先是啥都没有的一期,建起来后免租招商,什么沃尔玛、家乐福、中百商平价,肯德基麦当劳,整进来便说楼盘位于大型商圈,有啥啥公司进驻的。有能力的引进名校分校,神马华师一附中N分校等等,随后二期三期楼价扶摇直上。其实这模式本质是:其他消费以工厂效益为抵押,工厂的持续的良性运营才是最重要的。
从地图上看过了葛店开发区就是渡口了,由渡口过江在地理距离最短,否则只能通过鄂黄大桥到黄冈了。那可是一段近90度的驼背路啊。可是路上没见任何渡口指示牌,到了三江港拐弯力度加大,越发感到不妙了,下车问路说渡口就是三江港,此时已是前行了3公里之后。只好掉头往回走了,到武黄城际铁路桥工地已是11:30左右了。这里的车不少,但都不是过江的,也不见武汉那种大型的轮渡。渡口不见轮渡,那怎么渡?反复几次问人后才看到停在江边的两艘小船,和渔船不相上下,说实话,我还没坐过这吨位的船,心理不免有些打鼓:这玩意能过江,还能带车吗?好歹有近路可抄了,等了半小时人才凑齐,十来分钟就到了黄州地界。江堤下便有一家小超市,就此加油放水好了。瞅瞅时间心说,不能多呆了,花了3小时才到这里,3点之前不能到的话今天就回不来了。地图上有两个重要地点:堵城和散花,这名起得真是奇葩吧。在堵城要转国道,在散花要拐弯上乡村公路。好在一路无事,不到2点就到了回龙山镇。起先是李四光故居在马路边一闪而过,不远处就是李四光中学,看来这地还真出人才。印象比较深的是穿过小镇后有一座半环抱的山,造型如同太师椅。山前是一片逐级下降的梯田,还有一口水塘,真是传说中的风水宝地啊。
林家大湾在一处马路拐弯处呈现出来,果然气派非凡(可惜无法上照片了)。林彪家的房子在那个年代应该算是殷实人家了,一幢依山而建的房子,不是中规中矩的对称结构。比较吸引人眼球的是三个天井。(无图:-()堂屋的天井还有下水道哦。天井的处理抬高了屋内的净空,使屋子里非常敞亮。这结构在这幢房子里还有两处。
或许是因为接近忌日,来参观的人不少,有的甚至是组团,也有一家子来访的。时间不便久留,出来后绕房子看了一圈后就返程了。
这天的运动量太大了,不到5点肚子就开始了抗议。可能盐分流失了不少,特别想吃咸东西诸如酸辣粉之类的东西。可路边的有门脸的店实在不多,那灰尘飞舞的路边摊,我是万万不敢去吃的。只好到超市买了八宝粥和卤鸡蛋打尖,草草解决了下便赶路。紧蹬慢赶,到左岭天就完全黑了下来。到这时才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误,没有带车灯。在这路上实在是不安全,原因是来往运砂石的货车居多,沿路也撒了一地,骑起来像是走在碎石路上,摇摇晃晃的。只有趁着有车错过的档口,快速巡视一眼前面的大致路况。后面的车灯,由远而近照在石子上,一闪一闪的,看起来像是夜幕中的星星;而对面过来的车灯,被路中隔离带的树剪成一缕缕光柱,一扫而过,如同110警灯的忽明忽暗。不时遥望远空的那那团橘红色的光团,那就是有路灯的市区了。
摸黑走了大致一小时才到了九峰森林公园,收费站旁的路灯熠熠发光。我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像这样期待和感激收费站的到来,它简直就是我的救星啊。支撑我走到现在的还有酸辣粉,它在过去的一小时里成了我唯一的动力。
上一次远距离骑行仍不敢脱离市区太远,是环天兴洲,主要是想测试下坐骑的性能。当时由于左变速器失灵,在某些地段不得不以手上提变速线,还切实发生过掉链子之事。除此之外,还发现坐骑一毛病:后轮外胎没上好使得外径不是一标准圆,凸起的部分压住地面的瞬间车子会起颠。一圈圈下来如同车震,在高速下坡时刺激非常,菊花有福利咯(咳咳,口味有些重)。市区做这类测试是很必要的,因为随时可以找到修车点。而本次的目的地是70余公里外的乡村,经过上次拉练的修正,提前一天给车打足气,周日一大早吃过早饭便上路了。
话说林家大湾,是毛泽东前亲密战友林彪的老家。选择这个靠近他客死蒙古的忌日去,并不是想纪念什么。而是上次骑行没有做防护,裸露在外的手臂和大腿给晒糊了,大腿看起来像穿了黑丝一样,局部地方还出现如蛇蜕一般的死皮,有些慎人。自那后几周天气不作美,如今气温可穿长衣裤出行,遮挡太阳。另外,该村所属的回龙山镇,也是知名哲学家殷海光的故乡,早就想谒拜 。
天气不错,打开老虎地图,沿着老武黄高速前行。新武黄高速开通后,这路转为国道,某些路段没有人行道,在货车夹缝中求生存,这有些危险,得注意来往的大车。庆幸的是司机都比较文明,在错车的时候,不论是前面还是后面的司机,都大多会轻按声喇叭打招呼,提醒不要变道。
途中的葛店开发区,是我10年前去过的地方。当年林立的厂房,现在被沿街发展成的城镇所取代。一字长蛇的街道布局,看起来省掉了城市街道的重建,但它的城区物流成本应该不低。想想看,如果住在城东而在城西上班,这花在路上的时间可不少。那时牛逼哄哄的葛电集团,如今厂房墙体剥落,裸露的管道锈迹斑斑,恍然让人回到了50年代。而它大门对面崭新的楼盘和一大片完成平整的空地,显然是准备盖楼的。
各地的招商引资模式不都这样吗!征地先做工厂,围绕工厂再做居民配套。工业地产搭台,房地产唱戏。以大项目大公司征地建厂,带动就业。有就业就有生活,挣到钱就“安居”,落地生根,政府趁机卖地建房套现。想起如今各大楼盘卖楼的套路就明白了:先是啥都没有的一期,建起来后免租招商,什么沃尔玛、家乐福、中百商平价,肯德基麦当劳,整进来便说楼盘位于大型商圈,有啥啥公司进驻的。有能力的引进名校分校,神马华师一附中N分校等等,随后二期三期楼价扶摇直上。其实这模式本质是:其他消费以工厂效益为抵押,工厂的持续的良性运营才是最重要的。
从地图上看过了葛店开发区就是渡口了,由渡口过江在地理距离最短,否则只能通过鄂黄大桥到黄冈了。那可是一段近90度的驼背路啊。可是路上没见任何渡口指示牌,到了三江港拐弯力度加大,越发感到不妙了,下车问路说渡口就是三江港,此时已是前行了3公里之后。只好掉头往回走了,到武黄城际铁路桥工地已是11:30左右了。这里的车不少,但都不是过江的,也不见武汉那种大型的轮渡。渡口不见轮渡,那怎么渡?反复几次问人后才看到停在江边的两艘小船,和渔船不相上下,说实话,我还没坐过这吨位的船,心理不免有些打鼓:这玩意能过江,还能带车吗?好歹有近路可抄了,等了半小时人才凑齐,十来分钟就到了黄州地界。江堤下便有一家小超市,就此加油放水好了。瞅瞅时间心说,不能多呆了,花了3小时才到这里,3点之前不能到的话今天就回不来了。地图上有两个重要地点:堵城和散花,这名起得真是奇葩吧。在堵城要转国道,在散花要拐弯上乡村公路。好在一路无事,不到2点就到了回龙山镇。起先是李四光故居在马路边一闪而过,不远处就是李四光中学,看来这地还真出人才。印象比较深的是穿过小镇后有一座半环抱的山,造型如同太师椅。山前是一片逐级下降的梯田,还有一口水塘,真是传说中的风水宝地啊。
林家大湾在一处马路拐弯处呈现出来,果然气派非凡(可惜无法上照片了)。林彪家的房子在那个年代应该算是殷实人家了,一幢依山而建的房子,不是中规中矩的对称结构。比较吸引人眼球的是三个天井。(无图:-()堂屋的天井还有下水道哦。天井的处理抬高了屋内的净空,使屋子里非常敞亮。这结构在这幢房子里还有两处。
或许是因为接近忌日,来参观的人不少,有的甚至是组团,也有一家子来访的。时间不便久留,出来后绕房子看了一圈后就返程了。
这天的运动量太大了,不到5点肚子就开始了抗议。可能盐分流失了不少,特别想吃咸东西诸如酸辣粉之类的东西。可路边的有门脸的店实在不多,那灰尘飞舞的路边摊,我是万万不敢去吃的。只好到超市买了八宝粥和卤鸡蛋打尖,草草解决了下便赶路。紧蹬慢赶,到左岭天就完全黑了下来。到这时才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误,没有带车灯。在这路上实在是不安全,原因是来往运砂石的货车居多,沿路也撒了一地,骑起来像是走在碎石路上,摇摇晃晃的。只有趁着有车错过的档口,快速巡视一眼前面的大致路况。后面的车灯,由远而近照在石子上,一闪一闪的,看起来像是夜幕中的星星;而对面过来的车灯,被路中隔离带的树剪成一缕缕光柱,一扫而过,如同110警灯的忽明忽暗。不时遥望远空的那那团橘红色的光团,那就是有路灯的市区了。
摸黑走了大致一小时才到了九峰森林公园,收费站旁的路灯熠熠发光。我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像这样期待和感激收费站的到来,它简直就是我的救星啊。支撑我走到现在的还有酸辣粉,它在过去的一小时里成了我唯一的动力。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