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路上——公路电影专题
![]() |
要说关于公路电影的起源,就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由丹尼斯·霍普执导的《逍遥骑士》,影片讲述两个嬉皮士驾着哈雷摩托车寻找他们心中的美国的故事,该片被认为是开创公路电影的首部作品,也奠定了公路电影的主要特点,“在路上”。之后,各大导演在此基础上拍摄的电影作品就不断丰富公路电影的内涵,使之在展现沿路风光和讲述故事之余,更多了人生反思的主旨于其中。
因为《逍遥骑士》讲述的就是一个奔驰“在路上”寻找梦想的故事,所以之后的作品,也多围绕着“寻找”展开,寻找自己、寻找他人、寻找发泄、寻找容身之所。这也就使得公路电影具备其自身所特有的戏剧张力,观众心中就会有一个对寻找结果而往下追问的好奇。但慢慢地来到现代,公路电影已经少了这结果,导演更多的是为了展现公路之上的过程,通过“在路上”的记录来表现故事意图,结局多以开放式呈现,不求结果,其中以文德斯和贾木许为代表导演。但其实,无论过去的抑或现在的,公路电影都在一直思索着我们的人生,寻找着我们的追求,以下,就让我们一同踏上路途,更深入地探寻这些奇妙的电影吧!
![]() |
逍遥骑士 |
![]() |
邦尼和克莱德 |
![]() |
天生杀人狂 |
公路与汽车
这是理所当然而又不得不提到的关键。从公路电影的命名就已经可以说明,公路是电影故事发生必然的场景。在当年的《逍遥骑士》中,三个嬉皮士开着摩托车行驶在公路上,经过小城跑过荒野,公路成为他们寻找美国梦最快而直接的路径,公路也指引着他们寻找美国梦的方向。
公路电影中,跑在公路上的交通工具其实并不固定,可以是哈雷摩托车(《逍遥骑士》),可以是残旧的家用黄色面包车(《阳光小女孩》),甚至是不固定的货车、客车(《中央车站》)。关键是角色一直都跑在路上,在这公路之上的奔波让他们有所感悟思考。
暴力与杀戮
公路电影另一著名的经典,要数《邦尼和克莱德》。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一对雌雄大盗一路抢劫偷盗,最终死在警察的枪下,因为题材的敏感而曾经引起过争议,但人物在导演的处理下有了相当的悲剧英雄色彩,而让当年的年轻人所崇拜。也就因为此片,让公路电影多了“逃亡”的主题,为何逃亡、如何逃亡,就成了电影剧情所围绕的关键。
逃亡离不开暴力,逃亡离不开犯罪,或者是有来由的暴力,或者是无来由的犯罪,因为这样而使得公路电影除了有对人生的反思,还有对人性黑暗面的挖掘。
《天生杀人狂》算是其中的代表,两个主角开着敞篷跑车行驶在公路上,看到谁不顺眼就将他们给一枪杀死。导演通过如此病态的角色来讽刺当时盲目暴力的社会。男主角的病态表现,归咎于自幼家庭的影响以及之后媒体的鼓吹所致的失衡。影片以大量的剪接镜头营造出绚烂纷繁的视觉感受,其不单是一部公路电影,更被认为是公路MV。较之几十年前的《邦尼和克莱德》,《天生杀人狂》是走得更加彻底而极端,电影手法运用则更为先锋前沿。
![]() |
末路狂花 |
![]() |
我心狂野 |
![]() |
二十九棵棕榈树 |
女权
这是“逃亡”主题的衍生。女性为什么要逃亡?因为男性的压迫欺凌,所以她们踏上不归路,在公路上一直跑,没有目的地。1991年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末路狂花》则讲述了两个女人因为杀死了一个意图强奸的男人而踏上逃亡的道路,然而这道路注定是一条不归路,这也算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一次无声抗议。影片将公路电影与女权电影做了一次完美的结合,当中的两个女主角表现出来的是比男性更为的果敢、无畏,当被四路围剿时,软弱的女人洒脱地说:“我们往前开吧。”两人就驾着雷鸟奔向悬崖。之后法国拍了一部类似题材的《悲情城市》,更加极端的暴力色情,展现出的完全是女性受压迫后的疯狂与失控。
情欲
法国电影《29棵棕榈树》就是一部完全关乎爱情与性的公路电影,一对情侣开着车围绕着小镇行驶,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肆情纵欲,他们始终没去到目的地,始终围绕着小镇在兜圈。一路上,他们仅能够以简单的几句法语沟通,支撑他们爱情的就是不断地情欲。都说旅行可以验证爱情,确实,路途上的经历可以让人看清以往生活中所没能发现的一面。公路之上漫长的路途,情欲成了化解路途空虚的灵药。公路,也成了验证情感的场所……
![]() |
德州巴黎 |
![]() |
中央车站 |
![]() |
阳光小美女 |
反思自省
德国导演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将美国公路电影与德国哲学电影做了一次结合的尝试,加强了公路电影的思辨,成了对自我反思以及情感反思的探索之行。失踪多年的父亲重新找到自己的儿子,于是带上儿子走上寻找妻子的路途。这次旅途是父亲对自己、对父子关系、对夫妻关系的一次反思,为什么离开、为什么失踪,既是对自己过去的思考,也是对自己将来的思考。
温情
当以为是一次漫无目的的旅行,其实内心是在有意无意地寻找着,寻找失去的亲情、失去的希望。《中央车站》中,老女人为了一个刚刚死去母亲的小孩踏上寻找父亲的道路。本是一次寻亲之旅,却不经意地为自己填补心中早已空缺的亲情,以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在《阳光小女孩》中,大人们各怀心事地坐上黄色小面包车陪着小女儿参加选美大赛,车上载着都是一帮失败者,吸毒的爷爷,自杀的舅舅,失业的爸爸,自闭的哥哥,唯独小女儿留有她的童真与无邪。她的无惧让大人们重新看到生活的另一面,摆脱世俗自我快慰的乐观精神。在以上两部影片中,大人们反倒在小孩子身上寻找到失落已久的内心空缺,这也是昔日封闭在内心小屋所不曾发现的美好。
公路电影至今都在一直思考着,以各种形式、各种结合、各种手法对内心深处的思考,这思考或者是正面的,或者是负面的,这公路的旅途或者是欢喜的,或者是悲伤的,或者是罪恶的。但因为跑在公路上的人一直在追求,也让作为观众的我们一直有对结局的追求,以及对之后自我心灵探寻的追求。或者,这个假期,我们可以离开自己的小窝,踏上路途,坐上一趟长途车,去往一个陌生而未知的城市,探寻心中早已忘记的失落一角。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