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娅
和无数痛苦的女人(男人)一样,终其一生,托尔斯泰娅都从未怀疑、审查过自己的两大感受:1,他从未给我做出什么事情。2,我一心一意爱他、而他却不怎么爱我……
《托尔斯泰夫人日记精选》,其实是保留了全部的日记,只是与全译本相比,删去了每日记事及大量注释。越读越觉得:这几乎就是一个疯子,一个完全不知道要什么的女人。从18岁开始,她就过着一种世界上最可怕的生活。
随便抄一段,1897年(她53岁)11月2日的日记:
我觉得他对我、对孩子、对我们的生活完全冷漠的态度。我问他是否来莫斯科、何时去莫斯科?他的回答是闪烁其词的。我表示要对他更和蔼、更亲近、帮助他写作、为他抄写、经常看他,给他准备有营养的素食、全面周到地关怀他,而他却不耐烦地回答说,什么都不需要,孤独对他是享受,他什么都无所求,抄写也不需要,总之,他想千方百计地剥夺我的快乐——我自认可以对他有益的欢乐,更谈不上让我高兴了。而我们女人最珍视的就是能够感觉到:我们可以成为对我们的亲人有益的或有用的人。
开头我哭了,后来我简直变得歇斯底里起来,我走到了绝望的边缘,除死之外,什么都不想。……
当我被极度的痛苦和眼泪弄得差点儿精神失常的时候,总算出现了和解。第二天在彼罗戈沃,我替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抄写了一整天。这会儿一切都是需要的了:皮帽子(这是我料到需要戴的)、水果、枣子、我的肉体、我的抄写劳动——这一切都成了必不可少的。上帝啊,保佑我直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终生都能履行我对丈夫的义务吧,让我耐心地、温顺地服侍他吧!但我不能压抑自己对亲人之间应有的那种互相和睦关心关系的要求。
尽管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给我造成了创痛,我还是为他骑马跑三十俄里的路程而心里难受,害怕他感冒、累着!现在他在彼罗戈沃哥哥家,我昨天离开了彼罗戈沃。听交响音乐会,美极了:柴可夫斯基的C大调弦乐小夜曲和舒曼作品的演奏。
……米沙(他们的第6子)对我说,由于事先没准备,全都得了二分。我气极了,发脾气责备他,可他却抬高了嗓门,真令人讨厌。
在莫斯科这儿,我感到平静和好多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想和我分居,那是他的事。我要教育萨沙和影响米沙,再说我在雅斯纳雅也待不下去了。过去同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是好的,充实的,有内容的,如今完全成了奴隶,又很少得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爱(他任何人也不爱),没有个人的劳动,没有个人的生活和乐趣,我实在受不了。对生活我已经厌倦了!
这本日记,几乎就是一部逐日记录、长达48年的的托尔斯泰“罪状史”。她鄙视他的人格,骂他虚伪(比如,刚写完痛骂色情狂的文章又来和她……)、自私冷漠(每天就是喝茶、关门写作、骑车出门、关门写作,让妻子和女儿侍侯着他),到后期则常常对他的作品不以为然(“荒唐”、“不够感人”),然而,她从不怀疑自己是爱他的,而且从来没有爱过别人。
她为他抄写作品的时候常常觉得痛苦不堪——“劳动、奴隶、牺牲、筋疲力尽”,但是当托尔斯泰发起火来,表示她可以不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她又觉得“他想千方百计地剥夺我的快乐——我自认可以对他有益的欢乐”。
托尔斯泰娅似乎永远觉得自己“累得要死”,完全成了一个无私奉献的奴隶。但是看看日记,她的日常生活常常是:游泳、弹钢琴、散步,还有就是为托尔斯泰抄稿子,他们的家里有仆人,有两位家庭教师,她不需要洗衣做饭,即使给孩子辅导功课,似乎也是隔几天付出一两个小时。
当丈夫或是孩子生病的时候,她是会陪着的——然后就会在日记里哀叹自己变成了一个奴隶,而且他从来不会表示一点点感谢(虽然她自己在这48年的日记里,似乎也从来没有对托尔斯泰表示过什么感谢)。
总之,她爱他,她常常为他担忧,而他呢……所以,他是一个暴君、一个疯子、一个自私虚伪的人,贬低他人,所以,我恨他,对生活我厌倦透了。——周而复始,托尔斯泰家永恒的主旋律。
托尔斯泰娅所渴望的“个人的劳动”、“个人的生活和乐趣”,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要怎么样,她才会觉得快乐呢?根据日记的记载,它们大概包括:写自己的小说(但是从来没有写出来过)、弹钢琴、听音乐会、与“和蔼可亲的人”交谈或是旅行、被人赞美(连沙皇也夸她漂亮、年轻!)……
对于一个平平常常的俄国上流社会妇女来说,这些可以说都是最最合理的要求。但是,托尔斯泰娅这个有着一颗“平常心”的女人,却进了托尔斯泰家的门,这样,她就把自己给彻底毁了。
只要有一点小纠纷,“忌妒、恼恨、伤心,觉得他从未给我做出什么事情,再加上原来就有的我一心一意爱他、而他却不怎么爱我的这种痛苦——顿时全都涌上我的心头,使我陷入绝望的境地……”
托老作为一个丈夫,一定是沉闷透了。他唯一可取的地方,大概就是身体很好,即使到了老年仍然欲望很强,可惜,托尔斯泰娅对此似乎不怎么觉得享受。于是,两个人就算是完全搭配错了。
《托尔斯泰夫人日记精选》,其实是保留了全部的日记,只是与全译本相比,删去了每日记事及大量注释。越读越觉得:这几乎就是一个疯子,一个完全不知道要什么的女人。从18岁开始,她就过着一种世界上最可怕的生活。
随便抄一段,1897年(她53岁)11月2日的日记:
我觉得他对我、对孩子、对我们的生活完全冷漠的态度。我问他是否来莫斯科、何时去莫斯科?他的回答是闪烁其词的。我表示要对他更和蔼、更亲近、帮助他写作、为他抄写、经常看他,给他准备有营养的素食、全面周到地关怀他,而他却不耐烦地回答说,什么都不需要,孤独对他是享受,他什么都无所求,抄写也不需要,总之,他想千方百计地剥夺我的快乐——我自认可以对他有益的欢乐,更谈不上让我高兴了。而我们女人最珍视的就是能够感觉到:我们可以成为对我们的亲人有益的或有用的人。
开头我哭了,后来我简直变得歇斯底里起来,我走到了绝望的边缘,除死之外,什么都不想。……
当我被极度的痛苦和眼泪弄得差点儿精神失常的时候,总算出现了和解。第二天在彼罗戈沃,我替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抄写了一整天。这会儿一切都是需要的了:皮帽子(这是我料到需要戴的)、水果、枣子、我的肉体、我的抄写劳动——这一切都成了必不可少的。上帝啊,保佑我直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终生都能履行我对丈夫的义务吧,让我耐心地、温顺地服侍他吧!但我不能压抑自己对亲人之间应有的那种互相和睦关心关系的要求。
尽管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给我造成了创痛,我还是为他骑马跑三十俄里的路程而心里难受,害怕他感冒、累着!现在他在彼罗戈沃哥哥家,我昨天离开了彼罗戈沃。听交响音乐会,美极了:柴可夫斯基的C大调弦乐小夜曲和舒曼作品的演奏。
……米沙(他们的第6子)对我说,由于事先没准备,全都得了二分。我气极了,发脾气责备他,可他却抬高了嗓门,真令人讨厌。
在莫斯科这儿,我感到平静和好多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想和我分居,那是他的事。我要教育萨沙和影响米沙,再说我在雅斯纳雅也待不下去了。过去同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是好的,充实的,有内容的,如今完全成了奴隶,又很少得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爱(他任何人也不爱),没有个人的劳动,没有个人的生活和乐趣,我实在受不了。对生活我已经厌倦了!
这本日记,几乎就是一部逐日记录、长达48年的的托尔斯泰“罪状史”。她鄙视他的人格,骂他虚伪(比如,刚写完痛骂色情狂的文章又来和她……)、自私冷漠(每天就是喝茶、关门写作、骑车出门、关门写作,让妻子和女儿侍侯着他),到后期则常常对他的作品不以为然(“荒唐”、“不够感人”),然而,她从不怀疑自己是爱他的,而且从来没有爱过别人。
她为他抄写作品的时候常常觉得痛苦不堪——“劳动、奴隶、牺牲、筋疲力尽”,但是当托尔斯泰发起火来,表示她可以不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她又觉得“他想千方百计地剥夺我的快乐——我自认可以对他有益的欢乐”。
托尔斯泰娅似乎永远觉得自己“累得要死”,完全成了一个无私奉献的奴隶。但是看看日记,她的日常生活常常是:游泳、弹钢琴、散步,还有就是为托尔斯泰抄稿子,他们的家里有仆人,有两位家庭教师,她不需要洗衣做饭,即使给孩子辅导功课,似乎也是隔几天付出一两个小时。
当丈夫或是孩子生病的时候,她是会陪着的——然后就会在日记里哀叹自己变成了一个奴隶,而且他从来不会表示一点点感谢(虽然她自己在这48年的日记里,似乎也从来没有对托尔斯泰表示过什么感谢)。
总之,她爱他,她常常为他担忧,而他呢……所以,他是一个暴君、一个疯子、一个自私虚伪的人,贬低他人,所以,我恨他,对生活我厌倦透了。——周而复始,托尔斯泰家永恒的主旋律。
托尔斯泰娅所渴望的“个人的劳动”、“个人的生活和乐趣”,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要怎么样,她才会觉得快乐呢?根据日记的记载,它们大概包括:写自己的小说(但是从来没有写出来过)、弹钢琴、听音乐会、与“和蔼可亲的人”交谈或是旅行、被人赞美(连沙皇也夸她漂亮、年轻!)……
对于一个平平常常的俄国上流社会妇女来说,这些可以说都是最最合理的要求。但是,托尔斯泰娅这个有着一颗“平常心”的女人,却进了托尔斯泰家的门,这样,她就把自己给彻底毁了。
只要有一点小纠纷,“忌妒、恼恨、伤心,觉得他从未给我做出什么事情,再加上原来就有的我一心一意爱他、而他却不怎么爱我的这种痛苦——顿时全都涌上我的心头,使我陷入绝望的境地……”
托老作为一个丈夫,一定是沉闷透了。他唯一可取的地方,大概就是身体很好,即使到了老年仍然欲望很强,可惜,托尔斯泰娅对此似乎不怎么觉得享受。于是,两个人就算是完全搭配错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