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恋歌
备受争议的传奇人物,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让·热奈(Jean Genet, 1910-1986),为萨特和波伏娃欣赏。前者为热奈写了本书,后者亲昵地称他为“天才的恶棍”。热奈也是少年特吕弗的精神导师。他导演的唯一一部电影,二十六分钟的黑白默片《恋歌》(Un Chant d’Amour, 1950),已成“同志电影”经典。监狱囚室中,男犯们或隔墙示好,或独自起舞,身体与脸孔的迷醉特写,欣快之至。狱警通过钥匙孔窥视,因嫉妒和恼怒而施行暴力,而无论皮带还是枪,又有了情色意味。类似的隐喻还有烟和花朵,身体与石壁。处处流溢诗歌意象,也充沛不折不扣的同性欲念。美感与性感并存。沉默画面流满音乐性。人们也猜测,不知同志诗人导演让·考克多对此片贡献有多大。
《恋歌》初出时在法国无法公开放映,拷贝被卖给同志富翁,在同志圈与知识分子群体私下流传。导演、影评人Jonas Mekas将影片分成几部分,私藏在衣服里,在飞机上偶遇的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掩护下,偷带来美国(在监控设备高端的今日,怕是要功亏一篑了)。六十年代在美国的放映,遭到警察取缔,理由是:廉价的色情片,宣扬同性恋、性倒错和病态性行为。官司打到最高法院,判定被禁,定论简单明了:淫秽下流。近年同性恋群体力量壮大、争取权益声音水涨船高,人们对实验及同志电影中性爱视像表现的开放预期也有调整,《恋歌》一类作品终可无删减地发行DVD,甚至可在视频网站观看。
《恋歌》初出时在法国无法公开放映,拷贝被卖给同志富翁,在同志圈与知识分子群体私下流传。导演、影评人Jonas Mekas将影片分成几部分,私藏在衣服里,在飞机上偶遇的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掩护下,偷带来美国(在监控设备高端的今日,怕是要功亏一篑了)。六十年代在美国的放映,遭到警察取缔,理由是:廉价的色情片,宣扬同性恋、性倒错和病态性行为。官司打到最高法院,判定被禁,定论简单明了:淫秽下流。近年同性恋群体力量壮大、争取权益声音水涨船高,人们对实验及同志电影中性爱视像表现的开放预期也有调整,《恋歌》一类作品终可无删减地发行DVD,甚至可在视频网站观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