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静坐和真气运行法心得(五):精勤努力,随遇而安
从今年1月初以来,我开始按《李少波真气运行法》一书的指点练习静坐,开始发现人体自身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也自觉在身心的平衡方面找到了新的门径。尽管如此,静坐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为了追踪自己的进展,以及与有同样关注的朋友交流心得,我隔一段时间即将自己对于静坐练习的感受和思考做个记录。这已经是第五篇。前四篇可在我的新浪博客上找到:http://blog.sina.com.cn/u/1413790902。
18日静坐时,已经开始感觉到脊柱部位自下往上出现热感,以及后腰部的灼热。当时心里还有些窃喜,以为指日即可达到《李少波真气运行法》一书中的第四步,即打通任督二脉。谁知接下来几天到现在,脊柱部位反而又变得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动静。不过两臂及肩部的气感和热感则一直都有,而且较之前更为强烈。
春节之前曾拜访过一位佛学造诣颇深的前辈。他颇为系统地给我讲解了一遍佛学的基本要义,让我受益非浅。他说他自己是早起后静坐两个小时,静坐一个小时只不过刚刚把水烧开而已。昨天早上四点多起来后,我便给自己设了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和两个小时三个时段的闹钟,打算到一个小时以及一个半小时时如果感觉还好,就继续坐下去,试试自己能不能坐到两个小时。结果这次还真地坐到了两个小时,而且并非苦撑苦熬,而是一种总体上很惬意的状态。气感似乎遍布上半身,并有向下肢蔓延的趋势。左腿的气感比右腿明显,这应该是与我右腿膝关节有韧带劳损的旧疾有关。鼻呼吸(练功的书上又称为外呼吸)极其微弱,几乎近于停止的状态,而小腹里面则缓慢而轻微地一开一合,有时幅度大一点,有时则幅度极小,有时偏上,有时偏下。浑身如同浸在温热的汤里,暖和而舒适,唯头部始终保持清醒的状态,甚至睁开眼也不影响身体的感觉。一个半小时后屁股开始有点痛,但因为全身总体上颇为舒服,那点痛并没有那么让人难以忍受。也许,这就是道家的所谓“胎息”吧。
现在我感觉自己每次静坐时都能较快地进入状态。我并不数息,而是把意念放在呼上,尽量缓慢悠长地呼气。一旦把意念放在这个上面,就不容易起别的念头,也能比较快地激发身体气脉的运行。而在身体开始出现气感,呼吸愈发深沉,直至差不多完全转为绵绵不断的内呼吸时,就更不会起杂念了。
不过今天早上的状态似乎不如昨天好,静坐时虽然也进入了“胎息”的状态,但总体感觉比较“枯”,心不太定。坐了一个小时就起来了。可能是因为这两天有点太“静”了,不够平衡。
总体来说,练习静坐将近两个月来,虽然还没有出现所谓“通督”的结果,但的确感觉身心比过去更为和谐,内心更为沉静,对人对事更加通达平和。每天有按部就班地做好每一件事,快乐地与人交流,而没有急急忙忙往前赶,非要达到某一个结果不行的心情。精勤努力,随遇而安,世间之乐,何过如此。
18日静坐时,已经开始感觉到脊柱部位自下往上出现热感,以及后腰部的灼热。当时心里还有些窃喜,以为指日即可达到《李少波真气运行法》一书中的第四步,即打通任督二脉。谁知接下来几天到现在,脊柱部位反而又变得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动静。不过两臂及肩部的气感和热感则一直都有,而且较之前更为强烈。
春节之前曾拜访过一位佛学造诣颇深的前辈。他颇为系统地给我讲解了一遍佛学的基本要义,让我受益非浅。他说他自己是早起后静坐两个小时,静坐一个小时只不过刚刚把水烧开而已。昨天早上四点多起来后,我便给自己设了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和两个小时三个时段的闹钟,打算到一个小时以及一个半小时时如果感觉还好,就继续坐下去,试试自己能不能坐到两个小时。结果这次还真地坐到了两个小时,而且并非苦撑苦熬,而是一种总体上很惬意的状态。气感似乎遍布上半身,并有向下肢蔓延的趋势。左腿的气感比右腿明显,这应该是与我右腿膝关节有韧带劳损的旧疾有关。鼻呼吸(练功的书上又称为外呼吸)极其微弱,几乎近于停止的状态,而小腹里面则缓慢而轻微地一开一合,有时幅度大一点,有时则幅度极小,有时偏上,有时偏下。浑身如同浸在温热的汤里,暖和而舒适,唯头部始终保持清醒的状态,甚至睁开眼也不影响身体的感觉。一个半小时后屁股开始有点痛,但因为全身总体上颇为舒服,那点痛并没有那么让人难以忍受。也许,这就是道家的所谓“胎息”吧。
现在我感觉自己每次静坐时都能较快地进入状态。我并不数息,而是把意念放在呼上,尽量缓慢悠长地呼气。一旦把意念放在这个上面,就不容易起别的念头,也能比较快地激发身体气脉的运行。而在身体开始出现气感,呼吸愈发深沉,直至差不多完全转为绵绵不断的内呼吸时,就更不会起杂念了。
不过今天早上的状态似乎不如昨天好,静坐时虽然也进入了“胎息”的状态,但总体感觉比较“枯”,心不太定。坐了一个小时就起来了。可能是因为这两天有点太“静”了,不够平衡。
总体来说,练习静坐将近两个月来,虽然还没有出现所谓“通督”的结果,但的确感觉身心比过去更为和谐,内心更为沉静,对人对事更加通达平和。每天有按部就班地做好每一件事,快乐地与人交流,而没有急急忙忙往前赶,非要达到某一个结果不行的心情。精勤努力,随遇而安,世间之乐,何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