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评(6)
![]() |
中国作家能担当得起“苍凉”一词的可能就是张岱和张爱玲了。两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豪门没落,往回看都是苍苍茫茫的记忆。张岱比张爱玲好的地方便是,张岱中年时明亡,繁华一切都看尽了。“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及至清兵入关,明朝覆灭。文人向来对政治有着矛盾的心理,张岱虽想如古代先贤一样,伯夷不食周栗,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中国自古以来流传忠心耿耿的隐士,宁可饿死山中,也不愿侍奉二主的故事,与事实差距甚远。张岱如今体悟到,这些品德崇隆之人,真的是活活饿死”。(p180)历朝历代推崇这些故事,自然是为了政治上和道德上的需要。故,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皆不能被神话。一个人被神话是悲哀的事情,这说明这个人开始失去了人的功能,而变成了符号的存在。说回来张爱玲,张爱玲生于民初,生命前期没有感到张岱那种朝代更迭剧痛,49之后,张爱玲出走,政治氛围自然是首要原因。张爱玲的文学观远离政治,但正也是因为此,她才保持了一个作为小说家的清醒和睿智。观大小运动中,文人命运坎坷,可见张爱玲的出走是多么智慧的决定。张爱玲虽生于豪门,但用小孩的眼睛去看豪门没落,看到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故而,张爱玲小说多以刻薄示人。而张岱的陶庵梦忆,真是如梦如幻,老人回忆一切来,所有的景、物、人都那么的美好,“皆成梦幻”,往回看都是苍茫与悲凉。
![]() |
《文学的祖国》,这本书若是饱学之士读,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愉悦。书中的讨论全部是基于“文学的祖国”,即是原著,读过原著再读薛老师的随笔或许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共鸣。当然,若是“白丁”读者,把本书当作文学导读小书,按图索骥地去读一些文章里所论及的书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本书最后的几篇文章尤其精彩,宜精读。一些神来之论,宜笔记。摘抄一段关于“偏见”的文字:“但是这是一本传播知识的‘书’,这是发表‘见解’的书。它精彩的地方不是其中所包含的‘真理’,而是其中洋溢着的‘偏见’。读到拍案叫绝的地方,我会这样想,以‘真理’服人其实是学者小技,以‘偏见’迷人才是哲人的绝活。”(p202)读书之趣,不正是于此?
“被篡改的历史无疑也是一种历史,甚至是一种更深的历史。”(p280)这是对历史的思考,我们掌握资料去逼近历史——或许,用“抵达历史”更能体现出历史的神圣性——可以说都是重新建构新的历史。这个悖论与时间旅行相似,时间旅行者总想借助时光机去纠正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使历史更加“本真”,却不曾想到时光旅行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一种篡改。
在《语言,蝴蝶和彩色螺旋》一文中,薛老师写道:“……我们可以说《洛丽塔》的语言是一种行为,一种动作。通过极其细微的和精致的语言动作,纳博科夫将读者带到了人物情感鲜为人知的深处。而这种动作通常看似游戏或者杂技,它给阅读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欣喜和刺激”,这段文字与小白的“表演与偷窥”有异曲同工之妙。
![]() |
当一个作家不断的阐释自己的作品时,我们或许可以去怀疑作品的质量。好作品本身就会“说话”——阐释是属于读者的权力——作家僭越了,足以说明作品本身吸引力不够。薛忆沩的《一个年代的副本》,可读的只有一头一尾,其余的随笔——我从未见一个作家如此吹嘘自己,《是这么一回事》一文,简直是《遗弃》的腰封。“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发不出“我的字音。他只能用专名(他自己的名字)来代替他自己的那个代词。他不会说‘我饿了’。他只会说‘忆沩饿了’。”(p154),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希腊神话里那个爱上自己倒影的少年。
![]() |
《都柏林人》里的小说大多是热闹的,音乐会、赛车、市场、酒吧、办公室,许多人许多声音,给人热闹喧腾的感觉。可小说集的入口是死亡,结尾也是死亡——《姐妹们》里的死者是神父,最后一篇小说题目便是《死者》——使得整本书都弥漫着茫茫的死亡气息。喜是表层,悲是底色,如白喜事,令人悲欣交集。小说的《赛车以后》里面的情绪类似于《太阳照常升起》。小说的视角的变更(最初三篇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其余的都是第三人称),我们可以看做是作者对都柏林这座城市情感的变化,由近及远——鸟瞰整座城市。本书宜精读宜与奈保尔《米格尔街》对照着读,可对比两部小说集之间的相似与不同。
![]() |
蒋峰的《维以不永伤》是他二十岁出头的作品,在这部稍显炫技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了蒋峰对类型小说的钟爱。蒋峰的才气毋庸置疑,可惜时不与我——整个新概念起的“80后”,都有些单薄,不如老一辈厚重。《为他准备的谋杀》的故事也流畅好读——昨日读《手语者》,坚定了一个想法,蒋峰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买《小说选刊》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蒋峰的作品,他是值得期待的作家。若是他经历过文革之类的劫难,以他的技巧和能力肯定会写得更好的作品。80后的作家大概都是这样吧,尚未完全脱离农村, 对城市的思考又不够深刻,处于两者之间,社会矛盾也没有像如今这样岌岌可危。新概念“80”后作家,商业成功。
![]() |
《近距离:怀俄明故事》,李安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电影《断背山》原作即是出于此短篇小说集。安妮•普鲁的气质很独特,既有男性作家的疏朗,又有女性作家的细腻。或者,怀俄明这块地方本身属于西部,本身就带有西部风尘滚滚的气息,女作家去写,更显得侠骨柔情。话说回来,一流的小说,二流的电影,二流的小说,一流的电影,这句话大概说明了杰作改编成电影的难度——可能是因为一流小说的指向多样性有关,而二流小说则无此顾虑。塞林格曾经把《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州》版权卖给好莱坞,此后他一生拒绝好莱坞改编其小说。李安确实厉害,能把《断背山》《色•戒》改编的如此精彩,特别是《色•戒》里的情欲戏,点明了张爱玲留白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