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之捶鱼
捶鱼这个词,自我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它是一个地方性名词,在武汉叫“鱼面”。不过从原产地来说还真是我们那个地方的特色。
每年十一月底十二月初,我们那村长就组织人干塘了,也就是捕鱼。村里几口鱼塘,按人口均分到户,按鱼塘大小不等若干家共一口鱼塘,春季放鱼苗,这个时候就是捕鱼的季节了。离春节还有一个月时间,鱼一下子吃不完,又不能储存,勤劳勇敢、敢吃敢做的新洲人民就发明了捶鱼这种东西。
捕上来的一尺以上的称为粗鱼,拿回家里,我妈就将它们开膛破肚洗净去鳃,按住鱼头,用刀从鱼尾逆流而上直到鱼颈,鱼脊骨与肚子就一分为二,翻面后如此这般。你再看这鱼,孤零零的一根脊骨顶着一个大肉头。两片肚子沿着肋骨再撇一刀,纯鱼肉就出来了。这还不算,鱼皮还不能留在上面,按住这片肉,鱼皮贴案板,把皮上的肉销干净,就是净肉。往里面加少许盐将鱼肉万刀乱剁,使之成为鱼泥,直到用手摸不到鱼刺为止。加入面粉揉成面团,擀成稍厚的面饼,卷成一长筒入锅蒸熟。
待凉后切片晒干,就可以长期保存了。
这鱼也太惨了,挖心去骨不说,还去皮抽筋。那剩下的鱼头和皮是不是就没用了呢?我可不答应,鱼脊骨上不是只有光溜溜的刺的,上面是有剃不干净的肉的,和鱼皮一起放在锅里文火慢煎,骨肉泛黄,外焦里脆的脊骨那可真是下饭的好菜呀。鱼皮更不用说了,熟了后拧成一坨,肉乎乎的,小时候不会吃鱼怕刺,这可是口口肉啊,吃的放心安心。饭后再来碗鱼头汤,鲜美无比。最美味的是,没有喝完的汤放了一晚,变成了亮晶晶的鱼冻,入口即化,早上吃稀饭都禁不住偷两口下饭。
捶鱼炖老鸡,是我们那团年饭必上的一道菜。鸡的清香和鱼的鲜美在这里合二为一,也暗合那句年年有(鱼)余。
每年十一月底十二月初,我们那村长就组织人干塘了,也就是捕鱼。村里几口鱼塘,按人口均分到户,按鱼塘大小不等若干家共一口鱼塘,春季放鱼苗,这个时候就是捕鱼的季节了。离春节还有一个月时间,鱼一下子吃不完,又不能储存,勤劳勇敢、敢吃敢做的新洲人民就发明了捶鱼这种东西。
捕上来的一尺以上的称为粗鱼,拿回家里,我妈就将它们开膛破肚洗净去鳃,按住鱼头,用刀从鱼尾逆流而上直到鱼颈,鱼脊骨与肚子就一分为二,翻面后如此这般。你再看这鱼,孤零零的一根脊骨顶着一个大肉头。两片肚子沿着肋骨再撇一刀,纯鱼肉就出来了。这还不算,鱼皮还不能留在上面,按住这片肉,鱼皮贴案板,把皮上的肉销干净,就是净肉。往里面加少许盐将鱼肉万刀乱剁,使之成为鱼泥,直到用手摸不到鱼刺为止。加入面粉揉成面团,擀成稍厚的面饼,卷成一长筒入锅蒸熟。
![]() |
待凉后切片晒干,就可以长期保存了。
这鱼也太惨了,挖心去骨不说,还去皮抽筋。那剩下的鱼头和皮是不是就没用了呢?我可不答应,鱼脊骨上不是只有光溜溜的刺的,上面是有剃不干净的肉的,和鱼皮一起放在锅里文火慢煎,骨肉泛黄,外焦里脆的脊骨那可真是下饭的好菜呀。鱼皮更不用说了,熟了后拧成一坨,肉乎乎的,小时候不会吃鱼怕刺,这可是口口肉啊,吃的放心安心。饭后再来碗鱼头汤,鲜美无比。最美味的是,没有喝完的汤放了一晚,变成了亮晶晶的鱼冻,入口即化,早上吃稀饭都禁不住偷两口下饭。
捶鱼炖老鸡,是我们那团年饭必上的一道菜。鸡的清香和鱼的鲜美在这里合二为一,也暗合那句年年有(鱼)余。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