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风录非常不错
看夹边沟的后遗症是拼命的珍惜食物,到了超市食品架子附近就开始赞美自己的命运,路过餐馆铮明瓦亮的窗子就直勾勾地看着里面的人是否在浪费食物,心里默念真言,吃,吃,吃。但自己的饭量又减少了,为了抵御饥饿,我在屋里存放了一筒黑色著名夹心饼干,然后放在很不容易拿到的地方,这样可以让我这个没耐性的人望而却步,就算万一排除万难拿到了,也会消减很多卡路里。
最近的收获是一直珍藏着舍不得看的新撰组血风录,这类大师著作一向是看一本少一本,一次看多了要等差不多忘记了之后再重新看,这个周期怎么也要几年吧,还好司马大师的我还掖着项羽与刘邦呢,陈舜臣的太平天国也没看。第一次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感觉是无以复加的,甚至有的时候看到不太爱看书的朋友油然而生一种嫉妒,这孙子还有那么多牛逼的体验没感受到,我却已经只能看二手的了。
我还是习惯把那个组织叫做新撰组而不是现在基本统一的新选组,非常有魅力的人物和事件造成了这么一个取代赤穗浪士团成为日本历史上人气最高的武士团体,连当年无论在出身还是地位都远远领先的京都见回组,由于故事比较少而被远远的挤在了历史的旮旯里。而新撰组这个基本体系1-n番队长被无数后世写作者拿来借用,成了一种经典的组织方式。
说到血风录的主角,除了寄托万千宠爱的冲田以及土方,近藤和斋藤描写相对多一点外,对山南敬助和伊东甲子太郎描写比较少,反而是因为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对山崎蒸描写较多,主要在巷战的描写十分到位,不过日本史家还是蛮幸福的,一手史料里写得清楚明白,某某战争某某次杀人事件,时间地点人物明明白白,讨死将官若干,取下首级的人的名字,大多清清爽爽随手可以敷衍出故事来,而我朝二十四史,斩首动辄千万,怪力乱神随处可见,虽然因为规模巨大气势迥非别国可比,但毕竟是相对很不太务实的史书。
司马大师写书也是不拘一格,所以前后文对性格描写以及一些很小的细节也偶有矛盾之处,但是总的来说,感觉他笔下的人物永远是生活味十足的表亲戚一类人物,不是金光闪闪装饰在庙堂的神像,偶有男女之事调味,刻画得相当到位,不过说起这方面,山田风太郎绝对是个中翘楚,可惜忍法帖系列我只看过一两本翻译作品,日文全集收藏已久,可惜我的日文读假名水平完全停留在小时候玩fc游戏记录关卡的时候照着五十音图抄写,一个勾一个竖什么的,完全不懂得意思。纵使小时候玩过那么多日本H游戏始终也没有像某个朋友一样愣是为了看懂报班上课的地步。不过前发的总三郎里居然还有搞基描写实在让我吓了一大跳。。
而司马大师对菊一文字的描写也可以说是误导了大批冲田拥趸,据比较可信的考证,冲田总司使出传说中的三段刺的刀实在并非是菊一文字,而拿近藤勇的虎彻开涮,也相当的有趣。日本式的刀对刀的决斗,气势和速度是相当重要的,小时候老是很费解,俩武士擦身而过,一个倒下一个没倒下那种镜头的真实性,现在剑道知识丰富多了以后倒是相当的认同那种方式了,只不过绝大多数战斗还是充满了惨叫血腥的互相劈斩。相对日本式的决斗描写,我倒是觉得很多武侠小说里那种瞬间攻击好几招简直是无奈啊,譬如A攻击三招,其实如果奏效的话何必要第二招,而从B的眼里,既然看到他攻了三招,那只需要躲开第三招就好,前两招有什么作用呢?不是假动作的作用。这个疑团小时候是懂的,现在看起来就很迷茫了。
最近看了本据说是跟射雕英雄传并列当时的新派小说家的作品沉剑飞龙记,感觉就是实在是不怎么好,虽然不至于差还有一些自己的很好的发挥,但是情节架构人物设计上实在是有不继续写武侠小说而去当骑马师的理由在,而打开了洋洋百万言的三侠剑,看了开头就想看下去了,跟雍正剑侠图差不多,很有乡土味儿。
最近的收获是一直珍藏着舍不得看的新撰组血风录,这类大师著作一向是看一本少一本,一次看多了要等差不多忘记了之后再重新看,这个周期怎么也要几年吧,还好司马大师的我还掖着项羽与刘邦呢,陈舜臣的太平天国也没看。第一次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感觉是无以复加的,甚至有的时候看到不太爱看书的朋友油然而生一种嫉妒,这孙子还有那么多牛逼的体验没感受到,我却已经只能看二手的了。
我还是习惯把那个组织叫做新撰组而不是现在基本统一的新选组,非常有魅力的人物和事件造成了这么一个取代赤穗浪士团成为日本历史上人气最高的武士团体,连当年无论在出身还是地位都远远领先的京都见回组,由于故事比较少而被远远的挤在了历史的旮旯里。而新撰组这个基本体系1-n番队长被无数后世写作者拿来借用,成了一种经典的组织方式。
说到血风录的主角,除了寄托万千宠爱的冲田以及土方,近藤和斋藤描写相对多一点外,对山南敬助和伊东甲子太郎描写比较少,反而是因为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对山崎蒸描写较多,主要在巷战的描写十分到位,不过日本史家还是蛮幸福的,一手史料里写得清楚明白,某某战争某某次杀人事件,时间地点人物明明白白,讨死将官若干,取下首级的人的名字,大多清清爽爽随手可以敷衍出故事来,而我朝二十四史,斩首动辄千万,怪力乱神随处可见,虽然因为规模巨大气势迥非别国可比,但毕竟是相对很不太务实的史书。
司马大师写书也是不拘一格,所以前后文对性格描写以及一些很小的细节也偶有矛盾之处,但是总的来说,感觉他笔下的人物永远是生活味十足的表亲戚一类人物,不是金光闪闪装饰在庙堂的神像,偶有男女之事调味,刻画得相当到位,不过说起这方面,山田风太郎绝对是个中翘楚,可惜忍法帖系列我只看过一两本翻译作品,日文全集收藏已久,可惜我的日文读假名水平完全停留在小时候玩fc游戏记录关卡的时候照着五十音图抄写,一个勾一个竖什么的,完全不懂得意思。纵使小时候玩过那么多日本H游戏始终也没有像某个朋友一样愣是为了看懂报班上课的地步。不过前发的总三郎里居然还有搞基描写实在让我吓了一大跳。。
而司马大师对菊一文字的描写也可以说是误导了大批冲田拥趸,据比较可信的考证,冲田总司使出传说中的三段刺的刀实在并非是菊一文字,而拿近藤勇的虎彻开涮,也相当的有趣。日本式的刀对刀的决斗,气势和速度是相当重要的,小时候老是很费解,俩武士擦身而过,一个倒下一个没倒下那种镜头的真实性,现在剑道知识丰富多了以后倒是相当的认同那种方式了,只不过绝大多数战斗还是充满了惨叫血腥的互相劈斩。相对日本式的决斗描写,我倒是觉得很多武侠小说里那种瞬间攻击好几招简直是无奈啊,譬如A攻击三招,其实如果奏效的话何必要第二招,而从B的眼里,既然看到他攻了三招,那只需要躲开第三招就好,前两招有什么作用呢?不是假动作的作用。这个疑团小时候是懂的,现在看起来就很迷茫了。
最近看了本据说是跟射雕英雄传并列当时的新派小说家的作品沉剑飞龙记,感觉就是实在是不怎么好,虽然不至于差还有一些自己的很好的发挥,但是情节架构人物设计上实在是有不继续写武侠小说而去当骑马师的理由在,而打开了洋洋百万言的三侠剑,看了开头就想看下去了,跟雍正剑侠图差不多,很有乡土味儿。
锁象劈麋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天龙八部旧版读书吐槽笔记5(1)中(萧峰为何人气高) (9人喜欢)
- 天龙八部旧版读书吐槽笔记5(1)上(降配慕容本事潮) (7人喜欢)
- 射雕英雄传连载版读书吐槽笔记二(8)下6(还有谁堪配黄蓉) (7人喜欢)
- 镶金的小朋友们 (10人喜欢)
- 射雕英雄传连载版读书吐槽笔记二(8)下5(生理卫生可别学)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