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与用
一)老子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2)无用是最大的用,比如宗教精神到底有没有用,从表面上看,对普通人的世俗日常生活是基本没有用,但实质宗教精神是和世俗生活形成了一个明暗相对的统一体。它在庸碌的日常生活中显现不出来,但一旦日常的生活遭到颠覆,宗教精神就马上清晰的浮现出来,体现为生命的意义和归属。
比如美国的的基督教信仰,平时结婚挣钱,坑蒙拐骗,但无论是个体遭遇到生存的极端考验,或者整个国家遇到极大挑战的时候,基于宗教精神上的价值观就直接成为凝聚群体的纽带。
用中国画写意派里的留白更加容易理解一些,留白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显示画的精神。
3)佛家所谓真空妙有,生命是空有的表现形式,空有则是生命的内容,在有生命的时候,离开形式谈内容和离开内容谈形式,都是毫无意义的。实心不能装饭的碗不是碗,能装饭,但不是那个形状的也不是碗。
4)《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普通人将形而上之道当成体,将形而下的日常生活当成器,重器轻体,各种宗教都是为日常生活服务的,如果对日常生活没有意义,那就不当一回事,实用主义至上。
修行者是反过来,将日常生活为体,形而上为用,如佛家入世为体,空观为用,日常所作一切,所行的一切菩萨道,都是为了自觉觉他,为了证入菩提(也许基督教则所做一切,仅仅为了荣耀主)。此处入世是碗,空是碗里的空间。
空和有,两者对立统一,如同阴阳鱼一样,互相转化。世俗生活和空性,不是两件事,是同一件事。
5)宗萨仁波切说:慈悲和空性是同时产生的。我想,这是说慈悲为体空性为用,慈悲是空性的表现形式,因为空性故而产生自然而然拥有慈悲心,空性是慈悲的内容,所有的慈悲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空性,离开一种谈另一种,都是偏,都不是中道。
5)所有的日常生活,都是造碗(器皿),让这个碗更大,更牢,能装的东西更多,空被更好的表达。福慧双修的意思,修福就是修碗,修慧就是修空。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思纯净的人,学东西快,如同一张洁白的宣纸,拥有无限的可能,轻飘飘的随便落几笔,都带来强烈的反差。
长期口味清淡的人,接触到浓烈的调味道,才可以将所有滋味一层一层分辨,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同品酒师要保护好自己的味觉,音乐家要保护好自己的听觉,价值投资者要保护好自己的耐心不浮躁。修行人则要保护好自己的心灵,多做减法,让心思越来越纯净,而不是相反,忙忙碌碌,追风逐浪,一事未了,急着干下一件事。
那些让人焦虑的,不是少做了什么事,而是多做了什么事,克服拖延症,不如每天做事前拿出两个小时什么都不干,专门养心,养到百无聊赖口味寡淡,接下来干什么都来劲。
可我们出现拖延症时,是在干别的事,看小说,玩游戏,就不乐意干正事,这就好像品酒师品酒前先喝一杯王老吉,再吃一个麻辣串,再闻点香水。刺激对比如此强烈,以至于酒是什么味道,完全一头雾水。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2)无用是最大的用,比如宗教精神到底有没有用,从表面上看,对普通人的世俗日常生活是基本没有用,但实质宗教精神是和世俗生活形成了一个明暗相对的统一体。它在庸碌的日常生活中显现不出来,但一旦日常的生活遭到颠覆,宗教精神就马上清晰的浮现出来,体现为生命的意义和归属。
比如美国的的基督教信仰,平时结婚挣钱,坑蒙拐骗,但无论是个体遭遇到生存的极端考验,或者整个国家遇到极大挑战的时候,基于宗教精神上的价值观就直接成为凝聚群体的纽带。
用中国画写意派里的留白更加容易理解一些,留白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显示画的精神。
3)佛家所谓真空妙有,生命是空有的表现形式,空有则是生命的内容,在有生命的时候,离开形式谈内容和离开内容谈形式,都是毫无意义的。实心不能装饭的碗不是碗,能装饭,但不是那个形状的也不是碗。
4)《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普通人将形而上之道当成体,将形而下的日常生活当成器,重器轻体,各种宗教都是为日常生活服务的,如果对日常生活没有意义,那就不当一回事,实用主义至上。
修行者是反过来,将日常生活为体,形而上为用,如佛家入世为体,空观为用,日常所作一切,所行的一切菩萨道,都是为了自觉觉他,为了证入菩提(也许基督教则所做一切,仅仅为了荣耀主)。此处入世是碗,空是碗里的空间。
空和有,两者对立统一,如同阴阳鱼一样,互相转化。世俗生活和空性,不是两件事,是同一件事。
5)宗萨仁波切说:慈悲和空性是同时产生的。我想,这是说慈悲为体空性为用,慈悲是空性的表现形式,因为空性故而产生自然而然拥有慈悲心,空性是慈悲的内容,所有的慈悲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空性,离开一种谈另一种,都是偏,都不是中道。
5)所有的日常生活,都是造碗(器皿),让这个碗更大,更牢,能装的东西更多,空被更好的表达。福慧双修的意思,修福就是修碗,修慧就是修空。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思纯净的人,学东西快,如同一张洁白的宣纸,拥有无限的可能,轻飘飘的随便落几笔,都带来强烈的反差。
长期口味清淡的人,接触到浓烈的调味道,才可以将所有滋味一层一层分辨,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同品酒师要保护好自己的味觉,音乐家要保护好自己的听觉,价值投资者要保护好自己的耐心不浮躁。修行人则要保护好自己的心灵,多做减法,让心思越来越纯净,而不是相反,忙忙碌碌,追风逐浪,一事未了,急着干下一件事。
那些让人焦虑的,不是少做了什么事,而是多做了什么事,克服拖延症,不如每天做事前拿出两个小时什么都不干,专门养心,养到百无聊赖口味寡淡,接下来干什么都来劲。
可我们出现拖延症时,是在干别的事,看小说,玩游戏,就不乐意干正事,这就好像品酒师品酒前先喝一杯王老吉,再吃一个麻辣串,再闻点香水。刺激对比如此强烈,以至于酒是什么味道,完全一头雾水。
-
lio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4-15 08:38:05
-
今天天气不错 转发了这篇日记
所有的日常生活,都是造碗(器皿),让这个碗更大,更牢,能装的东西更多,空被更好的表达。福慧双修的意思,修福就是修碗,修慧就是修空。
2013-03-04 11: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