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据江东--《龙文鞭影》
然后说说孙策吧,他比较让人羡慕,更让年轻人羡慕。早早的,他就成了少年英雄。不过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白手起家、创业江东的波澜壮阔的历程——简单的“策据江东”四个字,说来容易,然而在历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段。如同许多人一样,孙策的出身谈不上好也不算太坏,既没有有权优势的老爸(尽管其父孙坚同志也号称是一将军,但手下实在是捉襟见肘),也没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盘,当时他只能依附于袁术;当然,他至少不是出身在贫苦人家,从这一点来看,他有一定的基础。不过,话分两说,衣食无忧的纨绔子弟也不是没有,但是出息的没几个,孙策帅哥(据《三国志》记载策“美姿颜”)在其中可谓是佼佼者,不仅没有葬送自己的祖宗家业(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孙坚留给他的是一穷二白的局面),还借机把它发展壮大,最终盘踞江东、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孙策为人豪爽、性格豁达,又幽默、风趣,喜欢结交朋友,少有英名,在今天看来,这也是年轻人难得的优点。虚岁十七那年,他的父亲孙坚被刘表部的黄祖射杀,年纪也不过三十七岁。从这一年开始,孙策就慢慢在积蓄力量、期待有朝一日为父报仇。孙策当时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仅有的是一块其父孙坚在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找到的汉室皇帝玉玺。对于这块玉玺——烫手的山芋,孙策并没有多么看重,他很快就把它交给了袁术,而换来了三千兵卒、五百战马。说起来,这也不多,随后孙策同志正是依仗着这些基础借着“救援母舅、保护亲属”之名进兵江东,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反倒是袁术同学,似乎比较在意这徒有其表的破石头,以为自己得了这“宝贝”就真是天下的皇帝了——迂腐啊!
在孙策身上有许多传奇色彩的事情,直至今天,多少历史人谈论起来也忍不住扼腕叹息:倘若如此英才少年没有早逝,是否三分天下的局面会大有不同?纵观孙策创业的过程,如同欣赏一支狂飙突进式的交响乐,不得不令今天的我们钦佩他豪情满怀、勇猛直前的英雄气概。他不仅是当时几大军事集团中势力发展最快的一个,而且是魏、蜀、吴三国创业者中最年轻的一个。当曹操于初平三年(192)领兖州牧,奠定一生基业的时候,已经38 岁;当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夺得荆州江南四郡,有了一块较为象样的地盘之时,已经48岁;而孙策据有江东之时,年仅24岁!他武艺高强,胆略过人:大战太史慈,挟死于糜,喝死樊能,飞剑刺死严舆,显示出罕见的神威。他心雄万夫,壮志凌云:刘繇欲夺回牛渚,他厉声喝问:“吾今到此,你如何不降?”严白虎企图与他“平分江东”,他大怒道:“鼠辈安敢与吾相等!”表现出压倒一切对手的气势。他又是一个天才的统帅,极善用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他是那个群雄割据、诸侯纷争的时代中一只猛虎,不愧为威震江东的“小霸王”!很多人在谈起孙策时,不由得会拿他与“西楚霸王”项羽相提并论,客观来说,在许多方面他实际上更有过人之处;他不像项羽勇猛有余、谋略不足,也不像他不会知人善任、器量不敞。
当然孙策也有自身明显的缺点,那就是过于激进,谨慎不足。当时他已尽得江东,听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欲率军渡江北袭许昌。曹军皆惊,唯谋士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后来孙策的结局国人被郭嘉不幸言中。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孙策出去打猎。他骑的是上等精骏宝马,驰驱逐鹿,跟从的人绝对赶不上。正当他快如疾风地奔驰时,突然从草丛中跃出三人,弯弓搭箭,向他射来。孙策仓猝间,不及躲避,面颊中箭。这时,后面的扈从骑兵已经赶到,将三个人杀死。《江表传》记载,吴郡许贡上表给汉帝,说孙策骁勇,应该召回京师,控制使用,免生后患。此表被孙策的密探获得,孙策便责备许贡,并下令将其绞死。许贡死后,其门客潜藏在民间,寻机为他报仇,这次终于得手。孙策中箭后,自知不久于人世,便请来张昭等人,托以后事。他说:“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接着,叫来孙权,给他佩上印绶,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当天夜里,孙策去世,时年二十六岁。
这么好的一位少年英雄,正是意气风发时,可惜天妒英才;试问,今天的年轻人们,多少人不羡慕他建功立业、踌躇满志?稻草人咖啡屋博客
孙策为人豪爽、性格豁达,又幽默、风趣,喜欢结交朋友,少有英名,在今天看来,这也是年轻人难得的优点。虚岁十七那年,他的父亲孙坚被刘表部的黄祖射杀,年纪也不过三十七岁。从这一年开始,孙策就慢慢在积蓄力量、期待有朝一日为父报仇。孙策当时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仅有的是一块其父孙坚在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找到的汉室皇帝玉玺。对于这块玉玺——烫手的山芋,孙策并没有多么看重,他很快就把它交给了袁术,而换来了三千兵卒、五百战马。说起来,这也不多,随后孙策同志正是依仗着这些基础借着“救援母舅、保护亲属”之名进兵江东,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反倒是袁术同学,似乎比较在意这徒有其表的破石头,以为自己得了这“宝贝”就真是天下的皇帝了——迂腐啊!
在孙策身上有许多传奇色彩的事情,直至今天,多少历史人谈论起来也忍不住扼腕叹息:倘若如此英才少年没有早逝,是否三分天下的局面会大有不同?纵观孙策创业的过程,如同欣赏一支狂飙突进式的交响乐,不得不令今天的我们钦佩他豪情满怀、勇猛直前的英雄气概。他不仅是当时几大军事集团中势力发展最快的一个,而且是魏、蜀、吴三国创业者中最年轻的一个。当曹操于初平三年(192)领兖州牧,奠定一生基业的时候,已经38 岁;当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夺得荆州江南四郡,有了一块较为象样的地盘之时,已经48岁;而孙策据有江东之时,年仅24岁!他武艺高强,胆略过人:大战太史慈,挟死于糜,喝死樊能,飞剑刺死严舆,显示出罕见的神威。他心雄万夫,壮志凌云:刘繇欲夺回牛渚,他厉声喝问:“吾今到此,你如何不降?”严白虎企图与他“平分江东”,他大怒道:“鼠辈安敢与吾相等!”表现出压倒一切对手的气势。他又是一个天才的统帅,极善用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他是那个群雄割据、诸侯纷争的时代中一只猛虎,不愧为威震江东的“小霸王”!很多人在谈起孙策时,不由得会拿他与“西楚霸王”项羽相提并论,客观来说,在许多方面他实际上更有过人之处;他不像项羽勇猛有余、谋略不足,也不像他不会知人善任、器量不敞。
当然孙策也有自身明显的缺点,那就是过于激进,谨慎不足。当时他已尽得江东,听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欲率军渡江北袭许昌。曹军皆惊,唯谋士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后来孙策的结局国人被郭嘉不幸言中。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孙策出去打猎。他骑的是上等精骏宝马,驰驱逐鹿,跟从的人绝对赶不上。正当他快如疾风地奔驰时,突然从草丛中跃出三人,弯弓搭箭,向他射来。孙策仓猝间,不及躲避,面颊中箭。这时,后面的扈从骑兵已经赶到,将三个人杀死。《江表传》记载,吴郡许贡上表给汉帝,说孙策骁勇,应该召回京师,控制使用,免生后患。此表被孙策的密探获得,孙策便责备许贡,并下令将其绞死。许贡死后,其门客潜藏在民间,寻机为他报仇,这次终于得手。孙策中箭后,自知不久于人世,便请来张昭等人,托以后事。他说:“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接着,叫来孙权,给他佩上印绶,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当天夜里,孙策去世,时年二十六岁。
这么好的一位少年英雄,正是意气风发时,可惜天妒英才;试问,今天的年轻人们,多少人不羡慕他建功立业、踌躇满志?稻草人咖啡屋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