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歌
我只不过是失去了他的联系。我不知道他现在在哪所大学,或者说连他在哪个城市我也不知道。
有些朋友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到了。生活一定要往前走着,后头看看的时候,歌几曲或离歌或小夜曲就够了。
Part.1
“卒。”这应该是我记得的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了。
我说:“你也卒。”
”XX,卒了又卒!“
请大家安静,下面发试卷了。于是乎,我把他竖在桌子上的三支笔吹倒。他又忙着扶起立着三支笔,虔诚地拜了一下。
”哎呀,第三第四题选什么。“
这不是平时的考试。平时考试才不屑于对答案呢。
中考的最后一场,政治。我已经完全没有心思考试了。B和C。真不知道就那两道时政题,他怎么会翻不到答案的。
我正在庆幸监考老师没有听到我们在对答案。
2*2=4分。100分按50分算,我送了他两分,于是他和我一样来到了一中。
不过,我来一中也是得益于两天前的英语考试,他默念了无数遍的最后一题首字母填空的第7题答案,他做我后面完全不知道我哪题不会,我听到了这个0.5分,然后就踩了分数线。
“你填的是哪所学校?好吧,你肯定填了一中。”
他其实可以稳进辅仁的,还近,他家就在沁园新村。
”还是冲一冲和你填一样的吧。“其实到了初三我们两个话太多早就不坐在一起了。
他不吃水里的东西。
江南那段红饭盒时光里,他饭盒里水里的东西永远都是我的。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对鱼的热爱到了极致的我自然希望有这样的同桌。
海棠。老的江南除了高子止水这个文物遗迹和小竹林外最美的地方。
4,5月满树海棠盛开在初三教学楼前。请原谅年少不懂事的我泼了一瓶浓硫酸两瓶浓盐酸一瓶稀盐酸在你的老树根,海棠君。
盛开的海棠下,“我爸病了”“什么病”“大肠癌”“晚期?”“不,中期。发现的还算早”他真的是面无表情地在陈述一个事实。
“那还好吧”“也就是在化疗”
我不知道那个四五六月中考前他是怎么度过的。
他父亲软件工程师。初一的时候电话教育局投诉江南违规补课,这是我两年后才知道的事实。
和我同班的人往往会和我关系很好。在一中的第一年,我们还是一个班。
生物课的作业做一个细胞模型。无论你用什么材料无论用什么方法。
我记得他用他父亲的电脑,看上去稚嫩的AutoCAD手法,拙劣花了一个细胞模型。“打的细胞核不是一个球体,打洞我还不会,只会打穿,如果我爸帮我的话应该可以做成一个球形的”他搔着后脑腼腆着。
其实那时候他父亲应该病重了。
我叫他黑无常,他叫我白无常。诚然,我肤色黑得黝黑,他肤色白得奶白。只不过初一那一周,我穿着白鞋,他穿着黑鞋。
他QQ的名字以前叫过“黑”单字“黑”。
那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间。当然,这也是后来才说的。
我不能想象一年不到,病痛是怎么摧残一个人的。我所经历的死亡,时间长得一个很钝的小刀慢慢割着人心。最后一刀也是耐得下足够的心。
“陈星讲得太烂了”“还是朱俏燕讲得好”
在物理上,他对于我来说绝对是遥不可及。足够潦草邋遢的卷面,他依旧可以用比我少一半的篇幅得了全分,那时我还在纠结受力分析。
“XX,卒”他还是这么一句话。
一定是三支圆珠笔,还要是黄色外壳的圆珠笔。考试前一定要竖着当作高香拜一下。然后被我吹倒。
Part.2
我承认他是第一次让我知道什么叫朋友的人。
认识九年,分别六年。
我们还都在1米3 4的时候,苏州天平山。印象中完去不记得这座山。
记忆中很多事情都发生在苏州这座城市。无锡和苏州同根同源,记忆像苏州的河一样绵绵长长悠悠流淌。
若干年后泛黄的相册,记忆的依存仅仅留在那里面。那时我们的童稚时,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的岁月。
他从小就是愤世嫉俗?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一个词可以形容。
二年级的小P孩,我们嘲笑着不知足尖上的舞蹈是芭蕾的人,我们在走廊以全年级50米最快的两个速度追逐着,那时是我跑得最快的时间。
口算比赛,他做得比我多,对得比我少。不能分享年级前两名,往往我拿着第一名的奖状炫耀在第十名面前。
三年级,阴冷的周末午后。他的声音从黑色的话筒传来,这周的作业是什么。
我们其实作业早已做好——在初二以前我对周末下午还做不完作业还是很困惑的,纯粹地没话找话。
一周一周的都是如此,我们的话题早就枯竭在干涸的脑海。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行为叫做煲电话粥。
只是竟没想到,煲电话粥就死在我的小学三年级。即使以后初尝了禁果,也对打电话是多么的反感。
他穿着棉毛裤跑1500m的窘样我到现在还记得。一条棉毛裤,外公在终点掐着秒表。
我也会跑跑步,就像他选择了中长跑一样,我选了50m。他选择了在校运动队艰苦训练着,我的50m跑到了10秒开外。
瘦弱的大腿,瘦弱的身体。1000m处的极点,我想他一定很难熬。
我是他的数学小组长,即使那时一个数学课代表的职务让我飘飘然——毕竟算来应该是我做过的最大职务了,如果刨去三年级时一周不到的副中队长。
诚实在平时分记载本上帮他扣了50分,扣了100分。
数学老师为了激励我们的平时,推出了一个平时成绩记载本。每个月都要算一次总和上报。他一定是最低的。
“那是帮你在提前学习负数的运算”他就这么淡然地看着这一切。
也谢过了初一上班学期数学单元测验好多100分。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因为他的功劳。
“我一定会去江南的”“我一定会去江南的”
这句话我在小学毕业前听到了无数回。是他说的。那时我还处在一大片迷茫之中。江南或是外国语,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
在高子止水旁,我一直没有等到他。直到现在。
拉着公交车扶手路过太湖大道,他正躲在车站上玩手机。他应该正从辅仁回家。他家去辅仁的路,要很久。
拉着公交车扶手路过我家附近的公交车站,他正刚匆忙买了早饭,挤上我在的公车。掏出手机发着短信。
我确定我认出他来了,我没敢打招呼。这是我们小学毕业六年后。原来身高差我很多的他,现在176了吧。
拉着公交车扶手的我,竟是低头沉默了许久。手机的那一头是他的女朋友,我见过一次,在我拉着公交车扶手的某一天。
Part.3
关于她的文字我写过。在很久以前,写了一个礼拜。林林总总四千多字数。
在电脑硬盘的深处,点开若干个文件夹,再输入两遍密码,依旧能找到那个word文档。只不过电子保存的东西积不了灰。
第一次贱得那么彻底。却又是贱的那么无以复刻。
“喂”不明到底我们是怎么称呼对方的。简单到省了名,省了姓。一个喂,够了。或许更多的时候都不需要喊叫对方。
她比我高。她比我矮。她比我大。她比我小。
如果真的给她下个定义,那就是朋友做过了头。
黑框眼镜,长发马尾。第一次见到戴着黑框眼镜的女生。其实是见识狭隘。9点钟方向,回头太过于轻松。
年后又见到一面,却尴尬地无话可说。和朋友远远看见她的背影,谁都不会把她和我们曾经认识的见过的她联系在一起。
的确,谁又不会改变些什么呢?就像,她见了的表情也是一次惊讶的过程。
也许我们都在惊讶不见了这么久,看向对方的眼神变成一种打量。是岁月,还是真的改变。
之前我们并不大会做得朋友,只是一个交际圈把我们都锁在了一起。我认识他他她,她也认识他他她。我和他他她关系真的很好,她和他他她关系也很好。于是,我和她便有了交集。就像一种可望不可求的喜悦。
我揉掉了入团申请书。那时她是团支书,管着这些。她看着我站在满树的海棠下用力揉着入团申请书,然后抛向天空。
她马上就捡了起来。用一天,用自己的书压得平整了,放学的时候,从书包里翻出这份申请书,给我。
“我已经揉掉了,为什么还要还给我“——只是我和她打了个赌,老师的签名我说我一天肯定都能要到,她说不可能的。然后她阻止了物理老师的签名。
她蹲在中山路,那条人来人往的市中心马路,蹲在放学的学校门口,抱膝哭了。
”好了,你都在中山路上哭了。多影响市容。起来“
我撕掉了那张化学试卷。只不过觉得考得不好。撕掉了数学试卷,我算错了最后一题罢了。
当着她的面,也许她分数比我高。
一下午的时光,她就在用胶带给我粘着试卷。我撕得碎。
关于和她,我就没做过几件对的事。高一的英语笔记,有一个例句,Still water runs deep,叫做静水流深。
后来,我知道3月的细雨微风,叫做润物细无声。那是江南的3月,柔软的河水流过心涧。
一定是那声喂。如果友情和爱情一定要有什么分别的话。
几年后的苏州,在和另一群很熟的朋友间,有人微醺,他们问我,最深刻的是谁。
有些朋友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到了。生活一定要往前走着,后头看看的时候,歌几曲或离歌或小夜曲就够了。
Part.1
“卒。”这应该是我记得的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了。
我说:“你也卒。”
”XX,卒了又卒!“
请大家安静,下面发试卷了。于是乎,我把他竖在桌子上的三支笔吹倒。他又忙着扶起立着三支笔,虔诚地拜了一下。
”哎呀,第三第四题选什么。“
这不是平时的考试。平时考试才不屑于对答案呢。
中考的最后一场,政治。我已经完全没有心思考试了。B和C。真不知道就那两道时政题,他怎么会翻不到答案的。
我正在庆幸监考老师没有听到我们在对答案。
2*2=4分。100分按50分算,我送了他两分,于是他和我一样来到了一中。
不过,我来一中也是得益于两天前的英语考试,他默念了无数遍的最后一题首字母填空的第7题答案,他做我后面完全不知道我哪题不会,我听到了这个0.5分,然后就踩了分数线。
“你填的是哪所学校?好吧,你肯定填了一中。”
他其实可以稳进辅仁的,还近,他家就在沁园新村。
”还是冲一冲和你填一样的吧。“其实到了初三我们两个话太多早就不坐在一起了。
他不吃水里的东西。
江南那段红饭盒时光里,他饭盒里水里的东西永远都是我的。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对鱼的热爱到了极致的我自然希望有这样的同桌。
海棠。老的江南除了高子止水这个文物遗迹和小竹林外最美的地方。
4,5月满树海棠盛开在初三教学楼前。请原谅年少不懂事的我泼了一瓶浓硫酸两瓶浓盐酸一瓶稀盐酸在你的老树根,海棠君。
盛开的海棠下,“我爸病了”“什么病”“大肠癌”“晚期?”“不,中期。发现的还算早”他真的是面无表情地在陈述一个事实。
“那还好吧”“也就是在化疗”
我不知道那个四五六月中考前他是怎么度过的。
他父亲软件工程师。初一的时候电话教育局投诉江南违规补课,这是我两年后才知道的事实。
和我同班的人往往会和我关系很好。在一中的第一年,我们还是一个班。
生物课的作业做一个细胞模型。无论你用什么材料无论用什么方法。
我记得他用他父亲的电脑,看上去稚嫩的AutoCAD手法,拙劣花了一个细胞模型。“打的细胞核不是一个球体,打洞我还不会,只会打穿,如果我爸帮我的话应该可以做成一个球形的”他搔着后脑腼腆着。
其实那时候他父亲应该病重了。
我叫他黑无常,他叫我白无常。诚然,我肤色黑得黝黑,他肤色白得奶白。只不过初一那一周,我穿着白鞋,他穿着黑鞋。
他QQ的名字以前叫过“黑”单字“黑”。
那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间。当然,这也是后来才说的。
我不能想象一年不到,病痛是怎么摧残一个人的。我所经历的死亡,时间长得一个很钝的小刀慢慢割着人心。最后一刀也是耐得下足够的心。
“陈星讲得太烂了”“还是朱俏燕讲得好”
在物理上,他对于我来说绝对是遥不可及。足够潦草邋遢的卷面,他依旧可以用比我少一半的篇幅得了全分,那时我还在纠结受力分析。
“XX,卒”他还是这么一句话。
一定是三支圆珠笔,还要是黄色外壳的圆珠笔。考试前一定要竖着当作高香拜一下。然后被我吹倒。
Part.2
我承认他是第一次让我知道什么叫朋友的人。
认识九年,分别六年。
我们还都在1米3 4的时候,苏州天平山。印象中完去不记得这座山。
记忆中很多事情都发生在苏州这座城市。无锡和苏州同根同源,记忆像苏州的河一样绵绵长长悠悠流淌。
若干年后泛黄的相册,记忆的依存仅仅留在那里面。那时我们的童稚时,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的岁月。
他从小就是愤世嫉俗?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一个词可以形容。
二年级的小P孩,我们嘲笑着不知足尖上的舞蹈是芭蕾的人,我们在走廊以全年级50米最快的两个速度追逐着,那时是我跑得最快的时间。
口算比赛,他做得比我多,对得比我少。不能分享年级前两名,往往我拿着第一名的奖状炫耀在第十名面前。
三年级,阴冷的周末午后。他的声音从黑色的话筒传来,这周的作业是什么。
我们其实作业早已做好——在初二以前我对周末下午还做不完作业还是很困惑的,纯粹地没话找话。
一周一周的都是如此,我们的话题早就枯竭在干涸的脑海。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行为叫做煲电话粥。
只是竟没想到,煲电话粥就死在我的小学三年级。即使以后初尝了禁果,也对打电话是多么的反感。
他穿着棉毛裤跑1500m的窘样我到现在还记得。一条棉毛裤,外公在终点掐着秒表。
我也会跑跑步,就像他选择了中长跑一样,我选了50m。他选择了在校运动队艰苦训练着,我的50m跑到了10秒开外。
瘦弱的大腿,瘦弱的身体。1000m处的极点,我想他一定很难熬。
我是他的数学小组长,即使那时一个数学课代表的职务让我飘飘然——毕竟算来应该是我做过的最大职务了,如果刨去三年级时一周不到的副中队长。
诚实在平时分记载本上帮他扣了50分,扣了100分。
数学老师为了激励我们的平时,推出了一个平时成绩记载本。每个月都要算一次总和上报。他一定是最低的。
“那是帮你在提前学习负数的运算”他就这么淡然地看着这一切。
也谢过了初一上班学期数学单元测验好多100分。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因为他的功劳。
“我一定会去江南的”“我一定会去江南的”
这句话我在小学毕业前听到了无数回。是他说的。那时我还处在一大片迷茫之中。江南或是外国语,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
在高子止水旁,我一直没有等到他。直到现在。
拉着公交车扶手路过太湖大道,他正躲在车站上玩手机。他应该正从辅仁回家。他家去辅仁的路,要很久。
拉着公交车扶手路过我家附近的公交车站,他正刚匆忙买了早饭,挤上我在的公车。掏出手机发着短信。
我确定我认出他来了,我没敢打招呼。这是我们小学毕业六年后。原来身高差我很多的他,现在176了吧。
拉着公交车扶手的我,竟是低头沉默了许久。手机的那一头是他的女朋友,我见过一次,在我拉着公交车扶手的某一天。
Part.3
关于她的文字我写过。在很久以前,写了一个礼拜。林林总总四千多字数。
在电脑硬盘的深处,点开若干个文件夹,再输入两遍密码,依旧能找到那个word文档。只不过电子保存的东西积不了灰。
第一次贱得那么彻底。却又是贱的那么无以复刻。
“喂”不明到底我们是怎么称呼对方的。简单到省了名,省了姓。一个喂,够了。或许更多的时候都不需要喊叫对方。
她比我高。她比我矮。她比我大。她比我小。
如果真的给她下个定义,那就是朋友做过了头。
黑框眼镜,长发马尾。第一次见到戴着黑框眼镜的女生。其实是见识狭隘。9点钟方向,回头太过于轻松。
年后又见到一面,却尴尬地无话可说。和朋友远远看见她的背影,谁都不会把她和我们曾经认识的见过的她联系在一起。
的确,谁又不会改变些什么呢?就像,她见了的表情也是一次惊讶的过程。
也许我们都在惊讶不见了这么久,看向对方的眼神变成一种打量。是岁月,还是真的改变。
之前我们并不大会做得朋友,只是一个交际圈把我们都锁在了一起。我认识他他她,她也认识他他她。我和他他她关系真的很好,她和他他她关系也很好。于是,我和她便有了交集。就像一种可望不可求的喜悦。
我揉掉了入团申请书。那时她是团支书,管着这些。她看着我站在满树的海棠下用力揉着入团申请书,然后抛向天空。
她马上就捡了起来。用一天,用自己的书压得平整了,放学的时候,从书包里翻出这份申请书,给我。
“我已经揉掉了,为什么还要还给我“——只是我和她打了个赌,老师的签名我说我一天肯定都能要到,她说不可能的。然后她阻止了物理老师的签名。
她蹲在中山路,那条人来人往的市中心马路,蹲在放学的学校门口,抱膝哭了。
”好了,你都在中山路上哭了。多影响市容。起来“
我撕掉了那张化学试卷。只不过觉得考得不好。撕掉了数学试卷,我算错了最后一题罢了。
当着她的面,也许她分数比我高。
一下午的时光,她就在用胶带给我粘着试卷。我撕得碎。
关于和她,我就没做过几件对的事。高一的英语笔记,有一个例句,Still water runs deep,叫做静水流深。
后来,我知道3月的细雨微风,叫做润物细无声。那是江南的3月,柔软的河水流过心涧。
一定是那声喂。如果友情和爱情一定要有什么分别的话。
几年后的苏州,在和另一群很熟的朋友间,有人微醺,他们问我,最深刻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