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定浩《我:六次非演讲》译后记
《我:六次非演讲》译后记
张定浩
《我:六次非演讲》这本书是2011年1月至10月间译的,开始试译的时候,我刚刚失去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最初的那几天,完全是依靠翻译书中收录的威廉•华兹华斯《永生颂》来度过的。
这是我第一次译书,碰巧遇到e.e.cummings。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两年了,书大概还没有上市,去年10月份拿到校样后写了一个译后记,先贴在下面吧:
——————————
译后记
卡明斯的诗,相当难译。当年林以亮编选《美国诗选》,译者除他自己之外,还约请了张爱玲、余光中、邢光祖、梁实秋、夏菁五位,全都是兼通中西的文学大家,然而以此六人之力,尚且对卡明斯敬而远之。林以亮在《美国诗选》的序中如是说:“翻译上的困难更逼使编者在取舍上有时不免选择了容易译的和可以译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而放弃了技术上有不可克服的困难的作品。比较上说来,现代诗就要比接近传统的诗难译得多。艾略特之终于被放弃,和庞德和卡明斯等诗人的作品只好割爱,原因都在这里了。”
他又说:“这并不是说译者在翻译各诗人时仅根据这几本选集中所常见的诗就动手翻译。事实上,几位译者都是拿几位诗人的全集从头到尾熟读,然后才开始工作的。如果不浸润于他们的作品中,不熟悉他们的风格,特征,长处和缺点,一个译者真有无从下手之苦。所以除了少数例外,一个诗人往往由一个人担任翻译。然后这位译者日以继夜不停地和那位诗人在心灵上沟通,在这过程中,岁月就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
他们的诚实与认真,每每令我动容。
眼前的这本小书,并不是纯粹的卡明斯诗选,它是卡明斯1952年诺顿讲座的结集,这一年卡明斯58岁。哈佛大学的查尔斯•艾略特•诺顿讲座,是一个诞生于1925年的著名的年度诗学讲座,除了二战期间稍有中断外,几乎每年都会邀请一位当世最值得尊敬的艺术大师,给他们六次演讲的时间,和世人自由分享他们对于最广阔意义上的诗的理解。每年的诺顿讲座,首先会以录音的方式保存,随即会陆续整理出版,其中我们熟悉的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翁贝托•埃科、米沃什、帕慕克等人的诺顿讲座,相继有中译本付梓,几乎都是著译俱佳的珍品。
卡明斯的诺顿演讲和他的诗一样,有其极具个性的特点。在他的第一次演讲开始的时候,他和听众约定,用三十五分钟的时间来尝试回答一个古老而永恒的问题,即“我是谁”——他一直最有兴趣做的事;用剩下的十五分钟时间,来完完整整地读一些他最心爱的诗;而关于诗歌的朗读(他自己的诗和别人的诗)将贯穿这六次演讲,从而构成一部属于业余爱好者的诗选,一部由他深爱的诗歌组成的选集。也就是说,是两样深不见底的内容构成了这本薄薄的小书,即人和诗。
翻译的过程并不轻松,前后也花费了我一年多的时间。关于卡明斯的中文资料很少,其中李达三、谈德义的中英对照的《康明思的诗》,虽然选诗不多,但从语法构成上很好地解析了卡明斯诗歌的特点,让我获益良多;此外我主要参考的是美国密歇根州伟谷州立大学(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为卡明斯专设的纪念和研究网站http://www.gvsu.edu/english/cummings/Index.htm,它的翔实精深让我感受到美国人对于卡明斯的那种深沉热爱;英文世界里关于卡明斯的研究专著浩如烟海,其中Charles Norman的卡明斯传记The Magic-Maker: E. E. Cummings,和Norman Friedman的卡明斯诗歌研究专著 E. E. Cummings: The Art of His Poetry,是我在翻译中阅读过的两部英文著作。
书中所涉及的诗歌,我参看了但凡可以找到的中译本,在此我要向这些先行的译者表示感谢,但最终,对于大多数诗歌我都选择了重译。
附:张定浩是我好友,他的文学造诣在我之上,他是我见到的少数几个广博阅读古今中外典籍的人,精通英文,善于观察,做事细致,似乎还有某种较劲的地方,从前我私下以为他过于认真了,如今想来,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的认真,这认真不仅是因为他的专业水平之高,也在于他有一份古道热肠。他喜欢在用词用句上深究下去,他质疑那些胡言乱语的文字,他一直想澄清那些暧昧不清的话题,对抗盛气凌人的所谓权威们,他寻找的是一种踏实、真诚或者说是朴素的写作,他想让写作回到生机勃勃的年代,回到进入文字情感的年代,我在他编辑的《上海文化》杂志每期都能读到他对新人的关注,给我们带来一缕新鲜的空气。其实,我喜欢张定浩的文字,是喜欢他那种随意、自在的神情,无论是谈论古诗十九首还是翻译外国诗歌,也无论是质疑西川还是神往小街小巷。张定浩的散文随笔中关照的是普通容易被遗忘的人物,他确实有些热衷过去时代的人与事。然而,张定浩其实非常年轻,在他翻译的英美诗歌、创作的诗歌以及大量的文学评论中,我读到了文学的力量,奔腾的热气和冷静中的自足。
《我:六次非演讲》2013年3月由译林出版社列入“名家文学讲坛”系列正式出版。
张定浩(1976.12~),随笔作者、文学评论人、诗人,曾用笔名撄宁、waits。祖籍安徽和县。其随笔和文论散见于《文汇报》笔会、《书城》、《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上海文化》、《文汇读书周报》以及新浪读书、搜狐文化等。现任《上海文化》杂志编辑。
代表作品
有自印诗集《国年路上的圣诞老人》、译诗集《插枝》,与人合著《孟子选读》。
张定浩
《我:六次非演讲》这本书是2011年1月至10月间译的,开始试译的时候,我刚刚失去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最初的那几天,完全是依靠翻译书中收录的威廉•华兹华斯《永生颂》来度过的。
这是我第一次译书,碰巧遇到e.e.cummings。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两年了,书大概还没有上市,去年10月份拿到校样后写了一个译后记,先贴在下面吧:
——————————
译后记
卡明斯的诗,相当难译。当年林以亮编选《美国诗选》,译者除他自己之外,还约请了张爱玲、余光中、邢光祖、梁实秋、夏菁五位,全都是兼通中西的文学大家,然而以此六人之力,尚且对卡明斯敬而远之。林以亮在《美国诗选》的序中如是说:“翻译上的困难更逼使编者在取舍上有时不免选择了容易译的和可以译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而放弃了技术上有不可克服的困难的作品。比较上说来,现代诗就要比接近传统的诗难译得多。艾略特之终于被放弃,和庞德和卡明斯等诗人的作品只好割爱,原因都在这里了。”
他又说:“这并不是说译者在翻译各诗人时仅根据这几本选集中所常见的诗就动手翻译。事实上,几位译者都是拿几位诗人的全集从头到尾熟读,然后才开始工作的。如果不浸润于他们的作品中,不熟悉他们的风格,特征,长处和缺点,一个译者真有无从下手之苦。所以除了少数例外,一个诗人往往由一个人担任翻译。然后这位译者日以继夜不停地和那位诗人在心灵上沟通,在这过程中,岁月就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
他们的诚实与认真,每每令我动容。
眼前的这本小书,并不是纯粹的卡明斯诗选,它是卡明斯1952年诺顿讲座的结集,这一年卡明斯58岁。哈佛大学的查尔斯•艾略特•诺顿讲座,是一个诞生于1925年的著名的年度诗学讲座,除了二战期间稍有中断外,几乎每年都会邀请一位当世最值得尊敬的艺术大师,给他们六次演讲的时间,和世人自由分享他们对于最广阔意义上的诗的理解。每年的诺顿讲座,首先会以录音的方式保存,随即会陆续整理出版,其中我们熟悉的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翁贝托•埃科、米沃什、帕慕克等人的诺顿讲座,相继有中译本付梓,几乎都是著译俱佳的珍品。
卡明斯的诺顿演讲和他的诗一样,有其极具个性的特点。在他的第一次演讲开始的时候,他和听众约定,用三十五分钟的时间来尝试回答一个古老而永恒的问题,即“我是谁”——他一直最有兴趣做的事;用剩下的十五分钟时间,来完完整整地读一些他最心爱的诗;而关于诗歌的朗读(他自己的诗和别人的诗)将贯穿这六次演讲,从而构成一部属于业余爱好者的诗选,一部由他深爱的诗歌组成的选集。也就是说,是两样深不见底的内容构成了这本薄薄的小书,即人和诗。
翻译的过程并不轻松,前后也花费了我一年多的时间。关于卡明斯的中文资料很少,其中李达三、谈德义的中英对照的《康明思的诗》,虽然选诗不多,但从语法构成上很好地解析了卡明斯诗歌的特点,让我获益良多;此外我主要参考的是美国密歇根州伟谷州立大学(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为卡明斯专设的纪念和研究网站http://www.gvsu.edu/english/cummings/Index.htm,它的翔实精深让我感受到美国人对于卡明斯的那种深沉热爱;英文世界里关于卡明斯的研究专著浩如烟海,其中Charles Norman的卡明斯传记The Magic-Maker: E. E. Cummings,和Norman Friedman的卡明斯诗歌研究专著 E. E. Cummings: The Art of His Poetry,是我在翻译中阅读过的两部英文著作。
书中所涉及的诗歌,我参看了但凡可以找到的中译本,在此我要向这些先行的译者表示感谢,但最终,对于大多数诗歌我都选择了重译。
附:张定浩是我好友,他的文学造诣在我之上,他是我见到的少数几个广博阅读古今中外典籍的人,精通英文,善于观察,做事细致,似乎还有某种较劲的地方,从前我私下以为他过于认真了,如今想来,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的认真,这认真不仅是因为他的专业水平之高,也在于他有一份古道热肠。他喜欢在用词用句上深究下去,他质疑那些胡言乱语的文字,他一直想澄清那些暧昧不清的话题,对抗盛气凌人的所谓权威们,他寻找的是一种踏实、真诚或者说是朴素的写作,他想让写作回到生机勃勃的年代,回到进入文字情感的年代,我在他编辑的《上海文化》杂志每期都能读到他对新人的关注,给我们带来一缕新鲜的空气。其实,我喜欢张定浩的文字,是喜欢他那种随意、自在的神情,无论是谈论古诗十九首还是翻译外国诗歌,也无论是质疑西川还是神往小街小巷。张定浩的散文随笔中关照的是普通容易被遗忘的人物,他确实有些热衷过去时代的人与事。然而,张定浩其实非常年轻,在他翻译的英美诗歌、创作的诗歌以及大量的文学评论中,我读到了文学的力量,奔腾的热气和冷静中的自足。
《我:六次非演讲》2013年3月由译林出版社列入“名家文学讲坛”系列正式出版。
张定浩(1976.12~),随笔作者、文学评论人、诗人,曾用笔名撄宁、waits。祖籍安徽和县。其随笔和文论散见于《文汇报》笔会、《书城》、《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上海文化》、《文汇读书周报》以及新浪读书、搜狐文化等。现任《上海文化》杂志编辑。
代表作品
有自印诗集《国年路上的圣诞老人》、译诗集《插枝》,与人合著《孟子选读》。
-
桜梨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7 17:17:13
-
子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7 15:33:44
-
Je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30 01:29:53
-
敛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6 00:01:38
-
no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4 23:49:39
-
璞辞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8 16:53:46
-
蘑菇君雪姨❄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8 16:51:24
-
janey_小星星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8 13:15:31
-
点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8 12:54:15
-
winifreedom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8 12:25:08
-
遠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8 12:15:55
-
三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8 11:25:19
-
柚子竹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8 10:40:23
-
blue smi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7 22:22:56
-
undertow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7 22:03:35
-
大流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7 21:58:27
-
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7 21: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