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写剧本——《棺换人家》第一部分
崇山峻岭,一群受到惊吓的金丝猴尖叫着,牵着密林的枝条从一棵树跃到另一棵树上,远处传来巨大的油锯伐木声。
伐木工人(西南省份口音):顺山倒咯!(回音)
一株巨树轰然倒下,远景,倒下的树木压垮了它附近的一些小树,把周围树木上的鸟类也惊的四散纷飞。以下部分是从树木的视角的一个长镜头。
数个伐木工人砍去它的枝桠,把大树锯开几段,被抬起,工人喊着号子,装上了拖拉机。拖拉机拉动木材穿过密林运送到江边码头。跟其他的树木被一起扎成木排抛入江中。木排被一个驳船拖动带往下游。
木材到港,由起重机吊起,在工人的指挥下出水。成垛的木材被分别堆放,测量,买家看好货,被装上火车,火车停靠站台标示河南省西南某市。
木材被起重机吊动装在一辆卡车上,蒙上一层防雨布。
防雨布被打开,几个男人在车上对这木材品头论足一番,又把防雨布盖上。汽车开动,路途颠簸,乌烟瘴气,车外传来的声音从城镇的闹市声,变为乡村道路上常听到牧羊的羊叫声,到乡村里孩子追着汽车跑的嬉闹声。
车停下的声音,防雨布再次被打开,几个精壮赤膊的汉子,用木杆以及铰链把木材从车上吊至一个场院里,一个50多岁的老头叼着旱烟袋蹲在堂屋的门廊下,木材被精壮汉子们用各种工具木料固定起来,老人起身,把烟袋锅在鞋底子上磕了磕烟灰,背着手走过来,他伸出粗糙的手抚摸它几下。
老人:好的很。
依然是木材角度,它被锯、刨、凿,工匠给它精心的上漆,画寿材画,写上描了金的寿字,制作的同时,工匠们还在吟唱着说不清是什么的调子。之后被架空停放在一个专门用来晾的空房间里的两个长条凳子上。此后日升日落的影子在棺材旁渐长渐短,窗外鸡鸣狗叫,经过好多昼日轮回。木材变成了一口黝黑发亮的大棺材。
出片名:棺换人家
第一部分起约30分钟
第一场
时:1985年大年三十,下午,小雪
地:乡政府车站牌
人:小伟、农民工、疯婆子、售票员
画面打字1985年大年三十,雪。
某乡乡政府前车站牌前,天空飘着大片的雪花,地上已经全部白了,乡政府大院的建筑被镶了一层白边。
一个农民工蹲在地上袖着手半依靠着自己上面印着XX氮肥字样的氮肥包装袋制成的大包,他的身上已经被雪覆盖了薄薄的一层,要不是还能看到他时不时呼出的白色哈气,你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一个老农跺着脚啃着手里的半块冷红薯,一个穿着军大衣里面穿着工厂蓝色制服的年轻小伙子坐在自己的包袱上吸着烟,一个脏兮兮的疯婆子疯疯癫癫的跑到他们的面前,一个挨一个仔细打量几个民工的脸。
疯婆子:你见俺儿子没?俺儿子回来没?见他了没?
没人搭她的话,啃红薯老农看了她一眼,把自己吃剩下的红薯递给她,疯婆子接过来就啃起来。
疯婆子:(嘴里吃的嘟嘟囔囔)见俺儿子没?俺儿子进城打工了,他捎信回来说今年回家过年。
老农:可怜啊,几年了,还是这样。
其他人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车来了,几个民工扛着大包挤上前去。
售票的厉声喊:包不能上车!包放上面!放车顶上!
几个民工又像是被轰赶的羊群,立刻听话的拎着包站到车尾,售票员傲气十足的爬上车顶把他们的包裹一一安置好。
车门关上。汽车启动。几个新上来的人没有位置,一起挤着坐在客车的发动机罩盖上。
第二场
时:1985年大年三十,下午,小雪
地:三村交叉口道路
人:小伟、小军、黄欢
一片严冬暮色围绕下的群山之间,蜿蜒着一条不怎么宽敞的水泥盘山路,远处那没什么植被裸露着石头的山坡已经被细碎的小雪染成灰白色。铅色凝重的云在山的上头不断聚集,预兆着一场大雪。
公路上驶过一辆拉满乘客的客车,远镜头客车缓慢的爬过盘山公路的发卡弯,喘着粗气一路爬坡。切,客车驶过一个标牌,标示着前方分岔路口三个不同方向村子的名字。
从马路通往A村的一条土路上,走来一个穿着藏蓝色老棉袄,头戴火车头棉帽子的少年,他把玩着手中的弹弓,时不时捡起脚下踢起的一块石头,顺手打向土路两边田地里的寻食的麻雀。
远处传来客车马达的声音,少年停下来往大路的方向张望,看到远远的一辆客车朝这边的方向开来,便收好了弹弓,加紧了几步朝大路边跑过去。相机过少年肩,远处一个穿着半新军大衣的青年从挤满赶回家过年的村民的长途车上艰难跳下来,脖子里挂着票夹的男售票员也跟着下来,敏捷的从车屁股后面的爬梯蹬上车顶,把青年硕大的包袱递下来给他。
售票员顺着爬梯下了两步,然后纵身跳下,拍拍车身示意司机:走吧。
长途车吐出几口黑烟,售票员紧赶几步跳上往前缓慢行进中车,关上车门。
小伟目送长途车离开,镜头随少年的跑到他的面前。
小军:(大口喘着气)哥,你咋才回来啊。咱娘都快急死了。
小伟:县里那边雪下的大,路上不好走,早上那班车人太多,没赶上,还好挤上下午这趟,要不然真回不来了。站这儿等着,冷不冷?
小军:(一把抢过小伟的包袱抗在自己的肩膀上)冷倒没多冷,就是等你等的心急。你给俺带啥好吃的没?
小伟:(笑,用力揉了一下小军的头)就知道吃,回去给你。
兄弟俩一前一后走在穿过农田通往村子的小路上,镜头跟在兄弟俩后面(脚步踩在雪地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小军:哥,你回来就好了,咱娘就怕你不回来。
小伟:咋会,要不回来,我就让咱村的人捎信回来了。
小军:村上段叔家的保良没了。你在外头又天天没个信,咱娘操心你。
小伟:保良咋没的?他不是去矿上做工了吗?
小军:说是他下井的时候冒顶了。村里都说是他们家做棺材发死人财的报应。矿上赔了一笔钱给段叔,他们家也就没报官。诺,那边段叔家地里新起的坟头,就是保良的。
小军指给小伟看。
小伟停下脚步,顺着小军指的方向扭过头,侧脸,切,土路左边田地中央那个已经被薄雪覆盖尚未长草孤零零的新冢,坟头被人用一只碗压盖了几张黄裱纸在上面,被渐渐加紧的北风吹得呼啦啦的响。
小伟抬起头,小伟视角雪云已经将整个山村上空笼罩起来,能看到的是漫无边际密不透风苍白的天空。
小伟叹了一口气,转回头继续往前追赶没有停下来的小军,往村上走去。远景,兄弟俩到村里的路要再走几里地。
在接近村子已经可以看到村里房屋的路上,一阵自行车清脆的车铃响,车轮碾压雪面的声音由远及近,嘎吱车闸一响,自行车停在兄弟俩面前。一个包着绿色头巾的姑娘,伶俐又矫健的从车座上跳下来。从小伟的角度看过去,那姑娘脸上仅露出的那双大眼睛忽闪着欣喜的光芒。
黄欢:小伟哥,你回来了。
小伟还在端详试图辨认对方的身份,小军就热情的回应:欢姐,俺哥从县里回来了。晚上来俺家吃饺子吧?你要是肯来,俺娘肯定会给饺子馅里多放肉。
小伟:(不好意思的挠着头)黄欢,刚才没认出来你。
黄欢:(把盖住脸的头巾拉下来,露出俊秀的面庞,调侃)咋,去县里当个工人,回来就成城里人了,认不得俺们这村里的老同学啦?
小伟:(摆手)咋会啊。
小军:(凑到二人近处,脸上狡黠的笑着)姐,来俺家吧。俺娘做饭可好吃了。
黄欢用下巴指自行车后座上捆着的一堆年货(年货旁边还有一个简陋的洗澡篮子):这会儿不中,俺得先给俺大姨送腊肉去。
小军:(撂下小伟的行李,挡在车前一把抓着黄欢的车把不让她走)那不中,今儿个说啥都要去。我替俺哥做主了,邀请你去俺家过年。
黄欢有点难为情的看着小伟:小伟哥,你管管恁兄弟。
黄欢的角度看小伟低头憨憨的笑,却不吱声。
黄欢:(熬不过小军的闹脸红起来,只好妥协)好吧,好吧,等俺从大姨家回来,中吧。从俺大姨家回来,俺一定去!
小伟:小军别闹,让你欢姐赶紧去,一会儿雪大了,哪都不好走。
小军:(悻悻的松开握着车把的手)那俺可在家等着你来才下饺子啊。
黄欢(把绿头巾又系好遮住脸):嗯。
镜头切村头立着一根高杆上的高音喇叭,喇叭发出刚开启时刺耳的尖锐声,之后发出被彭彭两声闷响,震落了喇叭上的一小片积雪,接着喇叭里传来村长那曼斯条理的声音。
村长:今儿个大年三十儿,各家团圆,各家各户看好各家老人、小孩,放炮点灯注意安全,不能走火……声音画面淡出
第三场
时:年三十,傍晚,雪停
地:A村,村长家,内
人:村长,黄大安,村长老婆,村长儿子
大年初一傍晚,村里各家各户放鞭炮声此起彼伏,村长一家其乐融融正吃晚饭,村长家盖的窗明几净的大瓦房,家里大铁炉子烧的屋里热烘烘的,组合家具上有个电视正播节目,村长一家人被相声节目逗乐。
村长儿子(端起酒杯):爹,隔壁村听说咱搞了个煤矿,眼红的跟兔子一样。上次拉煤出去,在岔路路上拦着俺们的车不让走,说咱开矿脏了他们的水源了,要咱出钱打深井。爹,你说这不跟劫道的一样么?咱村上人就那么软蛋?等过完年咱弄他一下,让他们也知道咱的钱,不好赚。
村长(端起酒盅一饮而尽,一边往嘴里丢花生米,眼睛没离开电视):我说你们年轻人,别太气盛。这天的脸色说变就变,前儿个是民国拉壮丁,昨个还是解放了吃大锅饭挣工分,今儿有咱开煤矿赚钱,明儿就有别人做其他的赚钱,正所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人家哪天赶上好时候,说不定比咱们强,得饶人处且饶人嘛。(看电视里说到好笑之处又咧着嘴乐)
村长儿子:爹,你的意思是,给钱让他们打深井?
村长(斜着眼瞥了村长儿子一眼,露出鄙视的表情):他们那水喝死人了没?
村长儿子:没听说。(随即立刻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爹,你真高明!来,咱爷俩喝一个。
村长举起自己的杯子,村长儿子凑过来给他斟满一杯,不小心斟的多了,撒在老村长的手上一点,老村长嫌弃的瞪了儿子一眼。
村长:浪费!
村长尖着嘴把流到手上的酒液吸掉,然后爷俩碰杯,共同一饮而尽。
伐木工人(西南省份口音):顺山倒咯!(回音)
一株巨树轰然倒下,远景,倒下的树木压垮了它附近的一些小树,把周围树木上的鸟类也惊的四散纷飞。以下部分是从树木的视角的一个长镜头。
数个伐木工人砍去它的枝桠,把大树锯开几段,被抬起,工人喊着号子,装上了拖拉机。拖拉机拉动木材穿过密林运送到江边码头。跟其他的树木被一起扎成木排抛入江中。木排被一个驳船拖动带往下游。
木材到港,由起重机吊起,在工人的指挥下出水。成垛的木材被分别堆放,测量,买家看好货,被装上火车,火车停靠站台标示河南省西南某市。
木材被起重机吊动装在一辆卡车上,蒙上一层防雨布。
防雨布被打开,几个男人在车上对这木材品头论足一番,又把防雨布盖上。汽车开动,路途颠簸,乌烟瘴气,车外传来的声音从城镇的闹市声,变为乡村道路上常听到牧羊的羊叫声,到乡村里孩子追着汽车跑的嬉闹声。
车停下的声音,防雨布再次被打开,几个精壮赤膊的汉子,用木杆以及铰链把木材从车上吊至一个场院里,一个50多岁的老头叼着旱烟袋蹲在堂屋的门廊下,木材被精壮汉子们用各种工具木料固定起来,老人起身,把烟袋锅在鞋底子上磕了磕烟灰,背着手走过来,他伸出粗糙的手抚摸它几下。
老人:好的很。
依然是木材角度,它被锯、刨、凿,工匠给它精心的上漆,画寿材画,写上描了金的寿字,制作的同时,工匠们还在吟唱着说不清是什么的调子。之后被架空停放在一个专门用来晾的空房间里的两个长条凳子上。此后日升日落的影子在棺材旁渐长渐短,窗外鸡鸣狗叫,经过好多昼日轮回。木材变成了一口黝黑发亮的大棺材。
出片名:棺换人家
第一部分起约30分钟
第一场
时:1985年大年三十,下午,小雪
地:乡政府车站牌
人:小伟、农民工、疯婆子、售票员
画面打字1985年大年三十,雪。
某乡乡政府前车站牌前,天空飘着大片的雪花,地上已经全部白了,乡政府大院的建筑被镶了一层白边。
一个农民工蹲在地上袖着手半依靠着自己上面印着XX氮肥字样的氮肥包装袋制成的大包,他的身上已经被雪覆盖了薄薄的一层,要不是还能看到他时不时呼出的白色哈气,你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一个老农跺着脚啃着手里的半块冷红薯,一个穿着军大衣里面穿着工厂蓝色制服的年轻小伙子坐在自己的包袱上吸着烟,一个脏兮兮的疯婆子疯疯癫癫的跑到他们的面前,一个挨一个仔细打量几个民工的脸。
疯婆子:你见俺儿子没?俺儿子回来没?见他了没?
没人搭她的话,啃红薯老农看了她一眼,把自己吃剩下的红薯递给她,疯婆子接过来就啃起来。
疯婆子:(嘴里吃的嘟嘟囔囔)见俺儿子没?俺儿子进城打工了,他捎信回来说今年回家过年。
老农:可怜啊,几年了,还是这样。
其他人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车来了,几个民工扛着大包挤上前去。
售票的厉声喊:包不能上车!包放上面!放车顶上!
几个民工又像是被轰赶的羊群,立刻听话的拎着包站到车尾,售票员傲气十足的爬上车顶把他们的包裹一一安置好。
车门关上。汽车启动。几个新上来的人没有位置,一起挤着坐在客车的发动机罩盖上。
第二场
时:1985年大年三十,下午,小雪
地:三村交叉口道路
人:小伟、小军、黄欢
一片严冬暮色围绕下的群山之间,蜿蜒着一条不怎么宽敞的水泥盘山路,远处那没什么植被裸露着石头的山坡已经被细碎的小雪染成灰白色。铅色凝重的云在山的上头不断聚集,预兆着一场大雪。
公路上驶过一辆拉满乘客的客车,远镜头客车缓慢的爬过盘山公路的发卡弯,喘着粗气一路爬坡。切,客车驶过一个标牌,标示着前方分岔路口三个不同方向村子的名字。
从马路通往A村的一条土路上,走来一个穿着藏蓝色老棉袄,头戴火车头棉帽子的少年,他把玩着手中的弹弓,时不时捡起脚下踢起的一块石头,顺手打向土路两边田地里的寻食的麻雀。
远处传来客车马达的声音,少年停下来往大路的方向张望,看到远远的一辆客车朝这边的方向开来,便收好了弹弓,加紧了几步朝大路边跑过去。相机过少年肩,远处一个穿着半新军大衣的青年从挤满赶回家过年的村民的长途车上艰难跳下来,脖子里挂着票夹的男售票员也跟着下来,敏捷的从车屁股后面的爬梯蹬上车顶,把青年硕大的包袱递下来给他。
售票员顺着爬梯下了两步,然后纵身跳下,拍拍车身示意司机:走吧。
长途车吐出几口黑烟,售票员紧赶几步跳上往前缓慢行进中车,关上车门。
小伟目送长途车离开,镜头随少年的跑到他的面前。
小军:(大口喘着气)哥,你咋才回来啊。咱娘都快急死了。
小伟:县里那边雪下的大,路上不好走,早上那班车人太多,没赶上,还好挤上下午这趟,要不然真回不来了。站这儿等着,冷不冷?
小军:(一把抢过小伟的包袱抗在自己的肩膀上)冷倒没多冷,就是等你等的心急。你给俺带啥好吃的没?
小伟:(笑,用力揉了一下小军的头)就知道吃,回去给你。
兄弟俩一前一后走在穿过农田通往村子的小路上,镜头跟在兄弟俩后面(脚步踩在雪地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小军:哥,你回来就好了,咱娘就怕你不回来。
小伟:咋会,要不回来,我就让咱村的人捎信回来了。
小军:村上段叔家的保良没了。你在外头又天天没个信,咱娘操心你。
小伟:保良咋没的?他不是去矿上做工了吗?
小军:说是他下井的时候冒顶了。村里都说是他们家做棺材发死人财的报应。矿上赔了一笔钱给段叔,他们家也就没报官。诺,那边段叔家地里新起的坟头,就是保良的。
小军指给小伟看。
小伟停下脚步,顺着小军指的方向扭过头,侧脸,切,土路左边田地中央那个已经被薄雪覆盖尚未长草孤零零的新冢,坟头被人用一只碗压盖了几张黄裱纸在上面,被渐渐加紧的北风吹得呼啦啦的响。
小伟抬起头,小伟视角雪云已经将整个山村上空笼罩起来,能看到的是漫无边际密不透风苍白的天空。
小伟叹了一口气,转回头继续往前追赶没有停下来的小军,往村上走去。远景,兄弟俩到村里的路要再走几里地。
在接近村子已经可以看到村里房屋的路上,一阵自行车清脆的车铃响,车轮碾压雪面的声音由远及近,嘎吱车闸一响,自行车停在兄弟俩面前。一个包着绿色头巾的姑娘,伶俐又矫健的从车座上跳下来。从小伟的角度看过去,那姑娘脸上仅露出的那双大眼睛忽闪着欣喜的光芒。
黄欢:小伟哥,你回来了。
小伟还在端详试图辨认对方的身份,小军就热情的回应:欢姐,俺哥从县里回来了。晚上来俺家吃饺子吧?你要是肯来,俺娘肯定会给饺子馅里多放肉。
小伟:(不好意思的挠着头)黄欢,刚才没认出来你。
黄欢:(把盖住脸的头巾拉下来,露出俊秀的面庞,调侃)咋,去县里当个工人,回来就成城里人了,认不得俺们这村里的老同学啦?
小伟:(摆手)咋会啊。
小军:(凑到二人近处,脸上狡黠的笑着)姐,来俺家吧。俺娘做饭可好吃了。
黄欢用下巴指自行车后座上捆着的一堆年货(年货旁边还有一个简陋的洗澡篮子):这会儿不中,俺得先给俺大姨送腊肉去。
小军:(撂下小伟的行李,挡在车前一把抓着黄欢的车把不让她走)那不中,今儿个说啥都要去。我替俺哥做主了,邀请你去俺家过年。
黄欢有点难为情的看着小伟:小伟哥,你管管恁兄弟。
黄欢的角度看小伟低头憨憨的笑,却不吱声。
黄欢:(熬不过小军的闹脸红起来,只好妥协)好吧,好吧,等俺从大姨家回来,中吧。从俺大姨家回来,俺一定去!
小伟:小军别闹,让你欢姐赶紧去,一会儿雪大了,哪都不好走。
小军:(悻悻的松开握着车把的手)那俺可在家等着你来才下饺子啊。
黄欢(把绿头巾又系好遮住脸):嗯。
镜头切村头立着一根高杆上的高音喇叭,喇叭发出刚开启时刺耳的尖锐声,之后发出被彭彭两声闷响,震落了喇叭上的一小片积雪,接着喇叭里传来村长那曼斯条理的声音。
村长:今儿个大年三十儿,各家团圆,各家各户看好各家老人、小孩,放炮点灯注意安全,不能走火……声音画面淡出
第三场
时:年三十,傍晚,雪停
地:A村,村长家,内
人:村长,黄大安,村长老婆,村长儿子
大年初一傍晚,村里各家各户放鞭炮声此起彼伏,村长一家其乐融融正吃晚饭,村长家盖的窗明几净的大瓦房,家里大铁炉子烧的屋里热烘烘的,组合家具上有个电视正播节目,村长一家人被相声节目逗乐。
村长儿子(端起酒杯):爹,隔壁村听说咱搞了个煤矿,眼红的跟兔子一样。上次拉煤出去,在岔路路上拦着俺们的车不让走,说咱开矿脏了他们的水源了,要咱出钱打深井。爹,你说这不跟劫道的一样么?咱村上人就那么软蛋?等过完年咱弄他一下,让他们也知道咱的钱,不好赚。
村长(端起酒盅一饮而尽,一边往嘴里丢花生米,眼睛没离开电视):我说你们年轻人,别太气盛。这天的脸色说变就变,前儿个是民国拉壮丁,昨个还是解放了吃大锅饭挣工分,今儿有咱开煤矿赚钱,明儿就有别人做其他的赚钱,正所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人家哪天赶上好时候,说不定比咱们强,得饶人处且饶人嘛。(看电视里说到好笑之处又咧着嘴乐)
村长儿子:爹,你的意思是,给钱让他们打深井?
村长(斜着眼瞥了村长儿子一眼,露出鄙视的表情):他们那水喝死人了没?
村长儿子:没听说。(随即立刻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爹,你真高明!来,咱爷俩喝一个。
村长举起自己的杯子,村长儿子凑过来给他斟满一杯,不小心斟的多了,撒在老村长的手上一点,老村长嫌弃的瞪了儿子一眼。
村长:浪费!
村长尖着嘴把流到手上的酒液吸掉,然后爷俩碰杯,共同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