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意义
有一次高中同学聚在一起,说到某位同学的工作。
“专门负责QQ和360作对的那部分。每到放假前,大家互相布一个后门,然后双方加班把这后门堵上。不创造任何价值。”
当时一群人都笑翻了,我说,终于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比我所做的更没有意义的工作。
结果我被大家群起攻之:你怎么会觉得你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科研怎么会没有意义?!
其实我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工作就是科研,关键是我还没有工作……
这个先不提,单说科研这件事,大部分的时候,真的也并不创造价值。
不创造价值也就罢了,这年头科研还特别需要钱,起码在我比较熟悉的生物方面是这样。
和负责3Q大战的人不一样,他们自然有公司给开工资。而科研,基本上都是靠国家给钱。
纳税人的钱当然不能随便给,所以做科研必须要申请经费,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个方面的工作,尽管不创造价值,但可能对别的创造价值的事会有所帮助;当然还得结题,就是说明一下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出了哪些成果。
其实这也很合理,总不能拿了一笔钱,过了几年啥都没有。
我所知的成功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专利和文章。
说到文章,印像中有个讲发育的老师,大概是昆虫,也有可能不是,因为我对动物兴趣不大,课也听得不认真,又过了五六年,实在不记得了……
反正老师的幻灯片里华丽丽地画了一个胚胎,说一个什么因子在其中有浓度梯度,于是一头发育成脑袋,另一头发育成尾巴。
怎么证明是这个浓度梯度在起作用呢?
把尾巴那头的浓度变得跟脑袋那头一样,反正注射个什么促进或者抑制这个因子就行了,我真的不记得那老师讲的具体内容了……
于是这个胚胎就会长出两个脑袋,没有尾巴了。
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老师突然想到还是有人提问了,于是老师说了一段我至今还能记得的话。
“对,也可以把它两头都变成尾巴,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发文章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看有两个脑袋的。”
然后老师停了停,接着强调了一点:“但是,在科研上,两个脑袋和两个尾巴的意义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新的发现。真的是一样的,你们要记住。”
老师说得没错,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不管是吸引眼球的两个脑袋还是没人关注的两个尾巴,对科研来说,都是以前人们所不知道的新的东西。
说到这一点,顺便贴个以前看到觉得很有道理的文章。
《什么是博士?》
其实读博士嘛,如果算作巨大科研体系的一部分,也就是能够发现那么一点点新的东西。
但是新的东西,它是有差别的!
比两个脑袋和两个尾巴的差别更大。
理工科的学生,本科阶段要做很多实验,硕士博士就更多了。
但是和本科阶段不一样,或者说,和大家初中高中做的实验也不一样。
之前做的那些实验,已经被很多人做过很多遍,大家都知道应该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没出现基本上都是技术问题。
硕士博士做的实验,其实在做之前,不应该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至少肯定有一部分实验是这样,否则做它干什么。
当然可以去猜测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但只是猜测,通常大家都会猜测比较合理的结果。
只是比较合理,是可能,不是一定。
在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那是两个脑袋还是两个尾巴,也有可能依然是一条正常的虫子。
最后这个是做实验的人最不想看到的。
如果得到了有两个脑袋的虫子,可以顺顺利利地发篇好文章。
如果得到了有两个尾巴的虫子,好歹也能想出点什么解释来,发篇一般的文章。
如果得到了一条正常的虫子……
当然也可以发篇文章,只说改变了这个因子的浓度,可以得到一条完全正常的虫子。
但事实是这样的文章基本上不太可能发出来,我想我不用解释为什么吧。
尽管和前面两种情况做了同样的实验,而且说到底,依然可以得到正常的虫子也是一种发现。
客观一点说,这种发现完全没有违背科研的意义。
不幸的是,很难让别人承认这有意义。
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做科研的人,对着负结果和零结果欲哭无泪。
毕竟在开始做之前,我们所知的是“可能是”和“应该是”,但绝对不是“肯定是”。
“肯定是”的结果,还做来做去,才真的是浪费。
但“不肯定是”的,就要面对最后不是的可能。
真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要是大家都像我的高中同学就好了。
他们其实不知道我做了啥,但他们都相信科研不会是没有意义的。
“专门负责QQ和360作对的那部分。每到放假前,大家互相布一个后门,然后双方加班把这后门堵上。不创造任何价值。”
当时一群人都笑翻了,我说,终于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比我所做的更没有意义的工作。
结果我被大家群起攻之:你怎么会觉得你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科研怎么会没有意义?!
其实我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工作就是科研,关键是我还没有工作……
这个先不提,单说科研这件事,大部分的时候,真的也并不创造价值。
不创造价值也就罢了,这年头科研还特别需要钱,起码在我比较熟悉的生物方面是这样。
和负责3Q大战的人不一样,他们自然有公司给开工资。而科研,基本上都是靠国家给钱。
纳税人的钱当然不能随便给,所以做科研必须要申请经费,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个方面的工作,尽管不创造价值,但可能对别的创造价值的事会有所帮助;当然还得结题,就是说明一下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出了哪些成果。
其实这也很合理,总不能拿了一笔钱,过了几年啥都没有。
我所知的成功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专利和文章。
说到文章,印像中有个讲发育的老师,大概是昆虫,也有可能不是,因为我对动物兴趣不大,课也听得不认真,又过了五六年,实在不记得了……
反正老师的幻灯片里华丽丽地画了一个胚胎,说一个什么因子在其中有浓度梯度,于是一头发育成脑袋,另一头发育成尾巴。
怎么证明是这个浓度梯度在起作用呢?
把尾巴那头的浓度变得跟脑袋那头一样,反正注射个什么促进或者抑制这个因子就行了,我真的不记得那老师讲的具体内容了……
于是这个胚胎就会长出两个脑袋,没有尾巴了。
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老师突然想到还是有人提问了,于是老师说了一段我至今还能记得的话。
“对,也可以把它两头都变成尾巴,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发文章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看有两个脑袋的。”
然后老师停了停,接着强调了一点:“但是,在科研上,两个脑袋和两个尾巴的意义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新的发现。真的是一样的,你们要记住。”
老师说得没错,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不管是吸引眼球的两个脑袋还是没人关注的两个尾巴,对科研来说,都是以前人们所不知道的新的东西。
说到这一点,顺便贴个以前看到觉得很有道理的文章。
《什么是博士?》
其实读博士嘛,如果算作巨大科研体系的一部分,也就是能够发现那么一点点新的东西。
但是新的东西,它是有差别的!
比两个脑袋和两个尾巴的差别更大。
理工科的学生,本科阶段要做很多实验,硕士博士就更多了。
但是和本科阶段不一样,或者说,和大家初中高中做的实验也不一样。
之前做的那些实验,已经被很多人做过很多遍,大家都知道应该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没出现基本上都是技术问题。
硕士博士做的实验,其实在做之前,不应该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至少肯定有一部分实验是这样,否则做它干什么。
当然可以去猜测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但只是猜测,通常大家都会猜测比较合理的结果。
只是比较合理,是可能,不是一定。
在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那是两个脑袋还是两个尾巴,也有可能依然是一条正常的虫子。
最后这个是做实验的人最不想看到的。
如果得到了有两个脑袋的虫子,可以顺顺利利地发篇好文章。
如果得到了有两个尾巴的虫子,好歹也能想出点什么解释来,发篇一般的文章。
如果得到了一条正常的虫子……
当然也可以发篇文章,只说改变了这个因子的浓度,可以得到一条完全正常的虫子。
但事实是这样的文章基本上不太可能发出来,我想我不用解释为什么吧。
尽管和前面两种情况做了同样的实验,而且说到底,依然可以得到正常的虫子也是一种发现。
客观一点说,这种发现完全没有违背科研的意义。
不幸的是,很难让别人承认这有意义。
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做科研的人,对着负结果和零结果欲哭无泪。
毕竟在开始做之前,我们所知的是“可能是”和“应该是”,但绝对不是“肯定是”。
“肯定是”的结果,还做来做去,才真的是浪费。
但“不肯定是”的,就要面对最后不是的可能。
真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要是大家都像我的高中同学就好了。
他们其实不知道我做了啥,但他们都相信科研不会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