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春潮汕行 (1)悠游潮州城
![]() |
自从换了新工作以后,就忙得焦头烂额,注定了2013将是一个劳碌的年头。
陕甘线的游记大坑,还剩下西安的最后两篇,先放放,给记忆犹新的春节潮汕行插个队。
这次回潮州,前后呆了7天。
儿子大了,开始带上他一起漫游;去的很多地方,很多本地人也未必去过。
大潮汕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等地,是一个极具民间生活气息的舞台,
都记不清是第几次去了,但依然每次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什么叫耐人寻味,大致如斯。
![]() |
![]() |
第一篇还是讲潮州城。这里本来就是传统意义上,潮汕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见过很多潮汕人,自我介绍都会说自己是潮州人,但一问起来,大多是周边县市的。
真正潮州城里的住民,外出生活的比例很低,部分就是与潮州悠闲的生活节奏有着密切关系吧。
潮州人喜欢把韩愈奉为先贤,给他建了韩公祠,连家门口的河流也因他命名为韩江。
其实韩愈当年是被贬来到潮州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正是在贬谪路上所写诗句
![]() |
![]() |
当时的韩江,也不过是条叫做“恶溪”的水道;
观其名可遥知其景,河里鳄鱼横行,伤及人畜无数;
如今韩江堤上的鳄渡秋风亭,见证着韩愈在此地的主要政绩。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历朝历代被贬的文人豪客影响下,最终造就了这个文脉昌盛的岭东名城。
![]() |
![]() |
除夕当天,我们一家人去开元寺许愿。
但凡有开元寺的城市,都是有千年以上历史的。
百度一下,全国至少有15处,当年唐玄宗为纪念重大战事,在各地兴建开元寺,以超度亡灵。
潮州人有浓厚的佛教信仰传统,每月初一十五,寺内总会人头涌动。
除夕日,我们收获了难得的宁静。
坐在高大的菩提树下,看着庭院里四座唐朝的经幢,它们是这寺庙里最古老的留存;
带着儿子绕大雄宝殿一周,看台基上的石栏,上面是各种吉祥图案的浅浮雕,美轮美奂。
相比之下,新建的大悲殿区域,虽然气势宏伟,但细节上确实与古法相距甚远。
今天看中华遗产第3期,讨论到文物修复原则,真正的古建筑,被淹没在大量仿造建筑中,
当年的古建布局是否如此,缺少严肃认真的考证,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这正是遍地开花的现状
![]() |
![]() |
![]() |
![]() |
![]() |
![]() |
![]() |
西湖,是潮州城内的一汪碧水。
湖畔有山,名葫芦山,是当年潮州城的天然屏障。
有山有水,城市就像有了魂与魄,以及钟灵毓秀的灵动气息。
山脚下有古庙,供奉文昌星君,墙上密密麻麻贴满的,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和儿子在西湖里划船,清澈的湖水里,荡漾的各种景物倒影,是一张熨帖的水彩画。
至于湖边摆满的小摊贩,之前就多次提过,这是潮州城里百行百业的浮世绘,
尤其碰上天气好的清晨,湖边挤满了人和车,活是难得一见的赶圩场面。
![]() |
![]() |
![]() |
![]() |
![]() |
西湖边上,有两家我很爱吃的老牌潮州菜馆,一曰半湖,一曰瓷苑。
本地菜馆在潮州的没落,是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因为家家户户都能做得一手好菜,自然少人帮衬餐馆生意;
但潮州城在传统文化的保存上,确实存在问题,
从潮州菜到潮州木雕工艺,潮绣,潮剧,潮州木偶戏,都被简单符号化,
沦为太平街上的中低档旅游产品,太太可惜。。。扯远了。
说回去瓷苑吃饭的事,这家餐馆的装修极其普通,但味道是极其的地道。
守在厨房门口拍了好多张,等到开吃的时候,自然是忙得顾不上。
![]() |
![]() |
![]() |
![]() |
和老婆回她的老家看望老人,潮州城外的一座小村。
意外发现了一家制作糕点的小店,制作各色用于祭祀的糕点,
龙虎狮凤还有鸡鸭鹅牛羊鹿,一应俱全,第一次看见这样的行当,很是好奇;
岳母帮我用潮州话沟通过后,店主让我拍摄了制作过程。
然后在村里买了一大包烟花,一家人狠狠地过了回烧烟花的瘾,这是后话。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