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板
窗外樱桃树开了花,其实我不大认得这些植物,笨拙地去识别:这是紫色的,这是白色的,这是桃树,这是小叶榕,那儿是茉莉。从城西到东门的路有许多选择,二环路后现代的工地在夜晚会掉落无数火花,公交车像是脱缰了一般在小巷中转着弯。又开始在呼吸和陌生中重新辨认这个已经彻底失去冬天的城市,开始明白在7:30匆匆吃掉粉条和面饼后的街道如何苏醒,开始沿着沙河在熙来攘往挂着“艾因斯毯”、"鸭鸭羊绒"店招的岸边逆流而过,我看见人群旁,像是一支从永恒中传出的歌声似的,耸立着许多优雅的垂柳,在晨曦过处的微风中,轻轻颤动着它们的叶子。
才两天,就已经习惯论衡传播在离开科大后所打拼出的办公室,离开“青年之家”,一个80平米的总部。不时新的家具般进来,寻找即将属于它们的位置。书架上大部分属于office办公,平面设计,我翻开一本《视觉原理》,装帧古板地像那种中学时常用的板报书,却看到一段很美的话:色彩是碎裂了的光。沙发上大家以各种姿势坐着躺着着,电脑也都堆在茶几闪烁而键盘不断发出“哗啦啦”的敲打声,我的脑袋中不断盘旋着沙龙,toastmaster,批判性思维,流程,邀请函,模式,还没读完的书……逯遥的电话几乎没停过,几个人忙着完成广告委托,洋哥盯着屏幕始终一副念念有词的样子,顾自立都没来得及打招呼,扔下一片口香糖就走了。我嚼着口香糖,有时候被灵感攫住,有时候推倒重来,有时候在他们的比划和言辞中眉头紧蹙。那种工作的氛围仿佛置身灵魂熔炉,要在铁砧前努力锻造灵魂的低语。
水吧里一边咬着吸管一边读书的时候,突然间想起亚里士多德那满脸的大胡子,我发短信给逯遥:“沙龙就叫‘第一推动'吧。”(是不是感觉好冷)。
而昨天,我获邀去看了科大的两场辩论选拔赛,四个月后他们之中有人将站在新加坡最高的舞台。直到昨天我才看见他们每一个人作为辩手的样子,多么奇怪!聚餐时一个行乞者用不堪的喇叭摧残着三桌人难得的兴致,行乞者唠叨不断,我们摆手,沉默,夹菜,谁知道这里坐着全部的辩手?而后,顾自立开始讲起过去种种相关的故事来,他总结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另一人则对比国外,为什么不是Before Sunrise中那样,维也纳最落魄的流浪汉也是诗人?我则提到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一章,诗人给这些行乞者以假币……与世无争的时候是孩子,愤世嫉俗的时候像文青。终于上菜了:川式大盘鸡,番茄薯片,蒜泥白肉,酸菜鱼……同桌的那些人,从电子科大吃了四年一直吃到各奔东西,毕业两年后仍可以为了辩论而继续吃下去。邻桌的那些人,从大一到大四,从清水河到沙河,从犀浦到建设路,从星际争霸到银魂,从爷们儿到妹子……
起初,我以为自己只是单纯的旁观者,会议室里,要如何为突然握有的两票负责?评委中有人已经通宵没睡,要如何才能平衡出行政,多样性,队伍默契,辩手实力,可塑性,士气,成绩,风险等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人选中明明还有朋友,如何能够?只有意见拥有独立的价值,意见才能称之为意见。面对工作,不是方式策略的问题,而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我对自己说,能做的,就是一定要回应这份信任。
那天过的很快乐,结识新的朋友,继续在辩论上精研,在竞技游戏中痛宰对手,有足够的时间闲谈和手推单车,一个个道别。在黄昏最后一缕梦寐的光束中,霓虹灯亮了,街市被映照地错落有致,生活的齿轮暂时松懈,伊藤洋华堂外的菜篮与滑板车带来炊烟与轻盈的故事。远方的消息在网络中被好友口耳相传,只可惜白天有千万支翅膀,夜晚眼睛只一双,想要对你说的话只能像一只跳过栅栏的猴子,在那双眼睛面前摊开双手,露出狡黠的牙齿。只是此刻我知道,对正义长久的要求耗尽了对生活模模糊糊的欲望,而正义恰恰产生于这份生活之爱,为了不让正义干枯,同时不让心变成干枯的橙子,必须从城市的角落中寻找到一份恩惠,也许就是某个转角,也许只是某一滴坠落的露珠,即便在掌心消散了,但那份清凉还在,正是怀着这份清凉,我又该出发了。从成都电视塔,沙河湿地公园,练剑的老人,COCO奶茶店,星河路吃腻了的烤鱼……你知道吗?我居然又回去了交大附中,可以和唐老她们聊聊以前的蠢事,想再从她们身上征询种种工作的智慧,听唐老讲她对你的印象,讲如何在那场杭州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再比较你对此的种种印象,竟然毫无重叠之感,似乎只有理解每一个人,才可能知道宝石的棱彩。而我也真的像自己在《明智之举》所写的那样,偶然遇见了凌月波老师,只是匆匆的招呼中,她已经想不起我的名字了。
很抱歉我没有等到回信就先完成了它,有太多文字在指尖因为别的什么而迅速消逝,我只想乘这片刻的闲暇留住它而已,以免什么新的思路进入脑海,我只能在遗憾中目睹这封信在繁忙中凄惨的逝去。最近开始学着煮咖啡,做饭,找到花牌坊一个文字录入的兼职,加上一点储蓄,如果还能尽快把驾照拿到就更好了。我们是什么,我们必须成为什么,感觉距你离开成都返回北京的时刻,仿佛过了几年似的,城市像一座洞穴,有许许多多的岁月就在平凡与琐碎中流失了。可如果转过身,我们可以看见那道古老的光,看见那可怖的命运不过是囚徒的影子,而一旦已经见过了光明,即便身处黑暗,也将值得我再度用毕生寻求,为悲剧哭泣没有用,为悲剧工作就好了。
写到末尾,我想,我们实在不需要为这个信札的约定而进行无谓的澄清与顾虑。
很喜欢泽野弘之编曲的βios,这段歌词送给你:
It might be just like a bird in the cage
How could I reach to your heart
I need you to be stronger than anyone
I release my soul so you feel my song
以上
才两天,就已经习惯论衡传播在离开科大后所打拼出的办公室,离开“青年之家”,一个80平米的总部。不时新的家具般进来,寻找即将属于它们的位置。书架上大部分属于office办公,平面设计,我翻开一本《视觉原理》,装帧古板地像那种中学时常用的板报书,却看到一段很美的话:色彩是碎裂了的光。沙发上大家以各种姿势坐着躺着着,电脑也都堆在茶几闪烁而键盘不断发出“哗啦啦”的敲打声,我的脑袋中不断盘旋着沙龙,toastmaster,批判性思维,流程,邀请函,模式,还没读完的书……逯遥的电话几乎没停过,几个人忙着完成广告委托,洋哥盯着屏幕始终一副念念有词的样子,顾自立都没来得及打招呼,扔下一片口香糖就走了。我嚼着口香糖,有时候被灵感攫住,有时候推倒重来,有时候在他们的比划和言辞中眉头紧蹙。那种工作的氛围仿佛置身灵魂熔炉,要在铁砧前努力锻造灵魂的低语。
水吧里一边咬着吸管一边读书的时候,突然间想起亚里士多德那满脸的大胡子,我发短信给逯遥:“沙龙就叫‘第一推动'吧。”(是不是感觉好冷)。
而昨天,我获邀去看了科大的两场辩论选拔赛,四个月后他们之中有人将站在新加坡最高的舞台。直到昨天我才看见他们每一个人作为辩手的样子,多么奇怪!聚餐时一个行乞者用不堪的喇叭摧残着三桌人难得的兴致,行乞者唠叨不断,我们摆手,沉默,夹菜,谁知道这里坐着全部的辩手?而后,顾自立开始讲起过去种种相关的故事来,他总结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另一人则对比国外,为什么不是Before Sunrise中那样,维也纳最落魄的流浪汉也是诗人?我则提到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一章,诗人给这些行乞者以假币……与世无争的时候是孩子,愤世嫉俗的时候像文青。终于上菜了:川式大盘鸡,番茄薯片,蒜泥白肉,酸菜鱼……同桌的那些人,从电子科大吃了四年一直吃到各奔东西,毕业两年后仍可以为了辩论而继续吃下去。邻桌的那些人,从大一到大四,从清水河到沙河,从犀浦到建设路,从星际争霸到银魂,从爷们儿到妹子……
起初,我以为自己只是单纯的旁观者,会议室里,要如何为突然握有的两票负责?评委中有人已经通宵没睡,要如何才能平衡出行政,多样性,队伍默契,辩手实力,可塑性,士气,成绩,风险等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人选中明明还有朋友,如何能够?只有意见拥有独立的价值,意见才能称之为意见。面对工作,不是方式策略的问题,而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我对自己说,能做的,就是一定要回应这份信任。
那天过的很快乐,结识新的朋友,继续在辩论上精研,在竞技游戏中痛宰对手,有足够的时间闲谈和手推单车,一个个道别。在黄昏最后一缕梦寐的光束中,霓虹灯亮了,街市被映照地错落有致,生活的齿轮暂时松懈,伊藤洋华堂外的菜篮与滑板车带来炊烟与轻盈的故事。远方的消息在网络中被好友口耳相传,只可惜白天有千万支翅膀,夜晚眼睛只一双,想要对你说的话只能像一只跳过栅栏的猴子,在那双眼睛面前摊开双手,露出狡黠的牙齿。只是此刻我知道,对正义长久的要求耗尽了对生活模模糊糊的欲望,而正义恰恰产生于这份生活之爱,为了不让正义干枯,同时不让心变成干枯的橙子,必须从城市的角落中寻找到一份恩惠,也许就是某个转角,也许只是某一滴坠落的露珠,即便在掌心消散了,但那份清凉还在,正是怀着这份清凉,我又该出发了。从成都电视塔,沙河湿地公园,练剑的老人,COCO奶茶店,星河路吃腻了的烤鱼……你知道吗?我居然又回去了交大附中,可以和唐老她们聊聊以前的蠢事,想再从她们身上征询种种工作的智慧,听唐老讲她对你的印象,讲如何在那场杭州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再比较你对此的种种印象,竟然毫无重叠之感,似乎只有理解每一个人,才可能知道宝石的棱彩。而我也真的像自己在《明智之举》所写的那样,偶然遇见了凌月波老师,只是匆匆的招呼中,她已经想不起我的名字了。
很抱歉我没有等到回信就先完成了它,有太多文字在指尖因为别的什么而迅速消逝,我只想乘这片刻的闲暇留住它而已,以免什么新的思路进入脑海,我只能在遗憾中目睹这封信在繁忙中凄惨的逝去。最近开始学着煮咖啡,做饭,找到花牌坊一个文字录入的兼职,加上一点储蓄,如果还能尽快把驾照拿到就更好了。我们是什么,我们必须成为什么,感觉距你离开成都返回北京的时刻,仿佛过了几年似的,城市像一座洞穴,有许许多多的岁月就在平凡与琐碎中流失了。可如果转过身,我们可以看见那道古老的光,看见那可怖的命运不过是囚徒的影子,而一旦已经见过了光明,即便身处黑暗,也将值得我再度用毕生寻求,为悲剧哭泣没有用,为悲剧工作就好了。
写到末尾,我想,我们实在不需要为这个信札的约定而进行无谓的澄清与顾虑。
很喜欢泽野弘之编曲的βios,这段歌词送给你:
It might be just like a bird in the cage
How could I reach to your heart
I need you to be stronger than anyone
I release my soul so you feel my song
以上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