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signals创始人谈“慢创业”
编者:在我眼中,杰森·弗瑞德(Jason Fried)是一个通达谦逊的人。他和他的搭档大卫·汉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一度被《连线》(Wired)杂志称为“不可一世的男孩儿”(原文)。是的,他们灵气逼人,有着绝佳的商业嗅觉和执行力。他们的软件公司37signals自成立起便一直呈盈利状态。他们发行了两本创业管理类畅销书[1],吸引力12.3万博客订户Signal vs. Noise。也许,他们比不上马克·扎克伯格的名气,但的确拥有一些令人骄傲的资本。
今年2月,弗瑞德在参加Startup Grind活动时,与主持人汤姆·丹妮森(Tom Denison)谈论了创业、产品设计、融资、公司经营、营销等多方面的感受。在创业圈热火朝天和急于求成的今天,弗瑞德让人感觉到的是一种慢条斯理的明智,一种对于生意本身的诚恳,对待自身原则的坚持,和对用户的责任感。他也许不是最“酷”的创业者,他的产品也不站在科技尖端,但他一定是一个你可以坐下来聆听的伙伴。
丹妮森:你是怎么开始创业的?
弗瑞德: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杂货店打工,那时我13岁,刚拿到工作许可。之后我在鞋店、棒球店、高尔夫球店工作过。后来我意识到想独自做些事。于是在15岁时,我获得了分销商执照(Reseller’s License),并且开始从一家批发商进货,以两倍的价格卖出。于是就是这么开始了。长大后,我也一直在闲暇做一些其它的事。进大学之后,我先给别人打工,后来就开始给自己干。从此就一直是一个人干了。
丹妮森:你的心是属于设计吗?
弗瑞德:我的心是属于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设计是我解决问题的方法。
丹妮森:你在学校上过相关课程吗?
弗瑞德:我毕业于亚利桑那大学金融专业。可是我一直喜欢设计,选择金融只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善于经商。1996年毕业后,当时互联网不被人熟知,我也知之甚少。于是就开始自学HTML这些知识。
丹妮森:37signals是如何创建的?
弗瑞德:37signals开始于1999年。在那之前我是一个网页设计的自由职业者,之后我有能力雇另外一个人。有一天我觉得心痒痒的,想试试在大公司工作的滋味。于是我面试了一家大型网页设计公司,Organic Online。面试过程很顺利,跟其中一个面试官也很谈得来。但是我不想去那工作。于是面试之后,我回到了之前自由职业的状态。
一年之后,当时跟我谈得来得那个面试官跟我联系,说厌倦了大公司的生活,希望找人合伙做点事。于是我把自己的公司和他合并,连同另一个朋友一起,成立了四个人的公司。也就是现在的37signal。
我们很快获得了第一个客户,从那以后公司一直是盈利状态。这是我很骄傲的事情,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自己可以自给自足,看到有钱进门的感觉[很好]。
因为活接得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在项目管理上的一些问题,而Email已经不足以解决这些交流和协作上的困难。于是我们开发了Basecamp,来更好的解决自己的困难。没想到这款产品发布之后,比我们做网页设计赚的钱还多。于是我们就专心做软件开发了。
丹妮森:你是怎么让人们知道你的产品的?
弗瑞德:从2000年开始,我开始写一个博客。博客话题涉及互联网产业、网页设计、客户、科技、我们对经营公司的看法等。当时我们挺自以为是的,现在好一点了(可能因为老了,笑)。因为我们对很多事情都爱发表观点,于是引来了很多赞同和反对的声音。这些声音渐渐形成了一个观众群。于是当2004年我们启动Basecamp时,博客已经拥有了几千人的固定浏览量。这些读者大多都与网页设计相关,他们便成了潜在用户。形成了很好的对接。同时,Basecamp是一个项目管理软件,它本身就具有协作性。一个人必须邀请另外的人一起才能使用。这样口口相传,用户就有机地成长起来了。
丹妮森:有投资人跟你们接触过吗?
弗瑞德:投资人接触我们的次数很多。我们唯一接受的是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2006年的一笔投资[2]。他买下了公司的一小部分份额。
希望对我们投资的人很多,从知名到不知名的企业,从大公司到个人。我个人对这些投资人的感觉都不是很“对”。当时我们也并不需要资金,我也不知道该拿这些钱做什么。如果我获得了这些钱,我也不会做出什么不同的决定。仅这一点,我就不会接受投资。
2006年我们接受了贝索斯的投资,但这些钱并没有用到项目开发中。我和我的合伙人把钱存到银行,让自己心安一点。但我们还是掌控了公司的大部分。
我们认为贝索斯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不需要从我们这获得几百万美元的回报才能生存。他对公司的上市和出手也不感兴趣。他对我们非常有信心,也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建议。我们之间非常默契。
丹妮森:你对简洁很注重,对新功能的推出也很谨慎,你是怎么做到在这方面专心致志的?
弗瑞德:在37signals,我们都是一群比较懒的人,不喜欢解决太复杂的问题,喜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很复杂、很慢又难维护的东西尤其让我们感到心烦。我常常被诸如Email这种东西的启发。尽管科技圈的人常喜欢批判Email,但我认为它是迄今为止科技领域最好的发明之一。每个人都用Email,适应起来没有任何难度。这就非常吸引我。
我深受像回形针、纸、笔这些简单设计的启发。为什么它们这么简单,但是很好的解决了实际问题。它们各司其职,虽然只有仅有的几个功能,但是在这仅有的几个功能上都做得非常好。
我个人就不喜欢给别人复杂的工具,让问题变得更复杂。我也不希望别人给我复杂的东西。我觉得这与“尊重”有关。如果软件太复杂了,就感觉[对人]不够尊重和自大。
汤姆森:作为设计师,你会看到一个东西,心里就想“那个可以做得更好”吗?
弗瑞德:会,我会这样。
汤姆森:这是一种折磨吗?
弗瑞德:首先,你不能评判一件你不明白的东西。评判一件东西可以做得更好是很容易的,但是你并不知道背后的历史,你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和因素让它成为了现在的样子。也许这是在当时的限制因素下可以创作的最好结果。所以我会非常小心对这些下定论。
实际上,我并不太喜欢那样[爱评论的]设计师。我原来也那样。设计师总会说:“那个真难看,我做肯定比那个好。”或者“那个真差劲,我一个周末就能做出来。”或者他们会批判其他的设计师,比如“美国航空公司的网站真难看。” 你不明白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它会成为现在的样子。也许背后有个很好的缘由,也许没有。但是让我们先别在不知道缘由的情况下就对别人下定论。
我希望了解为什么这些设计会成为现在的样子。如果我看到一个可以变得更好的设计,我愿意去学习之后的缘由和背景,在我作出任何结论之前。
丹妮森:去年夏天你给公司每个人放了一个月假,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和之后的结果如何?
弗瑞德:我们去年六月让每个人休假一个月。当时我们决定让大家放下手中的活,然后构想一个自己想做的东西。任何东西。可以是一个新移动应用,一个新的功能,或者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分组,也可以单独做。一月之后,我们大家都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到了7月,我们通过远程连线坐在一起(很多员工在其它国家),一共有29个新想法被提出。这些想法有的跟医保服务有关,有的跟公司现在所做的事情毫不相干,有的是一个实物设计。很多有趣的想法被提出。我们都觉得很超值。如果没有这一个月的时间让大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是绝不可能在一个月之内产生29个新创意的。
丹妮森:有什么产品从这些创意中产生吗?
弗瑞德:有一些。比如Basecamp Personal。因为Basecamp是一个基于订阅模式的项目管理工具。每月收取20美元。这个商业模式很好,但是很多个人希望用Basecamp管理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例如家装、旅游、婚礼等。现有的模式就不适合了。于是有人提议推出个人版Basecamp,按项目数量收费。每个项目收取25美元,从此这个项目就归你所有。不管你使用5分钟还是20年。产品还是同样的产品,只是换了种方式销售而已。
丹妮森:你的导师是谁?
弗瑞德:很多被我当作导师的人都从未见面。我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的忠实粉丝。他们都是很有远见的人,以价值未基础,也非常简单。我很喜欢这种风格,不喜欢跟风的人。我喜欢有远见、踏实的人。杰夫·贝索斯和我聊的也很多。他每次说话都让我醍醐灌顶。他是一个特别聪明、谦逊和见识广博的人。克雷顿·M.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是另外一个影响我的导师。他很多优秀的书诸如《创新的两难 The Innovator’s Dilemma》、《创新者的解答 The Innovator’s Solution》和《如何衡量生活?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他是如今最优秀的思考着之一,商业思考者,并且超越于此。我非常尊敬他。
丹妮森:我之前在山景城(Mountain View)开会,大家讨论一个泡沫的存在。我在想究竟有多少产品是因为这个泡沫而开发,而不是为了真实存在的市场?
弗瑞德:我认为过多的产品都是为了这个泡沫开发的。这也是我常常要警惕的。我们希望开发那些非常有用,并不是很“酷”的产品。这也让我们公司没有成为“最酷”的公司。我们当然希望产品好玩有趣又酷,但是“有用”是第一位的。“有用”意味着对于小型商家而言,这些软件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些软件因为太好用了,以至于他们可以放弃其它的工具。比如,先前人们用Email管理项目,当他们发现Basecamp很好用之后并物超所值,便可以摒弃Email而只使用Basecamp了。这就是我们的目的,而并不是一味的追赶科技潮流。
丹妮森:你有什么建议可以分享的吗?
弗瑞德:分享一件最近让我苦恼的事吧。我们生产的是基于订阅模式的产品。这就意味着有人在用它,并且依赖于它。但如果我们某天不打算开发这个软件了怎么办?不能说不弄就不弄了。当然如果你不在乎这些人,你可以说停就停。如果你在乎的话,你每做一个产品、新加一个功能,就等于增加了对这些用户的义务。对于未来来说,这也多少阻碍了我们做新的事,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
教训便是,如果你在乎你的用户,你的用户也依赖于你的产品,你在每一次发布产品的时候就要非常小心。就像生了宝宝一样。你每发布一个产品,你便对它附有责任,在很长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1] 《重来 Rework》和《Getting Real》
[2] 2006年37signals接受了亚马逊公司创始人和现任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以个人名义进行的投资。
![]() |
今年2月,弗瑞德在参加Startup Grind活动时,与主持人汤姆·丹妮森(Tom Denison)谈论了创业、产品设计、融资、公司经营、营销等多方面的感受。在创业圈热火朝天和急于求成的今天,弗瑞德让人感觉到的是一种慢条斯理的明智,一种对于生意本身的诚恳,对待自身原则的坚持,和对用户的责任感。他也许不是最“酷”的创业者,他的产品也不站在科技尖端,但他一定是一个你可以坐下来聆听的伙伴。
![]() |
丹妮森:你是怎么开始创业的?
弗瑞德: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杂货店打工,那时我13岁,刚拿到工作许可。之后我在鞋店、棒球店、高尔夫球店工作过。后来我意识到想独自做些事。于是在15岁时,我获得了分销商执照(Reseller’s License),并且开始从一家批发商进货,以两倍的价格卖出。于是就是这么开始了。长大后,我也一直在闲暇做一些其它的事。进大学之后,我先给别人打工,后来就开始给自己干。从此就一直是一个人干了。
丹妮森:你的心是属于设计吗?
弗瑞德:我的心是属于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设计是我解决问题的方法。
丹妮森:你在学校上过相关课程吗?
弗瑞德:我毕业于亚利桑那大学金融专业。可是我一直喜欢设计,选择金融只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善于经商。1996年毕业后,当时互联网不被人熟知,我也知之甚少。于是就开始自学HTML这些知识。
丹妮森:37signals是如何创建的?
弗瑞德:37signals开始于1999年。在那之前我是一个网页设计的自由职业者,之后我有能力雇另外一个人。有一天我觉得心痒痒的,想试试在大公司工作的滋味。于是我面试了一家大型网页设计公司,Organic Online。面试过程很顺利,跟其中一个面试官也很谈得来。但是我不想去那工作。于是面试之后,我回到了之前自由职业的状态。
一年之后,当时跟我谈得来得那个面试官跟我联系,说厌倦了大公司的生活,希望找人合伙做点事。于是我把自己的公司和他合并,连同另一个朋友一起,成立了四个人的公司。也就是现在的37signal。
我们很快获得了第一个客户,从那以后公司一直是盈利状态。这是我很骄傲的事情,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自己可以自给自足,看到有钱进门的感觉[很好]。
因为活接得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在项目管理上的一些问题,而Email已经不足以解决这些交流和协作上的困难。于是我们开发了Basecamp,来更好的解决自己的困难。没想到这款产品发布之后,比我们做网页设计赚的钱还多。于是我们就专心做软件开发了。
丹妮森:你是怎么让人们知道你的产品的?
弗瑞德:从2000年开始,我开始写一个博客。博客话题涉及互联网产业、网页设计、客户、科技、我们对经营公司的看法等。当时我们挺自以为是的,现在好一点了(可能因为老了,笑)。因为我们对很多事情都爱发表观点,于是引来了很多赞同和反对的声音。这些声音渐渐形成了一个观众群。于是当2004年我们启动Basecamp时,博客已经拥有了几千人的固定浏览量。这些读者大多都与网页设计相关,他们便成了潜在用户。形成了很好的对接。同时,Basecamp是一个项目管理软件,它本身就具有协作性。一个人必须邀请另外的人一起才能使用。这样口口相传,用户就有机地成长起来了。
丹妮森:有投资人跟你们接触过吗?
弗瑞德:投资人接触我们的次数很多。我们唯一接受的是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2006年的一笔投资[2]。他买下了公司的一小部分份额。
希望对我们投资的人很多,从知名到不知名的企业,从大公司到个人。我个人对这些投资人的感觉都不是很“对”。当时我们也并不需要资金,我也不知道该拿这些钱做什么。如果我获得了这些钱,我也不会做出什么不同的决定。仅这一点,我就不会接受投资。
2006年我们接受了贝索斯的投资,但这些钱并没有用到项目开发中。我和我的合伙人把钱存到银行,让自己心安一点。但我们还是掌控了公司的大部分。
我们认为贝索斯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不需要从我们这获得几百万美元的回报才能生存。他对公司的上市和出手也不感兴趣。他对我们非常有信心,也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建议。我们之间非常默契。
丹妮森:你对简洁很注重,对新功能的推出也很谨慎,你是怎么做到在这方面专心致志的?
弗瑞德:在37signals,我们都是一群比较懒的人,不喜欢解决太复杂的问题,喜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很复杂、很慢又难维护的东西尤其让我们感到心烦。我常常被诸如Email这种东西的启发。尽管科技圈的人常喜欢批判Email,但我认为它是迄今为止科技领域最好的发明之一。每个人都用Email,适应起来没有任何难度。这就非常吸引我。
我深受像回形针、纸、笔这些简单设计的启发。为什么它们这么简单,但是很好的解决了实际问题。它们各司其职,虽然只有仅有的几个功能,但是在这仅有的几个功能上都做得非常好。
我个人就不喜欢给别人复杂的工具,让问题变得更复杂。我也不希望别人给我复杂的东西。我觉得这与“尊重”有关。如果软件太复杂了,就感觉[对人]不够尊重和自大。
汤姆森:作为设计师,你会看到一个东西,心里就想“那个可以做得更好”吗?
弗瑞德:会,我会这样。
汤姆森:这是一种折磨吗?
弗瑞德:首先,你不能评判一件你不明白的东西。评判一件东西可以做得更好是很容易的,但是你并不知道背后的历史,你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和因素让它成为了现在的样子。也许这是在当时的限制因素下可以创作的最好结果。所以我会非常小心对这些下定论。
实际上,我并不太喜欢那样[爱评论的]设计师。我原来也那样。设计师总会说:“那个真难看,我做肯定比那个好。”或者“那个真差劲,我一个周末就能做出来。”或者他们会批判其他的设计师,比如“美国航空公司的网站真难看。” 你不明白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它会成为现在的样子。也许背后有个很好的缘由,也许没有。但是让我们先别在不知道缘由的情况下就对别人下定论。
我希望了解为什么这些设计会成为现在的样子。如果我看到一个可以变得更好的设计,我愿意去学习之后的缘由和背景,在我作出任何结论之前。
丹妮森:去年夏天你给公司每个人放了一个月假,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和之后的结果如何?
弗瑞德:我们去年六月让每个人休假一个月。当时我们决定让大家放下手中的活,然后构想一个自己想做的东西。任何东西。可以是一个新移动应用,一个新的功能,或者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分组,也可以单独做。一月之后,我们大家都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到了7月,我们通过远程连线坐在一起(很多员工在其它国家),一共有29个新想法被提出。这些想法有的跟医保服务有关,有的跟公司现在所做的事情毫不相干,有的是一个实物设计。很多有趣的想法被提出。我们都觉得很超值。如果没有这一个月的时间让大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是绝不可能在一个月之内产生29个新创意的。
丹妮森:有什么产品从这些创意中产生吗?
弗瑞德:有一些。比如Basecamp Personal。因为Basecamp是一个基于订阅模式的项目管理工具。每月收取20美元。这个商业模式很好,但是很多个人希望用Basecamp管理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例如家装、旅游、婚礼等。现有的模式就不适合了。于是有人提议推出个人版Basecamp,按项目数量收费。每个项目收取25美元,从此这个项目就归你所有。不管你使用5分钟还是20年。产品还是同样的产品,只是换了种方式销售而已。
丹妮森:你的导师是谁?
弗瑞德:很多被我当作导师的人都从未见面。我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的忠实粉丝。他们都是很有远见的人,以价值未基础,也非常简单。我很喜欢这种风格,不喜欢跟风的人。我喜欢有远见、踏实的人。杰夫·贝索斯和我聊的也很多。他每次说话都让我醍醐灌顶。他是一个特别聪明、谦逊和见识广博的人。克雷顿·M.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是另外一个影响我的导师。他很多优秀的书诸如《创新的两难 The Innovator’s Dilemma》、《创新者的解答 The Innovator’s Solution》和《如何衡量生活?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他是如今最优秀的思考着之一,商业思考者,并且超越于此。我非常尊敬他。
丹妮森:我之前在山景城(Mountain View)开会,大家讨论一个泡沫的存在。我在想究竟有多少产品是因为这个泡沫而开发,而不是为了真实存在的市场?
弗瑞德:我认为过多的产品都是为了这个泡沫开发的。这也是我常常要警惕的。我们希望开发那些非常有用,并不是很“酷”的产品。这也让我们公司没有成为“最酷”的公司。我们当然希望产品好玩有趣又酷,但是“有用”是第一位的。“有用”意味着对于小型商家而言,这些软件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些软件因为太好用了,以至于他们可以放弃其它的工具。比如,先前人们用Email管理项目,当他们发现Basecamp很好用之后并物超所值,便可以摒弃Email而只使用Basecamp了。这就是我们的目的,而并不是一味的追赶科技潮流。
丹妮森:你有什么建议可以分享的吗?
弗瑞德:分享一件最近让我苦恼的事吧。我们生产的是基于订阅模式的产品。这就意味着有人在用它,并且依赖于它。但如果我们某天不打算开发这个软件了怎么办?不能说不弄就不弄了。当然如果你不在乎这些人,你可以说停就停。如果你在乎的话,你每做一个产品、新加一个功能,就等于增加了对这些用户的义务。对于未来来说,这也多少阻碍了我们做新的事,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
教训便是,如果你在乎你的用户,你的用户也依赖于你的产品,你在每一次发布产品的时候就要非常小心。就像生了宝宝一样。你每发布一个产品,你便对它附有责任,在很长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1] 《重来 Rework》和《Getting Real》
[2] 2006年37signals接受了亚马逊公司创始人和现任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以个人名义进行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