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时评】华语传媒文学大奖青睐科幻作家?
谈到内地的文学大奖,南方都市报主办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虽然创办仅十一年,但以其公正透明、兼容并蓄、奖金优厚(总奖金30万)等特点渐渐成为华语文学的重要奖项之一。从去年的第十届开始,这个奖的提名阵容中开始出现科幻作家的身影。第十届的年度小说家,韩松凭《地铁》获得提名;年度最具潜力新人,飞氘凭小说集《纯真及其所编造的》获得提名。而今年的第十一届,科幻新星宝树凭小说集《古老的地球之歌》也获得提名。
华语传媒文学大奖为什么会开始青睐科幻作家?这对华语科幻的发展有何意义?
首先,从战略的层面讲,一向以兼容并蓄为宗旨的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对华语科幻产生关注并不是很奇怪的事情。早几届的时候,这个奖就曾多次青睐纯文学本来不屑的青春文学作家,比如张悦然、笛安等都曾提名甚至拿奖。自刘慈欣《三体》和韩松《地铁》掀起华语科幻热后,作为主流文学界最先锋和敏感的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将橄榄枝伸向科幻作者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那为什么一开始是韩松、飞氘,而不是刘慈欣?因为刘慈欣的《三体》发表得不是时候。《三体3》的发表时间是2010年11月,它获得较广泛的影响力要等到2011年4月。2011年第九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提名时间是当年3月,没有关注到《三体》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事实上,香港书展、当代长篇小说年度最佳奖等时间靠后的奖项荣誉就没有漏过刘慈欣和三体系列。
从韩松和飞氘的角度看,他们两人率先获得关注再正常不过了。两人在纯文学界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2010年7月,他们曾参加“新世纪十年文学”国际研讨会,他俩有关科幻的发言引起了文学界的反响。本身正好两人的作品都是2011年发表(《地铁》发表时间标为2011年1月),于是获得提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战术层面讲,即使总体而言科幻逐渐获得了主流文坛的瞩目,但个别人和个别作品获得提名还得有人来推你。也就是说,还得“上面有人”才行。就这个奖而言,科幻在“上面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南方都市报的资深编辑桥东里老师,另一个是提名委员会成员、新京报书评版编辑涂志刚老师。两人都是科幻和幻想文学的老朋友了,我就不多介绍了。
其实在终审评委会也有“自己人”,那就是《科幻世界》前主编、作家阿来。看2011年第十届的终审记录中说,阿来本来对飞氘有期待,但是“飞氘写青春文学不及他写幻想性的那种东西写得好”(PS:我也很同意这点)。
去年韩松、飞氘,今年宝树,以这样的关注节奏和“自己人”的存在,只要科幻作者自己争气,今后应该会有更多的奖项荣誉。我很看好广东本土选手陈楸帆老师明年凭《荒潮》入围年度最具潜力新人。
华语传媒文学大奖为什么会开始青睐科幻作家?这对华语科幻的发展有何意义?
首先,从战略的层面讲,一向以兼容并蓄为宗旨的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对华语科幻产生关注并不是很奇怪的事情。早几届的时候,这个奖就曾多次青睐纯文学本来不屑的青春文学作家,比如张悦然、笛安等都曾提名甚至拿奖。自刘慈欣《三体》和韩松《地铁》掀起华语科幻热后,作为主流文学界最先锋和敏感的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将橄榄枝伸向科幻作者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那为什么一开始是韩松、飞氘,而不是刘慈欣?因为刘慈欣的《三体》发表得不是时候。《三体3》的发表时间是2010年11月,它获得较广泛的影响力要等到2011年4月。2011年第九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提名时间是当年3月,没有关注到《三体》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事实上,香港书展、当代长篇小说年度最佳奖等时间靠后的奖项荣誉就没有漏过刘慈欣和三体系列。
从韩松和飞氘的角度看,他们两人率先获得关注再正常不过了。两人在纯文学界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2010年7月,他们曾参加“新世纪十年文学”国际研讨会,他俩有关科幻的发言引起了文学界的反响。本身正好两人的作品都是2011年发表(《地铁》发表时间标为2011年1月),于是获得提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战术层面讲,即使总体而言科幻逐渐获得了主流文坛的瞩目,但个别人和个别作品获得提名还得有人来推你。也就是说,还得“上面有人”才行。就这个奖而言,科幻在“上面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南方都市报的资深编辑桥东里老师,另一个是提名委员会成员、新京报书评版编辑涂志刚老师。两人都是科幻和幻想文学的老朋友了,我就不多介绍了。
其实在终审评委会也有“自己人”,那就是《科幻世界》前主编、作家阿来。看2011年第十届的终审记录中说,阿来本来对飞氘有期待,但是“飞氘写青春文学不及他写幻想性的那种东西写得好”(PS:我也很同意这点)。
去年韩松、飞氘,今年宝树,以这样的关注节奏和“自己人”的存在,只要科幻作者自己争气,今后应该会有更多的奖项荣誉。我很看好广东本土选手陈楸帆老师明年凭《荒潮》入围年度最具潜力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