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不只是脚下的路!(三)
分班考试后,按照名次排学号。班主任把名次靠前的同学召集起来开个小会,跟大家说第一届的班干部就从这些同学里挑选,于是让大家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轮到我时,我大概讲讲自己的基本情况,我没什么特长,从小没被爸妈管理,自然也没有培养这一说。同学们都多才多艺,什么乐器、书法、绘画、歌唱舞蹈、演讲朗诵,而我就是那其中最最没有特点的一个,我什么都不会。结果自我介绍完之后,班主任当时对我说,觉得我一定能学好。我没觉得这是夸奖,而是觉得他明白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即使我看似那么平庸。从他那里我知道了什么是第一印象,而我就是给老师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的那个学生,即使到今天也从未改变过。
他就是我初中的班主任,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和传统中老师的样子不太一样。他的形象气质更像老大,于是后来同学们都称他老大。他教授我们语文,作为一个老师,他课程丰富而生动,形式多样,注重培养我们的各种能力。每节课前我们有课前五分钟的演讲,大家按照学号的顺序上台演讲。有时是向大家介绍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词,抑或介绍一句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初中古文甚多,而我们的学习却并非枯燥无聊。《卖油翁》,被老师拍成话剧,由我们班同学自己出演参加学校的晚会。讲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他把文中描述的情景用粉笔画在黑板上,俨然成为一幅风景画。有些古文故事也会让每个小组自己表演文中故事情节,大家风格各异,充满想象力创造力。我们有自己的摘抄本,他令我们养成良好的积累的习惯。只要是你自己偏爱的段落文章,一切自主选择。
记得初中要学习写说明文,于是他定下主题写我们的教学楼。他把大家分成不同的小组对我们的教学楼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说起我们的教学楼,就如之前提到的,它确实是一座不平凡的建筑。它曾是山西大学的前身,是用庚子赔款所建造,也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大学之一。建筑风格为哥特式,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评判,它依然是历史建筑保护的典范,它没有被用来展览,而是继续着它的功能。同学被分成三组,一组同学测量基本数据,了解建筑的各个结构;一组同学绘制建筑的各个精美的细部;我是做为第三组同学,了解建筑的前世今生,去查阅历史资料,以及采访校长了解学校的历史。三组同学工作完成后我们会把资料汇总,大家借助手上的资料,以及自己对教学楼的认识来完成这篇说明文。我一直认为那是座不平凡的建筑,它典雅大气,甚至庄严而神圣,那里有浓浓的学院气息,我只能庆幸自己的幸运,有时建筑也会影响到人的气质。
作为班主任,他也注重我们的基础教育,那些看似和课本无关的内容。班会上他组织我们看电影,还记得他给我们放映《阿甘正传》,那绝对是经典而励志的好片,而我们有幸在初一的时候就看到。前奏的那片羽毛,她在空中飘飘摇摇,最后随着音乐慢慢落下,落在阿甘身边,他拾起,夹在他的书中……那时年少的我们对很多事物知之甚少,都是他一点点带我们去看世界。他也会组织年级篮球比赛,当时我们一个年级只有四个班,而我们班男生又擅长篮球,所以经常得第一,年级的各类奖状有四分之三被我们班获得,这个说起来一点也不夸张,我们的奖状贴满了教室后面的背景墙。还记得第一次篮球比赛夺冠,大家都异常兴奋,无论是参加比赛的男生,还是我们只在旁边加油助阵的女生。比赛结束后,我们几个女生觉得要给参赛运动员一些褒奖,于是七个女生凑钱跑去买篮球,回来后让参赛同学在上面签名。那个篮球也被挂在教室后方,那是我们集体的荣誉。记得当时大家情绪真的很激动,我们激动的一起高喊“二班万岁”!这些至今都令我们感到荣耀。
初二的时候他组织大家一起去北京游学参观。可能很多老师怕出意外承担责任不敢组织这样的长途出行,但是他会。他要亲自带领我们去看世界。那是我第一次离开我居住的城市,那时我已14岁。第一次出行,我很兴奋而珍惜。坐在车上,我尝试画着地图,仔细观察记录我经过的那些街道、建筑,和司机聊天,了解各处的历史,特色。当时安排去北大参观,由于人数较多我们不可以直接进入,在北大校门口等候。时间有点长,我又不愿意浪费,就和门口的保卫人员聊天。他们依然笔直的站在那里,但是十分热心的回答我提出的各类问题。当我回想这些时我才发现,从我大一开始真正的独自旅行时,我就习惯于和当地人交谈,原来这个习惯在我十四岁的时候已经发芽。即使那时我那般幼稚而单纯,即使现在我依然单纯而美好。
在老大的各种精心策划下,我们拥有了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他是我们的老爸,我们都是他爱的孩子。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教出了多么优秀的学生,而是在他带领我们班级的时候,没有放弃过我们任何一个,无论你成绩如何,他总是设法让我们每一个做的更好。他对同学的关心,甚至超过一些家长,令他们都感到汗颜。
我们也是多么热爱老大。有一次给他策划了一个盛大的生日聚会,说起盛大这个毫不夸张。那时我们已上高中,最初是我们三个好朋友一起策划活动内容,安排各项事宜,包括音乐剪辑,准备礼物。
那一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的大家庭中,有一个孩子先我们而去。想起他来,至今我觉得他还在,可能只是我们在不同的星球而已。有一天下午,他发生了交通意外,就这样,他的故事戛然而止。我们听到这个噩耗大家都不敢相信,因为我们都好好的,他怎么可能就这么突然的走掉。一切都很仓促,事发三天后,同学们一大早赶到医院为他送行。大家从不同的学校赶来,还有同学学校比较偏远,早晨五点就要往医院赶。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我们只是看着他被装在一个黄色的袋子里,就那样被抬走。我们只是过去目送他离开,没有告别,没有仪式,他走的很急,来不及跟大家说什么。我们还记得他脸上不羁的笑容,他平时讲话总是有点结巴,但是朗诵起来声情并茂,说话也不结巴了。他是我初中的第二个同桌,会给我介绍各类音乐,给我讲各种新鲜有趣的事情。我最爱的Secret Garden就是他介绍我听的,从那以后就一直爱着,总是能安抚我的灵魂深处。结果他就这样瞬息间被上帝带走。多希望你在那里睡的安稳。
那年我们为老大庆祝生日,也为了去纪念离去的孩子。庆生的场地我们安排在我的高中教室,于是大家从各自的学校都赶到这里,也是我们的初中母校。老大在几位同学的带领下,按照安排的线路先做了会儿运动,之后当他转身时,从后背的教学楼上放下两个条幅,我们用银光棒拼出了祝福的话,大家在高高的教学楼上一起喊着,祝老大生日快乐。之后他被带到了我们教学楼的最高层(不是那座哥特式的,高中教学楼在其背后,是一座六层的现代建筑),那时已夜幕降临,当让老大往楼下看时,四十多位同学举着蜡烛,拼成一个桃心,中间写着“宋”,他是我们的宋老师。我们送了他一副巨型的拼图,背后是我们的签名。我们还做了一个PPT,用来纪念一个孩子的离去。他似乎离开了,但是他一直都在。我们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有欢喜有快乐,有悲伤有遗憾,这一切我们都一同分享。
他就是我初中的班主任,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和传统中老师的样子不太一样。他的形象气质更像老大,于是后来同学们都称他老大。他教授我们语文,作为一个老师,他课程丰富而生动,形式多样,注重培养我们的各种能力。每节课前我们有课前五分钟的演讲,大家按照学号的顺序上台演讲。有时是向大家介绍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词,抑或介绍一句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初中古文甚多,而我们的学习却并非枯燥无聊。《卖油翁》,被老师拍成话剧,由我们班同学自己出演参加学校的晚会。讲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他把文中描述的情景用粉笔画在黑板上,俨然成为一幅风景画。有些古文故事也会让每个小组自己表演文中故事情节,大家风格各异,充满想象力创造力。我们有自己的摘抄本,他令我们养成良好的积累的习惯。只要是你自己偏爱的段落文章,一切自主选择。
记得初中要学习写说明文,于是他定下主题写我们的教学楼。他把大家分成不同的小组对我们的教学楼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说起我们的教学楼,就如之前提到的,它确实是一座不平凡的建筑。它曾是山西大学的前身,是用庚子赔款所建造,也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大学之一。建筑风格为哥特式,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评判,它依然是历史建筑保护的典范,它没有被用来展览,而是继续着它的功能。同学被分成三组,一组同学测量基本数据,了解建筑的各个结构;一组同学绘制建筑的各个精美的细部;我是做为第三组同学,了解建筑的前世今生,去查阅历史资料,以及采访校长了解学校的历史。三组同学工作完成后我们会把资料汇总,大家借助手上的资料,以及自己对教学楼的认识来完成这篇说明文。我一直认为那是座不平凡的建筑,它典雅大气,甚至庄严而神圣,那里有浓浓的学院气息,我只能庆幸自己的幸运,有时建筑也会影响到人的气质。
作为班主任,他也注重我们的基础教育,那些看似和课本无关的内容。班会上他组织我们看电影,还记得他给我们放映《阿甘正传》,那绝对是经典而励志的好片,而我们有幸在初一的时候就看到。前奏的那片羽毛,她在空中飘飘摇摇,最后随着音乐慢慢落下,落在阿甘身边,他拾起,夹在他的书中……那时年少的我们对很多事物知之甚少,都是他一点点带我们去看世界。他也会组织年级篮球比赛,当时我们一个年级只有四个班,而我们班男生又擅长篮球,所以经常得第一,年级的各类奖状有四分之三被我们班获得,这个说起来一点也不夸张,我们的奖状贴满了教室后面的背景墙。还记得第一次篮球比赛夺冠,大家都异常兴奋,无论是参加比赛的男生,还是我们只在旁边加油助阵的女生。比赛结束后,我们几个女生觉得要给参赛运动员一些褒奖,于是七个女生凑钱跑去买篮球,回来后让参赛同学在上面签名。那个篮球也被挂在教室后方,那是我们集体的荣誉。记得当时大家情绪真的很激动,我们激动的一起高喊“二班万岁”!这些至今都令我们感到荣耀。
初二的时候他组织大家一起去北京游学参观。可能很多老师怕出意外承担责任不敢组织这样的长途出行,但是他会。他要亲自带领我们去看世界。那是我第一次离开我居住的城市,那时我已14岁。第一次出行,我很兴奋而珍惜。坐在车上,我尝试画着地图,仔细观察记录我经过的那些街道、建筑,和司机聊天,了解各处的历史,特色。当时安排去北大参观,由于人数较多我们不可以直接进入,在北大校门口等候。时间有点长,我又不愿意浪费,就和门口的保卫人员聊天。他们依然笔直的站在那里,但是十分热心的回答我提出的各类问题。当我回想这些时我才发现,从我大一开始真正的独自旅行时,我就习惯于和当地人交谈,原来这个习惯在我十四岁的时候已经发芽。即使那时我那般幼稚而单纯,即使现在我依然单纯而美好。
在老大的各种精心策划下,我们拥有了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他是我们的老爸,我们都是他爱的孩子。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教出了多么优秀的学生,而是在他带领我们班级的时候,没有放弃过我们任何一个,无论你成绩如何,他总是设法让我们每一个做的更好。他对同学的关心,甚至超过一些家长,令他们都感到汗颜。
我们也是多么热爱老大。有一次给他策划了一个盛大的生日聚会,说起盛大这个毫不夸张。那时我们已上高中,最初是我们三个好朋友一起策划活动内容,安排各项事宜,包括音乐剪辑,准备礼物。
那一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的大家庭中,有一个孩子先我们而去。想起他来,至今我觉得他还在,可能只是我们在不同的星球而已。有一天下午,他发生了交通意外,就这样,他的故事戛然而止。我们听到这个噩耗大家都不敢相信,因为我们都好好的,他怎么可能就这么突然的走掉。一切都很仓促,事发三天后,同学们一大早赶到医院为他送行。大家从不同的学校赶来,还有同学学校比较偏远,早晨五点就要往医院赶。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我们只是看着他被装在一个黄色的袋子里,就那样被抬走。我们只是过去目送他离开,没有告别,没有仪式,他走的很急,来不及跟大家说什么。我们还记得他脸上不羁的笑容,他平时讲话总是有点结巴,但是朗诵起来声情并茂,说话也不结巴了。他是我初中的第二个同桌,会给我介绍各类音乐,给我讲各种新鲜有趣的事情。我最爱的Secret Garden就是他介绍我听的,从那以后就一直爱着,总是能安抚我的灵魂深处。结果他就这样瞬息间被上帝带走。多希望你在那里睡的安稳。
那年我们为老大庆祝生日,也为了去纪念离去的孩子。庆生的场地我们安排在我的高中教室,于是大家从各自的学校都赶到这里,也是我们的初中母校。老大在几位同学的带领下,按照安排的线路先做了会儿运动,之后当他转身时,从后背的教学楼上放下两个条幅,我们用银光棒拼出了祝福的话,大家在高高的教学楼上一起喊着,祝老大生日快乐。之后他被带到了我们教学楼的最高层(不是那座哥特式的,高中教学楼在其背后,是一座六层的现代建筑),那时已夜幕降临,当让老大往楼下看时,四十多位同学举着蜡烛,拼成一个桃心,中间写着“宋”,他是我们的宋老师。我们送了他一副巨型的拼图,背后是我们的签名。我们还做了一个PPT,用来纪念一个孩子的离去。他似乎离开了,但是他一直都在。我们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有欢喜有快乐,有悲伤有遗憾,这一切我们都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