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
文/孔龙
她是我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笔友,因为我们至今没有都没有见过面,但是我们却认识了十二年了。
初中的时候我和县城初中的一个好友通信,他加入了一个叫“小太阳”的组织。这个组织需要交费入会,然后可以介绍一个朋友入会,于是他把我也拉了进来。“小太阳”就像民国时期的地下党组织,每个月都会邮寄一份剪报过来,上面是一些中学生分享生活感悟之类的文章,还有一个版面不小的邮购目录,以及他们组织的一些夏令营的活动。由于在初中时代我的零用钱几乎为零,所以这份剪报我都是看一眼就丢到一边了。过了不久,我却收到了一封来自江苏的信件,信上说她也是“小太阳”的会员, “小太阳”为每个会员配对笔友,我刚好和她配成了一对。
“请叫我童好了。望你尽快回信!”
在信的末尾,她这样写道。
我马上就提笔回信了,因为在初中时代,除了和朋友们去踢球外,再无有趣的活动,实在是百无聊赖,现在正好有个人聊聊天。我在信上作了自我介绍,又问了对方的一些情况后,就不知道再写些什么好了,只好在杂志上抄了几道脑筋急转弯过去。
很快我就收到了回信。
“真的想不到会收到你的回信,因为这么远,我以为你不会回信的了。而且,你写的字真好看!不过,不要再抄脑筋急转弯过来了,我的脑筋不太好使,所以这次只能勉强答了两题。”
我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会想出抄脑筋急转弯这样的傻主意。
从此,每次我在生活委员那里接过信件后,总是先藏在课桌里,然后放学后飞奔回家,在阳台上迫不及待地拆开信件,一个人静静地阅读起来,内心却充满了欢喜。年少的可贵,就是可以轻易地享受到这种单纯的快乐吧!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抽屉里的信件有被翻动过的痕迹。我妈妈像大多数为了生活操劳的家长一样,只想儿女考个好成绩好学校,只要不去惹事生非就好,而完全不担心儿女只会读书,脑袋会因此而变得迟钝。因此,她对我和童通信持反对态度。
“以后不要看我的信件了!”我去找妈妈抗议。
“将来她喜欢你怎么办,你还要不要考重点高中了。”这便是她的理由。
我觉得去喜欢一个没有见过面的女孩很奇怪,而且我相信对方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觉得妈妈的想法很无厘头。
“她凭什么会喜欢你的儿子啊!”确实,在19岁以前,还没有女孩喜欢过我。
“那她为什么要给你写信。”
“因为我们是笔友啊!你知道什么叫笔友吗?”我没好气地说。
“总之,”妈妈像是下最后通牒一般,“如果你们将来结婚,我是不会同意的!你们隔得那么远。”
听到了这里,本来很气愤的我忍不住大笑起来,“拜托,我才14岁啊!你不如去操心一下晚饭做什么菜好了。”
妈妈并没有影响到我们之间的通信,一来她的理由确实好笑,二来我们之间的信件内容确实清清白白,甚至有点乏味,不过是谈论下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罢了,所以后来妈妈也懒得去翻看我抽屉里的信件了。
不久之后,“小太阳”便不再邮寄信件过来了,想来是经营不善已经覆灭了。但是我们的信件往来一直没有停过来,保持着每月一封的频率。
在初二的新年夜上,我鼓了很大的勇气,给童的家里拨了通电话。接电话的大概是他的爸爸。
“你好,请问童在吗?”
“%#*&$@”
“请你说普通话好吗?”
“&*#@#”
因为他爸爸不会说普通话,所以到最后我也没搞懂是怎么回事,我相信他也是。最后我默默地挂了电话。从此,我再没有勇气往童的家里打过电话。
上了高中后,童交了男朋友,她问我有没有喜欢的女孩。
“固然有喜欢的女孩,但是想来我做不来交女友这样的事,因为我和女孩在一起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如果在一起的话大概彼此都会感到尴尬。”
有天,在晚修的课间,我在教室明亮的白炽灯下给童回信。我们的班草,一个叫“米八”的男同学--因为他身高正好有一米八,在南方人中算很高的了,长得英俊潇洒,而且风趣幽默,据说在篮球场上一个眼神就可以迷倒一片女观众,此时他的半个屁股坐在我那0.2平方米大的课桌上,用他那双180瓦的电眼看着我。
“看毛,老子喜欢的是女人”我心想。
他看我毫无反应,便抢走了我桌面上的信纸,我马上去抢,无奈不够他高,便由着他去看好了。他看了几眼,不屑地说,“跟女孩写信还谈什么学习,浪费!”
我看着他飘走的身影,心里不服气,“难道非得谈情说爱不可吗!”
但是我也觉得他的话不无道理,于是尽量在回信中写些有趣的事情,有时候想不到,干脆很久都不回信。
“随便说点什么就好了。”童了解之后,在回信中写道。
我们的通信在上了高三后便自动停止了,心照不宣似的,因为要备战高考的缘故。高考后我落榜了,心灰意冷地选择了复读,也没有心思再写信过去。
复读了一年后,好不容易考上了一个二本的学校。成绩出来后,绷紧了两年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下来,于是马上给童写了一封信,说了下这两年的事。
我清楚地记得,童的回信写在一张肯德基的餐纸上,这是我收到她的最后一封信。原来她前一年高考也落榜了,不同的是,她选择出来社会工作了。
在信的最后她留下了她的QQ。
这时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了,当我察觉到的时候,只能申请到九位数字的QQ了,从此,我和童的联系也转到了网上。尽管网络带给了人们沟通的便利,但是沉下心来写一封信给远方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还有满怀期望地等待回信的心情,仍然是网络无可替代的。
谨以此文纪念远方的朋友,而当初那份单纯而美好的情感,在如今浮躁的世间,更显珍贵。
她是我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笔友,因为我们至今没有都没有见过面,但是我们却认识了十二年了。
初中的时候我和县城初中的一个好友通信,他加入了一个叫“小太阳”的组织。这个组织需要交费入会,然后可以介绍一个朋友入会,于是他把我也拉了进来。“小太阳”就像民国时期的地下党组织,每个月都会邮寄一份剪报过来,上面是一些中学生分享生活感悟之类的文章,还有一个版面不小的邮购目录,以及他们组织的一些夏令营的活动。由于在初中时代我的零用钱几乎为零,所以这份剪报我都是看一眼就丢到一边了。过了不久,我却收到了一封来自江苏的信件,信上说她也是“小太阳”的会员, “小太阳”为每个会员配对笔友,我刚好和她配成了一对。
“请叫我童好了。望你尽快回信!”
在信的末尾,她这样写道。
我马上就提笔回信了,因为在初中时代,除了和朋友们去踢球外,再无有趣的活动,实在是百无聊赖,现在正好有个人聊聊天。我在信上作了自我介绍,又问了对方的一些情况后,就不知道再写些什么好了,只好在杂志上抄了几道脑筋急转弯过去。
很快我就收到了回信。
“真的想不到会收到你的回信,因为这么远,我以为你不会回信的了。而且,你写的字真好看!不过,不要再抄脑筋急转弯过来了,我的脑筋不太好使,所以这次只能勉强答了两题。”
我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会想出抄脑筋急转弯这样的傻主意。
从此,每次我在生活委员那里接过信件后,总是先藏在课桌里,然后放学后飞奔回家,在阳台上迫不及待地拆开信件,一个人静静地阅读起来,内心却充满了欢喜。年少的可贵,就是可以轻易地享受到这种单纯的快乐吧!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抽屉里的信件有被翻动过的痕迹。我妈妈像大多数为了生活操劳的家长一样,只想儿女考个好成绩好学校,只要不去惹事生非就好,而完全不担心儿女只会读书,脑袋会因此而变得迟钝。因此,她对我和童通信持反对态度。
“以后不要看我的信件了!”我去找妈妈抗议。
“将来她喜欢你怎么办,你还要不要考重点高中了。”这便是她的理由。
我觉得去喜欢一个没有见过面的女孩很奇怪,而且我相信对方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觉得妈妈的想法很无厘头。
“她凭什么会喜欢你的儿子啊!”确实,在19岁以前,还没有女孩喜欢过我。
“那她为什么要给你写信。”
“因为我们是笔友啊!你知道什么叫笔友吗?”我没好气地说。
“总之,”妈妈像是下最后通牒一般,“如果你们将来结婚,我是不会同意的!你们隔得那么远。”
听到了这里,本来很气愤的我忍不住大笑起来,“拜托,我才14岁啊!你不如去操心一下晚饭做什么菜好了。”
妈妈并没有影响到我们之间的通信,一来她的理由确实好笑,二来我们之间的信件内容确实清清白白,甚至有点乏味,不过是谈论下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罢了,所以后来妈妈也懒得去翻看我抽屉里的信件了。
不久之后,“小太阳”便不再邮寄信件过来了,想来是经营不善已经覆灭了。但是我们的信件往来一直没有停过来,保持着每月一封的频率。
在初二的新年夜上,我鼓了很大的勇气,给童的家里拨了通电话。接电话的大概是他的爸爸。
“你好,请问童在吗?”
“%#*&$@”
“请你说普通话好吗?”
“&*#@#”
因为他爸爸不会说普通话,所以到最后我也没搞懂是怎么回事,我相信他也是。最后我默默地挂了电话。从此,我再没有勇气往童的家里打过电话。
上了高中后,童交了男朋友,她问我有没有喜欢的女孩。
“固然有喜欢的女孩,但是想来我做不来交女友这样的事,因为我和女孩在一起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如果在一起的话大概彼此都会感到尴尬。”
有天,在晚修的课间,我在教室明亮的白炽灯下给童回信。我们的班草,一个叫“米八”的男同学--因为他身高正好有一米八,在南方人中算很高的了,长得英俊潇洒,而且风趣幽默,据说在篮球场上一个眼神就可以迷倒一片女观众,此时他的半个屁股坐在我那0.2平方米大的课桌上,用他那双180瓦的电眼看着我。
“看毛,老子喜欢的是女人”我心想。
他看我毫无反应,便抢走了我桌面上的信纸,我马上去抢,无奈不够他高,便由着他去看好了。他看了几眼,不屑地说,“跟女孩写信还谈什么学习,浪费!”
我看着他飘走的身影,心里不服气,“难道非得谈情说爱不可吗!”
但是我也觉得他的话不无道理,于是尽量在回信中写些有趣的事情,有时候想不到,干脆很久都不回信。
“随便说点什么就好了。”童了解之后,在回信中写道。
我们的通信在上了高三后便自动停止了,心照不宣似的,因为要备战高考的缘故。高考后我落榜了,心灰意冷地选择了复读,也没有心思再写信过去。
复读了一年后,好不容易考上了一个二本的学校。成绩出来后,绷紧了两年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下来,于是马上给童写了一封信,说了下这两年的事。
我清楚地记得,童的回信写在一张肯德基的餐纸上,这是我收到她的最后一封信。原来她前一年高考也落榜了,不同的是,她选择出来社会工作了。
在信的最后她留下了她的QQ。
这时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了,当我察觉到的时候,只能申请到九位数字的QQ了,从此,我和童的联系也转到了网上。尽管网络带给了人们沟通的便利,但是沉下心来写一封信给远方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还有满怀期望地等待回信的心情,仍然是网络无可替代的。
谨以此文纪念远方的朋友,而当初那份单纯而美好的情感,在如今浮躁的世间,更显珍贵。
-
豆友74947373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01 14:22:20
-
豆友152215377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8 11:22:05
-
谙嫱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4 15:00:51
-
明烛天南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23 14:56:08
-
梦中的年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13 21:01:37
-
微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9 18:00:47
-
温如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7 23:04:29
-
绿色的小懒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20 20:19:12
-
窝在沙发睡午觉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2 10: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