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描述春季的乡间 孩童们放学后放风筝的情景
此时农历正值二月
放风筝的最好时节
在《中国民俗文摘》里正好看到风筝的专辑
简单科普一下风筝
身边很多种看似熟悉的东西
其实我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
风筝最早由墨子发明 公输班改进
用于战争和通讯
至唐朝时期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风筝慢慢进入日常生活成为娱乐消遣
余光中曾经说过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忙出来的,唯独文化是闲出来的”
风筝进入文化界也正验证了这句话
由于遍布各国各地的风筝艺人的阅历和文化皆不同
在风筝的制作过程中便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体系和风格
简单介绍一下风筝的流派 抛砖引玉
北京风筝
以“沙燕儿”为代表
而“沙燕儿”又以风大风小都性能稳定著称
天津风筝
以“风筝魏”为代表
而天津的各种产业代表多有“某物+姓”格式
譬如“崩豆张”“果仁张”之类
以丝绸面料为特点
多为民间工艺珍品
潍坊风筝
中国风筝的代表
历史悠久特点浓郁
以“串”和简型为主
千变万化色彩缤纷
南通风筝
不同于北方派系的特点
工艺多复杂细腻 装饰性极强
整个风筝融灯彩 绘画 雕刻 声音于一体
令爱好者为之倾倒
阳江风筝
广东风筝的代表
以“灵芝”最为有特点
多为腰子形
侧重飞行性能
四川风筝
主要流传于成都绵竹等地
半印半画 以大为贵
现在流行的长串风筝也由蜀地传出
世界各国也有不少其他的风筝习俗
可以拿来长一下知识
东南亚国家的风筝以中国北方的“沙燕儿”为舶来
虽然本人以为东南亚只有夏天
这种气候不适宜放风筝
但东南亚人民还是执着的爱上了风筝
其中以马来西亚人的执着尤甚
竟然把风筝当做“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标志
而热衷于在性别上做文章的泰国人则给风筝也分了男女
文献上记载如此
而泰国人是否只给风筝分了男女两种性别我也不得而知
也许还有第三种性别
谁知道呢
美国人在风筝上值得称道的则是特技风筝
而这种风筝被美国人巧妙的用作了导弹射击的追踪目标靶
特点鲜明知识点的都被挑选出来
作为常识和谈资储备
这也应该算是闲出来的文化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