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我、人生:一种基于演化认识论的三观及方法
题记:
重估一切价值。——尼采
重建三观。——佚名网友
网络时代,各种事件和观点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信息的制造和传递也大大超出人所能接受的程度。有感于大家时常吐槽如今价值观纷杂(甚至偶尔玩笑地说“三观碎了一地”),也或有苦恼信息焦虑、世界荒诞、人生虚无(找不到意义和方向),以及在对各种流行话题(文艺小清新、星座、MBTI、中医、文科……)的吐槽和反吐槽中发生的“掐架”“互喷”,于是尝试探讨一下价值标准和三观。
社会、文化、以及人本身,这些主题,无论是对于专业研究还是个人认识,最明显的困难是不像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那样有着简单明确、普遍信服的规律。而这些主题恰恰又是与每个人的生活切身相关、让人充满好奇的。我不知道在这些学科的专业领域对进化论的系统理论是怎样的理解和评价,从所知的情况看,可以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或许对专业研究和业余爱好都可参考。
以上,是本篇的主题。话题很大。
以前大学时代某次讲座的嘉宾在回答提问时说:“本源性的问题是没办法讨论的”。在日常生活中讨论本源性的问题,通常会把焦点扯离当前亟待解决或值得关心的事情,而且讨论往往难有结果。但是,如果生活中的困惑纠结最终无可避免地指向本源性的问题,那么,只能勉强讨论一次。所以改成说:本源性的问题,只讨论一次。
或哂或驳,只要有见地,都欢迎。
献给——所有对世界和自我以及人生的意义感兴趣的友邻
第1章 一切都是价值判断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7837/
◆ 笛卡尔妖魔、缸中之脑、庄周梦蝶的寓意
◆ 真理是什么?
◆ 逆镜模型的认识论
◆ 从真理到善理
◆ 再谈习惯说法
◆ 小结
第2章 社会与个人的演化:一种基于进化论的视角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7934/
◆ 关于进化论容易被忽视的几点
◆ 演化式积累的软硬结构模型
◆ 社会与个人的演化
◆ 积累的各种形式
◆ 短桥原理:演化式积累的渐进性
◆ 演化式积累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 小结
第3章 人的认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8000/
◆ 人是什么
◆ 人的认知相关的若干主题
【先天/后天】【欲望和动机】【情感和表情】【学习】【观察和思考】【意识/无意识、信息处理和动作控制的自动化】【表达】【想象力与创造】【信念/信仰】
◆ 关于几种心理学理论的笔记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 小结
第4章 演化视角下的社会史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8099/
◆ 为什么社会和人的“真理”难以找到?
◆ 基本假设:从生物到社会——一个自然进行的演化过程
◆ 经济:物质价值观——最重要的社会评价标准
◆ 伦理:道德价值观的产生和演化
◆ 美学:审美价值观的产生和演化
◆ 思想史与学术体系:求知价值观和人类认识的自我嵌套
◆ 总体的社会发展史
◆ 对演化论的社会观/历史观的评价
◆ 学术与大众观念、以及通识
第5章 演化模型的日常方法和案例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8109/
◆ 演化模型的日常方法和案例
案例1. 自己的思考和决策的过程
案例2. 街头的小事件
案例3. 地铁吵架
案例4. 机场航班延误造成的群体纠纷
案例5. 经济现象
案例6. 讨论与执行
案例7. 心理援助
◆ 看社会现象的两个窍门
◆ 看历史的几种方法
第6章 关于人生观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8122/
◆ 再谈人生的意义
◆ 木心与《文学回忆录》
◆ 郑也夫的人生三追求理论
◆ 豆豆和《遥远的救世主》
◆ 佛家人生观
◆ 所谓三观
第7章 杂谈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8145/
◆ 存在的一切皆有缘由
◆ 有限理性和保守主义
◆ 论理想主义
◆ 论某种现实主义
◆ 现实/理想、世俗/文艺、实用/有趣……种种
◆ 人可以改变社会吗?
◆ 目的与自然
◆ 科学与迷信
◆ 谦逊与狂放
◆ 自恋
◆ 赞赏与批评
◆ 多元化与合而不同
◆ 道德和价值判断
◆ 《黑天鹅》
◆ 《乌合之众》
◆ 吐槽和负能量
◆ 社会是在进步还是退步?
◆ 世界性与现代性
◆ 理解与诠释
◆ 重估一切价值
第8章 相关观点及后记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8181/
补记:
重新审视全篇,有点怀疑这种演化认识论究竟有没有意义:
即使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框架,对具体主题的认识仍然要借助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方法,何况统篇纠集了各种包含演化论、工程和系统论术语、文学化表述、日常事例,既不科学也不艺术,既不专业也不通俗,前后表达的风格和详略也不一致;或许还不如分散的解释、具体问题深入探讨、把一种风格做好做精。
但是反过来,分散的解释,终归难免在跨界或本源性的问题上遇到困惑,一种整体的认识框架、通识的视野,是否更简单、统一尚待评估,哪怕仅仅是了却一些困惑,也是好的。
我深知目前的知识积累和表达方式与专业的学术标准之间的差距,于是只好称为一种三观;但专业的、严厉的、高标准的批评是严重欢迎的。
如果这样一种对社会和心理的认识论是有效的,它应该能够(考虑到世界的不确定性,不如说提高成功概率):
1. 更好地解释社会和心理现象。评价标准是更简单一致、更有预测性。
2. 指导科学发现。比如在认知科学的某些复杂主题(如意识、情感、信念等)上,或者像赵南元所说——“能够指导做出具有人类智能的人工认知主体(机器人)”。
3. 指导艺术创造。长远来说,美学标准的去神秘化、可操作化是认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对于艺术创造应该是优势而不是劣势,是机遇而不是侵害。
4. 指导现实应用。比如可以在学习、教育、心理、商业方面提供更好的参考方法。
5. 指导更好地生活。按照演化认识论,社会发展的目的(如果可以称为一种目的的话),就是生存、更经济更愉悦地生存、更好地生活,即通俗所说的幸福,而能够认识人的幸福感的心理机制和满足幸福感所需要的社会现实,应该可以为幸福生活提供一些保守的(!)指导。
试试看。
重估一切价值。——尼采
重建三观。——佚名网友
网络时代,各种事件和观点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信息的制造和传递也大大超出人所能接受的程度。有感于大家时常吐槽如今价值观纷杂(甚至偶尔玩笑地说“三观碎了一地”),也或有苦恼信息焦虑、世界荒诞、人生虚无(找不到意义和方向),以及在对各种流行话题(文艺小清新、星座、MBTI、中医、文科……)的吐槽和反吐槽中发生的“掐架”“互喷”,于是尝试探讨一下价值标准和三观。
社会、文化、以及人本身,这些主题,无论是对于专业研究还是个人认识,最明显的困难是不像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那样有着简单明确、普遍信服的规律。而这些主题恰恰又是与每个人的生活切身相关、让人充满好奇的。我不知道在这些学科的专业领域对进化论的系统理论是怎样的理解和评价,从所知的情况看,可以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或许对专业研究和业余爱好都可参考。
以上,是本篇的主题。话题很大。
以前大学时代某次讲座的嘉宾在回答提问时说:“本源性的问题是没办法讨论的”。在日常生活中讨论本源性的问题,通常会把焦点扯离当前亟待解决或值得关心的事情,而且讨论往往难有结果。但是,如果生活中的困惑纠结最终无可避免地指向本源性的问题,那么,只能勉强讨论一次。所以改成说:本源性的问题,只讨论一次。
或哂或驳,只要有见地,都欢迎。
献给——所有对世界和自我以及人生的意义感兴趣的友邻
第1章 一切都是价值判断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7837/
◆ 笛卡尔妖魔、缸中之脑、庄周梦蝶的寓意
◆ 真理是什么?
◆ 逆镜模型的认识论
◆ 从真理到善理
◆ 再谈习惯说法
◆ 小结
第2章 社会与个人的演化:一种基于进化论的视角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7934/
◆ 关于进化论容易被忽视的几点
◆ 演化式积累的软硬结构模型
◆ 社会与个人的演化
◆ 积累的各种形式
◆ 短桥原理:演化式积累的渐进性
◆ 演化式积累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 小结
第3章 人的认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8000/
◆ 人是什么
◆ 人的认知相关的若干主题
【先天/后天】【欲望和动机】【情感和表情】【学习】【观察和思考】【意识/无意识、信息处理和动作控制的自动化】【表达】【想象力与创造】【信念/信仰】
◆ 关于几种心理学理论的笔记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 小结
第4章 演化视角下的社会史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8099/
◆ 为什么社会和人的“真理”难以找到?
◆ 基本假设:从生物到社会——一个自然进行的演化过程
◆ 经济:物质价值观——最重要的社会评价标准
◆ 伦理:道德价值观的产生和演化
◆ 美学:审美价值观的产生和演化
◆ 思想史与学术体系:求知价值观和人类认识的自我嵌套
◆ 总体的社会发展史
◆ 对演化论的社会观/历史观的评价
◆ 学术与大众观念、以及通识
第5章 演化模型的日常方法和案例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8109/
◆ 演化模型的日常方法和案例
案例1. 自己的思考和决策的过程
案例2. 街头的小事件
案例3. 地铁吵架
案例4. 机场航班延误造成的群体纠纷
案例5. 经济现象
案例6. 讨论与执行
案例7. 心理援助
◆ 看社会现象的两个窍门
◆ 看历史的几种方法
第6章 关于人生观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8122/
◆ 再谈人生的意义
◆ 木心与《文学回忆录》
◆ 郑也夫的人生三追求理论
◆ 豆豆和《遥远的救世主》
◆ 佛家人生观
◆ 所谓三观
第7章 杂谈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8145/
◆ 存在的一切皆有缘由
◆ 有限理性和保守主义
◆ 论理想主义
◆ 论某种现实主义
◆ 现实/理想、世俗/文艺、实用/有趣……种种
◆ 人可以改变社会吗?
◆ 目的与自然
◆ 科学与迷信
◆ 谦逊与狂放
◆ 自恋
◆ 赞赏与批评
◆ 多元化与合而不同
◆ 道德和价值判断
◆ 《黑天鹅》
◆ 《乌合之众》
◆ 吐槽和负能量
◆ 社会是在进步还是退步?
◆ 世界性与现代性
◆ 理解与诠释
◆ 重估一切价值
第8章 相关观点及后记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498181/
补记:
重新审视全篇,有点怀疑这种演化认识论究竟有没有意义:
即使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框架,对具体主题的认识仍然要借助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方法,何况统篇纠集了各种包含演化论、工程和系统论术语、文学化表述、日常事例,既不科学也不艺术,既不专业也不通俗,前后表达的风格和详略也不一致;或许还不如分散的解释、具体问题深入探讨、把一种风格做好做精。
但是反过来,分散的解释,终归难免在跨界或本源性的问题上遇到困惑,一种整体的认识框架、通识的视野,是否更简单、统一尚待评估,哪怕仅仅是了却一些困惑,也是好的。
我深知目前的知识积累和表达方式与专业的学术标准之间的差距,于是只好称为一种三观;但专业的、严厉的、高标准的批评是严重欢迎的。
如果这样一种对社会和心理的认识论是有效的,它应该能够(考虑到世界的不确定性,不如说提高成功概率):
1. 更好地解释社会和心理现象。评价标准是更简单一致、更有预测性。
2. 指导科学发现。比如在认知科学的某些复杂主题(如意识、情感、信念等)上,或者像赵南元所说——“能够指导做出具有人类智能的人工认知主体(机器人)”。
3. 指导艺术创造。长远来说,美学标准的去神秘化、可操作化是认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对于艺术创造应该是优势而不是劣势,是机遇而不是侵害。
4. 指导现实应用。比如可以在学习、教育、心理、商业方面提供更好的参考方法。
5. 指导更好地生活。按照演化认识论,社会发展的目的(如果可以称为一种目的的话),就是生存、更经济更愉悦地生存、更好地生活,即通俗所说的幸福,而能够认识人的幸福感的心理机制和满足幸福感所需要的社会现实,应该可以为幸福生活提供一些保守的(!)指导。
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