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在听余韵霖王凤珠的双珠球长篇
双珠球的故事 – 只能说是听故事,说到味道一点也没有,两位老人家的弹唱真的乏善可陈,毕竟七老八十,有这点基本功还真属不易,唱腔不走不荒,不过说韵味却难以说声好。于我而言,最近在欣赏自己喜欢的唱段的同时,也在补课,把一些过去都还未曾听过的长篇过一遍,也对得起自己过去拼命下载的努力。近些年,自己对评弹艺术的心得没有过去那么强烈的表达意愿,很多老朋也都隐居了起来,听书多一些,评述少一点,也是去今自己的本原。说真的,没有多少可以写的了,都是些老生常谈的重复,恐怕很多相熟的朋友也觉得读我的文章已经难以再有新意了,呵呵。任何事情都已极限的,也许我真的应该定下心来拿过去的文章认真地整理一番了。
余韵霖的单档弹唱的80回白蛇是九十年代他应上海评弹团的徐檬丹之邀而录制的教科书,可惜现在已经不翼而飞了,呵呵。最近回归上海评弹团的姜啸博是学玉蜻蜓出身的,不过他回上海评弹团的条件之一就是不能再说玉蜻蜓,缘故是秦团长要保护现在的俞圣琦和章外甥(名字叫不出)两档玉蜻蜓不受影响,规定姜啸博只能说白蛇,姜啸博想起自己进团的时候有余韵霖老先生的白蛇录音,在团里的资料库里遍找不着,呵呵,若干年之后,上海也许会出现苏锡电台的丧气般人物,拿出自己的私人珍藏提供给大家,于是众人对他顶礼膜拜,他也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化公为私只不过弄几个评弹节目,比起国内的多如蝗虫的贪官而言,真是小儿科、毛毛雨了。
期待姜啸博的白蛇会与众不同,至少不要再走蒋朱档的路子,让人家听到的尽是赏中秋、上金山和合钵的蒋调和俞调来,呵呵。
余韵霖的单档弹唱的80回白蛇是九十年代他应上海评弹团的徐檬丹之邀而录制的教科书,可惜现在已经不翼而飞了,呵呵。最近回归上海评弹团的姜啸博是学玉蜻蜓出身的,不过他回上海评弹团的条件之一就是不能再说玉蜻蜓,缘故是秦团长要保护现在的俞圣琦和章外甥(名字叫不出)两档玉蜻蜓不受影响,规定姜啸博只能说白蛇,姜啸博想起自己进团的时候有余韵霖老先生的白蛇录音,在团里的资料库里遍找不着,呵呵,若干年之后,上海也许会出现苏锡电台的丧气般人物,拿出自己的私人珍藏提供给大家,于是众人对他顶礼膜拜,他也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化公为私只不过弄几个评弹节目,比起国内的多如蝗虫的贪官而言,真是小儿科、毛毛雨了。
期待姜啸博的白蛇会与众不同,至少不要再走蒋朱档的路子,让人家听到的尽是赏中秋、上金山和合钵的蒋调和俞调来,呵呵。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