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仁“与”义“
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仁者,人也”,能立人爱人谓之“仁”,“义者,宜也”,能变通适人谓之“义”;赏之度惟“仁”,罚之度惟“义”。天道上为阳,天道下为阴,阴可久,阳不可久;地道上为刚,地道下为柔,柔可久,刚不可久;人道上为仁,人道下为义,仁可过之,而义不容过。义,人之底限也。比如不杀老弱妇孺,祸不及妻儿,即是道“义”也。此“义”者后世多讹,“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此“义”实不可“乡愿”也。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所为”谓”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所不为”谓”义“。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之德”其唯“仁”“义”乎?
源头 易理 论语 孟子 中庸
行文框架 周敦颐 太极图说
论据 苏轼 刑赏忠厚之至论
Frederick
2013.03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所为”谓”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所不为”谓”义“。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之德”其唯“仁”“义”乎?
源头 易理 论语 孟子 中庸
行文框架 周敦颐 太极图说
论据 苏轼 刑赏忠厚之至论
Frederick
2013.03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