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羊城,现有光孝“。光孝寺在广州明清城的西北角,至今仍是广州五大丛林之首。
寺庙的历史大家都知道,正如明代人写的这个匾额:
 |
估计当时也是听说这么个故事罢了 |
 |
山门,梁皇忏是一大法会 |
 |
攀间斗拱也有側昂,側昂是这里斗拱的一大特色 |
 |
山面梁栿,收山之制反映学习北方建筑之处 |
 |
古朴与崭新的结合 |
 |
说的就是1992年 |
 |
天王殿和山门一比较,就知道歇山做法的南北差异 |
 |
歇山山面在柱缝上,所以没有踩金歩架。梁架前部是斗拱抬梁的 |
 |
从天王殿看山门,明显的可以看到“侧脚”与“生起” |
 |
梁架后部倒只用瓜柱了,这样的做法在广府宗祠中十分常见 |
 |
天王殿的歇山形式富有广府特色,檐柱也是八棱石柱 |
 |
上次来时所拍,温故而知新,这是第五次来吧 |
 |
上次来时所拍 |
 |
上次来时所拍 |
 |
上次来时所拍,看到亮点了吗? |
大雄宝殿的黄色瓦顶比金色琉璃瓦要好,没有那种艳俗气息。大雄宝殿的斗拱与山门都一样,都有奇特的“侧昂”,昂头十分长。大殿檐下斗拱出三跳,外出第一跳为栱,二三跳假昂,第三跳并没有用令栱,直接承撩檐桁,”耍头“其实是三椽栿出头了。补间铺作的里跳层数自然较多,有五层斗拱,在第四跳上承一斗三升,再托罗汉枋,与柱头铺作的梁背上的一栱刚好同高,也就是三椽栿高约合一足材。
 |
假昂昂头十分长,因为昂头与栱身是分开做的,不受材料限制 |
 |
里跳也是三跳,其中二三跳栱较长,上沿刻了曲线 |
金厢斗底槽的大雄宝殿梁架其实不复杂,特别是歇山做法是收山整间,山面在柱缝上。重檐歇山的顶是由殿身加副阶一周组成的。殿身梁架十分简介,华丽的斗拱是副阶部分的。上层檐的檐下其实很难看清,做的也就简略,但是剖面图画的还是挑头,看到的却是插栱两跳。
 |
引用《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大木结构研究。程建军》 |
 |
引用《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大木结构研究。程建军》 |
 |
引用《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大木结构研究。程建军》 |
 |
和南海神庙之大殿何异?仅是正脊有水束托脚?多一根单材攀间? |
 |
侧面梁架,上下层屋面的缝隙真小,但是蚝壳窗透光的感觉真不错 |
 |
后部梁架和前部是对称的 |
 |
室内空间较大,适应人数较多的室内活动,上一次就看到挤满僧人 |
大雄宝殿的后面还保留着宋代石材勾栏,其他三面的勾栏是仿造此处的。应属于单勾栏吧。望柱上的狮子形态各异,可惜残缺不全,有很多铁砂破坏的痕迹,可想而知苦于兵灾。
 |
让我想起卢沟桥 |
 |
寻杖是“八竹寻杖”形的,作八根合抱状。盘唇等构造明确其仿木形 |
光孝寺的瘗发塔,据说有宋塔特征,但是历代修葺。
 |
塔在大雄宝殿后 |
 |
七级浮屠 |
 |
每层都是单斗支替 |
 |
每面都有一壁龛,内有坐佛 |
光孝寺除了瘗发塔,还有南汉铁塔两座,完整的是东塔,我们看不到。我们能看的是残存三层的西塔。
 |
东塔 |
 |
西塔现在已经有棚遮住了,很难想象为什么之前一直露天淋雨 |
 |
西塔局部,力士角神已经残毁 |
 |
西塔局部,塔身是千佛题材,屋檐有飞天 |
 |
西塔局部 |
 |
在海幢寺有复原的西塔一座,但是仿造的不好!工艺较粗,细节不全 |
光孝寺的伽蓝殿也被认为是保存宋代风格的后世重修者,是一座三间的歇山小殿堂。歇山山面也是在柱缝上的“南方歇山”形式,但是心间较大,适当地调节了歇山的造型,使得屋脊不会太短。
 |
水束的使用将托脚艺术化了 |
 |
这个可以看清十分明显的侧脚和生起 |
光孝寺的六祖殿,斗拱与伽蓝殿、大雄宝殿相同,规模介于两者中,是五开间的殿堂,梁架和前两者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檐柱用石柱。屋面使用“剪边”,整个形象十分庄严沉稳。斗拱较前面两个殿堂形制古朴,昂头还是插昂,还不是作假昂昂头。
 |
六祖殿的转角处,看得出檐桁的生起用了削尖和生头木的方法。 |
 |
宋营造法式中的斗拱,相比之下光孝寺的斗拱外伸较多,出檐较大 |
 |
六祖殿的地面有红砂岩这种地域性材料 |
光孝寺的环境是挺好的,在寺的东部是斋堂、僧舍等,是近年建设。
 |
歇山山面的装饰较少,悬鱼都形制简陋 |
 |
屋脊多用本地形式 |
 |
新修的钟鼓楼 |
 |
禅宗祖庭 |
六榕寺在光孝寺的东面,其生六榕寺保存的就花塔可观。
 |
注意檐口 |
 |
旧测绘图局部 |
有趣之处是每层屋檐,为什么是一些平行的桷子承托的屋檐?!在历史照片上已经是如此。求高人指点!!
六榕寺的其他建筑风格杂糅,尽是今世建设。
 |
大殿 |
说白了六榕寺只能当做去光孝寺顺便看看的景点,只有花塔是“景点”。
补录:光孝寺的老照片:
 |
图片均来自http://bbs.voc.com.cn/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