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评 “小城之春”》,《剧影春秋》,1948年第1卷第3期
有许多人爱寂寞和忧愁,因为寂寞和忧愁在他们以为是一首诗,而且是一首如何美丽的诗呵!纵然寂寞和忧愁在心灵上是一种创伤,但抚摸着创伤,流着哀感的眼泪,意味到这也是一种美,便又带着含泪的微笑,恣情地沉醉在这寂寞和忧愁里面而不能自拔了。
健康是美,欢笑是美,但病态和眼泪有人也认为是美,尤其在这烦恼的年代,在这黑暗的社会,在这痛苦的现实底下,他便拥抱着病态和眼泪,寂寞地过了一辈子,因为追求健康和欢笑,虽然是更美丽的,但它又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和艰辛,那么,他就关在破落的小圈子里,玩赏寂寞和忧愁了。
我想,《小城之春》的作者,李天济先生,就是这样写下他的患病的作品来的,而费穆先生也是带着同病相怜的深切的感受,把它呈现在观众面前的。
在情调和气氛上,编导者都尽过很大的努力,但这努力是妄为的,也许在他们以为,《小城之春》已经是“心灵的呼应,感情的起伏”,但是,在我而言,《小城之春》的寂寞和忧愁,始终没有打入我的心灵里去,因为,这寂寞和忧愁,不过是李天济先生和费穆先生的寂寞和忧愁罢了,这种狭小的感情是不存在于广多的人民中,人民也没有这种心肠为莫不相关的《小城之春》里的人物流泪了,眼泪已经流得太多,像《小城之春》里那么一点小小的爱情的委曲,是不值得流泪的了。
《小城之春》里的人物,他,面对着现实,不敢正视,闭了眼睛,把自己的感情,超脱在现实外面,沉湎于陈腐的感情里,顾影自怜,孤芳自赏,像这样的人物,活在世界上是一块废料。活在这奔腾叫嚣流向一个新的方向的时代里,更是一种耻辱,今天,对这样的人物,李天济先生和费穆先生不但不加以有力的鞭笞,反而伤心地给予大量的同情,这对于李天济先生和费穆先生也正是一种耻辱,大江日夜流,不能埋葬掉私人的寂寞和忧愁,把自己的感情溶合到大多数人的感情里去,跟着时代走,就只有被无情的历史抛弃在后面。
五年前,看舞台剧《浮生六记》,我流过眼泪,但五年后的今天,同样的情调,同样的气氛,《小城之春》已不能赚取我的同情,这感情的考验使我觉得骄傲,而费穆先生还在五年前的感情里沉迷不醒,又使我觉得惋惜。为了费穆先生的历史着想,希望有新的作风表现。
健康是美,欢笑是美,但病态和眼泪有人也认为是美,尤其在这烦恼的年代,在这黑暗的社会,在这痛苦的现实底下,他便拥抱着病态和眼泪,寂寞地过了一辈子,因为追求健康和欢笑,虽然是更美丽的,但它又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和艰辛,那么,他就关在破落的小圈子里,玩赏寂寞和忧愁了。
我想,《小城之春》的作者,李天济先生,就是这样写下他的患病的作品来的,而费穆先生也是带着同病相怜的深切的感受,把它呈现在观众面前的。
在情调和气氛上,编导者都尽过很大的努力,但这努力是妄为的,也许在他们以为,《小城之春》已经是“心灵的呼应,感情的起伏”,但是,在我而言,《小城之春》的寂寞和忧愁,始终没有打入我的心灵里去,因为,这寂寞和忧愁,不过是李天济先生和费穆先生的寂寞和忧愁罢了,这种狭小的感情是不存在于广多的人民中,人民也没有这种心肠为莫不相关的《小城之春》里的人物流泪了,眼泪已经流得太多,像《小城之春》里那么一点小小的爱情的委曲,是不值得流泪的了。
《小城之春》里的人物,他,面对着现实,不敢正视,闭了眼睛,把自己的感情,超脱在现实外面,沉湎于陈腐的感情里,顾影自怜,孤芳自赏,像这样的人物,活在世界上是一块废料。活在这奔腾叫嚣流向一个新的方向的时代里,更是一种耻辱,今天,对这样的人物,李天济先生和费穆先生不但不加以有力的鞭笞,反而伤心地给予大量的同情,这对于李天济先生和费穆先生也正是一种耻辱,大江日夜流,不能埋葬掉私人的寂寞和忧愁,把自己的感情溶合到大多数人的感情里去,跟着时代走,就只有被无情的历史抛弃在后面。
五年前,看舞台剧《浮生六记》,我流过眼泪,但五年后的今天,同样的情调,同样的气氛,《小城之春》已不能赚取我的同情,这感情的考验使我觉得骄傲,而费穆先生还在五年前的感情里沉迷不醒,又使我觉得惋惜。为了费穆先生的历史着想,希望有新的作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