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车的记忆
![]() |
这里说的火车,是指在动车出现之前,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火车。家在无锡,高中的时候在苏州读书,周末经常要坐火车在两个城市之间来来回回。每次在站台上等待火车进站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巡视员,挥着小旗吹着小哨子,提醒人们站到黄线后面。我就混在人群里面,东张西望。先是远远地传来一阵响亮的汽笛声,接着在轨道的尽头,列车转弯进站了,黄色的车头大灯刺目地照射过来。车轮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响,庞大的车头拖着长长的车厢从面前开过,带起一阵强大的气流。随着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列车缓缓停了下来。每当这个时候,我总对火车这个庞然大物产生一种景仰之情。
坐过几次车次是四个数字的慢车,是那种最古旧的绿皮车厢,绿皮硬座,从无锡到苏州只要六块钱,一路晃晃悠悠走走停停可以开上两个小时。车厢里很空,有几个中年妇女在嗑着瓜子聊天,有拖着编织袋的打工者在哄孩子,也有人躺在长长的座位上睡着。我戴着耳机听着音乐,看着窗外的天空渐渐变暗,不知为什么觉得周围的世界很安静,时间的流动也变得缓慢起来。
睡过几次卧铺。记得还在小学的时候,和钢琴学校的一群人坐火车去厦门。我和一个姐姐睡在上铺,俩人伸出手来,正好能够到。夜深了,下面的孩子都不说话了,我们还手拉着手,在火车的哐当声里,一首接一首地唱歌。
也曾挤过春运的火车。那次和爸爸一起去杭州看亲戚,正值春节。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挤的火车,连厕所都站满了人,每个人都前胸贴后背地站着,大气也不敢出,下车必须提前一站就开始挣扎着往车门口挪动。不过另一次,也是从无锡到杭州,非春运时期人不多,爸爸还有兴致带我去餐车吃饭。本以为铁路上的餐饮都是凑合做的,没想到那儿的梅菜扣肉和黄鱼做得极好,用料新鲜滋味地道。
再后来动车和高铁就出现了,白色的子弹头列车,车厢干净宽敞,开起来又快又稳,没有人站着了,也没有哐当哐当的车轮撞击铁轨接缝的声响了。一次我在站台,看到有个年轻的妈妈指着动车对孩子说,“看,这是火车。”我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或许若干年之后,老式的内燃车头再也不会上路,只停留在一段废弃的铁轨上供人照相,而孩子们的记忆中,也再没有会鸣汽笛,会隆隆作响的火车了吧。
(图:飞驰的列车上,从慕尼黑到萨尔茨堡)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