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力量——《当我遇见一个人》读后感
一个人诞生在一个家庭之中,从此进入一段三角关系——父亲、母亲、自己。婴幼儿、童年、少年,个体慢慢在家庭中长大,感受着这个家庭的一切,他会走出一条在他看来最适合自己和爸爸、妈妈相处的道路。可能是指责爸爸、讨好妈妈,也有可能是反过来,也有可能超理智地对待他们,他会塑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能量场——讨好的、指责的、打岔的、超理智的、一致的。然后带着家庭中学会的相处模式,他跨入社会,感受到很多与他家庭不一样的东西。
这时候他开始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差异?
如果他从家庭中学会的是僵化的规则——你必须好好工作,这样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孩子(,即使你生病了);你必须在晚上十点钟之前到家,这样才是孝顺的乖孩子(,即使今天路上大塞车);你必须把碗里的饭吃干净,这样才是一个节俭的好孩子(,即使你肚子已经塞满了);你必须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样才是一个懂礼数的乖孩子(,即使你痛苦地想自杀);……。
如果他从家庭中学会的沟通的过程是模糊的、间接的、不一致的——你不能直接问妈妈:“你看起来好难过哦,为什么啊?” 、“你为什么和爸爸吵架呢?”;你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今天和朋友聚会,晚点回来,可以吗?”、“我暂时不想结婚,给我一点空间,好吗?”。
如果为了解决问题,他只能靠猜测、隐瞒和欺骗——“晚上加班哦”、租借女友之类的。
如果他从家庭中学会的信念是我们不能有冲突的——“你这死孩子,还敢顶嘴,气死我了”、“照我说的做,哪来那么多废话”。
那么当他遇到差异时,他的内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冲突,感性是他察觉到了这些差异,可是理性上他无法接受差异的存在。一开始这份冲突会被压抑在心底,他会逃避这些差异,逃避产生差异的地方,出现社交退化的行为。可是人总是要成长的,不论是人本性的需要还是父母的期许都不会允许他长期脱离社会,这成了他最后的无法避免的冲突。终于有一天,他受不了了,这份冲突的能量向火山喷发一样,向外炽热释放。周围的人会十分惊诧——你怎么这样啊,如果再出现点严重的“不当行为”,他就可能会被当做精神病送入精神病院了。
其实成长是一个不断选择适合的过程。
如果我们能清晰看到选择的能力,我们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首先,我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规则——“我长大了,可以夜不归宿,这跟孝不孝顺父母无关,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的事情,我会为自己的安全负责”、“我吃饱了,这是身体对我发出的讯号,我可以选择结束这顿饭,这也和是否节俭没有关系,下次少点点菜就是了。”
其次,我可以选择直接、清晰、具体和诚实沟通。或许这样做会让父母觉得诧异,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从他们的原生家庭中学会这一套,他们不理解,很正常,没有关系,让我来示范给他们看好了。
最重要的是选择直面冲突,而不逃避它。我们因为相同而走在一起,因为相异而彼此滋养、各自成长。你和我有相同的一面,所以我们的相遇会是愉悦的;而你和我也有不同的一面,所以我的生命会因为遇见你在某一方面有了成长的可能,你给了我一个新的成长方向的选择,谢谢你!
那是不是我们就坚决不能选择禁锢的规则、模糊的沟通和逃避的方式呢?不是的。合适是一切选择的标准。有的时候模糊会产生我们需要的美感,那么此时的模糊就是合适的;在别人的婚礼上说一些“百年好合”之类的话语也是合适的,所以也不用去担心说万一他们离婚了,我怎么办。
我们之所有会变成一个遵守某些规则、按照某种方式沟通的人,是因为在规则、方式产生的时候,它是适合那个环境的,只不过环境总是变化的,所以我们要给予自己选择的权力,当感到规则、方式不适合的时候,勇于打破它们,创造生活新的可能。
这时候他开始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差异?
如果他从家庭中学会的是僵化的规则——你必须好好工作,这样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孩子(,即使你生病了);你必须在晚上十点钟之前到家,这样才是孝顺的乖孩子(,即使今天路上大塞车);你必须把碗里的饭吃干净,这样才是一个节俭的好孩子(,即使你肚子已经塞满了);你必须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样才是一个懂礼数的乖孩子(,即使你痛苦地想自杀);……。
如果他从家庭中学会的沟通的过程是模糊的、间接的、不一致的——你不能直接问妈妈:“你看起来好难过哦,为什么啊?” 、“你为什么和爸爸吵架呢?”;你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今天和朋友聚会,晚点回来,可以吗?”、“我暂时不想结婚,给我一点空间,好吗?”。
如果为了解决问题,他只能靠猜测、隐瞒和欺骗——“晚上加班哦”、租借女友之类的。
如果他从家庭中学会的信念是我们不能有冲突的——“你这死孩子,还敢顶嘴,气死我了”、“照我说的做,哪来那么多废话”。
那么当他遇到差异时,他的内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冲突,感性是他察觉到了这些差异,可是理性上他无法接受差异的存在。一开始这份冲突会被压抑在心底,他会逃避这些差异,逃避产生差异的地方,出现社交退化的行为。可是人总是要成长的,不论是人本性的需要还是父母的期许都不会允许他长期脱离社会,这成了他最后的无法避免的冲突。终于有一天,他受不了了,这份冲突的能量向火山喷发一样,向外炽热释放。周围的人会十分惊诧——你怎么这样啊,如果再出现点严重的“不当行为”,他就可能会被当做精神病送入精神病院了。
其实成长是一个不断选择适合的过程。
如果我们能清晰看到选择的能力,我们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首先,我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规则——“我长大了,可以夜不归宿,这跟孝不孝顺父母无关,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的事情,我会为自己的安全负责”、“我吃饱了,这是身体对我发出的讯号,我可以选择结束这顿饭,这也和是否节俭没有关系,下次少点点菜就是了。”
其次,我可以选择直接、清晰、具体和诚实沟通。或许这样做会让父母觉得诧异,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从他们的原生家庭中学会这一套,他们不理解,很正常,没有关系,让我来示范给他们看好了。
最重要的是选择直面冲突,而不逃避它。我们因为相同而走在一起,因为相异而彼此滋养、各自成长。你和我有相同的一面,所以我们的相遇会是愉悦的;而你和我也有不同的一面,所以我的生命会因为遇见你在某一方面有了成长的可能,你给了我一个新的成长方向的选择,谢谢你!
那是不是我们就坚决不能选择禁锢的规则、模糊的沟通和逃避的方式呢?不是的。合适是一切选择的标准。有的时候模糊会产生我们需要的美感,那么此时的模糊就是合适的;在别人的婚礼上说一些“百年好合”之类的话语也是合适的,所以也不用去担心说万一他们离婚了,我怎么办。
我们之所有会变成一个遵守某些规则、按照某种方式沟通的人,是因为在规则、方式产生的时候,它是适合那个环境的,只不过环境总是变化的,所以我们要给予自己选择的权力,当感到规则、方式不适合的时候,勇于打破它们,创造生活新的可能。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