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电影诗人Franco Piavoli的“生命三部曲”之《风的第一声呼吸》
![]() |
![]() |
![]() |
![]() |
![]() |
《风的第一声呼吸》(At the First Breath of Wind)是意大利导演Franco Piavoli“生命三部曲”的最终篇,2002年才拍摄完成。与之前的两部纪录作品不同,这是一部略带情节的影片,当然我所说的“情节”相对于正常的故事片来说还是很模糊的,你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散文体”的影片。
片中的角色由演员扮演,场景放在夏日午后的乡村某地,人物是住在庄园里的一家人:父亲、母亲、女儿、病重的祖父和一个身份不明的老妇人。虽然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每个人的活动空间仿佛都在刻意地与别人隔绝开,他们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父亲整天躲在书房里看书,整理自己的画,撰写有关自然差异和相似性的文章;母亲漫无目的地在花园中散步,制作植物标本并追忆曾经美好的初恋;大女儿用钢琴不停地弹奏着Satie和Ravel的忧伤旋律;而小女儿却在神秘的森林中奔跑,寻找任何感兴趣的事物。。。这个奇怪的家庭中还有一个躺在床上无法行动的祖父,只是呆呆地望着窗外。
85分钟里看似什么也没发生,而实则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正在或者已经发生过了。他们是谁?为什么不说话?他们之间究竟怎么了?一切脑海中的疑问电影都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但又仿佛所有的故事和答案都隐藏在那些寂静而深远的画面里了,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经验去解读影像背后的含意。其实我觉得创作者是在试图表达一种感觉 - 孤独,而并非简单地陈述,他想用影像和声音把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剥离出来,展现在我们自己面前。
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孤独的存在,无论是理性的人(父亲)、感性的人(母亲和大女儿)、绝望的人(祖父)还是单纯的人(小女儿),每种人内心孤独的原因都是不同的,而寻求自我排解的方式也是不同的。理性的人把思维放纵在文字中,感性的人把情绪沉浸在音乐中,单纯的人无法拒绝环境的影响,而绝望的人唯一的方法就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希望,不管它看上去是多么地虚无缥缈和不切实际。
所以病重的他总要望着窗外那片美丽却从不永恒的风景,所以年老的她毅然踏上了开往城市的火车,去寻找另一个精神上的慰藉。然而一切的自我逃避都是徒劳无益的,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离,孤独的感觉必然会在无限的时空内互相传播蔓延,即使身陷其中的某个人选择离开也无法在心灵上得到真正的解脱。
所以当她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站在这片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钢筋水泥丛林里时,她愈加感到孤独、迷惘、甚至恐惧,毕竟对于喧嚣的城市来说,她只是一个陌生人。。。而真正能解开心灵枷锁的途径,片中没有明说,但你我都能从最后的章节中体会得到。一群来自非洲的雇工在落日映照下的河边跳起传统的部落舞蹈,他们的身体随着手鼓的节拍而扭动,那一刻每个人都释放出了自己内心的所有情感,那一刻的世界没有孤独。
与Piavoli以往的作品一样,《风的第一声呼吸》又是一部细腻而唯美的诗电影。影片的主题是孤独,这不禁让我想到苏古诺夫在90年代初拍的几部实验纪录片,它们在思想和技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独特的抽象表现法,最低限度减少语言的作用,更注重声音、色彩和光影的变化。而不像俄罗斯人作品中的那份幽暗迷离,田园牧歌的生活一直是意大利人所钟爱的,他的几部影片都把场景设置在美丽的乡间,在温暖如春的阳光下,用散文诗般的影像去还原生命的本真 - 简单、质朴和直白,冥想的氛围在精巧的音画韵律之间绵延,让人无限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