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1~22【安仁-花水湾-西岭雪山】
Part 1 旅游与自由
很喜欢一首叫做《自由》的歌。张震岳的原唱,李心洁翻唱。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一种属于自由的感觉:每当前奏响起来,我整个人的细胞都似乎打开了窗户。
最初的一次旅行,被我变成了一种实验,一次将感觉的触角随心展开至新的天地,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那真的是一次生活态度的转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旅行。
之后的每一次短暂旅行,我都在找“自由”的默契点,找感觉,追求超越第一次的完美。于是,有一段时间,我变得很累:攻略?路线?同伴?旅社?每一个点,都会让我的感觉,可能变得支离破碎。2012年之后,我开始改变:尝试回到一种叫“集体”的东西,在安全的范围内,偶尔放纵一下自己。可也许,自己无法变成父母期望的人,而一直在自由与稳定、倔强与顺从之间徘徊。
可是2012年~2013年,每一次团体旅行,都会让我接近抓狂。总结其原因,无非是自己无非按照自己假定的行程走,自由拓展的空间有限。但团体旅行的好处则是,有人为自己的大部分费用买单。鱼与熊掌,就是这样不可兼得。
今年3月刚回到成都,就有了一次团体外出的机会。时间两天。借口是妇女节的福利——因此,所有的男人被划清界限,所有的大领导也被挡在门外。
但这样的福利,我却因为一个误导信息吃尽了苦头。同事告诉我,这次活动是去泡温泉。于是,我就傻不拉几的只提了一个小包就去了!除了洗漱用品和照相机,我什么都没有带!直到出发时,我才知道,我们的路线是:成都——大邑安仁古镇——花水湾泡温泉——爬西岭雪山——返回成都。听到“西岭雪山”四个字,我顿时大脑快充血了:我已经爬过西岭雪山了,没有新鲜感,可关键是——是没人说是有登山活动,我就一牛仔裤+一件T(外面套个小毛衣,真全是窟洞的都不能算件衣服)。
既来之则安之,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出发!
几年前的中秋节,我曾经到过安仁古镇和西岭雪山。当时,安仁镇正在修建有轨电车,我们没去镇上而去了建川博物馆(正对面就是刘氏庄园)。对于建川博物馆,很大(并不断在扩建),门票是几天通用的真是一点都假不了。走马观花看了一天,特别累。有几个博物馆很中意。但在那边寄出的片,至今没收到(我的宫崎葵~还有寄给小紫的)。当晚住在西岭镇。第二天一大早开始爬山:刚开始爬山时,同行的男士很担心我们女生的体力,没想到进程过半,我基本都是爬在前面等他们。中途下雨,虽然穿了一件外套,但因为薄如雨衣,冷的哆嗦,在一家人户躲雨烤火了许久。最终在阴阳界登顶的时候,山顶上的人不明白,我们为何那么累,那么雀跃——阴阳界,如名,一半阳光一半雨,我们从雨中爬上来,见到山顶阳光如沐,自然欣喜。山顶上的管理人员说,我们早半小时上来就能见到佛光了。随后,我们从山顶坐缆车下了山。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累的感觉已经变成一种抽象名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I got it”!
Part 2 安仁古镇
这一回,又是一种新的体验,除去泡温泉,和一群女人们毫无目的的走走停停,还是第一回。
安仁古镇,有轨电车是修好了,但我们也没赶上坐一回(观光车是坐了一盘——一群女人就把车给坐满了,感觉这观光车像是外包出去的,师傅说回来时要坐就直接打他手机)。没见着车,只见到车站和轨道。博物馆和庄园,女人们兴趣不大。街道没逛,就吃了顿午餐。于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大家在烈日下不走寻常路(从停车场翻篱笆)走了好长一段公路找到自己车,离开了。
左,有轨电车站。门口是个茶楼。右,某家院子里的纪念碑。
左,直立行走的穿衣服的狗;右,晒太阳的狗——这里的狗都别有一番人味。
孔裔国际公学(原安仁中学)。历史悠久,风景独美。可惜非开放之地。正巧一同事原来在这(那时还叫安仁中学)就学,现在是4年制的,初三至高三,读完直接出国留学。
龙袍。不知道紫禁城里是否也有这号称天下第一大袍?(清嘉庆帝后的吉服袍)
不得不说的美食。
Part 3 花水湾
离开安仁,大家就直奔花水湾。在这个小地方,温泉酒店两边依次排开(在建的更多)。听说,有很多花水湾旅行的生意,各种包才两三百;其实,单泡一次温泉并不贵,但加上住宿就贵了(如果是便宜的包,住的多半不是酒店,而是当地人出租的房子或比较低星级的酒店)。我们直奔最好的花水湾酒店。
一群女人进了酒店就乐呵呵的对着大厅拍——服务员应该已经见怪不怪了。一楼是服务大厅,二楼三楼是中餐和西餐厅(与服务大厅同处一空间),除此之外还有KTV、棋牌室等娱乐设施。对面就是温泉中心(若未预定酒店的住宿,温泉中心也可提供住宿)。室外还有游泳池和网球场等。硬件设施上乘,房间内几乎应有尽有:我们定的是标间双人床,床很软,床具洁白干净;有衣帽间(带镜子);有张喝茶的榻榻米(可作为一张床,个子高的不要尝试~);厕所和淋浴间分开;带阳台(有阳光的时候应该很不错)。其他,吹风等物品全部有(洗头洗澡的还是家庭装),电视能收到凤凰卫视凤凰电影频道。房间服务生也不错,每次打个电话去客服,基本上3分钟内人就能到,微笑服务。
看久了后……不就3个蛋吗????
俯视西餐厅和中餐厅。
但这酒店住了一晚,还是有令人不满意之处。第一,房间的玻璃杯质量较差,烧开水后一用就裂,事后要求赔偿说这杯子是不能盛热水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做说明?谁能想到杯子不能盛热水?第二,西餐厅看上去很好,但仅仅是看上去而已:一群人打算用餐,因时间还约半小时才到五点,于是被服务生冷遇,要求不吃就走别占位置而耽搁别人用餐(偌大的厅,也只有我们吧……没说不吃,是说先点餐让5点再上餐);第三,中西餐都要另收服务小费,西餐是15%!!!第四,价格偏贵,于是一群人决定吃炒饭(西餐厅居然有炒饭……),我们在普通炒饭与印尼炒饭之间选择了后者,原因是有鸡翅,看上去太诱人了!结果,一上桌,明明是鸡尖好不好!也很不新鲜!印尼炒饭搭骨肉相连(是四川版的?)!饭一般般,就煎蛋还可以。
千万不要相信图片!!!
酒店附近本来有一个登山道,2小时OK,可是女人们都不想再活动了,于是……我只好放弃这个登山的想法,转而和大家出门逛小店。见超市就进,见游泳衣店也进(没其他消遣的地方了,靠路边的地方有一家邮局,可惜我后来才找到就没时间去),最后买了件25元的游泳衣。Ps,这里有条街全是吃的,晚上找了家还算有人气的(其实就一桌人用餐;非周末和非节假日,冷冷清清)吃烤鱼和烧烤,结果,烤鱼整个糊掉,吃完烧烤第二天,全体拉肚子——有个同事比较惨,下午回家时已经跑了厕所8次!
晚上是属于泡温泉时间。同事说这里环境不错,但感觉不怎样——但我是第一次泡温泉,所以自我感觉良好。分室内室外。外面有很多小池子,大多数开放。放入的花草中药不同。但在我看来,只有温度高低的不同(我比较喜欢烫的,上40度的,但温度高的泡不了多久就闷),硫磺味都一样重(身上带着链子的,下水就黑了……)。不过,我觉得比较惨的,应该是浅色的游泳衣,泡泡就黑了。但总是享受了一次“人工”温泉。特别喜欢水流从上方冲击下来的感觉~
至于更多照片,就别想了!
Part 4 西岭雪山
第二天早上,还在下雨。我以为大家可能就在房间里待着了(出门溜个弯,回来的时候都是找了个野的)。结果,大家情绪高涨,吃过早饭后,继续前行!!!
小插曲:我早饭吃的真不算少……吃了稀饭包子面点肥肠粉外加煎蛋和很多培根,第一个去最后一个下桌。
从花水湾到西岭雪山还有一段路。直行是到前山,有个分叉口(有广告牌标注)是到后山。女人们叽叽喳喳在纠结去前山还是后山,结果就忘记看路了,直奔前山去了。这一路不能调头,只好硬着头皮开;途中遇见一名骑马的男子,告诉我们,前山也是可以去往后山的,于是女人们直到奔到前山才后悔。男子说的没错,前山是可以到达后山的,但全部靠徒步——女人们一听就泄气了(就是我爬过的)。大家调头又走回头路,最后拐到去后山的路。一路没什么风景可言,去往前后山的农家乐都特别多,除此之外,就是满眼的绿。
到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们在这个没雪的季节去西岭雪山:3月份的西岭雪山免门票(除缆车费)。娱乐活动基本都在后山。基本靠两个索道和观光车上下。
从停车场至第一个索道入口处仅需要步行几分钟,但我们却花了几十分钟——大家在停车场旁的小摊点买吃的~(水可卖的贵了,矿泉水还几元一瓶,实际上在山顶上的广场是有超市的,平价!)这个观景索道,往返80元,一车可坐8人。观光索道到达后,需乘坐观光车到达映雪广场——滑雪和滑草场,以及很多度假酒店。这季节已经无法滑雪了(剩点),草又未长出势头可滑草。旁边还有一个人工湖(映雪湖),挺大的。
映雪广场的海拔2155米,另一端就是第二段索道——鸳鸯池索道的入口。在入口处,可望向山顶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风很大,我这只穿了一件的人有点“不合群”了——身边的游客,有外套的穿外套,有冲锋衣的换上冲锋衣……我这算神马啊?
第二段索道仅容2-3个人就坐,特别冷。这段索道也很长,差不多得坐30-40分钟(最高处的一段索道无信号)。前半程很无聊,后半程——拍照时间!!!大家几乎都在拍雪!!还在飘雪花~下索道,可就郁闷死我了!!!冷!!!!!!!!几乎过半的同事离开选择下山。
我可不想将今天的旅行变成索道之旅,所以我跟着其他几个同事步行至日月坪。日月坪的海拔3250米。放眼望去,全是雪。可是同事几个拍拍照都回去了,只有一个陪我走了一段,也被冻的不行而回头了——她坚持要我跟她一起下山,可我就磨蹭着不愿意应她的话,光顾着自己往前走。在她看来,阴天,下雪,除了冷并无风景可言,而早点下山,免得其他人等。可我想的却不一样——我说,在日月坪,我看到远方的雪山近在几尺,我想走到离它最近的地方去;但我也想,她知道我的意图,我是想走到阴阳界——你不是去过了吗?
可是,对我来说,就是不一样。上次来的时候,没有雪。上次来的时候,我是从前山过来,我这次,想走到上次的交叉点,想看看这时候的阴阳界。我固执的一人出发了。从日月坪至阴阳界的观光时间是70分钟,途径野牛道和白沙岗。其实这段路都是铺设的木头路,极为方便,但因为刚下过雪,难度就不一样了。我去阴阳界的时候,目标很明确,就是尽量要赶过去(除非有不可抗拒的因素),于是我快走了不到30分钟就到了。回来的时候,却没那么容易了:一方面是体力下降,走路停下来拍照休息了一会儿;另一方面是在雪地上走路,踩着雪虽然走得慢但稳妥,但不少地方也在化雪,在走至一段很长的斜坡时,我就因为走的太快而踩在冰上,直接摔了下去——从来没摔的那么痛过!每一阶都是扎扎实实的肉痛!(好在迅速刹住了脚)下山后还在痛!
走至阴阳界时,只剩下了我一人。我站在终点处,左边是下山处,直走是禁路。我走了一个来回——我终于回来了。一个人的山顶。这时,我的手早已冻的木掉,通红。这天是阴天,看不成阴阳界的景观,也看不了云海或佛光——我就看雪山,想尽量在短时间里记住它。在不得不离开时,又去了阴阳界观景台停留了一会儿。又碰见山顶的工作人员。他说,你这么快,居然都走到阴阳界并回来了吗?——这个时候,只有我一个人肯这样走,其他的不是没来就是中途回去了,很少坚持到底的(还有一个原因:索道的关门时间)。我问他,那座雪山,就是5364米的大雪堂吗?他说,天气不好,大雪堂还在后面。如果早一天来,你可以看到佛光和云海,也能看到大雪堂。我说,没关系,我能看到这座雪山旁的阴影轮廓,上次看过云海了,这次能看到雪。他说,确实,早一天来,还看不了雪呢,都昨晚下的。
我回去的路上,还看到了小松鼠,一点都不怕人。
可是,我真的太固执了。我计算后果太少,让同事等了我很久。可是,当我走在旅行的路上,身上的开关就猛然启动了,无法抗拒走下去的念头,即使我知道我会因此付出了一些代价,我也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旅行,不应该有一次终点吗?它可能并不是预想的结果,但它应该是经历了一些而到达的一个地方/阶段,应该做了些什么而不是仅仅签到说“到此一游”就足够了。也许,我还会回来,和新的人,带着不同的心情,走在不同的季节——但此时此刻,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辛苦的工作人员,我们坐索道,他们就穿着雨衣这番下山。
索道风景
挂雪的树
雪地小风景
阴阳界。左,快到了!右,回望来时的路。
小心冰!!!摔下去的地方。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ps,一半手机照,一半相机照。最后手机相机都没电了!
很喜欢一首叫做《自由》的歌。张震岳的原唱,李心洁翻唱。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一种属于自由的感觉:每当前奏响起来,我整个人的细胞都似乎打开了窗户。
最初的一次旅行,被我变成了一种实验,一次将感觉的触角随心展开至新的天地,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那真的是一次生活态度的转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旅行。
之后的每一次短暂旅行,我都在找“自由”的默契点,找感觉,追求超越第一次的完美。于是,有一段时间,我变得很累:攻略?路线?同伴?旅社?每一个点,都会让我的感觉,可能变得支离破碎。2012年之后,我开始改变:尝试回到一种叫“集体”的东西,在安全的范围内,偶尔放纵一下自己。可也许,自己无法变成父母期望的人,而一直在自由与稳定、倔强与顺从之间徘徊。
可是2012年~2013年,每一次团体旅行,都会让我接近抓狂。总结其原因,无非是自己无非按照自己假定的行程走,自由拓展的空间有限。但团体旅行的好处则是,有人为自己的大部分费用买单。鱼与熊掌,就是这样不可兼得。
今年3月刚回到成都,就有了一次团体外出的机会。时间两天。借口是妇女节的福利——因此,所有的男人被划清界限,所有的大领导也被挡在门外。
但这样的福利,我却因为一个误导信息吃尽了苦头。同事告诉我,这次活动是去泡温泉。于是,我就傻不拉几的只提了一个小包就去了!除了洗漱用品和照相机,我什么都没有带!直到出发时,我才知道,我们的路线是:成都——大邑安仁古镇——花水湾泡温泉——爬西岭雪山——返回成都。听到“西岭雪山”四个字,我顿时大脑快充血了:我已经爬过西岭雪山了,没有新鲜感,可关键是——是没人说是有登山活动,我就一牛仔裤+一件T(外面套个小毛衣,真全是窟洞的都不能算件衣服)。
既来之则安之,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出发!
几年前的中秋节,我曾经到过安仁古镇和西岭雪山。当时,安仁镇正在修建有轨电车,我们没去镇上而去了建川博物馆(正对面就是刘氏庄园)。对于建川博物馆,很大(并不断在扩建),门票是几天通用的真是一点都假不了。走马观花看了一天,特别累。有几个博物馆很中意。但在那边寄出的片,至今没收到(我的宫崎葵~还有寄给小紫的)。当晚住在西岭镇。第二天一大早开始爬山:刚开始爬山时,同行的男士很担心我们女生的体力,没想到进程过半,我基本都是爬在前面等他们。中途下雨,虽然穿了一件外套,但因为薄如雨衣,冷的哆嗦,在一家人户躲雨烤火了许久。最终在阴阳界登顶的时候,山顶上的人不明白,我们为何那么累,那么雀跃——阴阳界,如名,一半阳光一半雨,我们从雨中爬上来,见到山顶阳光如沐,自然欣喜。山顶上的管理人员说,我们早半小时上来就能见到佛光了。随后,我们从山顶坐缆车下了山。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累的感觉已经变成一种抽象名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I got it”!
Part 2 安仁古镇
这一回,又是一种新的体验,除去泡温泉,和一群女人们毫无目的的走走停停,还是第一回。
安仁古镇,有轨电车是修好了,但我们也没赶上坐一回(观光车是坐了一盘——一群女人就把车给坐满了,感觉这观光车像是外包出去的,师傅说回来时要坐就直接打他手机)。没见着车,只见到车站和轨道。博物馆和庄园,女人们兴趣不大。街道没逛,就吃了顿午餐。于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大家在烈日下不走寻常路(从停车场翻篱笆)走了好长一段公路找到自己车,离开了。
![]() |
左,有轨电车站。门口是个茶楼。右,某家院子里的纪念碑。
![]() |
左,直立行走的穿衣服的狗;右,晒太阳的狗——这里的狗都别有一番人味。
![]() |
孔裔国际公学(原安仁中学)。历史悠久,风景独美。可惜非开放之地。正巧一同事原来在这(那时还叫安仁中学)就学,现在是4年制的,初三至高三,读完直接出国留学。
![]() |
龙袍。不知道紫禁城里是否也有这号称天下第一大袍?(清嘉庆帝后的吉服袍)
![]() |
不得不说的美食。
Part 3 花水湾
离开安仁,大家就直奔花水湾。在这个小地方,温泉酒店两边依次排开(在建的更多)。听说,有很多花水湾旅行的生意,各种包才两三百;其实,单泡一次温泉并不贵,但加上住宿就贵了(如果是便宜的包,住的多半不是酒店,而是当地人出租的房子或比较低星级的酒店)。我们直奔最好的花水湾酒店。
一群女人进了酒店就乐呵呵的对着大厅拍——服务员应该已经见怪不怪了。一楼是服务大厅,二楼三楼是中餐和西餐厅(与服务大厅同处一空间),除此之外还有KTV、棋牌室等娱乐设施。对面就是温泉中心(若未预定酒店的住宿,温泉中心也可提供住宿)。室外还有游泳池和网球场等。硬件设施上乘,房间内几乎应有尽有:我们定的是标间双人床,床很软,床具洁白干净;有衣帽间(带镜子);有张喝茶的榻榻米(可作为一张床,个子高的不要尝试~);厕所和淋浴间分开;带阳台(有阳光的时候应该很不错)。其他,吹风等物品全部有(洗头洗澡的还是家庭装),电视能收到凤凰卫视凤凰电影频道。房间服务生也不错,每次打个电话去客服,基本上3分钟内人就能到,微笑服务。
![]() |
看久了后……不就3个蛋吗????
![]() |
俯视西餐厅和中餐厅。
但这酒店住了一晚,还是有令人不满意之处。第一,房间的玻璃杯质量较差,烧开水后一用就裂,事后要求赔偿说这杯子是不能盛热水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做说明?谁能想到杯子不能盛热水?第二,西餐厅看上去很好,但仅仅是看上去而已:一群人打算用餐,因时间还约半小时才到五点,于是被服务生冷遇,要求不吃就走别占位置而耽搁别人用餐(偌大的厅,也只有我们吧……没说不吃,是说先点餐让5点再上餐);第三,中西餐都要另收服务小费,西餐是15%!!!第四,价格偏贵,于是一群人决定吃炒饭(西餐厅居然有炒饭……),我们在普通炒饭与印尼炒饭之间选择了后者,原因是有鸡翅,看上去太诱人了!结果,一上桌,明明是鸡尖好不好!也很不新鲜!印尼炒饭搭骨肉相连(是四川版的?)!饭一般般,就煎蛋还可以。
![]() |
千万不要相信图片!!!
酒店附近本来有一个登山道,2小时OK,可是女人们都不想再活动了,于是……我只好放弃这个登山的想法,转而和大家出门逛小店。见超市就进,见游泳衣店也进(没其他消遣的地方了,靠路边的地方有一家邮局,可惜我后来才找到就没时间去),最后买了件25元的游泳衣。Ps,这里有条街全是吃的,晚上找了家还算有人气的(其实就一桌人用餐;非周末和非节假日,冷冷清清)吃烤鱼和烧烤,结果,烤鱼整个糊掉,吃完烧烤第二天,全体拉肚子——有个同事比较惨,下午回家时已经跑了厕所8次!
晚上是属于泡温泉时间。同事说这里环境不错,但感觉不怎样——但我是第一次泡温泉,所以自我感觉良好。分室内室外。外面有很多小池子,大多数开放。放入的花草中药不同。但在我看来,只有温度高低的不同(我比较喜欢烫的,上40度的,但温度高的泡不了多久就闷),硫磺味都一样重(身上带着链子的,下水就黑了……)。不过,我觉得比较惨的,应该是浅色的游泳衣,泡泡就黑了。但总是享受了一次“人工”温泉。特别喜欢水流从上方冲击下来的感觉~
至于更多照片,就别想了!
Part 4 西岭雪山
第二天早上,还在下雨。我以为大家可能就在房间里待着了(出门溜个弯,回来的时候都是找了个野的)。结果,大家情绪高涨,吃过早饭后,继续前行!!!
小插曲:我早饭吃的真不算少……吃了稀饭包子面点肥肠粉外加煎蛋和很多培根,第一个去最后一个下桌。
从花水湾到西岭雪山还有一段路。直行是到前山,有个分叉口(有广告牌标注)是到后山。女人们叽叽喳喳在纠结去前山还是后山,结果就忘记看路了,直奔前山去了。这一路不能调头,只好硬着头皮开;途中遇见一名骑马的男子,告诉我们,前山也是可以去往后山的,于是女人们直到奔到前山才后悔。男子说的没错,前山是可以到达后山的,但全部靠徒步——女人们一听就泄气了(就是我爬过的)。大家调头又走回头路,最后拐到去后山的路。一路没什么风景可言,去往前后山的农家乐都特别多,除此之外,就是满眼的绿。
到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们在这个没雪的季节去西岭雪山:3月份的西岭雪山免门票(除缆车费)。娱乐活动基本都在后山。基本靠两个索道和观光车上下。
从停车场至第一个索道入口处仅需要步行几分钟,但我们却花了几十分钟——大家在停车场旁的小摊点买吃的~(水可卖的贵了,矿泉水还几元一瓶,实际上在山顶上的广场是有超市的,平价!)这个观景索道,往返80元,一车可坐8人。观光索道到达后,需乘坐观光车到达映雪广场——滑雪和滑草场,以及很多度假酒店。这季节已经无法滑雪了(剩点),草又未长出势头可滑草。旁边还有一个人工湖(映雪湖),挺大的。
映雪广场的海拔2155米,另一端就是第二段索道——鸳鸯池索道的入口。在入口处,可望向山顶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风很大,我这只穿了一件的人有点“不合群”了——身边的游客,有外套的穿外套,有冲锋衣的换上冲锋衣……我这算神马啊?
第二段索道仅容2-3个人就坐,特别冷。这段索道也很长,差不多得坐30-40分钟(最高处的一段索道无信号)。前半程很无聊,后半程——拍照时间!!!大家几乎都在拍雪!!还在飘雪花~下索道,可就郁闷死我了!!!冷!!!!!!!!几乎过半的同事离开选择下山。
我可不想将今天的旅行变成索道之旅,所以我跟着其他几个同事步行至日月坪。日月坪的海拔3250米。放眼望去,全是雪。可是同事几个拍拍照都回去了,只有一个陪我走了一段,也被冻的不行而回头了——她坚持要我跟她一起下山,可我就磨蹭着不愿意应她的话,光顾着自己往前走。在她看来,阴天,下雪,除了冷并无风景可言,而早点下山,免得其他人等。可我想的却不一样——我说,在日月坪,我看到远方的雪山近在几尺,我想走到离它最近的地方去;但我也想,她知道我的意图,我是想走到阴阳界——你不是去过了吗?
可是,对我来说,就是不一样。上次来的时候,没有雪。上次来的时候,我是从前山过来,我这次,想走到上次的交叉点,想看看这时候的阴阳界。我固执的一人出发了。从日月坪至阴阳界的观光时间是70分钟,途径野牛道和白沙岗。其实这段路都是铺设的木头路,极为方便,但因为刚下过雪,难度就不一样了。我去阴阳界的时候,目标很明确,就是尽量要赶过去(除非有不可抗拒的因素),于是我快走了不到30分钟就到了。回来的时候,却没那么容易了:一方面是体力下降,走路停下来拍照休息了一会儿;另一方面是在雪地上走路,踩着雪虽然走得慢但稳妥,但不少地方也在化雪,在走至一段很长的斜坡时,我就因为走的太快而踩在冰上,直接摔了下去——从来没摔的那么痛过!每一阶都是扎扎实实的肉痛!(好在迅速刹住了脚)下山后还在痛!
走至阴阳界时,只剩下了我一人。我站在终点处,左边是下山处,直走是禁路。我走了一个来回——我终于回来了。一个人的山顶。这时,我的手早已冻的木掉,通红。这天是阴天,看不成阴阳界的景观,也看不了云海或佛光——我就看雪山,想尽量在短时间里记住它。在不得不离开时,又去了阴阳界观景台停留了一会儿。又碰见山顶的工作人员。他说,你这么快,居然都走到阴阳界并回来了吗?——这个时候,只有我一个人肯这样走,其他的不是没来就是中途回去了,很少坚持到底的(还有一个原因:索道的关门时间)。我问他,那座雪山,就是5364米的大雪堂吗?他说,天气不好,大雪堂还在后面。如果早一天来,你可以看到佛光和云海,也能看到大雪堂。我说,没关系,我能看到这座雪山旁的阴影轮廓,上次看过云海了,这次能看到雪。他说,确实,早一天来,还看不了雪呢,都昨晚下的。
我回去的路上,还看到了小松鼠,一点都不怕人。
可是,我真的太固执了。我计算后果太少,让同事等了我很久。可是,当我走在旅行的路上,身上的开关就猛然启动了,无法抗拒走下去的念头,即使我知道我会因此付出了一些代价,我也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旅行,不应该有一次终点吗?它可能并不是预想的结果,但它应该是经历了一些而到达的一个地方/阶段,应该做了些什么而不是仅仅签到说“到此一游”就足够了。也许,我还会回来,和新的人,带着不同的心情,走在不同的季节——但此时此刻,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 |
辛苦的工作人员,我们坐索道,他们就穿着雨衣这番下山。
![]() |
![]() |
索道风景
![]() |
挂雪的树
![]() |
雪地小风景
![]() |
阴阳界。左,快到了!右,回望来时的路。
![]() |
小心冰!!!摔下去的地方。
————————————————
![]()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ps,一半手机照,一半相机照。最后手机相机都没电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