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文观止》是中国最伟大的语文教材
作者:李君貌
大约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买来了一册文白对照的《古文观止》,清朝人吴楚材、吴调候选编。价格不贵,只有两元略多。
二十多年来,这册《古文观止》一直与我相伴。一有空闲,我就翻读其中几篇。年岁越大,越感到这份《古文观止》,编选得好,是一份经得住岁月考验的好书。
《古文观止》的不少文章,有强烈的民本情怀。如《赵威后问齐史》。赵威后见到齐国来使,不是先问候国君,而是先问候百姓,说明在她心中,百姓的幸福,比国君的幸福,要重要得多。如《召公谏厉王止谤》,指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劝诫国君不要堵住百姓的口,而要尽量让百姓有表达意见的自由。
一些文章,很有正义感。如《鲁仲连义不帝秦》,鲁仲连说道:“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对不尊重文化、不重视道德、不爱护百姓生命的文明,表示强烈厌恶,宁死也愿屈从于秦政,充分表明他对自由、正义和美德的深深热爱。即使在今天这个时代,鲁仲连的这番话,仍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一些文章,很体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志节。如《颜斶说齐王》一文中,国君以倨傲的态度,让士人颜斶过去,颜斶不但不过去,反而让国君过来,并说:“士贵耳,王者不贵”。国君听了颜斶的话,不但不生气,反而虚心接受颜斶的批评。表明古代读书人的独立人格,也看到中国古代统治者对有学识的人的那些谦卑之心。如《屈原列传》。感受到中国古人对真理的热爱,清高的志节,忧国忧民的情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则表明中国古代读书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志节。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勉励读书人虽处逆境,也要奋发向上,也要坚持为人气节。在今天这个时代,许多读书人要么附庸权力,要么贪图钱财,中国古代文人那种独立人格、清高气节、真理情怀,已经所剩无几了!
一些文章,如《桃花源记》、《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醉翁亭记》、《秋声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自然界的深情,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章,《古文观止》选入多篇,有《原道》、《师说》、《进学解》等。韩夫子的文章,虽然有一些固执,但也寄托着他对真理的深深热爱,对美德的倾情向往,给后人以有益的勉励。
《古文观止》,还选入《李陵答苏武书》。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说明司马迁的智慧是健康的,不但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更是一个以事情之是非,来还原历史真相的人!表明他有更深刻的价值观,即努力还每一个人以公正,即使对一个犯了错误的人,也要如此。我越来越认识到,当一个人、一个民族,只讲热爱祖国,不讲是非曲直,这种爱国,对人类就是祸害;当一个人、一个民族,不但讲热爱祖国,而且讲是非曲直,这种爱国,对人类才是福祉。
《古文观止》的其他许多文章,也十分优秀。
如《曹刿论战》。文章精短,却闪耀思想光芒。曹刿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意味深长!长期的养尊处优,使肉食者缺乏优患意识,也缺乏对下层民众的同情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有深刻的思想,不可能有慈悲的情怀,从而不可能有富有远见、造福天下苍生的行为。
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可谓一篇寓意深沉的历史散文,劝告权贵不要铺张浪费,谴责秦皇暴政、残害百姓,希望人们在历史中吸取教训,倡导仁政,善待民众。好的历史散文,应该是历史智慧与历史良知兼而有之的。而像《阿房宫赋》,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如路温恭的《尚德缓刑书》。批评秦朝暴政、滥施刑法,建议减省法制条文、宽缓刑罚。坚持和弘扬了儒家仁爱的价值观,体现了其对每一个生命价值的珍惜,闪耀着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即使在今天这个时代,路温恭的主张,仍然远没有过时!
如《吊古战场文》。体现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怀,对视人命如草芥的狂妄好战之徒,提出批评。使我想起汉乐府《战城南》,两者都是培养人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优秀文章。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文学与思想并茂,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其描绘岳阳楼湖光山色,令人神往;其“进亦忧,退亦忧”的感慨,体现出对民众福祉的深情关怀。
《古文观止》的许多文章,有精彩的言句,闪耀哲理的智慧、人性的光辉,给人启迪,催人奋进。在《留侯论》一文中,苏轼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是最好的励志之言。勉励一个人,不但要正直善良,而且要重视修养,只有既善良、又善于节制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豪杰之士,才堪担当重任。
一本《古文观止》,可以当做哲学,学习中国古人的智慧。可以当做伦理,勉励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可以当做文学,从中得到审美乐趣。可以当做历史,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人与事。
其旨意,是端正的,秉承了中国先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秉承了中国先人敬畏神明、仁爱、中庸、以民为本、重视精神价值的传统。
台湾著名画家、作家梁丹丰先生,在谈及《古文观止》一书说时,说道:“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随着岁月的消逝,由当日的不能甚解到若有所得,由强记死背到豁然而悟……直到今天,这些前人集智慧的大成的好书,始终引导我,鼓励我!是良师,更是益友!……让我一生都将受用不尽!我常常想:中国人拥有这样巨大的智慧宝库,实在应该引起全民共识,去珍惜研究!”
对梁丹丰先生的这段话,我完全赞同。
在互联网上,我看到,有一位网友说:“我以为,《古文观止》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书。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涵”。另一位网友说:“《古文观止》是中国最伟大的语文教材,是中国最优秀的人文教科书。中学生、大学生乃至全体国民、全世界的华人都要通读、精读《古文观止》。”
我觉得,这两位网友的见解,是有道理的。他们的建议,值得重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古文观止》,热爱《古文观止》。
大约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买来了一册文白对照的《古文观止》,清朝人吴楚材、吴调候选编。价格不贵,只有两元略多。
二十多年来,这册《古文观止》一直与我相伴。一有空闲,我就翻读其中几篇。年岁越大,越感到这份《古文观止》,编选得好,是一份经得住岁月考验的好书。
《古文观止》的不少文章,有强烈的民本情怀。如《赵威后问齐史》。赵威后见到齐国来使,不是先问候国君,而是先问候百姓,说明在她心中,百姓的幸福,比国君的幸福,要重要得多。如《召公谏厉王止谤》,指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劝诫国君不要堵住百姓的口,而要尽量让百姓有表达意见的自由。
一些文章,很有正义感。如《鲁仲连义不帝秦》,鲁仲连说道:“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对不尊重文化、不重视道德、不爱护百姓生命的文明,表示强烈厌恶,宁死也愿屈从于秦政,充分表明他对自由、正义和美德的深深热爱。即使在今天这个时代,鲁仲连的这番话,仍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一些文章,很体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志节。如《颜斶说齐王》一文中,国君以倨傲的态度,让士人颜斶过去,颜斶不但不过去,反而让国君过来,并说:“士贵耳,王者不贵”。国君听了颜斶的话,不但不生气,反而虚心接受颜斶的批评。表明古代读书人的独立人格,也看到中国古代统治者对有学识的人的那些谦卑之心。如《屈原列传》。感受到中国古人对真理的热爱,清高的志节,忧国忧民的情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则表明中国古代读书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志节。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勉励读书人虽处逆境,也要奋发向上,也要坚持为人气节。在今天这个时代,许多读书人要么附庸权力,要么贪图钱财,中国古代文人那种独立人格、清高气节、真理情怀,已经所剩无几了!
一些文章,如《桃花源记》、《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醉翁亭记》、《秋声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自然界的深情,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章,《古文观止》选入多篇,有《原道》、《师说》、《进学解》等。韩夫子的文章,虽然有一些固执,但也寄托着他对真理的深深热爱,对美德的倾情向往,给后人以有益的勉励。
《古文观止》,还选入《李陵答苏武书》。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说明司马迁的智慧是健康的,不但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更是一个以事情之是非,来还原历史真相的人!表明他有更深刻的价值观,即努力还每一个人以公正,即使对一个犯了错误的人,也要如此。我越来越认识到,当一个人、一个民族,只讲热爱祖国,不讲是非曲直,这种爱国,对人类就是祸害;当一个人、一个民族,不但讲热爱祖国,而且讲是非曲直,这种爱国,对人类才是福祉。
《古文观止》的其他许多文章,也十分优秀。
如《曹刿论战》。文章精短,却闪耀思想光芒。曹刿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意味深长!长期的养尊处优,使肉食者缺乏优患意识,也缺乏对下层民众的同情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有深刻的思想,不可能有慈悲的情怀,从而不可能有富有远见、造福天下苍生的行为。
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可谓一篇寓意深沉的历史散文,劝告权贵不要铺张浪费,谴责秦皇暴政、残害百姓,希望人们在历史中吸取教训,倡导仁政,善待民众。好的历史散文,应该是历史智慧与历史良知兼而有之的。而像《阿房宫赋》,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如路温恭的《尚德缓刑书》。批评秦朝暴政、滥施刑法,建议减省法制条文、宽缓刑罚。坚持和弘扬了儒家仁爱的价值观,体现了其对每一个生命价值的珍惜,闪耀着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即使在今天这个时代,路温恭的主张,仍然远没有过时!
如《吊古战场文》。体现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怀,对视人命如草芥的狂妄好战之徒,提出批评。使我想起汉乐府《战城南》,两者都是培养人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优秀文章。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文学与思想并茂,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其描绘岳阳楼湖光山色,令人神往;其“进亦忧,退亦忧”的感慨,体现出对民众福祉的深情关怀。
《古文观止》的许多文章,有精彩的言句,闪耀哲理的智慧、人性的光辉,给人启迪,催人奋进。在《留侯论》一文中,苏轼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是最好的励志之言。勉励一个人,不但要正直善良,而且要重视修养,只有既善良、又善于节制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豪杰之士,才堪担当重任。
一本《古文观止》,可以当做哲学,学习中国古人的智慧。可以当做伦理,勉励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可以当做文学,从中得到审美乐趣。可以当做历史,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人与事。
其旨意,是端正的,秉承了中国先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秉承了中国先人敬畏神明、仁爱、中庸、以民为本、重视精神价值的传统。
台湾著名画家、作家梁丹丰先生,在谈及《古文观止》一书说时,说道:“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随着岁月的消逝,由当日的不能甚解到若有所得,由强记死背到豁然而悟……直到今天,这些前人集智慧的大成的好书,始终引导我,鼓励我!是良师,更是益友!……让我一生都将受用不尽!我常常想:中国人拥有这样巨大的智慧宝库,实在应该引起全民共识,去珍惜研究!”
对梁丹丰先生的这段话,我完全赞同。
在互联网上,我看到,有一位网友说:“我以为,《古文观止》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书。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涵”。另一位网友说:“《古文观止》是中国最伟大的语文教材,是中国最优秀的人文教科书。中学生、大学生乃至全体国民、全世界的华人都要通读、精读《古文观止》。”
我觉得,这两位网友的见解,是有道理的。他们的建议,值得重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古文观止》,热爱《古文观止》。
-
HJ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7 15:25:38
-
PeaceAllYea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3 18:28:55
-
杨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22: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