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18 年初一博
2月18日
年初一博
K打电话问候,说到我该写个new year resolution,人生要做两件事“完成义务,实现抱负。”
我也把义务放在第一,但是感觉有点累了。她说,实现抱负更累。我说,实现抱负的时候感觉到的是已经完成义务的轻松和快乐,因为完成了义务才进一步去实现抱负。放下电话,觉得有点不妥。实现的抱负越多,义务也越多。
就如同,你原来只是家庭的一分子,你要实现的是作为家庭成员的义务;当你踏出家庭,当你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你还要承担作为朋友的义务。你还有很多角色,有的是血缘带来的,有的是地缘带来的;有的是你无法选择的,有的是在你未曾了解其全部意义的时候主动迎接的,有很多是妥协之后接受的。去读读E.M.Forster的MY WOOD,他用生活中的小事来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但你并不会因为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而放弃抱负。更多的人,乐意用所有必要的操劳来换取生儿育女的快乐。更乐意选择为他人改变而非终生独守、除了父母这两个不得不爱你的人之外不再被人疼爱。你知道,如果知道得越多就越会觉得自己贫乏,却无法停止阅读。你知道,如果知道得越多就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但不会甘心做一个无知的追随者。不仅仅Love Is Compromise。一切都是compromise。Everything is about timing, balancing, and compromising。一切都是选择,都是交换。
我也喜欢那种类似对仗的句子,或者使用"the list of three",所以选了这句作为新年祝愿,“少点无奈,多点无悔”。无奈总是有的,生老病死,是男是女,这些都是宿命,因为你无法选择。而无论选择如何地丰富,你能够把握和拥有的也只是极少数;所有选择都有成本;有时候必须在参与者和旁观者这两个角色间选择;这也是宿命。在此基础上,可以谈论“无悔”。
于是,我想把“尽人事,听天命”作为行动的指南。可是,怎样算是尽了人事?什么时候应该甘心放手?“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这样的智慧存在么?这样的界限存在么?遭遇了挫折,你不承认遭遇的是挫折;但是,乐观和不肯面对现实、好强之间,你如何确认》遭遇了伤害,别人说你好得太快,所以永远都好不全。可是,谁知道能在稍后让你“痊愈”的放纵和自怜自艾之间的区别?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哭泣,什么时候该站起来?是真的不喜欢,还是畏难?什么是童真,什么是幼稚?什么是自信,什么是自负?什么是进取,什么是贪婪?哪些是执著,哪些是偏执?没有明确的界限,没有标准的答案。就算打破了两分的界定,抛弃了非此及彼,你还是要找一把形容词来自我描绘。你讨厌标签,可是你跺不开被描述和描述本身的局限。你觉得他人的意见和评价不重要,但你忍不住要自我评价,总在问“我是什么”。你总要做选择,而且不会知道另一条路的尽头究竟是怎么样的。
还需要一些希望。否则,维持你走下去的仅仅是责任而非快乐。要做划算的交换,没有最好,只有自己乐意接受的“足够好”。幸好,宿命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认识到这些之后,少点无奈,多点无悔。在明白有一些更大的规律在背后操纵之后,给自己制定一些戒律。接受痛还有甘甜,满足自己的饥渴的生命力需求。
Whatever life is gonna bring, bring it on.
年初一博
K打电话问候,说到我该写个new year resolution,人生要做两件事“完成义务,实现抱负。”
我也把义务放在第一,但是感觉有点累了。她说,实现抱负更累。我说,实现抱负的时候感觉到的是已经完成义务的轻松和快乐,因为完成了义务才进一步去实现抱负。放下电话,觉得有点不妥。实现的抱负越多,义务也越多。
就如同,你原来只是家庭的一分子,你要实现的是作为家庭成员的义务;当你踏出家庭,当你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你还要承担作为朋友的义务。你还有很多角色,有的是血缘带来的,有的是地缘带来的;有的是你无法选择的,有的是在你未曾了解其全部意义的时候主动迎接的,有很多是妥协之后接受的。去读读E.M.Forster的MY WOOD,他用生活中的小事来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但你并不会因为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而放弃抱负。更多的人,乐意用所有必要的操劳来换取生儿育女的快乐。更乐意选择为他人改变而非终生独守、除了父母这两个不得不爱你的人之外不再被人疼爱。你知道,如果知道得越多就越会觉得自己贫乏,却无法停止阅读。你知道,如果知道得越多就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但不会甘心做一个无知的追随者。不仅仅Love Is Compromise。一切都是compromise。Everything is about timing, balancing, and compromising。一切都是选择,都是交换。
我也喜欢那种类似对仗的句子,或者使用"the list of three",所以选了这句作为新年祝愿,“少点无奈,多点无悔”。无奈总是有的,生老病死,是男是女,这些都是宿命,因为你无法选择。而无论选择如何地丰富,你能够把握和拥有的也只是极少数;所有选择都有成本;有时候必须在参与者和旁观者这两个角色间选择;这也是宿命。在此基础上,可以谈论“无悔”。
于是,我想把“尽人事,听天命”作为行动的指南。可是,怎样算是尽了人事?什么时候应该甘心放手?“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这样的智慧存在么?这样的界限存在么?遭遇了挫折,你不承认遭遇的是挫折;但是,乐观和不肯面对现实、好强之间,你如何确认》遭遇了伤害,别人说你好得太快,所以永远都好不全。可是,谁知道能在稍后让你“痊愈”的放纵和自怜自艾之间的区别?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哭泣,什么时候该站起来?是真的不喜欢,还是畏难?什么是童真,什么是幼稚?什么是自信,什么是自负?什么是进取,什么是贪婪?哪些是执著,哪些是偏执?没有明确的界限,没有标准的答案。就算打破了两分的界定,抛弃了非此及彼,你还是要找一把形容词来自我描绘。你讨厌标签,可是你跺不开被描述和描述本身的局限。你觉得他人的意见和评价不重要,但你忍不住要自我评价,总在问“我是什么”。你总要做选择,而且不会知道另一条路的尽头究竟是怎么样的。
还需要一些希望。否则,维持你走下去的仅仅是责任而非快乐。要做划算的交换,没有最好,只有自己乐意接受的“足够好”。幸好,宿命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认识到这些之后,少点无奈,多点无悔。在明白有一些更大的规律在背后操纵之后,给自己制定一些戒律。接受痛还有甘甜,满足自己的饥渴的生命力需求。
Whatever life is gonna bring, bring it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