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害怕“绿茶婊”?
“绿茶婊”一词的产生,迅速引发了网络的议论热潮,人们(看上去很多是女性,如果不是绝大多数的话)纷纷表达对这个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和认同,各种对绿茶婊戏谑的描述更引起众人会心的共鸣和喜悦(豆瓣文章《如何鉴定绿茶婊》)。有些女性的喜悦来自于这个词及其内涵揭穿了自己同胞玩弄男性的伎俩(技巧),有些男性的共鸣来自于付出多回报少的性挫折(对于他们来说,那些与他们无缘、“不给操”的“女神”、“黑木耳”、“绿茶婊”都是该死的),另一些人的喜悦来自这个词的产生减轻了不少他们被社会文化压迫下向绿茶婊靠拢的压力。还有一些人,提出了激烈的批评(例如),认为这个词表明了女性在当今被全面压迫的现实,因为如今走什么路线都是错的,生为女人就会被骂,还骂得很难听。


一个新的概念之所以能够获得流行,往往是因为它的概括性解决了以往对某种特定现象表达的无能或不准确,而这种现象已经在很长时间内在人们心头涌动,迫切需要一个概念确认其存在性。而绿茶婊,就是这样一种真实的存在。 我要赞美“绿茶婊”这次的造词运动。我认为,这是中国年轻一代女性自发地向传统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美和美德的要求进行的一次不乏自嘲的一种倒戈,是一种真正的自信,她们勇敢地揭穿过去长期以来男权社会下女性为了生存而发明的造作伎俩,大胆地将这种扭曲而落后的性武器扔到地上焚烧,因为她们不再害怕,她们不再需要这种武器,她们不再遮遮掩掩。我相信,只有当一个社会的女权主义滥觞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这种现象。 事实上这种局部的骚动出现得已经够晚了,中国社会从80年代初文化苏醒到改革开放至今,多少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教育者、作者、学者都没有完成女权主义的启蒙和解放,很多这些人不仅声明自己和女权主义没有瓜葛,迫不及待地与之划清界限,而且在参与到男性对女权主义的误读和诋毁大军的同时,沾沾自喜宣扬自己没有成为男权社会所厌恶的那种女学究、女激进分子、女不婚分子,总之是一切非传统女性。她们是高贵的,但又是可亲的,最重要的是她们依然是乐于生养、包办家务的健康正常女性。这个时期,优越女性的主要任务是享受更加平等的权利的同时,不激惹敏感的男权社会。所以挑衅绝不是她们的姿态,她们还需要证明自己在做着男人的工作的同时依然能兼顾过去社会所要求的女人的全部职责。尽管为此她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为了保护自己新获的权益她们并未为此发声。 新一代的80后90后女性则不同。尽管她们缺乏上一辈的开化启蒙,没有美国文化中性解放的前辈,但是她们已经感受到各种各样巨大的矛盾和荒诞:完全相同的教育和其他成长所需资源,情感生活中自我分裂的需要,大脑进化迟缓的男性同胞对她们固守的印象和要求和性观念的普遍更新之间的矛盾,以及家庭和社会在她们成年后忽然提起的老套要求(which曾经在学校时淡化到感受不到)。她们不干了,既分裂不下去也妥协不够了。就在大家用剩女用黑木耳等等词汇一波又一波纷纷攻击新女性的时候,她们自己造出了一个词:“绿茶婊”。 我相信一开始发明这个词和为这个词的涵义添砖加瓦的同志们完全是出于个人体验甚至像很多人批评的那样,是人参公鸡,绝对没有上升到女权意识。一些网友也表示疑惑:把绿茶婊和女权扯到一起纯属笔者的牵强附会和幻想吧?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或“对社会现象的一点宏观的观察”,免得大家又对大词敏感),一个无奈的事实是,我们的确是从屎尿屁的个人体验和小群体观察开始的,然而这无法否决我们的研究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人。在绿茶婊这件事上来说,你、我、她都从个人体验发现了某种可以暂定为绿茶婊的现象,当我们寻找之间的共同点并为之命名时,我们就将个人体验提升到了群体的观察。而如此规模地公开广泛嘲弄绿茶婊的现象不能仅仅用嫉妒心作祟来解释,而是反映了其反面群体的自信增强。在这种观察和讨论中之所以有那么多嘈杂的声音,常常是因为人们因为脆弱的人性和对于概念的敏感而感情用事地忽略某种共性事实而强化某种个体情况。 Come on,我们的男同胞已经完全消解了“屌丝”这个词的贬义并毫不介意以此自称,再往前推几十年,同性恋群体也消解了“queer”这个词并引以自豪,女人们一样也能够承担起消解“绿茶婊”的任务。 那么,回到本文的标题,是谁在害怕“绿茶婊”呢?既然大家众说纷纭且对于绿茶婊这个词及绿茶婊现象本身的争论还没有沉淀,对我的说法还处在咀嚼阶段,我还是继续冒着极其主观的风险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吧: 害怕“绿茶婊”的人可能有:汉语纯洁性捍卫者,对“婊”字极其反感,认为“绿茶婊”描述的内容正是自己所欣赏或努力的方向、因此讨厌这个词对其造成的打击和理想的贬低,讨厌这个词的骂人脏字味道的善良温柔的人儿。 我也许没有办法转变这些人的感受,但是我还要补充,“绿茶婊”之所以是一个解放,不是因为它确认了绿茶婊的存在且将其钉在耻辱柱上,让无数大咧咧不修边幅二逼女从此裸奔在不化妆不打扮不呵护男人自尊心的破罐子破摔道路上,而是绿茶婊曾经确确实实伤害到很多女性和男性的权益。绿茶婊一下就伤害了“绿茶”和“婊”两个群体,让男人晕头转向,找不到自己真正想找的目标。很多善良的女性同胞和男性同胞害怕绿茶婊会伤及无辜,比如守身如玉绿茶婊、纯天然绿茶、仅追求美学意义的小清新绿茶等等。这个问题我真的不担心。绿茶婊正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对绿茶婊的嘲讽,无论出于男人女人嘴里,对社会大环境来说都是一种好的推动。当然如果这种嘲讽的出发点是说绿茶婊错在内在不纯洁,那我只能呵呵呵呵了。中国人没有经过性解放真是头疼,任何问题都要绕过性不谈,就好像要证明一个被扫黄行动抓起来的女子不是卖淫女,就必须出具她的处女膜完整鉴定。【绿茶婊的问题,我关注的角度不是女人该不该使用流行千年的驭男术,而是女性为什么要假装自己不是的人以及出于什么原因而假装,如果这个原因和性别不平等有关,那就是我想谈的问题。如果女性只有做绿茶婊才能获得更好婚配机会,而获得婚配才能得到更好生活保障,那就是性别不平等问题】 王尔德曾经一针见血地说过:多数的妇女太矫揉造作,结果全然没有了艺术感。多数的男人太不加造作,结果丝毫没有了美感。——女人太不加造作,恐怕也是没了美感的吧。这大概就是很多男人女人的恐慌。我觉得这种担心是毫无必要的。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打转的人们,请你们放下所谓爱护女性的心,先思考下在自由这件事情上(也许任何事情?),女性应该和男性有多大程度的不同。 谁最先发明了绿茶婊不重要,我们能够重新定义绿茶婊。
延伸阅读: “婊子”(Bitch)史略 这个侮辱语成为一个战斗口号,并给女性传达了一个信号——那些伤害我们的事物可以被改变。女性曾经被侮辱的所有事情现在都能成为一个目标。
从一系列鉴婊图(来自微博使徒子)可以看出无论如何,词语是会被创造使用的,与其说各种“婊”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对女性的恶意攻击、抖机灵的段子生产,我更愿意说,当一个整体的力量开始上升时,容易遭到社会对其加强关注和审查,质疑和攻击是难免的,调侃可以是一种逃避板着脸的非正式批评,对新势力的接纳准备。一种新的伦理和秩序在其后会到来,比如,人们可以接受更鲜活的、更真实的女性样板,如果女性自己首先能坦然接受它的话。
-
次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1-17 17:40:52
-
摆摆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5-27 13:54:47
-
不过法考不改名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4-22 18:13:14
-
落叶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4-20 10:58:00
-
马马不是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4-20 01:33:46
-
+10086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4-19 22:20:04
-
喵古 转发了这篇日记
【难道就非得扭扭捏捏地说“你不能骂我婊子!当婊子就是不好的!所以你不能用婊子这个词骂我!你要叫我淑女,叫我贤妻良母,这些才是好词!”这不是别人画个圈你就往里跳吗?】哈哈哈哈哈哈
2014-04-19 22:05:40 -
Atla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4-19 21:55:05
-
雨哈☮追明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4-19 21:31:30
-
半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4-19 21:10:47
-
靖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4-19 20:56:34
-
冬季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27 2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