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我所知道的.关于中国神话
其实很多人都没搞清楚究竟什么是神话,所谓的神话不是一群神呀魔呀念着咒噼里啪啦打来打去。“神话是一个民族文明诞生初期的摇篮曲。”我忘了这话是谁说的了,好像是斯塔夫利阿诺斯。己知的几大古代文明,比如埃及,印度,古巴比伦和希腊,都有各自的一套完整的神话,其中以印度和希腊的神话保存得最为完整。因此,神话所记录的是一个民族早期的唯心世界观,纪念族群中的伟人和开拓者,越朴实的神话,所还原的早期先民的生活和思想就越可信。
神话通常记载史诗里,比如荷马史诗和罗摩衍那这样的长篇叙事诗。因此藏族的长篇史诗,据说是世界上最长的叙事诗,格萨尔王传,也可以被看成是神话的一种。
有一点一定要注意,神话和宗教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早期神话是从人类的角度,总结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对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产生一种图腾式的家族崇拜,而不是单一地对一个神所代表的宗教的信奉。因此,神话故事是文学作品,而宗教经书中记载的故事则是带有目的性的传教。而往往对神话的保存破坏最大的,就是宗教,其次就是政治。这里举一个例子:古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前,曾召开过一次著名的尼西亚会议,这次会议主要针对基督教的教义和消除与罗马统治阶级的分歧。在这次会议上,关于“耶稣基督”的身份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定义,有一种说法认为耶稣是朱庇特(宙斯)的弟弟,是奥林匹克山上统帅众神的神官。这个说法在我看来实在是太扯了,好在君士坦丁没有接受这个观点,而是采用了“三位一体”的说法奠定了后来基督教的基础。
早期的神话因为后来统治阶级和教廷的删改,很多都难逃面目全非的命运。最主要的例子,就是我们中国的神话。
如果问到中国神话,很多人都能说出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共工头撞不周山”等段子。但是想必大家也发现了,这些故事在历史文献中被记载得七零八落,淮南子,搜神记,广博物志,甚至是六朝怪谈中都可以看到关于他们的只言片语。这样的零散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中国从来没有一篇属于华夏族的史诗作品保存下来。原本的神话故事哪儿去了呢?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祖先祭祀和宗族崇拜的民族,这样的缺失肯定是因为人为因素。
首先是伟大的先师,现在在全球开学院的孔丘孔老师。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一直对神话传说嗤之以鼻。但他并不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老人家大笔一挥写了春秋,无限释放想象力。他将类似山海经等古老文献中的神话故事,统统加以修饰改成了历史,中国的历史因他而向前延伸了千百年。比如说,夔,这是一只记载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兽,据说它只有一只脚(夔一足),但在孔老师的笔下,夔堂堂成了舜的乐官,所谓的“夔一足”,孔老师的说法是,像夔这样优秀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
囧。
不光统治阶级需要依靠修改神话来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的权威性,中国的本土宗教更不会轻易放过这些可以让自己看起来很牛的传说。其中以道教对神话的破坏最大,波及性最广。淮南鸿烈虽然已经YY很多传说,但好歹对类似盘古,女娲,伏羲这样的上古神话英雄手下留情。到了后世,随着生产力的停滞不前和小农萨满的唯心主义,道教的旁系分支将这些神话元素剥皮拆骨,统统整了个容。盘古等人摇身一变,成了这个“天尊”,那个“祖师”,一股子妖风邪气,实在是吓人。
神话中最重要的一组成,即人类脚本角色的身份只有两种,神和英雄。这点在希腊神话中最为明显,神可以和人通婚,生下带有超能力的孩子,比如赫克勒斯,然后这些孩子通过创造了很多英雄事迹,后也被接到天上成为神。神界与人间可来回往来,不同的是,神可以保持永久的青春,他们的长相都和人类是一样的。而在中国,我们的上古英雄,炎黄二帝,蚩尤,尧舜,乃至大禹,都有着人间英雄和神的双重身份。不难理解,上古的崇拜就是将族群中的伟大人物加以神话,所以大部分的神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
神话中没有仙,妖,魔鬼,神话中只有善神和凶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大自然中的兽,但他们并不是宗教中所断定专门与救世主作对的“魔鬼”。神的脾气也是阴晴不定的,善神不爽了一样降祸人间,凶神,比如共工,蚩尤,也是曾经造福族人开疆拓土的伟大英雄。因此,当神话故事中参杂了散仙,方士,游翁这样的元素后,神话已经变质成为“仙话”,也失去了上古时代的那种质朴。
中国神话的悲哀在于,由于几千年来的修改,湮没和破坏,大量的早期文件已经灰飞烟灭,无法再凑成一部独立的史诗。而后期,类似封神榜这样的YY小说鼻祖,已经将神话换了层皮。我们的神和英雄谱系混乱,很难自圆其说。
比如,著名的祝融战共工,火神与水神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战败的共工头撞不周山,导致天地崩坏,东西倾斜。而这场战争背后的杂音之混乱,是我至今还没搞清楚的问题。首先,据说祝融是受颛顼之命,讨伐共工之不臣,颛顼是什么人?他是黄帝的孙子,是继黄帝之后第二个雄心勃勃的人间与神界的领袖。祝融又是什么人?据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说法,他是颛顼的孙子。好吧,听起来很靠谱,爷爷命孙子去揍一个跟自己晒脸的共工。可是,共工撞折不周山后,故事进入下一个高潮——女娲补天。
女娲在这里出现就很尴尬了,因为女娲的身份一直很难考证,似乎是在盘谷开天辟地化为日月星辰后,精华孕育出的地上的第一个神。所谓“女娲大神”,就将她看为是众神之祖。据说女娲人首蛇身,这很符合古人的生殖崇拜和蛇恐惧心理。从这个线索,我们再看,远在北海之北,有一个“轩辕国”,这个国家的人都是人首蛇身,平均寿命八百岁。他们都是黄帝的直系后人,黄帝姓公孙,称有熊氏,号轩辕,很显然,就算黄帝与女娲并无瓜葛,但他的故事也肯定要在女娲之后很遥远的年代了。因为女娲造人,而黄帝是以人的身份成为神的。而且,女娲肯定是很早就像盘古一样羽化的,她的身体孕育出来了十个人,名叫女娲之肠,比黄帝的辈分要高出很多。
因此,黄帝的孙子颛顼命令自己的孙子祝融讨伐共工,这一切都因为女娲大神补天的乱入而导致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这不是说我们的先人编故事哄小孩睡觉时大脑短路,而是因为原本的史诗体系已经被破坏,各种片断互相拼凑,成了现在这不伦不类的段子。
本来还想跟大家讲讲YY牛人丁振宗讲解的山海经X档案,这本书之牛掰,之神奇,之胡扯,之内涵,百年罕见。老丁说山海经记录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外星史前文明的战争,非常扯淡,非常内涵,里面能将大禹的“七十二家”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七个周期十二个系联系到一起去,还将“得失之数”跟化学反应的电子交换达成共识,更是把黄帝,蚩尤,肥遗,巫等一系列神与兽幻想成了高科技机械设备。Google图书里面可以搜索到,建议感兴趣的人去读读。
神话通常记载史诗里,比如荷马史诗和罗摩衍那这样的长篇叙事诗。因此藏族的长篇史诗,据说是世界上最长的叙事诗,格萨尔王传,也可以被看成是神话的一种。
有一点一定要注意,神话和宗教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早期神话是从人类的角度,总结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对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产生一种图腾式的家族崇拜,而不是单一地对一个神所代表的宗教的信奉。因此,神话故事是文学作品,而宗教经书中记载的故事则是带有目的性的传教。而往往对神话的保存破坏最大的,就是宗教,其次就是政治。这里举一个例子:古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前,曾召开过一次著名的尼西亚会议,这次会议主要针对基督教的教义和消除与罗马统治阶级的分歧。在这次会议上,关于“耶稣基督”的身份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定义,有一种说法认为耶稣是朱庇特(宙斯)的弟弟,是奥林匹克山上统帅众神的神官。这个说法在我看来实在是太扯了,好在君士坦丁没有接受这个观点,而是采用了“三位一体”的说法奠定了后来基督教的基础。
早期的神话因为后来统治阶级和教廷的删改,很多都难逃面目全非的命运。最主要的例子,就是我们中国的神话。
如果问到中国神话,很多人都能说出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共工头撞不周山”等段子。但是想必大家也发现了,这些故事在历史文献中被记载得七零八落,淮南子,搜神记,广博物志,甚至是六朝怪谈中都可以看到关于他们的只言片语。这样的零散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中国从来没有一篇属于华夏族的史诗作品保存下来。原本的神话故事哪儿去了呢?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祖先祭祀和宗族崇拜的民族,这样的缺失肯定是因为人为因素。
首先是伟大的先师,现在在全球开学院的孔丘孔老师。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一直对神话传说嗤之以鼻。但他并不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老人家大笔一挥写了春秋,无限释放想象力。他将类似山海经等古老文献中的神话故事,统统加以修饰改成了历史,中国的历史因他而向前延伸了千百年。比如说,夔,这是一只记载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兽,据说它只有一只脚(夔一足),但在孔老师的笔下,夔堂堂成了舜的乐官,所谓的“夔一足”,孔老师的说法是,像夔这样优秀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
囧。
不光统治阶级需要依靠修改神话来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的权威性,中国的本土宗教更不会轻易放过这些可以让自己看起来很牛的传说。其中以道教对神话的破坏最大,波及性最广。淮南鸿烈虽然已经YY很多传说,但好歹对类似盘古,女娲,伏羲这样的上古神话英雄手下留情。到了后世,随着生产力的停滞不前和小农萨满的唯心主义,道教的旁系分支将这些神话元素剥皮拆骨,统统整了个容。盘古等人摇身一变,成了这个“天尊”,那个“祖师”,一股子妖风邪气,实在是吓人。
神话中最重要的一组成,即人类脚本角色的身份只有两种,神和英雄。这点在希腊神话中最为明显,神可以和人通婚,生下带有超能力的孩子,比如赫克勒斯,然后这些孩子通过创造了很多英雄事迹,后也被接到天上成为神。神界与人间可来回往来,不同的是,神可以保持永久的青春,他们的长相都和人类是一样的。而在中国,我们的上古英雄,炎黄二帝,蚩尤,尧舜,乃至大禹,都有着人间英雄和神的双重身份。不难理解,上古的崇拜就是将族群中的伟大人物加以神话,所以大部分的神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
神话中没有仙,妖,魔鬼,神话中只有善神和凶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大自然中的兽,但他们并不是宗教中所断定专门与救世主作对的“魔鬼”。神的脾气也是阴晴不定的,善神不爽了一样降祸人间,凶神,比如共工,蚩尤,也是曾经造福族人开疆拓土的伟大英雄。因此,当神话故事中参杂了散仙,方士,游翁这样的元素后,神话已经变质成为“仙话”,也失去了上古时代的那种质朴。
中国神话的悲哀在于,由于几千年来的修改,湮没和破坏,大量的早期文件已经灰飞烟灭,无法再凑成一部独立的史诗。而后期,类似封神榜这样的YY小说鼻祖,已经将神话换了层皮。我们的神和英雄谱系混乱,很难自圆其说。
比如,著名的祝融战共工,火神与水神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战败的共工头撞不周山,导致天地崩坏,东西倾斜。而这场战争背后的杂音之混乱,是我至今还没搞清楚的问题。首先,据说祝融是受颛顼之命,讨伐共工之不臣,颛顼是什么人?他是黄帝的孙子,是继黄帝之后第二个雄心勃勃的人间与神界的领袖。祝融又是什么人?据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说法,他是颛顼的孙子。好吧,听起来很靠谱,爷爷命孙子去揍一个跟自己晒脸的共工。可是,共工撞折不周山后,故事进入下一个高潮——女娲补天。
女娲在这里出现就很尴尬了,因为女娲的身份一直很难考证,似乎是在盘谷开天辟地化为日月星辰后,精华孕育出的地上的第一个神。所谓“女娲大神”,就将她看为是众神之祖。据说女娲人首蛇身,这很符合古人的生殖崇拜和蛇恐惧心理。从这个线索,我们再看,远在北海之北,有一个“轩辕国”,这个国家的人都是人首蛇身,平均寿命八百岁。他们都是黄帝的直系后人,黄帝姓公孙,称有熊氏,号轩辕,很显然,就算黄帝与女娲并无瓜葛,但他的故事也肯定要在女娲之后很遥远的年代了。因为女娲造人,而黄帝是以人的身份成为神的。而且,女娲肯定是很早就像盘古一样羽化的,她的身体孕育出来了十个人,名叫女娲之肠,比黄帝的辈分要高出很多。
因此,黄帝的孙子颛顼命令自己的孙子祝融讨伐共工,这一切都因为女娲大神补天的乱入而导致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这不是说我们的先人编故事哄小孩睡觉时大脑短路,而是因为原本的史诗体系已经被破坏,各种片断互相拼凑,成了现在这不伦不类的段子。
本来还想跟大家讲讲YY牛人丁振宗讲解的山海经X档案,这本书之牛掰,之神奇,之胡扯,之内涵,百年罕见。老丁说山海经记录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外星史前文明的战争,非常扯淡,非常内涵,里面能将大禹的“七十二家”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七个周期十二个系联系到一起去,还将“得失之数”跟化学反应的电子交换达成共识,更是把黄帝,蚩尤,肥遗,巫等一系列神与兽幻想成了高科技机械设备。Google图书里面可以搜索到,建议感兴趣的人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