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什么大仇,却严重似情侣讲分手”(三)
上一篇见这里。 美剧里,无论是变态杀人狂还是总统候选人,他们都会受到成长经历的影响。这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不愉快(甚至是糟糕)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这是个在电视,电影里越来越烂俗的主题,但在真实的生活里,却永远都是实实在在的伤痛和掣肘。
今天一想,P的经历决定了很多她以后的行为模式。我不想在这里讨论“有悲惨经历的人最后成了讨厌的人是不是他自己的错”,这个可以以后专门开一个贴,今天只说说旧事好了。 比如她和40岁上下,洋溢着慈祥微笑的老男人陷入奇怪的恋爱里。
我们租第一个房子住时,她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没多久她就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她老板的事情:
一个有家有口的男人,家在杭州,结婚晚,孩子出生第二天就跑到深圳这边来上班,然后长年累月不回家,也很少见他提到或联系家人,公司内部八卦说他老婆小他很多岁,也没怎么念过书云云,看来是被当成生育机器了。
刚开始P和我讲到这个男人时,我们都是一起义愤申讨他怎么对家庭这么不负责,后来发现她每天都要申讨下,我就想她在此事上怀着这么大的愤恨,应该是从小在离婚家庭长大,见不得谁对小孩不负责吧。
再后来发现她说起这个男人可以不歇气地说几十分钟,就稍微觉得有点不对劲。 没多久P搬到罗湖,但会到南山来找我玩。有天她说要到我家来住一晚,带了当晚过夜的衣服鞋子,我本以为她有什么公事。
见了面她明显有点紧张喘气,似有大事件发生。果然,她说:“我前老板,就是那个把老婆孩子扔在杭州的,他在追我。” 我当时也吓倒,说:“有没有搞错?这么不要脸?他有老婆和孩子啊!” P说:“我也这么跟他说的,谁知他说:没关系,他们在杭州,不会知道的。”我的三观投胎一次,无言以对。 她接着说,那个男的在她还在公司时,就不停撩扯她,但没把话说开,被她明里暗里地躲过去了。
现在她不在那家公司了,男的继续找她,直接说:“当我情人吧”,“不算办公室恋情了,安全多了。”还真是个有职业道德的王八蛋啊。 那天晚饭后几个小时,她一直就在骂这个男的是多么不要脸,多么匪夷所思,这和她平时骂的差不多,只不过又叠起来重新说一遍,我已经听烦了,就说:你不理他,拒绝他就是了,别想了。
没用,几分钟后,话题又被她扯回这个男的。
我开始觉得她根本不像她表现得那么有决心,而是在挣扎,在通过骂他帮助自己做决定,却还是定不下来。
这个想法让我有点吃惊,因为我本以为以她爽快利落的作风,这根本不是个问题。
最后我们好歹不再谈论这个男人了,因为要睡觉了。
睡到快1点钟,突然她电话响了,她跳下床去接了一会儿电话,然后说:他叫我到海上世界去玩,车已经在小区门口了。 我看她没有要继续睡下的意思,加上她折腾一晚还是这个结果,觉得哭笑不得,就问她是否要去。 她想了一下,开始换衣服鞋子,和那个男人出去了,我才发现她带着高跟鞋来的••••我又想错了,她不是在犹豫,其实她一开始就决定好了。只是通过骂来表达一些迷惑。 当晚如何后来如何,我也没问。过了段时间我们再见面时,她也没提这个男人。
这是她的习惯,很少讲自己的生活,除非出大事。不过,虽然她很少谈及,但我大概还是知道她之后还和不止一个年纪比她大得多的男人恋爱过,但都不长。 再笨的人也能看出P有恋父情结,她的偶像是赵文瑄,以她的年纪来说,不是个多常规应景的偶像,但因为像她爸爸所以她很爱。
她很少和爸爸联系,有时会听到他们在电话里吵,估计她爸爸也很为女儿头痛。
但在偶尔说起她爸爸的时间里,除了抱怨下他当年逼着自己相亲结婚,她的主要态度还是表扬:爸爸是儒雅的,风度很好。
这个本该属于她的,儒雅的,风度很好的,却被霸道凶悍的后母抢去,且不能保护她不收后母欺负的父亲,是她一辈子最埋怨,却依然最想得到的。
那个抛家弃子的老男人身上大概有爸爸的一点影子:相似的年纪,相似的和气,甚至也是相似的没照顾好家庭。
心理学上当然很好解释:她想通过征服这个和爸爸类似的男人,弥补不能征服爸爸的缺憾。
但当时我还不明白这些理论,以为只是“熟悉”的问题,有点替她难过:人努力逃离给自己伤害的环境,却最后还是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噩梦边,熟悉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会牵着你走到奇怪的迷雾里。 顺便提一下,P不是没和年轻男孩在一起过,不过她没有找到好男人的眼光,找到的年轻男孩也都很不靠谱。
比如一个中介,姓李,我们住阳光棕榈园的房子,他就是我们租这个房子的中介。
两个人刚见面就热络上了,有天晚上他们在客厅聊到晚上三四点,吵得所有人都睡不着觉。第二天就算是正式关系了。
此人人品很差,说话做事均不靠谱,比如我和P当时被流氓欺负,他答应过几次和房东联系,争取把流氓赶出去,最后完全没去做。
还经常找我们借钱,每次就一百,几十的小钱,“拿来买包烟”,却从来不还,日子久了,垒起来是个不大不小,但让人生气的数字。
这些钱拖到他和P分手都没还,我就电打电话过去,他要么不接,或者装成别人的声音来说李XX不在。最后他换了电话,带着欠我们的不大不小钱消失了。 相对于又爱又恨的父亲,P对她母亲可能埋怨和怨恨更多一点。
他母亲再婚后,生了个妹妹,她和这个妹妹关系还挺好,但却有快20年没见她妈妈了。
能跟同母异父的妹妹经常见面,却不见妈妈,一定至少有一方刻意为之。我不知道刻意为之的是P,还是她妈妈。但不管是哪一个,都说明母女关系比父女关系差。
但她不是不期待有一个替代母亲的,亲密的女性家庭成员角色的,比如她妹妹多少就扮演了这个角色。而在外面,这个角色多少就被转嫁到了我身上。
我们一起租了很久的房子,睡在一个房间,每晚都讲些私房话,还共同面对过不止一个流氓室友。估计她的生活里还没有哪个同性和她一起这么共同亲密地生活这么久,所以我多多少少成为了姐姐这个角色。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P对我总是有小孩子式的依赖,比如还在“抛家弃子的前上司老男人”事件里,她可以拉着你一晚上只说她感兴趣的那个话题。
再后来我们关系日渐亲密,这种行为更加成为常态,她一有什么心事,就要拉着你朝半夜三点聊,聊到她满意或者困了为止(很不幸,她天赋异禀,很不容易困),才不管你明天上不上班。
这种无视对方情况的依赖,很小孩子。
还有之前提的到我家来地毯式地打秋风扫货,遇上麻烦了把我当急救包使,是更明显的小孩子行为。姐姐的东西为什么不能给妹妹?姐姐怎么能在妹妹的麻烦前转过脸去?就是这种逻辑。
我虽然是怂货一枚,却无志于当人家的再生父母便宜爹妈,对这些事情肯定怨言重重,但怎奈我当时就是怂货一枚,再怨言重重,最后人家找上门了还是乖乖当包子,你越当包子,人家越乐意当小孩。
只要你们还在朝夕相处,亲密关系会不断地强化你们之间的角色,不跳出来的话,这个闭环会不断加强下去。 有段时间P的小孩子气到了蛮横的地步,比如我们一起坐车去见我们共同的一位朋友,S君。
坐了很久的车,还有两站就到了时,P突然对我说:你回去吧,我有事想单独和S君说一下。我虽然很不高兴,但是又很怂货地想到“她肯定有什么麻烦,不太想当着我的面说,算了吧,她都有麻烦了我让一步”,下车嘟着嘴回家了。
直到几个月后S君告诉我:那天他很奇怪为啥我没来,P说“她走到一半,自己回去了”,S君还对我不高兴了下。这就有点下烂药的味道了,我开始觉得这是人品问题。
又比如我请她和方萍吃饭,去cocopark一家不便宜的店,那时我们都刚上班,在那些年的 cocopark 吃饭,是不小的花费。
P净捡着贵的点,吃完后抱怨“分量真少”,然后说:“咱们今天下午就啥都不做,一路把这层楼的馆子都试一次吧?都尝尝”,这个都尝尝,当然是建立在我付费的基础上。
当然我和方萍立刻擦嘴说“不用了我们都饱了”。不过这种要求就算没答应,光听也还是觉得太过分。
其余的还有很多事儿,但大部分时候还在我和P之间,顶天就是我吃点亏,后来战火蔓延到了我同事身上。 有一年过年时我们没有在一起租房,但都不打算回家过,正好我的几个老同事当时也因为开发任务,要留在深圳加班,大家就约好一起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那天是P和我这些老同事第一次见面,其中有位Z同学,腼腆厚道,还单身,饭局上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大概他在盯着P看?),大家开始拿他们俩起哄,一副要撮合的意思。
我很清楚P绝对不会喜欢Z这样的男生,就不太好跟着闹,略觉尴尬。P倒毫不介怀,当晚就在大家的起哄下和Z喝了交杯酒,把Z吓的满脸通红。
晚上我叫P和我一起回家,她说:没事儿,我喝高了不想走了,就和他们一起住好了。
那些男同事都住在公司宿舍里,最后是把一个单间让给她,单间主人和别人一起挤了一晚上。
我当时非常恼火,她还真是不客气,第一次见面就给别人弄这么麻烦,别人嘴上说的“没事没事”,还不是看在我的头上,最后去还这些人情的人是我而不是你。
我一定要拉着她走,但她坚决不干,其他人也打圆场地说“没事没事,大过年的”,最后我说不过她自己回家了。
第二天她自顾自和我那些同事们去逛街,听说她一路要Z给她买这买那,因为都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东西,腼腆的Z也无法拒绝。听
这事儿我快气炸了,觉得削凯子链还越深越长,连这么生的人都削,眼看就要无远弗届了。
再后来听说因为她当时住罗湖,每次遇到赶飞机觉得远,就常到Z那里去借住一晚,然后赶第二天的早班折价飞机,Z的腼腆怂人性格也不会拒绝。
Z作为我不太热络的老同事,平时和我都没什么联系,却被我带来的人削了好久,真是造孽。总之那个时候我就起了要对P敬而远之的念头,但还不算翻脸。 这些事儿过了很久后,也是和P很久没联系后,和竹林桑聊天时聊到P的这些行为,竹林桑开玩笑说:P肯定觉得人生就像RPG游戏,只需一路走一路捡宝就能完成升级,对话框弹出“削到一个凯子,得到一块表,请选择:存储,变卖。”当时听得哈哈哈大笑。
前面说过,P在不熟的人看来,其实是很独立坚强的现代女性形象,但那种干脆利落地甩掉过去,其实是对过去忙不迭的逃避。除此之外,她的这种表面上的独立坚强,和我认识的不少其他女性一样,都是绷的。
因为一无所有,所以必须要端出独立坚强,牙关紧咬的姿势来,不然不仅容易被外人欺负,自己都难免泄气散功。
但其实内心里,她并不是真正独立的,乐观的,独立不是她信仰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她相信靠独立和努力能够解决她的某些危机,但并不相信这些能真的帮她在最后实现幸福。
坚强只是在一穷二白时的临战体位,不是快乐的一件事,而是想尽早脱离的紧绷状态,真正的内心是非常期待一种能依赖他人的生活的。
她相信的是:幸福还是要靠找到能依赖的人。这个人能满足她在物质和情感上的要求,而且是任劳任怨地满足。
前一篇也说过,一个人的行为不可能完全分裂,也许在很多危急关头能绷出个狠架子,但放松状态下,只要有机会,那个渴望依赖的软弱自我就会从门口面自然流露出来,她会不由自主地依赖一两个任劳任怨的再生父母,削几个手到擒来的凯子,顺些不会激怒对方的小便宜。 我后来认识或听说过很多这样的女性,她们和P的表现可能差别很大(比如她们很可能就不贪小便宜而是削大的),但外表坚强+内心依赖的模式都差不多。
她们像河豚一样,在争取工作offer和订单时,和流氓小人对战时,自己或家人生病时,和另一个姑娘竞争一个男人时,能立刻撑起强大生猛的气囊,看上去气场十足,但普通状态下,只是弱小自卑,渴望依赖的小杂鱼。P还不是其中分裂得最厉害的一个。 下一篇见这里。 ==================我是最爱香蒜面包的分割线================================ 各位好青年,圣母,人民教师你们好,请注意以下3点:(不是以上三类可自行忽略) 1 这系列有3篇,欢迎看完再讨论。我不觉得P在和我的交往中只是“小麻烦”,事实上我觉得她连真诚可靠也没有做到,不谦虚地说,更可能符合真诚可靠要求的那个人是我。个人交友底线不同,你比我大度,和我的选择没关系。 2我不打算和P继续做朋友。我们也早就不算朋友了。豆瓣日记是我的私人空间,我在这里记录我过去认识的人和经历的事儿,是我的个人自由,自认没有说谎,若带有个人偏见,我的哪句话又不是偏见所得?无诋毁无作假,自认没有伤害谁的意愿,为了尊重P的隐私,我把真名隐去,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等都做了修改调整,已经满足基本道德。我一个渣渣小杂碎,从不YY自己一言九鼎,写几句话就能能对他人人生起什么影响。傻子才YY这个。 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P看到不高兴,那只能说一句食得咸鱼抵得渴,当年做事让人不愉快,就不要怕别人后来说。 3我从来没有说过P这辈子就这样了,下面的回帖里若出现脑残辱骂和我没关系。P以后的性格和行事是更好还是更坏,和我也没关系。其实我相信和你更没啥关系,所以不劳咱俩费心,您说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