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拆!拆!拆!
题记:我原本是去大同玩的,想去看看大同那边的古迹,还定了华严寺九龙壁附近的宾馆,希望离景区近一些。虽然曾经听大同的同学说起过这个“耿拆拆”市长,却不曾有过深刻的体会,认为每个地方都不乏这样拆迁再重建的事情。可是,到了这里,看到了拆拆拆建建建的实况,才心里发冷。如今,这个市长已经调任太原,大同的下一步该如何走呢?
一、城墙外的周边
大同的市区也许跟其他二线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交通比北京好很多,不堵车;高架的铁臂划过这个城市的天空,很多高楼正在建设中;原有的楼房有新有旧,有高有低。
可是在这个城市的市中心,却是大不同。一道高高的城墙挡住了视线,让人不知里面有些什么。有些城墙有些角楼还正在建设中,人们能看见搭设在外面的架子。
在东面,沿着城墙外面的道路走,一幢幢人去楼空的建筑不时映入眼帘。
有些曾经是商业楼。公司搬走了,把窗户的玻璃都敲碎了,破碎的玻璃都还在,楼底下都还有很多碎渣。据说这附近最高的一幢建筑曾经是移动公司的楼,从楼顶垂直挂下来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亲们,我们要搬家了,新址是***”,很远都能看得清楚。
有些是住宅,窗户房门都已经全部被砸掉搬走,我们能看得见它原有的格局,有些边边角角被砸毁了,它们正在等待着最后的一击,便能够轰然倒地,结束自己的使命。可是,它们却仍旧矗立在那里,一片一片的,围绕着城墙延伸开去。
那么这些搬走的公司和人现在都在何处呢?我没有调查过,不得而知。只是跟一个载我们的本地的哥聊天时,听他跟我们讲起。
他说,以前大同的商家特别喜欢扎堆,这条街卖得全是手机,那么人们买手机多半得要到之类来,其他地方多半就没有了;这条街做美容美发,那么人们多半得要到这里来,其他地方就不多了。现在拆了以后,商家四处就分散了,跟别的地方也没有了差别,一个商业区域什么都有。
他说,原本那个大同市长调去太原去的时候,很多老百姓来情愿,请求他留下来,不要走。为什么呢?因为他当时拆迁的时候,雷厉风行,先把硬单位给搞掉了,那么其他一般人也不敢阻拦不敢闹了。那些被拆房子的人们,很多都没有地方住,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合适的地方租,很多都是借助在亲戚朋友家里。很多都是没有补偿的,也没有补助。如果房子是自己的,那么可能还要好一些;如果是公家的房子,那收走就是收走了。那些人情求他留下来,就是害怕换了领导政策就不一样了,当初那么急的拆了房子,承诺的东西也不能兑现了。但是请愿是没有用,那个市长还是让上面调走了。这都得听党的,不听人民的。
“那么,你们觉得这个市长怎么样?”我问。
“还好吧,这几年大同变化发展都蛮大的。”的哥说。
我想,是不是因为你没有被拆了房子的原因,不知道那些被拆了房子的人会怎么想。也许想法也会大相径庭,有些得了补偿和新房子,觉得满足;有些没有补偿和新房子的,那么命运就完全不同了。
![]() |
![]() |
![]() |
二、城内的景象
那天,我们在靠近华严寺的东边城门外一路走进来,一路的吃惊。
城墙内部附近的建筑都陆续在拆除,准备是在城墙旁边修建一条宽阔的马路。满地的砖块。汽车摩托车行人,都在这条不平的路上进进出出。规则要大家自己遵循。
往前是民居。跟在城墙外看到废弃的楼层不一样,这片大多是平房。家家户户房顶都有烟囱。这些房子都很有些年头,看起来都很古旧了,在路上像是在北京的胡同走一般。门和墙壁,依稀辨认,都是有很多年头的老建筑。路边的公共厕所十分的简陋,几乎就是挖的坑。
穿过这片旧居,突然就来到了一条商业街。仿古的建筑,里面有各式大家耳熟能详的商家,跟商业区没啥两样。街边的小贩也很多,还很全国化,臭豆腐、奶茶、手工玩意儿,应有尽有。
只是走过这一条街,再一直往西,就又不一样了。路两旁仿古的房子都已经建好,但是门房紧密,没有人,就算有些有招牌,但是也还没有开业。路上行人也少,一片空荡荡。
抬头望,又能见到高架的身影,只是旁边在建的建筑不是高楼,而是一栋栋仿古的建筑,依稀能辨别出模样了。
我们住在九龙宾馆,就是在九龙壁的隔壁,出门向左马上就到。这条街在修,宾馆附近都是在拆和建。我们原以为我们离景点近,到了才知道,我们置身在一个巨大的施工工地之中。原本游玩的心情也没有了,而是惊诧于这里进行中的一切。
我们也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去玩,而是走到还没有拆迁、已经拆迁以及正在建设的区域中,用一个外地人的眼光来看一看,这里正在发生什么。
路在修。整条街的路面都是坑坑洼洼,有些坑还有几米深,行人摩托车来来去去,十分地危险。路两旁的房子,有些已经都没有人住了,有些楼底下还有几个店面在经营,有些店招牌还在,走近看了才发现已经大门紧锁。吃饭的时候,跟师傅一说,也是生意不好。
这一片还没拆,这一片已经拆了,这一片正在建仿古建筑。
我们走进还没拆的区域,去看。这也是一片平房,房子也古旧。可惜的是,这里人不多了。这里的老房子,门板有修过,但是门的上方却保持着原来的样貌,应该是那种有年头的建筑。有些地方看进去,还有照壁呢,虽然已经破旧了。我认为这才是应该保留下来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崭新的仿古建筑。
这里的路也不平。有条路面上都是水,近看发现这边的一个井盖半移开,水已经淹没了它。这里的下水道已经堵了,也没有人修理。
破旧的门板上、墙面上,常能见到白纸黑字的小广告,上面写的不是办证之类,而几乎全是“求购房”“我想买房”的信息,配置以“平房楼房拆迁手续,产权不限”等字样。
这里的人都走了。不久之后,这里也将被推平。
![]() |
![]() |
![]() |
![]() |
![]() |
![]() |
三、城墙上的所见
现在建好的城墙已经开放了一部分,门票是30元。如果是单纯玩的话,真是太不值了。不过,等上这个高大的城墙,也能够看到不少东西。
城墙上的路很宽阔,很干净,虽然没有几个游人,但是收费的游玩车空着车依旧开来开去,也有保洁员在清理着路面。
站在城墙上,能看到城墙外的景象,那是一般城市生活的景象。当然,靠近城墙的那片废弃房子,也看得到。
在城墙上一路往前走,走了整个城墙的四分之一。一直在看城墙内的景象。这一片是老旧的平房,在过去是新一点的平房,在过去一片是三四层楼的房子,那边是在建的仿古建筑群,被翻出土来的在修整的路,一片的空地。
这是这个城墙内发生的变化。
![]() |
![]() |
四、几个问题
这一路下来,有好多问题。
1、 修这个高大雄伟的城墙,钱是哪里来的?
2、 这个伟大的城墙以及城内仿古的建筑群,将是未来的旅游区,这个规划经过论证吗?可持续吗?
3、 城墙是否是个政绩工程?
4、 这个工程不是短期内能够完全的,在这个过程中,在其中的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状态,是否有人关心?他们为什么经受了这个过程的折磨,是否能够有所补偿?
5、 城墙内外搬迁的人们,是否有所安置?这个群体不少,他们的现状如何呢?
6、 为什么在某些发展中,一定要一批人做出牺牲?政府的政策对个体的影响是多么大!
7、 在这个急剧变化的中,政府留下了多少寻租的机会?信息不对称将给某些人带来多少不可知的利益?
8、 为什么很多市民还是称赞这个市长?挺他?